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楼主: JSMEDP

[投资] 李叶明这回真的捅了马蜂窝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1-2-2013 23:41:39|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huwsawp 于 25-2-2013 21:39 编辑

应板主的要求删掉之前的回复。
但我也要对 lulukobe8nba 说,我并没有表达过新加坡依靠中国的意思。
feiyue  说我之前的回复可能不尊重新加坡,虽然我也没有这个意思,但确实有可能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相反我欣赏新加坡现行的区别于欧美的制度。

点评

新加坡是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从始至终就没依靠过中国,别自欺欺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2-2-2013 18:26
别说这种话,这样不尊重新加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1-2-2013 23: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2-2013 00:50:01|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叶明的回复文章-----------------------------


对海峡时报2月19日的错误报道表示抗议!

海峡时报2月19日刊登了一篇《刘程强驳斥“煽动排外”指责》的报道。该报道的副标题是“Member of Chinese clan body says WP chief was doing so in White Paper speech”。(宗乡总会成员说...)

我对这篇报道表示严重抗议!



我在联合早报言论版发表的文章,只代表我个人立场。我从未使用宗乡总会的身份发表任何观点。这篇报道在副标题中特别点出我的这一身份,给我本人和宗乡总会都造成了极大困扰。使宗乡总会意外卷入这场我个人和刘先生的争论,使整个事件复杂化,也对读者造成了误导。

对此,我必须严正声明:我对刘程强先生的批评,并不代表任何团体或组织的立场,纯粹是我的个人观点。

我在宗乡总会是做义务工作。不是总会的职员,更不是总会的理事。类似的社会工作,我在10多年前就开始参与了,而且参与了多个不同团体。报道中唯独提及宗乡总会,并且把它放在标题中,这能不造成误导吗?

我已向海峡时报去信,要求他们向读者澄清此事。



这篇报道,显然是依据了刘程强的回应文章。虽然双方言论都有涉及,但对我原文的报道并不全面。等于是拿我的只言片语给刘程强的驳斥做耙子。尤其是大标题,说我指责刘程强“煽动排外”。这完全是错误的!

我原文写得很清楚。完整的句子是“煽动排外不是爱国。按出生地区分公民,不会加强国民认同和凝聚力”。这句话只是我的观点陈述,可针对任何党派,任何团体,任何个人,甚至放去其他国家也一样。并不是特别针对工人党或刘程强。我后面表达的很清楚,之所以要指出这一点,就是希望工人党不要走上这条“不归路”。

我知道工人党一直声称不排外,不反移民。我在文章中也写到这一点。对此,我原本是非常赞赏的。但在这次国会辩论中,他们提出冻结外劳,又把新公民划在新加坡人核心之外,把新公民视为对核心的“稀释”。这背后是不是有排外和反移民的逻辑?是不是有族群政治的影子?

请注意,我在文章中向工人党指出这些时,用的都是疑问句。可见我并没有下定论。刘程强的回应,认为我在说他“煽动排外”,并揪住“煽动”二字大做文章。如果不是因为他误读了我的话,那就是他想将我的观点极端化,以此转移大家对其他问题的关注。

海峡时报作为本地主流媒体,不去认真核对原文的写法,只根据刘程强的解读进行报道,还把这个错误指责放在大标题中。对此,我只能再次表示抗议!

另外还有淡马锡评论 TR EMERITUS

这个网站在一篇报道中,对我和一名朋友在面簿上的一段对话断章取义,然后写在大标题中。

Li Yeming: There’s no mistake, Low Thia Khiang is inciting xenophobia 我说刘程强煽动,看来没有说错。

说这句话的背景是,在讨论中,那位朋友告诉我一些网民对我的谩骂。他还给了我李宁国的FB网址。居然各种粗话都骂出口了。这位朋友还警告我,“你的早报文章,在海峡时报也有报道,还报你是宗乡总会身份,对你不利的言语以英文及华文开始在FACEBOOK 燃烧了。您要有心理准备,愤怒的网民就快要揪出您的背景和私人资料了。”

而当时我已经写了回应刘程强的文章,也就是2月20日刊登的这一篇。里面有一句话“刘先生把我定性为‘想致工人党于死地’,应该是在煽动支持者对我的不满。可是这场讨论有必要用这种煽动悲情的手段吗?”

而看到朋友转来的这些网民的发言,恰恰证实了我的这个看法。所以我才会对他表示,“我说刘程强煽动,看来没有说错。”

如果了解这个背景和上下文,显然这句话我不是在说刘程强“煽动排外”,而是在说他“煽动悲情”“煽动支持者对我的不满”。

淡马锡评论断章取义,拿我与朋友对话中的一句大做文章,故意误导读者,意欲何为?

相关链接:http://www.tremeritus.com/2013/0 ... nciting-xenophobi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2-2013 00:56:26|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叶明:     刘程强在说什么?  

  国会辩论人口白皮书的最后那天,我同时收到两则短信。其中一位朋友转发了工人党秘书长刘程强前一天在国会的发言,问我“这刘程强在说什么?”另一位则直接表达不满,“不能相信这是刘程强的话!新加坡社会的问题,怎么全推到是移民政策导致的了?”

  当天刘程强还说了很多,比如指责政府一味带进移民是把问题留给后代,将问题的导因变成解决问题的方法。他说,用外来人口补充劳动力不足是将新加坡带上一条“不归路”。他誓言工人党会反对到底。后来国会对人口白皮书进行投票,所有工人党议员都投下反对票。之后工人党发表文告,再次指人口白皮书将进一步稀释新加坡人核心。

义正词严的荒唐逻辑

  为什么人口白皮书会稀释“新加坡人核心”?刘程强说的很全面:第一,非公民比例上升了;第二,批准外来移民成为公民也是一种稀释。可我一直不明白,如果一个家庭请女佣,会稀释家庭核心吗?如果本地企业多请几名外劳,会稀释企业核心吗?为什么新加坡允许多一些外劳和女佣,就会稀释新加坡人核心呢?

  看来重点不在非公民,关键是第二条。显然刘程强认为,新公民不是真正的公民。他高声质问:所谓“新加坡人核心”,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到底占多少?尽管他说,他不是要刻意区分土生公民和新公民,但话里话外还是强调两者不同。他列举诸多差异,强调双方难以融合——因为需要时间,也需要适当的磨合环境。而他认为新加坡“没有磨合新移民的条件”。

  为什么呢?刘程强说,因为新加坡步伐紧张、新组屋区各家自理,邻居都可能认识不完。听到这里我不禁好奇,不知在刘程强接触的新公民中,有几个是不出门工作,没有社会参与,只在邻里范围活动的?因为认识不完邻居,就没有和本地人磨合的条件?这逻辑成立吗?

  不止于此。当其他议员指出,新加坡本来就是移民社会,新加坡人的祖先也是外来移民时,他嘲讽对方“犯了失忆症”。他说,虽然我们的祖先大都是外来移民,但我们经历几十年的建国历程后,这一代的新加坡人已经可以算是道地的新加坡人了 。

  原来刘程强也知道,在建国时,多数新加坡人也是移民,是后来才变成“道地的新加坡人”。那为什么新公民不可以呢?是新公民在本地生活的年数不会逐年递增?还是新加坡必须得再建国一次,才有机会成为“道地的新加坡人”?为什么刘程强认为,作为一个传统的移民社会,新加坡连每年增加不到1%的新公民都难以接纳、无法磨合?

反移民是条“不归路”

  我相信新加坡人是有共识的。作为一个传统的移民社会,一个城市国家,一个国际化都市,在新加坡反移民,是把这个国家带上一条“不归路”。

  工人党一直标榜自己不是反移民的党,甚至延揽了非本土出生的陈硕茂。不知陈硕茂听到刘程强以上发言,作何感想?把公民刻意分成土生和非土生,是不是在分化新加坡人?刘程强是不是要像某些台湾政客那样,搞永无宁日的族群政治?

  工人党的支持者们曾经相信,工人党不是一个排外、反移民的党。他们一直在替工人党辩解,说工人党只是反对激进的移民政策,不是反对移民本身。但是在这次的辩论中,工人党对已经大幅收紧的外来人口方案依然强烈抨击,同时提出“零增长”方案。

  为实现这一“零增长”目标,他们主张把经济增长进一步下调。可见,外来人口“零增长”才是工人党眼中的“一切”。如果不能保证这一点,他们宁可不要经济增长,不要基础建设,否则他们会指责对手“一味引进外来人口”“不顾一切发展经济”。

  我们都知道,所谓“一味引进”“不顾一切”,是在批判一项极端政策。可是比较白皮书的“收紧方案”,与工人党的“冻结方案”,哪个才是真正的极端呢?

究竟谁犯了失忆症?

  工人党要冻结外劳,那目前人手短缺的问题怎么解决?工人党主张调低经济增长,抑制人力需求;另一方面又主张提高工资,吸引更多经济不活跃者重返劳动队伍。他们似乎完全没意识到,下调经济增长与上调工资之间的矛盾。

  工人党以为,只要多加工资,本地劳动人口便可每年增长。这显示真正患上失忆症的,恰恰是工人党。他们忘了战后婴儿潮,1947年至建国初,本地诞生了超过一百万个婴儿。上世纪七十年代,政府实施限制生育政策,就是因为婴儿潮人口开始进入婚育期。如果不限制,按照当时的生育情况,人口的乘数效应必将压垮新加坡脆弱的经济。

  而四十年后的今天,婴儿潮人口又开始步入乐龄。整百万新加坡人将在未来十多年到达退休年龄。粗算一下,平均每年有6万6千人,相当于公民总人口的2%。如果知道这一前提,工人党认为还有可能在外来人口零增长的情况下保证劳动队伍不萎缩,甚至争取每年多1%的新加坡人出来工作吗?

  显然,工人党还没弄清状况。他们完全没意识到,新加坡即将面对人口迅速老化的危机。这一危机,不是移民政策造成的!恰恰相反,适度的移民和外劳政策,有助于新加坡平稳度过这一危机,让曾经为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战后婴儿潮一代安享晚年。

  好在新加坡不是日本。引进外来人口,不是新加坡不能采用的选项。如果刘程强记忆没有问题,就应该知道,无论建国前还是建国后,除了最黑暗的日治时期,新加坡从没停止吸纳外来人口。如果不是基于反移民逻辑,刘程强有什么理由认为,新加坡今时必须得停止吸纳外来人口?

  煽动排外不是爱国。按出生地划分公民,不会加强国民认同,更不会加强国民的凝聚力。希望刘程强和工人党不要走上一条“不归路”。同时我也希望,行动党不要只求草草通过白皮书。对如此重大课题的讨论应该继续,甚至应该给工人党更多时间读过白皮书之后,重开国会辩论。辩论的目的应该是凝聚共识,不在于寻求“通过”。

2013-02-15,刊于《联合早报》 

点评

写的很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5-2-2013 14: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2-2013 07:19:21|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kiki_ivan 发表于 21-2-2013 22:42
老板多还是老人多? 你华文是体育老师教的吧?

讨论老年人贫困养老,你拿你开7,8间公司老板的老爸作为例子,合适吗?我前公司老板老爸开劳斯莱斯,可以证明所有老年人都开豪车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2-2013 07:30:09|来自:新加坡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早报报道李叶明已经提出辞呈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2-2013 07:43:05|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土猫2013 发表于 22-2-2013 07:19
讨论老年人贫困养老,你拿你开7,8间公司老板的老爸作为例子,合适吗?我前公司老板老爸开劳斯莱斯,可以 ...

你回去看看我最后一句写的是什么?你不会漏读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2-2013 07:53:26|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童緯強 发表于 21-2-2013 21:31
李叶明早就是公民了,对他来说新加坡不算‘人家的地盘’,他现在也是新加坡人。
...

显然大多数人还是把他当外地人看待。

这种声音仿佛在跟千千万万的新移民说:趁着现在新加坡经济还好,在新加坡干些年头,就撤吧。别指望在这里生根落叶了,你不属于这里。即使入了公民,积极融入,说话不当还可能被排斥,被“逐出”。

所以我还是很期待祖国强大的,出门在外不会被人鄙视,退路也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2-2013 08:10:12|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vivocity2010 于 22-2-2013 08:19 编辑
若雷 发表于 22-2-2013 07:30
今天早报报道李叶明已经提出辞呈了


刘程强的这个“煽动”,看来是击中自己支持者的要害了!苦情戏演到足,不再回复,真的是个高手!
而李叶明在回复中没有对这个要害有足够的重视,又误用了一次,才给淡马锡评论,海峡时报以口舌,这个结局不是李叶明所希望看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2-2013 08:12:15|来自:新加坡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若雷 发表于 22-2-2013 07:30
今天早报报道李叶明已经提出辞呈了

辞去宗乡会会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2-2013 09:52:15|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SURVEYBKSG 发表于 21-2-2013 21:39
我认为在福利国家与现行制度之间有一个平衡点。
依赖外来移民是不可持续的(对新加坡来讲)。
新加坡的最佳 ...

第一句话,我完全同意。平衡点意味着妥协,compromise。不可能某些人决定一切。大家都要compromise

第二句话,其实跟第一句话没有什么关系。至于是否可持续,不一定。

2。1,白皮书并没有严重依赖外来移民(每年少于0。5%的增长)。
2。2,白皮书主要是着重于人口;而非居民人口可能、是可能、需要多100万(不是外来移民)
2。3,这些非居民,是纯粹给新加坡贡献(建设新加坡,服务新加坡)。他们不需要新加坡从小培养,来了就能干活,不挤占新加坡的居住资源,几年后就离开新加坡,这不能算不可持续
2。4,为什么可以持续?因为新加坡始终领先。如果等到折腾到落后于这些国家的时候,那,您不用担心,他们不会来的
2。5,可能会带来交通问题。但事情要从好的方面考虑,方法可以想的、比如可以限定雇主安排员工居住在附近,其实对交通的影响不一定大。

最佳,有时候我觉得这个最难,特别是对新加坡。这么小的小红点、没有历史、没有资源、什么都跟外国息息相关。简单说,很难最佳。没有这个条件,因此,必须妥协。

当然,有时候觉得政府把问题考虑的太严重,如果搞福利制会怎么样?可以让独立的经济学家、人口学家、社会学家做一个模型,大家讨论。

但,至少,新加坡没有到活不下去的地步,比很多国家都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