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class="title" align="center">陆交局正在研究<br/>卫星定位或取代ERP闸门 收费按行驶路程长短计算</p><p class="small" align="center">(2008-04-01)</p><!--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p>*** 李静仪 </p><p> 陆路交通管理局正在研究的新一代公路电子收费制(ERP),将能更精准和有效地根据驾车者在拥塞道路上行驶的距离来收取路费。 </p><p> 目前只要车子经过一个收费闸门,不论它在该路段行驶的距离长短,都须和其他车辆一律缴付相同的路费。 </p><p> 以后,结合环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科技的新一代ERP启用后,新系统将能按照车辆的实际行驶距离来收费。 </p><p> 比方说,在某条三公里长的高速公路上,如果车子驶过收费闸门后只行驶了一半的路程就离开,车子所须缴付的路费将比走完全程来得低,也就是说它因“造成公路拥挤”而须付出的“代价”也会比较小。 </p><p> 今天是公路电子收费制在本地实行10周年,配合这个富有历史意义的日子,陆交局总工程师(交通)陈健强博士日前接受本报访问时透露了新一代ERP的最新研究进展。 </p><p> 他指出,采用GPS科技的ERP收费方式会较为公平和精确,因为它可按行程距离收费,能比较针对性的应对公路拥挤问题。 </p><p> 新系统也可分辨出哪些车辆不断在公路上兜兜转转、以致造成交通拥挤,而哪些是在驶入市区后就全天停放在停车场内。 </p><p> 此外,长远来看,使用“无形”闸门的收费方式较符合成本效益,也不会因全岛竖起的越来越多电子闸门而影响市容。 </p><p> 陈健强说:“考虑到公路上有越来越多的车辆,以有形的ERP闸门来覆盖全岛和无需闸门的新收费系统相比,后者肯定比较符合成本效益,又较能有效管制交通流量。”</p><p> 据知,每个闸门建造费约100万元至150万元,视车道多寡而定。 </p><p> 目前德国是唯一使用GPS科技来征收公路费用的国家,但只用于高速公路上收取重型卡车的路费。其他国家和城市如英国和荷兰近年来也开始进行GPS的相关试验。 </p><p>第一次试验证实 </p><p>GPS科技确实可行 </p><p> 陆交局是在2001年第一次展开初步试验,证实了GPS科技确实可行。去年初它进行了第二轮试验,在车上装置了能接收GPS信号的阅卡器(IU),主要是想了解GPS能否准确地侦测出车子的具体位置,为期一年的研究不久前刚结束。 </p><p> 陈健强指出,GPS科技确实有它的潜能,但在高楼密集的城市里却会有信号出现误差的局限。据了解,在空旷的地方如高速公路上,GPS的准确度高达90%,但在市区却下降到30%。 </p><p> 这主要是因为市区里高楼林立,特别是在珊顿道和罗敏申路一带,信号会因为被建筑物阻挡而被反射,产生多路径的效应(multi-path),以致无法准确地计算出车子的位置及所行驶的距离。 </p><p> 他透露,本地科技供应商提出了好些解决方案,其中包括在建筑物或灯柱上装置信标发射器(beacon)来辅助GPS系统,加强车上接收器(阅卡器)的信号强度。这类地面信标也适用于隧道内。 </p><p> 陈健强表示,当局接下来将仔细研究各个解决方案,才决定下一轮所要进行的试验方向。 </p><p> 尽管面对这个局限,但好消息是,市面上用来接收GPS信号的车辆阅卡器的成本近年来已有下降的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这类阅卡器的费用已下降了一半左右,几年前每个约需五六百元。</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