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Fiona2004 于 24-11-2012 13:45 编辑
作业习题故作刁难吗?(from Zaobao) (2012-11-24)冯焕好 读完《且看小五年终试题有多难》一文,我很有同感,里面所述,正是藏在我心里多年想说的话。 近年来,我开始注意小学数学和华文的课程内容和考试题目,是因为孙子在念小学。他们没有补习老师,遇到难题,不是问我就是问父母。先说我念的本科华文吧。 好多时候,我被学校的华文理解考题难倒,我无法从文章中找到答案;想到的答案又往往和学校老师给的答案不同。正如上文作者所举的例子,文章末端出现一句画蛇添足的句子“谎言,原来是可以这样美丽的”,五年级的小孩无法把前面几段拼凑和理解成那是“美丽的谎言”,又怎么能回答“什么是美丽的谎言?”并举出两个例子说明? 我不知道末端这句,是有相当华文程度的原作者写给有程度的读者去思考,还是出考题的老师选择这篇短文后,为了要出一个让学生思考的题目,而加进这么漂亮的形象句子。但我们别忘了,孩子才11岁,有多少个会懂得这些形象文字? 近来,华文测试着重学生思考和发表个人看法。我常看到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是作者,你会用什么方法?试举出两个方法说明。”“……思想已经走在年龄的前头……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请从自己的生活中举出两个例子,加以说明。”……如果小学生不理解那些画蛇添足的句子,或在生活中没有文章中所说的经历,又怎样举例说明呢? 像这类理解问题,如果经常出现在练习测验和考试中,学生每每不会回答,考零分。日子久了,他们就开始怕华文,不想读华文,甚至讨厌华文,最后放弃华文。 我们还应该考虑学生在考试时的紧张状态,在1小时40分钟的有限时间内,做不同类型的考题 (计有:语文应用、短文填空、阅读理解一(A组和B组)、完成对话、阅读理解二(A组和B组)。理解文章虽短,但各有A组B组,共四篇短文。每篇短文,大人都要看上两遍才能理解内容,何况是学生?理解后再看问题和回答问题,还有思考问题,寻找生活例子。我们有必要这么苛求吗? 说到数学,一位在名校教过高数、奥数的退休老师告诉我,他用代数方法帮助读小学的孙女演算出数学答案,简单快捷。但孙女说老师要看演算过程,不能用代数,要把问题画成一块块格子来推算。当我的孙子给我类似上文作者所举的数学例子时,我也只能用代数解答。我问在中小学数学考试成绩拿高分的儿子,他也费尽心思,经过整半小时的琢磨,才知道作答。 我想,解决问题应该寻求的是最简易正确的方法。如果小孩未达到读代数的年龄,为什么不等到他们学代数后才练习这些问题,而要揠苗助长?把简单变得复杂,画格子移来推去,真叫人纳闷。虽然有教师在报章上解释,这种数学题的解答方法并不难,也有补习中心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去学这类计算法,但那些受教育不多的父母,自己不会教,更没钱送孩子去补习,他们的孩子又怎样应付这样的考题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