|
<p><font face="细明体" size="2"> <font size="4"> </font><font size="5"><strong>公积金改革让老有所养</strong></font></font></p><p><font face="细明体" size="2"> 来源 联合早报 2007年9月19日</font></p><p><font face="细明体" size="2"> 人力部长黄永宏医生前日在国会就公积金改革方案所发表的演讲,让人且喜且忧。值得庆幸的是,在去年已届62岁的国人当中,有半数人将活到85岁或以上,而每20人当中便有一人可望成为百岁老人。但另一方面,目前介于55至64岁年龄层的国人当中,只有略高于半数的人仍在工作,而去年的数据则显示,每十名活跃的公积金会员当中,只有四人在年满55岁时能符合公积金最低存款要求。这不得不令人担忧,享有高寿可是公积金储蓄不足的国人,如何在退休后安享晚年? </font></p><p><font face="细明体" size="2"> 根据联合国最近的一项调查,到2050年新加坡人的年龄中位数将是54岁,仅居于澳门、日本和韩国之后,在全球排名第四。新加坡人的平均寿命逐渐延长,可视为政府在推行良政的一大成就,这说明建国42年来政府在维持社会安定、促进经济繁荣、确保国民安居乐业等方面,已经取得卓越的成果,赢得全球的赞赏。而基于人口老龄化趋势正加速到来,如何让新加坡平稳过渡到老龄社会,确保国人都能安享晚年,已是政府目前所须面对的新挑战。 </font></p><p><font face="细明体" size="2"> 幸好未雨绸缪、从长计议向来都是新加坡政府的行事风格,在应付人口老龄化方面自然也不例外。因此,黄永宏所提出的公积金改革方案,正是从长远的角度考量,及早为逼人而来的老龄化社会提出一套周全的解决方案,务使国人都能从容的应付晚年生活,不致让低收入、低储蓄者陷入拮据的境地。 </font></p><p><font face="细明体" size="2"> 正如黄永宏所说:“无论是就个人或国家而言,新加坡人都必须接受长寿这一事实,而且越早处理越好。”相对于准备将老龄化问题推给下一代的英国,以及始终无法就此问题推出有效政策的一些欧洲国家,新加坡政府所采取的是更务实、更果敢的途径。同时,拥有充沛的财政资源和具有良好行政效率的新加坡政府,也更有条件及早为这个无可回避的难题寻找一个长远的解决方案。 </font></p><p><font face="细明体" size="2"> 目前,政府主要是三管齐下来解决老龄化问题,一方面通过更高的公积金存款利息和回报,让公积金会员累积更多存款,一方面延后人们提取公积金最低存款的年龄,而另一方面则逐渐延长退休年龄,最终的目标是让国人能够继续工作到67岁,减少他们在应付晚年生活方面的忧虑。 </font></p><p><font face="细明体" size="2"> 要针对人们已熟悉的公积金结构进行改革,除了必须考虑到更改条例对个别会员的影响之外,还必须照顾到低收入阶层对公积金储蓄的需要。事实上,这轮的改革便是以弱势群体作为主要对象,为他们做好养老的准备。然而,公积金改革后的许多新条例,对于许多低收入、低教育水平的国人来说,在短时间内可能不易消化。因此,政府在解释政策方面,或许便须花费更长的时间、通过更多的教育方式,为这部分的国人提供详尽的讲解,让他们能真正了解公积金改革的精神和内容。 </font></p><p><font face="细明体" size="2"> 即使是最好的政策,仍须得到人民的支持才可能取得最好的效益。基于政府在推行良政方面已享有的信誉,当国人对公积金新条例有更深入的了解之后,必然也能了解政府的用心,并且凭着对政府的信任,也对政策给予支持。但是,如要让这项方案取得最大的成功,则仍需要雇主在继续聘请年长员工方面予以配合。只有当大家都接受新的公积金制度,确保它推行成功,我们才能够信心满满的解决老龄社会的问题。</font></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