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ion1 于 4-3-2011 11:26 编辑
特别声明,任何人不得转载和盗取我的帖子内容以作为任何用途,违者必究!
(注本文所提的回报率是不算产业税,杂费以及买房时的印花税..)
传奇人物P还有一群朋友P1到P8,他们是同飞机到本地劳务的同事加朋友。再加上P1的一个朋友P9。
1. 安家
P太太1996.1.初 收到PR批文(P先拿PR).
看了第十套HDB FLAT,交定金(COV 35千),
第二天 拿到OTP,
第三天月P太太拿蓝IC,
1996.4月. 完成交易,拿锁匙。由于屋子保养好,当天新的家具还有P就直接进驻。
拥有第一套自己的4房在组屋,高楼无阻,通风,凉爽。当时的高兴心情让这个农家子弟几乎不敢相信。就在不久的出国之前他还是衣不暖饭不饱即使受过大学教育。并且95年4月之前的两人的所有积蓄全部支持了老家。买房的首期都要在这短短的一年内解决,那时他们的两人底薪加起来不过千八。(问: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要买房呢?)97香港回归啊!那时房产一星期一个价,4房几乎每个月涨1万,连涨约一年半,4房可以在一年半时间里从1百千涨到3百千。所以要买房!
买房的首期包括COV加上家具5-6千(不装修),P的CPF有15千,P太太没有CPF ,这样共需要现金近70千。手上只有现金35千,少的钱只好借。因为一起来的朋友大多在同时买房,靠平时积累的良好关系,从同事和老乡借到近35千,包括一个本地的同事借了1万1年(付利息),其他的3-9个月---没利息,没收据。这些钱全部在12个月内按计划,承詻还清。
有疑问吗?12个月要约还35千还有部分现金还贷,当时的贷款的利息是6%甚至可高达6.75%亦或者7.35%,15年的贷款期,每个月要还贷1.2-1.45千. 前面已提他们的两人底薪底。真是初生之犊不畏虎!由于那时经济较好,加班多,P可以在95年的一年内加班每个月都超过150小时,反正就是全部的休息天加班就对了。那休息呢?每个月的1-2天休息就安排在工作日。到了96年加班就比较少了但也有约100小时每个月,还好年中加薪10%(他们上的是12小时的班制,工作天为14/15天/月)。P太太的加班略少,95,96年也有100-80小时。这样每个月的总工资收入约4千出,还有每个季度的半个月底薪的季度花红。扣杂费,部分现金还贷,伙食。其他的就去还借的。就这样用一年的时间把借的钱全部按计划还清。还清了,松了一口气.
在此倒叙一下,介绍P的个人目标和愿望。
1.在国内他几乎贫穷到不敢有目标,望着夜里城市的闪闪窗光,心想:那里什么时候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窗口? 2.在到达本地的3.4 个月后,才有明确的目标:那就是买一套3房组屋,那时3房组屋约40到60千。 3.他告诉我们在他的潜意识里,他的生活目标很简单:一个小家庭(2到3个小孩),一套简单够住的房子,每天有粥吃有青菜配就满足了。简单地说他是一个没有远大理想,没有远大目标,勤劳节俭脚踏实地的普通人.
2. 资本积累—第二桶金
接着P的生活也随着98亚洲金融风暴,2000年科技泡沫,911以及SARS而上上下下。为了高的收入P在97年换工,因为这份工,他也曾从科技股及IPO的疯狂中赚了近150千,后来科技泡沫破裂,最后还倒贴了差不多等于他两年的工资,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每个月的工资不是再买股票就是补仓。他的第一桶金样就这掉入股坛。
直到2003第三季度,又是IPO!真应了从哪里跌就从哪里爬进来。他刚进该新公司俩个月,公司内部认购原始股,由于该公司认购原始股多年已有7.8回了,而且SARS刚刚过,经济还不明朗,所以公司的同事不是已经买过了就是已经麻木了。公司原始股按需/申请分配(申请时没说,后来分配了才知道)。他清掉手上所有的“烂股”加上全部储蓄共5万,但因P1借去6千,还有亲戚借去7千,他留了4千.他用这33千全部申请原始股。同时他还拉上P1和P2各出投资6千和20千进来一起申请原始股,当然在他的名下。
本来他还以为会等个3年5年的,该他时来运转,公司在05年初成功上市。IPO价格是公司原始股价的2.5倍,公司上市后的第一星期就达到最高价为公司原始股价的3.75倍,后来最底价也只是公司原始股价的1.3倍或是1.15倍,也约是IPO价的一半。当然最高价他是不可能卖的到的,否则该文就不是“买房传奇”而是“股神传奇”。这段写的是资本积累,当然也不会是在最底价时卖出。05年中,他以平均价刚好是原始股价的3倍卖出。他的朋友也差不多在这个价卖出。就这样他又有了有小桶金小于第一桶。 2.
3. 小桶金找出路
这笔上百千的钱在过后的约4个月的时间里,从他公司的股跳到其它的股。他的心情每天随着股票上下沉浮,那可是他来之不易的全部家当,他知道股市不是他能玩的地方,他再也不想再受像2000年科技泡沫那样的打击。他知道积累资金的机会很少,而且年纪也渐大,机不再来。股市里他一天股价的上下可达10千以上,心里的压力可想而知。加上和他一起来的朋友/同事至今大多有被裁员的经历,这一点目前他还不是很担心,因为他技术过硬,但也不得不防,现在虽没问题,担心的是5,60后没储蓄怎么办,他和大家一样不想到老还要去端盘子拿扫把…所以必须把握机会为这笔钱找到出路,为退休提前作好准备: 1)相信家乡情结大家都有吧,何况他后悔99-00年没有下决心在老家买房做投资,5年来不但失去资金升值4-5倍的机会,钱甚至还打了个水漂。这不这时他老家小街上有人有两套店铺想出卖人民币66万。他出价60万,没谈成,当然有不可以贷款还有就是支配管理的不方便原因。(目前市价约110万) 2)省内某主要一大城市火车站附近的未建商场/店面,40年地契,预计6-8%回报率,需别人帮忙打理。唯一的希望是店铺被炒升值,但风险太大,投机成分太多,不要。(还好他没买,目前成了烂尾楼) 3)因为觉得要买房,05年10月的一天他翻开本地的卖店铺的广告,打电话略一了解,他吓了一跳:回报率8%。“要买店屋,在本地。”他很肯定地对他太太说。
4. 买店屋1
P估算出在本地的投资较好,稳定又可靠,且无需假借他人之手。想好了,马上行动。报纸广告近住家有一双层店屋,楼上3房,店面60几平米。价格在他的预算之内,回报略少于8%,就打算去看(目前该店市价约1.05M)。后来又看到另一远处面积较大一双层店屋T,楼上4房,叫价略高10%,他觉得可能更好,于是就联系中介看店,简直不敢相信,预估的回报率在9-11%.马上就心动了,也不再去看其它的了。花了一俩天问了3间银行,U银行和O银行的银行办事员回说应该可以贷款80%。贷款问好了,那么就可以定房了。
为了慎重,他带上太太去看了周围的环境,很高兴她也满意。在路途中他们顺路看了T同区的一间店屋的周围环境,觉得性价比较T的差,于是他就同T的经纪联系,在经纪的安排下在另一天同T屋主谈价钱,大约半小时,只两个回合就讲好屋价,当场开支票,屋主签OTP。这样从他有在本地买店屋的想法到他拿到OTP,仅在短短的十天完成,而且可以说他只看了一间店屋。(在此顺提一事,当时买店屋,买家是不用付中介费的,当时他不懂以为和买房一样也要付1%的中介费。那个可恶的E中介要了1%+GST的中介费。一年后才得知买方是不用付中介费的,心疼啊,后来他想想,买这个店赚蛮多钱的,心疼才减轻些,可还是有心疼啊。)
接下来的任务应该是银行贷款和筹集首付。U银行只批下70%的贷款。不妙只有70%的贷款,少了10%,本来的预算就非常有限,他根本没办法再去筹集这10%。还好2,3天后O银行批了80%的贷款,利息高了0.5%。“管它呢,能批下就好。”他心下说。贷款一事定了,就剩筹集首付的事了,他清掉他所有的股票,算-算离首付还差约30千,这时他就从银行的fundtransfer支出20千,还有从一朋友的朋友处借来支付利息的10千。首付搞定。
5 店屋处理
买了店屋,怎么还贷/收益/还借的?为了使大家更加了解《传奇》性,我“冒晒”一下他们的工资,为什么“冒晒”二字加了双引号,因为他们俩人当时的每月最高总工资包括加班少于6千,是很普通的打工一族。而且直到5年后他的月最高总工资工资都没有超过5千,少的时候还低于4千。相信在看文章的大多数人的家庭工资都比他们高。那么要怎么还借的/还贷呢?店屋带租约吗?有。一楼1/4的面积租1.3千,楼上原屋主要求多住6个月,月租约1千。那一楼剩下的原屋主做生意的3/4面积就得找租户了,所以一EXERCISEOTP,他就让同一中介找租户,大约过了近1个月半还是没有找到租户。后来他的经验告诉他,因为该店的位置比较特别(很难用文字表达),虽隔邻NTUC但人潮不多,租户可以找的到但所需的时间较长。因暂时没找到目标的租户,时间比较急,他便采取第二方案,那就是自己来。 想好了,马上行动。他太太本不想自己开店的。他带太太多观察了店1,2次,地方还凉快,当时店还在营业中,他们再次询问了屋主夫妇。终于他太太同意自己开店。原屋主在不加条件下提前给他锁匙做准备,还把一些未能清完的货物免费赠送。后来原屋主自己的组屋租客提前搬走,这样原屋主也只多住了一个月,他为了感谢屋主的善意也就不收这一个月的租金。于是他从朋友P2,P3借了20千,拿了一个月多的长假整理,打扫,联系装修商做二楼的铺地砖,油漆(窗户原屋主已换好),去定了必要的家电。联系原屋主的供应商进货,全部的钱花完了,可是货架上的货还是太少了,只好开口又从P2那里借了5千补货,就这样在店屋交易后的第三天勉强开张营业,要不是原屋主给的货物值10千的错误信息,按他原计划是店屋交易当天开张营业。很好笑,开张仪式都没有,第一天的营业额约280更稳定了他的心。他还从中国进了约2万人民币的运动鞋到店里卖,最终这批鞋约了亏本3/5。 他在开店几个月后的有一天,邀请我们一班朋友P2-P5(P1在中国),同我们说了以下几点心得/看法/理论,
1) 买房的目的为了多年以后的退休做准备,更何况只要投入首期资金,以目前的底贷款利息(3.5%),还贷只要15年,除了租金帮你还贷外,还可以有剩余,这剩余还远远高于首期资金利息收入,何乐而不为。
2) 买房后如自己开店,既可以保证租金收入又可以照顾家庭,又可以自己作主,不受上司的气,更不怕裁员。怎么说都是自己的工,做的时候比较开心,只是花的时间会比较长。
3) 不需要去想屋价上涨,只要不大跌就可以,大家都知道长期看房子是抵消通货膨胀的最好工具。
4) 很多富豪在房地产上赚了大钱。
5) 香港,台湾,中国的房地产都上涨了一段时间了。他讲说不定10年后他的店屋会值1M。
听了他的理论后,
1) P5行动最快,花了1,2个月时间找店屋,于97年初在西区买了一间少于50万的双层店屋,投入首期20万,除了租金还贷外,每个月还至少有1.5千的剩余收入。直到2010年政府ENBLOCK,仅3年多的时间里这个投资为P5带来0.5M以上的利润。
2) P4暂无资金(投资了国内的房产),后来在2008-2010年,P4和家人朋友联合买了2套公寓(回报大于6%)及2间店屋(回报大于7%).
3) P3想买无资金。
4) P2一直犹豫不决,看了店就是不敢下决心,所以一直没买直到2010年。
6. 买店2-借力再出击 若按原计划P本来打算再过5年,储蓄2百千后再买一间。可时间刚到07年底,他的一个供应商自己有一双层店屋在JLNRUMAH TINGGI要卖,开价48万,地点蛮近红山地铁站的,他想想蛮便宜的,不妨去看看。几天后,该供应商的送货员就带他去看了房,特点是: 1)近地铁站,楼上已有简单装修,住家很好出租。 2)环境安静,楼下店面出租较困难,较为可能只是做为仓库使用(当时就是他供应商的仓库),租金会比较低。 3)估算回报率在6-7%,没达到他的8%回报率目标。后来才知道屋主愿意以42-45万卖出。 结论是:不够满意。这套店屋,他也介绍P4去看,P4只出价少于40万(很多人敢敢杀价),屋主不接受,后来这间店屋在98年5,6月以51万售出。猜测目前(2011初)的市场价应该800多千
又跑题了,他去看房的时候顺手带上当天的报纸,他想既然出来看了,那就多看几间。于是他就看报纸广告,打电话给经纪要看146JLN BUKIT MERAH(中央医院后门处)的一双层店屋,开价65万,他在那里等中介等了几个小时,特点是: 1)楼上已有装修,中心地段,虽不近地铁,租的客源稳定。 2)楼下租金低,租客稳定。 3)租金回报率在7.4%,但可以可以上升到8.1%。中介说62万可TRY。63万有信心可以买到。 结论是:他觉得这一间可以买,准备这1,2天63万定下来。
他在等中介到来的这段时间里还看了该店屋同座的一较大面积店屋,80多万,他也认为可以买,可惜没有budget.还有另一中介有一双层店屋T2在他目前店附近也在卖,虽然超出他的budget一些,但也不妨一看。联系中介,傍晚看房。特点是: 1)近地铁/中心。 2)楼上装修好,出租没问题。 3)虽对面就是小学中学,但人潮偏少。 4)楼下面积较大80多平米。 5)估计回报率在7.1-8.6之间(目前屋主自己开店,也就是没现成租户)。 结论是:他觉得这一间可以买,而且方便管理。于是他一边计划/筹集首期一边出价通过中介与屋主谈价,从屋主底价-15千谈起,最后以底价-5千成交。其实他说过办大事不要拘小节,几十万都花了,最后不差5千1万。而且这种店屋早过户一个月就有几千块。
这下重点来了,这首期怎么筹集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