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3-8-2013 08:35:43|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品格教育课程”?
《联合早报》2013年08月23日 汪优茵
日前观看媒体新闻,得悉现在有很多家长把子女送到私人学校或补习中心学习“品格教育”,让笔者有些丈八金刚摸不着头脑!
不是都说现在的孩童、青少年除了正规学校,还要上什么补习班、才艺课程甚至为少儿、年轻人主办的财务管理课程,现在又多一个名堂——上品格教育课。这不是又落入所谓的“恶性循环”之中吗?笔者认为,以上这些林林总总的“科目”,肯定会让咱们的下一代继续承受无谓的压力。是否今后教育部每推出一项新举措,咱们的家长都迫不及待地让他们的子女们继续“上课”以作回应?
笔者认为,教育部强调今后着重学生们的品德教育是正确的,但父母或学校若因循老路,继续以“课程”的方式加以教育我们的新生代,后果堪虑……
父母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许多人格塑造包括品格教育,都应该亲力亲为,以身作则。即孩子的品格是在家中耳濡目染;在父母的潜移默化下,培养出来的。过去,我国教育孩子的方法,出发点有些偏差,有的“利诱”,有者“威逼”,并没有真正试图从一个人的素质加以建造。来到21世纪初,新加坡人醒悟了,明白物质并不是真正引导人性向上、向善的全部,必须以品格奠基,这样我们的下一代的成就将更事半功倍!
只是,在圆满这一“功德”上,方法似乎又出了问题:咱们的父母、长辈以为品格可以用“教”的,可以通过一套“课程”或方法来成就。如果我们采取这样的心态,要在我们的下一代真正塑造好品德,相信成效迟缓或不大。
笔者殷殷奉劝现今的父母辈们,新加坡虽然以经济立国,但若以此作为树人的前提是不完备的。赚钱可以“有方法”,但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必须通过生命来感染生命。所谓:血浓于水;故此,笔者奉劝现代父母,不要把养育子女的重任完全交付在他人的手中,必须夫妻同心地为自己的下一代付出,这样对咱们的后代,才有幸福可言。
就如媒体新闻中受访的教育工作者所言:“比如‘刻苦耐劳’这一美德,学校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课程让学生们了解其真谛。一旦孩子们领悟了,今后就会身体力行,积极以‘百折不挠’的精神来学习;父母从此就不需要再‘绞尽脑汁’地要求孩子学习了。”笔者的看法则是:如果子女在自己的父母身上看到他们是如何无悔地为他们吃苦、付出,相信感染力更强,对孩子们今后影响更大!
虽然笔者认为本地父母在教育子女上有偏差,但并不是否定他们疼爱子女,愿意为下一代付出的心志;而是或许国人这数十年来忙着以物质来确保家庭的生计,忘了身为父母最重要的任务,是培育心智健全,素养优雅的下一代。
期盼今后,我们新加坡的父母、长辈们能在自己的生活中、素养上进一步地提升自己,因为这才是真正确保咱们的后代,品格端正的开端。即是说:与其花很多时间、精力赚取额外金钱来应付子女各种的“学费”,不如身体力行地从小和他们一起生活、学习。
比如一起完成学校所规定的课业;在生活大小事上,敦亲睦邻,发挥守望相助的“甘榜精神”;在学校假期里,和子女到邻里社区当义工,关怀有需要的人;在过年过节时,带着子女造访邻舍,灌输互助友爱的精神。
的确,咱们亲爱的家长们,如果每一个核心家庭,都以“母鸡带小鸡”的心态教育子女;那么所谓的 “亲子缺乏沟通” 、“子女忤逆不孝”,甚至“青少年犯罪剧增”等课题都会随之减少,甚至不复存在。
此外,笔者也希望政府不单只是在金钱上津贴我国家庭,更要在父母如何教育子女这一块上下功夫;我们除了要有发展国家蓝图的伟大计划,也必须有指导父母成为更优质家长的蓝本。
当然,这样的建议只是权宜之计,因为这几代我国的父母、祖父母辈,一直在为国家的硬件出力,因此忽略了自我熏陶,成为更称职的父母。只要这一代的长辈能扭转乾坤,改变过去的想法,相信下一代的父母将更懂得,怎样以生命铺排子女的前程;到时因果循环,新加坡世世代代都不需要再去上什么“品格教育课程”了,善哉、善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