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楼主: cn1213

[原创] 在异乡 —— 这里是新加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9-8-2012 19:18:56|来自:浙江杭州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异乡 ------ 这里是新加坡(5)

导读:来到新加坡已经很多年...... 下面这些文字是初来乍到时的诸多感想(有些文章有明显的时代特点,网友们可以猜到那是何年)。如今回忆起来很难用语言来形容...... 我只能引用诗人的话说,那过去的一切,都将成为美好的回忆!


街头过客
在异乡的街头,常常可以看到不同肤色的人,黄皮肤、黑皮肤、白皮肤,混血儿。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出生于不同的种族,为理想,为工作,为爱情,为生活,为了各种各样的理由飘洋过海来到新加坡。每个人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或美丽,或难忘,或感人,或辛酸,或快乐,或痛苦……
有一首歌这样唱道:
留心街中每个人
冷冷的眼神
彼此匆匆过
不知今天你我是远是近……
每当我步履匆匆时,有一个人却不时会映入我的眼帘。他是一个身材高大挺拔的白人,满头的白发和满脸银须实在让人难以猜出他的年龄。六十?七十?还是八十?不得而知。每次遇见他,他都是同样的装束同样的神态同样的步法:衣冠整齐笔挺,身背黑色双肩包;目不斜视,不苟言笑;步履稳健,不快不慢。我也曾在超市遇见他,除了他的手上多了一个篮子外,一举一动还是那样,毫无变化。每当此时,我脑海中的疑问便会升起:他来自何方?为什么他总是踽踽独行?为什么耄荖之年还客居异乡?他的一生有多少故事?为什么他看上去那么神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也许,他也是在回避这尴尬和无奈?
不得而知,也无从知道。不知为什么,我却希望能常常遇见他,那样我似乎会觉得放心一些……




爱猫的女人
她是印度白人,是与我同住一座楼的邻居。她总是喜欢将她一头棕褐色的长发盘在脑后,喜欢穿束腰短裤,喜欢穿高跟鞋,窈窕的身姿在一身紧身装扮中更显阿娜。她还养着一只小狗,我常常可以看见她领着狗散步。每次我们在电梯中相遇,她总是教导那只小狗对我要礼貌些。看到她对狗的温暖照顾,我不由地想,她可真爱狗啊!
接下来,我便发现,她不但爱狗也爱猫!那天晚上,当我回家时,我看到了一个壮观的场面:楼下所有的猫都聚集在一起,而她正在给猫喂食!那情形简直像一个宴会!只见她亲切自然地与猫在一起,猫儿们三三两两地围着她。看到我,她热情地与我打招呼,我不由地脱口而出:“你非常喜欢小动物!”她一边继续喂食,一边以灿烂的笑容回答着我。
后来,这场面我常常可以看到。有时候是她,有时候是她和另一个朋友,她们不厌其烦地照顾着这些无家可归的猫。这些幸运的猫阿!
我逐渐对她刮目相看。因为她所做的一切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更不是人人都能坚持下来的。
她是我亲眼见到的真正喜欢动物,真正爱惜动物的人!
夜深了,人们都进入了梦乡。如果猫也有梦,它们的梦一定是甜美的……
p.s.这已是往事。现在政府有令不许给野猫喂食了。




女佣
女佣问题也算是新加坡的热门话题。因为,新加坡的女佣都来自国外,如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她们在这里为了生存而奋斗,受雇于雇主,也间接地产生一些问题。而虐待与被虐待的问题似乎更为突出。
据我所知,很多女佣都曾在自己的国家读过大学,她们之所以来到新加坡谋生是因为新加坡是一个发达国家,比自己相对落后的国家更容易讨生活。于是在她们的青春年华,离乡背井地选择了做女佣的道路。她们原本应该过着多姿多彩的生活,然而,一旦成为女佣,她们的生活便成为封闭式的。我总认为,她们是用青春为代价来改善自己的命运。
有时候,我不知道这是喜剧还是悲剧。我曾在公园里,看到面无表情的女佣推着同样面无表情而又行动不便的老人,机械地在公园里行走。我也曾看到女佣和刚刚放学的孩子如同手足,兴高采烈地回家……
报纸曾报道过一则感人的故事。有一女佣,跟随雇主多年,情同一家人。她不但一手带大了主人的几个孩子,而且也在身为教师的主人的帮助下,学会了华文。而我的一个在新加坡生活了十多年的中国朋友家庭,他们和女佣不但在语言上互相学习,而且还手把手地教女佣煮中国菜,使女佣又掌握了一门手艺。
这又让我想起我的一个新加坡朋友,她在几个月中头痛地换了好几个女佣之后,才总算找到了一个不会而原意去学,而又诚实的女佣。其实很多雇主在换了女佣之后,都要从头教起。因此要具备这两点看似简单的条件也并非易事。几个月后,连我这个外人都可以感受到那微妙的变化。女佣和孩子们已像朋友,我也不时听到女佣一边做家务一边在唱歌。不知为什么,我真的被这种和谐、这种气氛所感动。
我便幻想着,继续着这故事。当女佣最终回到自己的国家时,她虽然付出了几年的青春,但她也学会了生活的本领,这包括家庭关系,科学理家,厨艺,语言,友谊等。也许她会说:青春无悔。
也许,我的结局太过幼稚可笑,但我却非常喜欢。




外国劳工
有人说,新加坡人实在太幸福了。那些苦的、累的、脏的工作他们都可以不必去做,自然会有人替他们做。
在赤道的炎炎烈日下,修路的、盖房子的、清理垃圾的的确都是外国劳工。他们风餐露宿,辛苦劳作,还要省吃俭用把微薄的积蓄寄给家人。因为工作需要,他们必须穿着厚重的衣服,甚至笨重的鞋,在烈日阳光下劳作。这种滋味可想而知。
有时,我看到他们表情木然地坐在车厢上,没有座位,没有遮挡;有时,我也会听到他们在工地上的谈笑声。
他们应该不后悔吧?我替他们想到。
在新加坡,他们毕竟看到了繁华的都市,看到了不同的人生,知道了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也只有通过比较,才能让他们觉醒,改变自己的命运。
也许累,也许苦,但只要是心甘情愿,这累这苦就算不了什么。
只要看到他们,我的目光便被吸引。因为我希望在他们身上看到不甘屈服,向命运抗争的力量!




试验
新加坡应该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有人说这是因为新加坡太小了,容易管理。就好比分别有一个孩子和有十个孩子的两个家庭一样,显然前者要省心省时省力。但不管归功于谁,“安全”在新加坡是不成问题的。
如果说安全就意味着人人懂得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就意味着人人懂得自律吗?或者从另一个方面说新加坡人的道德水准也应该较高?
我被偷过手机。我们都知道手机如果被偷,是无论如何找不回来的,除非奇迹发生。但如果是自己不小心弄丢呢?
那天晚上我乘坐巴士回家,不慎将手机遗忘在巴士上。那部手机已经用了两年多,如果拿去卖不过30元。虽然不值钱,但里面有很多私人的东西,还有和家人的照片,想到在陌生人的手里,便有些怅然。但正因为不值钱,也让我感到有希望要回来,所以我没有立刻割线,希望给大家都留些时间。
我打给那部手机,一直没有人回答。于是我用我的另一部手机发短信给那部遗失的手机,我分别用中英文这样写:
我的手机丢在了巴士上,看到者请联系我。谢谢!
没有回答,于是我又写道:
手机只值$30,我会答谢你$10。
24小时过去了,仍然没有回答。这时我的朋友打给我,说为什么你的手机是一个男子接的。原来她发短信没人回答,就打电话,对方接了。我就像听到了佳音,连忙打过去,但无人接。于是我换了一个电话打,马上有人接了。对方讲英文,当我告诉他我是失主,并希望他还给我时,他立刻挂了电话并关机。
虽然我怒火中烧,心想为什么对方明明拿着别人的手机却能如此心安理得?但我还是尽量礼貌地发短信给他:
非常高兴你在保管我的手机,希望我们可以见面,我将付你$10,谢谢!
但一个晚上过去了,没有答复。我绝望了,于是我气急败坏地又发短信给他:
希望还给我,里面的东西对我很重要。如果不答复,我将在中午割线。
事情就这样没有任何结果地结束了。之前,一个新加坡朋友建议说,你应该说付他$30。但这和情理吗?之后,我问我的印度英文老师,假如一个用够本的手机丢了,可以找回来吗?她干脆地说:不可能!
我的家人曾捡到过手机,我的家人也曾将手机遗失在德士上(这两件事都发生在中国,被偷也是在中国,我在这里无意比较),但所幸都能物归原主。
这个试验让我觉得浪费时间,自己真笨,如果对方真想还给你,还需要你找他吗?




雨是大自然的独特现象。在诗人的笔下,它千变万化,也充满情调。它有时带给我们浪漫,有时带给我们遐想,于是就有了那些雨的诗、雨的歌。但这一切只适合在绵绵细雨中。
而新加坡的雨就不同了。新加坡的雨是现实的。它那疾风暴雨般的凶猛来势真的是惊天动地,“倾盆大雨”用在这里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这雨甚至可以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在一分钟之内从天而降,并迅速形成暴雨。刹那间,只见天与地已是一个巨大的水帘。雨水很快地聚集在地面上,并被大风掀起层层水浪。在水雾迷蒙中,你看到的只是一个水的世间,天地间除了水还是水。
此刻,如果你有闲情逸致观赏这暴雨,你一定会说:好壮观的雨!如果你再展开一些联想,也许你已经看到了新加坡的蓄水池正张开臂膀迎接这大自然的宝贵恩赐!
然而这时候,如果你走进雨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只需一秒中你就会成为落汤鸡!
这雨就这样下着下着,正如它来时那样,在一个你意想不到的时刻,它忽然嘎然而止。
p.s. 第一次在新加坡淋雨完全出于无知。那天外面下着大雨,凭以往的经验我照旧打着伞出去,谁知那雨伞根本不敌那大雨,我才领教了热带暴雨的威力。




圣淘沙
圣淘沙的海是迷人的。
圣淘沙——世界游览胜地,它的海也应该是迷人的。
在风景如画的美丽的圣淘沙看海,那时一种难得的奢侈和情调。除了你要有充裕的时间,你还要有看海的心情。
看海的最佳时间是在旭日东升或夕阳西下的时候。金色的阳光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远处帆船点点,水天相接。岸边,美丽的椰树各显风姿,衬托着蓝天白云。偶尔,你会看到一棵与众不同的椰树身姿倾斜着伸向大海,如同你拥抱大海的心情一样,那景致与你的心情同样动人。
圣淘沙的景也是迷人的,除了海,除了树,除了山,还有人的风景。三五成群的游人,或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都让圣淘沙增添了动感。海边的沙滩排球,海中的踏浪,还有不时传来的欢快的笑声,都在点缀着圣淘沙,使这迷人的圣淘沙之海充满了活力。
在这动与静的画面中,你坐在沙滩上,坐在椰树下,阳光照着你发亮的眼睛,你的眼神充满憧憬,此时此刻你与海又构成了一幅美轮美奂的画面!
当这一切定格为一张照片时,它一定会是绝唱。




乌敏岛
古朴的乌敏岛,有着古色古香的情调。
当你在码头乘上一艘简易的旧船,驶向乌敏岛时,那就意味着你要到一个“世外桃源”去。
一踏上乌敏岛,古朴怀旧的气息迎面而来。它就像一个记忆中的小渔村,原始而又朴素,给我们这些久居繁华都市的人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新鲜感。除了这里旺盛的小买卖,水果、食物、脚踏车等生意外,你很难找到现代社会的踪影。
吃了本地榴莲,喝了清凉的椰子汁,你就可以用低廉的价钱租一辆脚踏车环游全岛了。山路弯弯,一路上可以看到很多茂密的热带树木,还可以看到榴莲树。你也可以看到那所早已关闭的小学,以及感受到当地的风土人情。此外,还有一个有山有水的好去处“小桂林”。顾名思义,小桂林就如同中国名胜“桂林山水甲天下”中的“桂林”一样美如画!
你骑着脚踏车,纵横驰骋在这小岛上,山路、绿树、蓝天、大海,交相辉映在眼前,那种感觉的确十分写意。除了偶然遇到的游人外,否则你真的会以为来到了“世外桃源”。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8-2012 19:35:34|来自:浙江杭州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异乡 ------ 这里是新加坡(6)

小狮租房
本帖最后由 cn1213 于 25-8-2012 02:28 编辑

读:来到新加坡已经很多年...... 下面这些文字是初来乍到时的诸多感想(有些文章有明显的时代特点,网友们可以猜到那是何年)。如今回忆起来很难用语言来形容...... 我只能引用诗人的话说,那过去的一切,都将成为美好的回忆!


补习的故事
   “补习”在新加坡可谓是一道奇特的风景,可以说是三百六十行里的新职业。新加坡人做这一行的人很多,且不说众多的补习中心,就是驾车上门做补习的人也比比皆是。它已是一门职业了,甚至还有补习老师去竞选总统。随着学华文的热潮迭起,很多中国人都有过做全职或兼职补习老师的经历。其实我还是很喜欢这种职业生涯的。除了它比较个性化以外,还有与学生及家长之间日日建立起来的情谊也真是让我难忘。
   
    至今我都忘不了我的两位学生------诗敏,诗慧两姐妹。 她们那活泼可爱的笑容,那天真率直的举止,还有上课时与我讨价还价时的神情,常常在我眼前闪现。尽管我只给她们做了两个月的华文老师。
    第一次见到她们的时候,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们的家在一幢带游泳池的独立式洋房里。当时我正在她们的家门口驻足等待,只见她们母女三人从车中下来,身姿窈窕,大方漂亮,脸上挂着爽朗微笑的妈妈对两个楚楚动人的女儿说:“给老师自我介绍。”这就是诗敏,诗慧,她们就读于国际学校(新加坡除了政府学校,私立学校外,还有国际学校。国际学校费用高,以英文授课,很多国际家庭的孩子在这里就读),爸爸是奥地利人,妈妈是新加坡人。
下课的时候,诗敏,诗慧的妈妈Elsie对我说:“我们要出去, 我可以送你到地铁站。”盛情难却之下,我上了车。车上,Elise问我:是否喜欢新加坡,能否适应等问题, 最后还直爽的对我说: “我喜欢你!”
从此,我开始了在诗敏诗慧家的补习生活。一个星期,我少则去两次,多则去四次。我曾问过Elsie:“为什么这样重视华文?”她说:“我们家人常到北京,在那里看到很多西方人都在学华语,深受震动。我的先生更是鼓励支持孩子学华文。”所以,我除了交姐妹俩功课外,还引导她们读许多名著,从内在上提高她们的华文修养,让她们不但学好华文而且喜欢华文。
诗敏诗慧毕竟是孩子,上课时,她们有时会给我提一些要求,如这道题不喜欢做,可以不做吗?又如功课少一些呀等等。下课的时候,可爱的姐妹俩又总是不约而同要问我:“今天我好吗?”如果我说:“好!”她们马上就会说:“那你告诉我的妈妈,说我很好。”望着她们那清澈纯真的眼睛.看着她们那渴望妈妈表扬的神情,我怎能不答应呢?
日子一天天就过去了,我与Elsie一家也越来越熟悉。Elsie常常会送我一些小礼物,有时我们也在电话中聊聊天。而我下课,每次都是她或她的家人开车送我去地铁站,碰到下雨天一定是必送无疑。他的父母,她的先生,还有她的女儿(当然她是骑脚踏车陪我走,那是唯一的一次大人们在忙,便让女儿陪我)都送过我。我十分感动,也深感不安。Elsie还常常对我说,如果我有什么困难,只要她能帮她一定会帮我。甚至我在房子上有什么问题,在她家住几天也是没有问题的。此时此刻,当我写到这里的时候,我真不知道如何表达我对Elsie的感激之心了。
但这一切因为我的工作时间的变化而结束了。Elsie盛情挽留我,在这种情况下还给我加了薪水。然而我实在分身乏术,不能再继续教诗敏诗慧了。
这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可是我却一直想念着诗敏诗慧,还有她们的妈妈Elise


异乡真情
我常常会想起那一天,那一幕……
那是一个周末的晚上,我如约来到我的学生家上课。那一天普普通通,风平浪静,没有丝毫迹象表明它会与往常不一样。
玉娟是孩子们的妈妈。她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漂亮,优雅(她非常非常漂亮,我常常暗自想,她为什么没有去做演员)。当时她驾车接我去她的家,帮我认路,并谈了孩子的情况,就这样我正式成为孩子们的补习老师。
此时,时值我去她的家上课近一个月,突然间,我的肚子在冷气充足的房间里不舒服起来。我关了冷气,继续上课。然而,一阵阵不适袭来,我只好去卫生间。由于我起来太快太猛,只感到头晕目眩,便摔倒在地上。当我清醒过来时,我看到玉娟全家人已从楼上下来,坐在我的面前。而我的头上还有血!玉娟关切的问:怎么了?我说:我起来太快,我的头很晕。她说:我也常常会这样的。这时,我隔着落地窗看到大门开了,一辆救护车开了进来。我心中暗想:怎么,还要去医院?刹那间,我只觉得自己昏昏沉沉,什么也想不了了,生死由命……恍惚中,我被推上车,又被推下车,来到了医院。医生为我拍了片子说没什么问题,但需要缝三针。接着是打破伤风针、打麻药,缝针。最后医生叮嘱我要休息一天。然后我又被推到大厅里,这时我看到了玉娟。她迎上来说,你在这里休息,我去办手续。
过了一会儿,玉娟将她的汽车开了过来,她让我上了车,帮我系好安全带,看我很冷的样子,又将自己的外套给我穿上……这一幕我不能忘记!要知道我们此时只能算是萍水相逢。虽然,我是孩子们的补习老师,但我教了还不到一个月,而我也不过是第三次见到她(第一次是她开车接我认路;第二次是补习时,她下楼看看;第三次就是打电话为我叫救护车)。这时一个问题又在折磨着我,我喃喃的说道:“也许,我来新加坡是一个错误?”玉娟马上坚决地说:“不是!”我的心顿时一热。就是这一刻,就是这一句话,让我那徘徊良久的心得到了慰藉。接着,玉娟又说:下次上课,如果你不能来,就打个电话。“我说:“我还以为你要辞退我……”她说:“为什么?这又不是你的错。”顿时,一股暖流又在我心中荡漾着。我与她素昧平生,她却对我那么好!她一直把我送回家,这才离去。
事隔两天,玉娟又打来电话询问我的状况,听到我说很好,她才挂了电话。
这一天,我又去了她家,她的孩子一见到我就说:“你疼吗?”我说:“不疼,谢谢!”我又对他们说:“你们的妈妈很好!”他们说:“可是,我们的爸爸也很好。”我说:“是的,你们一家人都很好!”
下课的时候,我万万没想到玉娟将一个月的报酬让女佣给我。原本我想,上一次不能计算,不但课没上好,还让人家送我去医院,再说,医药费的钱也应该从这里扣掉。可是她的女佣及孩子都摇手说:“这是你的,你要收下。”
我心怀愧疚的回到家里,给玉娟打电话,她说:“ 不要再提这件事了,教好我的孩子就可以了。”眼泪夺眶而出,我还能再说什么能?与其在心中感激,不如用行动来报恩。

p.s. 此时此刻,当我重温这篇故事时,我不由的热泪盈眶。那时,我已决定做补习老师。我在她的家教了孩子们四年,后来因为我买房子搬家太远,就不得不终止了。这是当时玉娟给我的短信:
Very grateful to you for teaching Christabel and using your motherly love to guide her to be a good person, thank you very much... Children are ok, they miss you. Take care.


教书趣事
在新加坡教华文的日子里,我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
学生们在描写风景时,最爱用的词是“风和日丽”;在讲事情的经过时,总爱用“一五一十”;如果生气,便是“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如果伤心,一定是“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流了下来”,如果开心,那就是“心里比吃了蜜糖还甜”;表现邻里关系,一定是“守望相助”;不论做错了什么大小事,都是“决心改过”……有趣极了!
最有趣的是,无论是造句还是作文,学生们最爱用的人名是“小明”。记得刚开始时,我问一个学生,为什么你所有的造句都是用小明?他说,这有什么错啊?我说,当然没错。可是那么多的词,你为什么不换一换呢?他想了一想,便换成“小狼”。我反问他,谁会给自己的孩子取名为“小狼”呢?于是,他又把“小狼”改为“明小”。我笑了,只好让他继续用“小明”。再后来呢,连我自己也变成“小明”了!
而中学生们,因为要常写报章读后感,于是在作文的开头,便会这样写道:读了这篇报道后,我百感交集……当老师连续改了好几个“百感交集”后,这个原本生动形象的词在他眼里已经变成陈词滥调,于是他生气地说:不许再用这个词!——这当然是我听来的故事,不知是真是假?


华文考试的误区
在来到新加坡这段不长不短的日子里,我深深体会到教华文和学华文的甘苦。我在中国是师范毕业,之后一直做华文老师,几年前来到新加坡继续教华文。唯一的不同是,在中国我是在政府学校,在新加坡则不是。
众所周知,学华语是新加坡长久以来的国策,理由人人皆知。为此,政府还颇费苦心不远万里地从中国聘请了大量的华文老师,以希望新加坡的华文虽然暂时不能和中国相提并论,但也不要总被“别人”说“烂”。出发点是好的,但效果我认为有待检验。因为任何时候我们不能忘了新加坡是双语教育的背景!
来自中国的老师,任重而道远。他们肩负着提高新加坡学生华文的重任。他们虽然教着华族学生,但是他们似乎忘记这些学生是在新加坡而不是在中国。
一个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课堂笔记这样写着:
怎样写好作文的开头?
一,   回忆法
举例一
       人生如戏。生活就像一场戏,有时是甜的,有时是苦的。记得那一次……
二, ……
笔记写得十分认真,我问他,你懂吗?他摇摇头。我问他,你的老师来自中国,他点点头。其实不要说在新加坡,就是在中国三年级的学生也不见得写出这样有哲理的话。
而在中学名校,假期时一定要人手一册中文书读。这无可厚非,但洋洋洒洒那么多书,难道一定要读半文言半白话的《七侠五义》?这在中国也仅是中文专业大学生的必修课。
      
我的一些学生表示他们并不喜欢华语,只是没办法。也有一些喜欢,可又力不从心,想学好,但成绩常常和他们开玩笑,汗水总是付之东流,渐渐地对自己失去信心。
譬如小学生普通华文中的“句子选择”,如果是中国学生做,易如反掌(因为本来就是那样说吗);如果是新加坡学生,就要碰运气了。原因是英语和华语的思维模式不同,用这样的方法考试我不知道能测验出什么。当我看到那些新出笼的考试题,我费解。如“理解测验”,现在似乎十分流行考报纸,考广告。这没有错,但问题是里面有大量的枯燥的专业术语,学生在课本里根本没有机会接触,怎样考好?更何况这样的题目真的有助于提高华语水准吗?坦白地说,中国人也不这样学华语。
学华文应在寓教于乐的兴趣中学,为什么要在千奇百怪的“句子选择”中走迷宫?为什么一定要在报纸和广告中淘金?如果考试变成了猜谜和碰运气,那还有什么意义?
坦率地说,新加坡的华文课本编的很好。可惜它们在小学生手里还读一读,到了中学生手里,大部分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了!因为读了有何用?考试又不考!可怜编者们精挑细选的心血,可叹那些趣味盎然的佳作,可悲文中宝贵的思想精髓,无人咀嚼,都被考试扔在了一边!


与新加坡人游泰国
新加坡人总是一边说着华语,一边又补充说,我的华语讲得不好。其实,能进行交流已经相当不错了。不久前的一次泰国之旅,又让我对新加坡人的华语实在刮目相看。
当我们的团队抵达泰国后,当地的导游至始至终都是用华语讲解的。一个大巴士,大大小小的新加坡人全都没问题,语言方面一路顺利。其间,我们去了一些皮革、珠宝店及蜜蜂园等。每当我们聆听讲解人员的专业讲解时,讲员的开场白都是:请问你们来自哪里?当得知来自新加坡时,第二个问题便是:华语讲解有没有问题?回答自然是没问题!
这件事让我很感慨。我们不能动不动就随意评论新加坡人的华文如何如何,要具体问题具体去看。试想一下,中国的小学生和中学生也在学英文,我们是否能达到这样的水准?如果换个位置去想,就不会妄加评论了。
另一件事也让我很感动。在我们一行中,有一位女士带着她的女佣一起旅行。一路上,她们就像朋友一样互相照顾,绝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也许是出门在外,主人倒是更多的关心着女佣。看到这种自然的“主仆”之情,所有的人都露出了欣赏的神情以及由衷的敬佩。
此外,我们这一行人马,有朋友、夫妻结伴而行的;也有全家一起出动的;还有更热闹的,就是一家人还不够,又加上自己的亲戚一家。总之,他们在行程中处处展现出的爱情、亲情、友情以及热情,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平安夜
圣诞节如今已风靡世界许多国家。
在新加坡这个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城市,人们自然也是十分重视圣诞节了。圣诞节来临的前夕,浓浓的情调已经洋溢着整个城市。
如果仅从都市的外围气氛来感受,中国都市的圣诞节似乎已与新加坡没什么区别,豪华的圣诞树,璀璨的灯火,如潮的人流。可是,从内在的实质上看,我却觉得新加坡人或许更投入。
譬如,他们会在家里安置圣诞树,同样盛装妆扮,并为全家人或朋友准备圣诞礼物。平安夜的晚上,或许是家人一起聚餐,或许是和朋友一起聚会。不论是在家中,还是在繁华的乌节路庆祝,热闹是一样的。人们“不醉不归”,直到第二天凌晨,才尽兴而返。那种感觉跟我们在中国过除夕几乎一样热闹。
而且,圣诞期间,全国放假两天,让人们尽情狂欢。


Chinese New Year
我很喜欢这首流行于新加坡的歌:
每条大街小巷,每个人的嘴里,
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恭喜恭喜。
恭喜恭喜恭喜你呀,恭喜恭喜恭喜你。
……
这首歌旋律优美,节奏轻快,歌词琅琅上口,喜庆的气氛浓烈。
在新加坡,人们把华人新年称为Chinese new year。每当华人新年到来之际,这首歌就会在各种场合反复播放。当我第一次听到它的时候,就被深深吸引住了。
在华人新年到来的时候,全国会放假两天,欢庆佳节。如果这两天又恰巧和周六周日相连,那么假期就是四天了,用本地的话来说,这个年就会美美地过了。
此时,大街小巷,到处张灯结彩,十分热闹。马路上,随处可见大幅标语,上面分别用中英文写着新年快乐,恭喜发财等。再加上新年喜庆的歌曲,那感觉与在中国几乎没什么两样。
新年的庆祝方式和我们在中国也很相像,连迎春晚会也一样有,只不过规模会小一点。但有些习俗却很特别,如拜年的时候,要带两只橘,象征吉祥;吃饭的时候,有一道菜叫捞鱼生,象征发财。此外,新年期间,还有两个非常隆重的节目,一个是妆艺大游行,一个是春到河畔。前者在新加坡著名的乌节路举行,表演的节目来自世界各地,具有浓郁的国际性。后者在新加坡河进行,人们可以一面观赏灯谜,一面品尝美味小吃,及富本地色彩。这些活动每年都吸引很多新加坡人及游人观看,是迎春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
因此,在新加坡过年,那种置身异国他乡的感觉有时候就不会太强烈了。

p.s.新加坡是一个多元种族国家,强调种族和谐。无论是华人的节日,还是马来、印度种族的节日,全国都会放假。


夏天里,过新年
    转眼间,已经在异国新加坡度过了好几个春节了。但是,每当新春到来时,我的心便开始涌动起许多的感情:是对春节的期待?还是又勾起了乡愁?或者也被那喜庆的气氛所感染?
每当我走进购物中心,扑面而来的喜庆气息马上感染了我。各种年货纷纷上架,琳琅满目;人群更是熙熙攘攘,你来我往。而那喜庆的音乐,更让人感到春节已近在咫尺。
    这一切跟在国内过年时是多么的相像啊!春联、年货、新衣、红包,更不要说舞狮舞龙,甚至迎春晚会,还有全国放假…… 一刹那间,我甚至忘了身在何处!可是听到新加坡人说Chinese new year ,看到那中英文并列的标语 ,我又猛然意识到自己身在何处了!
还有那炎炎的夏季。每当我打电话给故乡的一位好友时,她总是要问:你穿的什么?我说:裙子。她并非不懂地理,然而,她总是要继续问:已经下雪了,你不穿毛衣吗?我总是解释道:这里四季如夏。她就说,现在是冬天啊!我回答:三十多度,你要我穿毛衣?她这才笑了。故乡的她,无法想像赤道的春节;生活在赤道中的我,有时也有些迷茫,在夏天,过新年?
是的,夏天里,过新年;在异乡,迎新春。还好,新加坡毕竟是一
个华人居多的国家,我才能在这里感受到那浓浓的春节气氛。并趁着商家们在新年里的促销活动,我坐上免费的花轿,穿着连衣裙,身后是灿烂的迎春花,随着快门的按动,留下了一张夏天里庆新年的照片。
但我的心永远无法捕捉,无法定格,尽管照片中那灿烂的笑容是真实的。



后记:就让这篇新年的文章暂时做一个结尾吧。人生的故事还有很多...... 此时此情也非彼时彼情.....现在的感受又是别种滋味在心头。当我要告别这里时竟有些惆怅(虽然会常来看看)!毕竟我在这里留下了情感、留下了足迹。“这里有爱,也有回忆”!也许,我应该写写心灵的东西......

感谢版主的支持!愿新加坡狮城论坛越办越好,成为我们游子的家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8-2012 22:45:15|来自:浙江杭州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8-2012 22:47:57|来自:浙江杭州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次读,都有感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8-2012 12:59:18|来自:浙江杭州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偷蜜的小熊 于 20-8-2012 13:01 编辑

写的挺好。。。。不过 丢手机那段 。感觉  楼主 好像太过于 幼稚,太 涉世未深了吧  。。。。。。
真想 还你了,早就联系啦。。。不想给你还留着用,肯定是没钱的那种人,而且还想贪点 电话费用的小便宜,肯定不会给你的。

新加坡人整体素质高,并不是所有人素质高 ,素质和 经济能力有很大 关系 。。。。多年前, 我的近千块的 新手机 丢到公共厕所 ,一个本地人就 直接 联系着 给我啦,见面的时候人家是驾车来的。。后来有段时间 临时住过 那种 搭房的 房间 , 周围 住的都是劳工人士,连我 一双 鞋子都偷,郁闷的要死 。。。这就是 差距。。素质不是天生的,自律也 不是 分地域 的。而且 分人,人的文化程度,学识,修养,生活的圈子,经济能力 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8-2012 16:39:42|来自:浙江杭州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说的非常好,谢谢你的补充。我也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很不到位,是我最不喜欢的一篇,发时还犹豫来着。发出来只是体现一下新加坡的某些层面。你提到的那个故事和看法, 弥补了本文的不足。非常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8-2012 18:49:06|来自:浙江杭州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写得真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8-2012 18:50:28|来自:浙江杭州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腻,喜欢!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8-2012 17:24:20|来自:浙江杭州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8-2012 17:26:33|来自:浙江杭州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