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查看: 8456|回复: 69

[房产] 组屋价格高企带来的社会问题 转帖早报文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7-2012 09:58:36|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yishun2009 于 3-7-2012 10:01 编辑

刘晓阳: 如何在改变中凝聚价值共识?

  在医院实习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观察到这种情况:病人是一位独居老人,原本身体健壮、起居皆能自己打理;不幸中风后,子女都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在家照顾病人、料理他的复健,结果老人家长期被困在医院。这不单对老人家的病情以及心理没有益处,对病者家人以及医疗系统来说,也是十分沉重的经济负担。

  因此,6月26日的《联合早报·社论》有两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社论认为,政府应该凝聚社会共识,形成“就近照顾年迈亲人是每个为人子女者的天职”的价值观;在谈到政府能够为此做些什么时,社论认为:“‘居家养老’应该是年长者的第一选择,任何新政策的思考应该以此为出发点”。我在当义工的时候接触过很多老人家,现在又是一名医学生,我对这种说法绝对的赞成。

  可是我知道,这也绝对是知易行难。尤记得当年许文远主掌卫生部的时候,曾有一次轻轻的放话,建议国人可以考虑把年迈亲人送到邻国疗养院;他的言论所受到的批评可谓排山倒海。国人对这个问题是有共识的:在可能的情况下,我们都不会把家里的老人送到老人院去;政治人物建议送老人到邻国的疗养院,在我国的公共言论空间里,甚至是禁忌。

  我们现在要解决的问题,是社会需要何种新思维,协助我们面对老龄化的挑战。

  先看看“就近照顾年迈亲人是每个为人子女者的天职”。据我的理解,这的确是最好的选择。在最理想的情况下,老人、子女以及其家庭都应住在同一个社区里;这个社区最好是老人熟悉的社区,因为老人的适应能力低,如果把他们从熟悉的环境和社交网络中抽离,他们可能会因为害怕出门而损害他们的精神与健康。况且,如果一个大家庭三代成员都住在附近,就会形成一个可贵的支援网;在重视家庭凝聚力的新加坡,这是我们都乐于见到的。我这一代不少朋友都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

  可是,这个理想在今天的新加坡实际可行吗?

挟泰山超北海,非不为也

  我翻查了2010年我国的人口普查数据,一如我所料,我国人口老化最严重的三个地区为市中心、红山、女皇镇;最“年轻”的市镇则是榜鹅。我再翻查建屋局的数据,在2012年首季,女皇镇的四房式售价中位数是65万元,红山为59万元,和义顺的38万、榜鹅的47万贵了一大截。那就是说,若果你的母亲是住在红山的一个独居老人,而你则是一个有两个在学孩子的普通中产阶级,要是你想履行“就近照顾年迈亲人”的“天职”,你一定会感到有心无力。
今日社会的工作要求、教育制度对孩子的要求,已经让人喘不过气来;生活费、医疗费节节攀升,低收入阶层工资的涨幅又追不上;人们无法负担父母老家附近的房子,自己的住所离开父母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接父母回家住又会使自己的经济、身体和精神负担百上加斤——社论所描述的“老人家虽然养育了几个子女,到头来却没有一个真正的栖身之所”的“家庭悲剧”,完全事出有因。这种“家庭悲剧”,已经超出了个人的控制范围;我们奉行的市场制度,也已使得前述的理想变得遥不可及。

  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要解决妥善照顾我国老年人的问题,可以扯出从工资增长到组屋售价各个方面的制度性因素。这个问题本身非常复杂,但是并非不能解决。这取决于我们决定宰掉哪一头圣牛——改变哪一种我们习以为常的既定思维。人口老化所带来的巨额社会成本,迟早会迫使我们改变。

  组屋售价虽然只是这个问题的小部分,但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我们能改变思维的空间其实很大。从协助和鼓励子女“就近照顾年迈亲人”这个角度来看,政府能施行的行政手段包括:一、提高首次购屋者在购买父母家附近转售组屋时,所能获得的额外津贴,从现在的1万元提高到组屋估价的一成;二、预留一部分位于成熟组屋区新项目的组屋单位,给父母住在同一区的购屋者;三、加速建设更多位于成熟组屋区的乐龄公寓及相关设施配套;四、加速落实旧组屋重建及原区安置计划,以兴建在容积率许可的条件下,建更高的新替代组屋来增加成熟组屋区的组屋单位供应量等等。

  这些都无可避免将干扰市场运作。吴俊刚先生6月27日的文章中也有提到,组屋售价高企这个问题是“无解”的,因为政府必须“顾及广大的已拥有组屋者的既得利益”。但是,由于政府的组屋政策,一向都是以为新加坡人提供负担得起的房屋为大前提,“拥有组屋者的既得利益”,理论上应该只是拥有一所条件适当、价格合理的房屋,投资回报理应不在考量之列。市场力量决定得太高的组屋售价,必定会严重损害我们这个急速老龄化的社会的整体利益;政府组屋既然是公共资源,我们在可预见的未来,能否让组屋市场与房地产投资市场分离,并以一种新颖、敏锐的制度,满足和调节需求?还是有其它的替代办法?这都将考验政策设计者的勇气与智慧。

  我国社会现在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我们必须选择,我们要以行之有年的资本主义原则与价值观,和社会情况改变所带来的挑战硬碰,并接受早报社论提到的“家庭悲剧”普遍化;还是我们要务实地挑战人们的一些既定思维,以建设更具包容性的社会?社会的转型过程必定是痛苦的,但是的确是必须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凝聚改变的共识?若有机会,我将另行探讨。

作者是一名医科学生

发表于 3-7-2012 10:16:4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若果你的母亲是住在红山的一个独居老人,而你则是一个有两个在学孩子的普通中产阶级,要是你想履行“就近照顾年迈亲人”的“天职”,你一定会感到有心无力。"
难道老人就不能搬到便宜的地段吗? 主要还是本地人的生活,消费观. 如果合理谨慎消费, 不会有问题的.

点评

+1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3-7-2012 12: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7-2012 10:54:07|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tanjong pagar, china town 岂不是孤老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7-2012 11:25:59|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slsl 发表于 3-7-2012 10:16
"若果你的母亲是住在红山的一个独居老人,而你则是一个有两个在学孩子的普通中产阶级,要是你想履行“就近 ...

“这个社区最好是老人熟悉的社区,因为老人的适应能力低,如果把他们从熟悉的环境和社交网络中抽离,他们可能会因为害怕出门而损害他们的精神与健康。”

如上,文中已经提到,老人是不原意“动窝”的。虽然人挪活,但老了的时候,人要硬挪,可能就早死了。老邻居们老兄老妹地都在一起几十年了,他们不舍得分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7-2012 11:38:19|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政府是保姆我发现,有困难张个嘴,在父母社区买房就要便宜10%,那是什么概念啊,那是5-7万元啊。然后你发现好多社区变成家族社区了!请问父母作古以后不是发财了!写文章的人是脑子不清楚吧!

点评

补贴卖房的时候是要还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3-7-2012 20: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7-2012 11:38:47|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维妮公主 于 3-7-2012 11:42 编辑

新加坡是个小国家,从东走到西开车就45分钟。

如果连45分钟都阻碍他们赡养父母了,那我觉得政府费心给他们买在父母身边真的太多余了!每周去看看父母是应尽的义务!

想我们中国人,父母都在10万8千里了,难道我们就不孝顺父母了吗?作为独生子女,跟父母有更加密切的感情,如果用远近和没钱来找借口,这样父母不如卖了房子住养老院。

点评

默默关注你很久了,发现你很睿智啊~~~稀饭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9-7-2012 12:23
同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4-7-2012 00:02
GOOD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3-7-2012 17: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7-2012 11:38:42|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了的时候,人要硬挪,可能就早死了

呵呵,所以要早打算.非要霸住黄金区那你自己想办法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7-2012 11:39:14|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维妮公主 于 3-7-2012 11:44 编辑

现在我把我妈妈从中国接来身边住,就是为了能孝顺她,父母的要求一点也不高,每天回家吃饭,看到你她就高兴了!这点小心愿也满足不了,天天拿房价来说有什么意义呢?

最好再出台一个政策,新加坡人买房不用钱,我看他们就没什么要再抱怨的了。

点评

+1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3-7-2012 12: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7-2012 11:42:22|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slsl 发表于 3-7-2012 10:16
"若果你的母亲是住在红山的一个独居老人,而你则是一个有两个在学孩子的普通中产阶级,要是你想履行“就近 ...

说到底,不就是钱吗?就是想要多点钱.那些住在郊区的人,老人,年轻人应该为这些人买单?
还建老人公寓,几次了,不是 大家反对.所以,随便发表意见没有错,能不能批判地看问题就是读者的能力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7-2012 12:10:51|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BS2012 发表于 3-7-2012 11:42
说到底,不就是钱吗?就是想要多点钱.那些住在郊区的人,老人,年轻人应该为这些人买单?
还建老人公寓,几次了 ...

我个人觉得在组屋附近建照顾老人中心是个不错的做法
不过,从新闻看来,很多新加坡的看法都是:是好事,不过别在我那边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