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123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查看: 3230|回复: 21

[狮城水库] 伊拉克,在死神脚下揾钱: 两个深圳小子的火线淘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4-2006 08:30: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创业篇(上) <BR>引 子 <BR><BR>2004年8月1日清晨,我从位于巴格达总统府所在的“GREEN ZONE”(绿区,联军总部所在地)出发,离开伊拉克准备回国。一路上GREEN ZONE的风景熟悉而又陌生——底格里斯河与岸边硝烟弥漫的宫殿与我一年前来此初见时并无二致——只是临行之际,心中多了几分留恋。 <BR>当我坐上开往约旦的大巴,汽车发动的一刹那间,看着古老的巴格达沐浴在略带硝烟味的晨曦中,心中一酸,忍不住要落下泪来。 <BR><BR>大巴缓缓出城,还可以远远看见战前萨达姆为阻止美军地面部队攻城而挖掘的宽阔的壕沟——战前萨达姆下令向里面倾倒了大量的原油,围绕整个巴格达,燃起一道“火墙”——16个月后,物是人非,曾经燃起通天烈焰的地方只剩下一道满是灰烬的沙沟,它的始作俑者萨达姆家族也已灰飞烟灭。在我离开巴格达的那几天里,美军正调动部队筹划攻打费卢杰——沿途随处可见美军士兵和车队集结,每隔一公里就可以看见几辆自行火炮和坦克组成的简易炮兵阵地,钢铁堡垒静静地卧在伪装网下,黑森森的炮口指向了公路南面的费卢杰。 <BR><BR>8月5日中午,我从“死海”游泳归来,踏上了返航的飞机。次日晚上10点,我回到了深圳的家中,这天正是我33岁生日——妻女已在家中为我准备了生日蛋糕,等了整整一天。 <BR><BR>2004年8月6日晚,生日蛋糕代替了晚餐——这一天,距我赶赴伊拉克淘金已经一年零一个月了。当初我出国带3500美金本钱,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这笔钱翻了数十倍,经由巴格达地下钱庄转道美国,陆续汇回国内。 <BR><BR>8个月后,我的合伙人与所有员工全部回国。一年半的时间,我们从驻伊美军军营里赚回了308万元人民币。</P>
<P>整装待发 1.骗来的签证 <BR><BR>2003年5月30日下午5点,我完成了琐碎庞杂的工作交接,彻底结束了我在原单位的工作。研发部的同事小帅,抽空跑来和我一起在吸烟区狠狠地抽了两支烟。我在他的注视中,默默地走出了位于深圳高新技术园区的R2栋大楼,心中有说不出的滋味。既有怀念、失落的感觉,又有放飞的兴奋。从这天起,我彻底结束了打工生涯,命运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BR>从工作中解放出来,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进入伊拉克。当时在很多人看来,这确是一堆茫无头绪的乱麻——我最开始咨询的几家代办签证的旅游公司都对此事表示茫然——“伊拉克?没做过啊!”是啊,有人去伊拉克旅游才真是见鬼了! <BR><BR>后来还是战争开始时,蝗虫般无孔不入的记者给我指明了路线——既然萨达姆政权已经被推翻,那么只需取道约旦或者叙利亚找机会进入即可。复杂的事情变得清晰起来,于是再去咨询,约旦签证大概需要四五千元的费用,而且不一定能办下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看来只有靠自己了。 <BR><BR>为了取得约旦的签证,我首先打电话到约旦驻中国大使馆申请。对方说,需要来自约旦的邀请函才能给批签证。 <BR><BR>为了这个邀请函,我上网查询了多家约旦企业、厂家、展会,但结果都令人失望——在多次碰壁后,2003年的“5.1”长假结束时,我给中国驻约旦大使馆打电话求助,以当时所在公司的名义,取道约旦去伊拉克去卖点电子产品,看能否帮忙委托约旦有中国背景的企业,代发一个邀请函。 <BR><BR>中国驻约旦使馆的徐参赞叫我发一个详细的传真去。我当时非常高兴,感觉终于有戏了。令我感到惊奇的是,中国驻约旦大使馆的效率非常之高,仅用了两天的时间就给我发回了邀请函——邀请单位公章赫然便是中国驻约旦大使馆,大使馆函邀某电讯公司代表刘磊到约旦进行商务考察。 <BR><BR>我把这张邀请函连同护照,一起快递至北京的约旦驻华大使馆,我在5天后就收到了回件——打开一看,我的签证! <BR><BR>后来,很多人向我问起,当初是如何拿到签证的,我就把这段经历说给他们听。他们非常惊奇,甚至感到难以置信:大使馆会理会你一个小小的公司吗?实际上,大家应该看到,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逐步发展,顺差也在逐步加大,这是和我国很多外交部门的通力协助密不可分的——当你在异国他乡遭遇困难时,自然可以求助娘家人——“大使馆”,当你在出国的关口举棋不定时,不妨也咨询一下我们的大使馆。 <BR><BR>在我拿到约旦签证的时候,已是5月中旬了。此时恰逢“非典”肆虐,我呆在家里,做着最后的准备。就在这个时候,外电记者开始报道说:由约旦进入伊拉克的边境被美军关闭——因为战争未结束,记者被滞留。 <BR><BR>这对于即将踏上征途的我来说,显然不是个好消息。未思成先思败——不然,等我抱着侥幸心理到了约旦,却被滞留在那里可不是什么意外的惊喜。于是,我给自己制定了第二条路线——叙利亚签证,这样的话,双保险中任何一环出了问题,都能保证我还能顺利进入伊拉克。 <BR><BR>5月底,我采取同样的方法,联系了中国驻叙利亚大使馆,可惜同样的方法未能再次奏效。无奈之中,只有给叙利亚驻北京大使馆电话申请。那次通话中,我冒充一个民间媒体的记者的身份,说希望去伊拉克采访,报道战事,途经叙利亚,渴望能被给予照顾。 <BR><BR>叙利亚大使馆回复说:大使馆没有资格批签证,需要内政部审批,但是大使馆可以代为转交申请材料。不过时间周期可能会很长,也许一个月,或者干脆就不批。 <BR><BR>再渺茫的希望也比没有希望强,我决定把这出戏一直演下去,直到演出有结果为止。于是我杜撰了一套完整的采访资料,传真了过去。20天后,叙利亚驻华大使馆打来电话通知我,叙利亚内政部已经批了我的申请。我高兴之余,打了个电话请北京的朋友帮我代办。没两天,叙利亚的签证也寄到我手里了。 <BR><BR>2003年6月中旬,两个充满了谎言和借口的签证,仅仅用了300元的签证费就摆在了我的面前。即将踏上征程的我,想起这两个签证若是经代办倒手的话,一定是喊出上万元的天价,一时间,心中充满了得意。</P>
<P>整装待发 2.前 瞻 <BR><BR>签证到手后,本来预计在6月中旬即可成行。不过人算不如天算,“非典”打乱了我预期的安排。在那一时期的许多国家都限定不准中国(来自“非典”爆发区)公民入境,如果我当时贸然坐飞机前往,必定给堵在约旦的机场里不让出去,然后再灰溜溜地被赶回来。 <BR>幸好我和中国驻约旦大使馆取得了联系,得到了“暂时不要出来”的劝告。在焦急的等待中,日子一天天过去,我的筹备工作也渐近尾声。成天泡在网上,渐渐对海外华人在中东和波斯湾的创业情况有了个大致的掌握。 <BR><BR>历经多年的发展,迪拜已经成为华人在中东和波斯湾淘金的一个重要阵地。早在上世纪90年代,迪拜已经以繁华被称为“中东的香港”,成为中东、北非的商业中心。自1996年开始,淘金的华人更是大量涌入。到2001年之前,迪拜的生意都非常好做,外贸利润空间大得惊人。这样丰厚的利润,吸引了更多的中国商人蜂拥而至。这下人数上去了,场面也开始混乱起来——众华商全盘继承了国内价格大战造福消费者的优良传统,很多中国商户赔得自己没裤子穿,也要以低于成本价甩卖商品,造福阿拉伯兄弟。当时在迪拜做外贸的华人,多数都在赔钱,货物在迪拜的售价比在国内的批发价还要便宜;我赔你也要赔,我死也要找垫背的。又一个海外黄金市场毁在某些不道德的中国商人手里……还有一个消息大大不利于培养民族自豪感:在迪拜,有近千名来自中国的女同胞走投无路操起了人类最古老的皮肉生意。 <BR><BR>这些悲惨的案例刺激了我去伊拉克的决心——宜早不宜迟,在市场还没有被同胞做到砸锅卖铁的地步之前挖到第一桶金,使自己迅速壮大。国内的兄弟自己打价格战,勇猛无比,但要深入敌后,有勇气的人还不多。由于战乱,伊拉克至少有两年的时间不会出现大量的华人竞争者——这可要比去其他国家强太多了。当然,未思成,先思败,同时我也告诫自己,万一不如意也不能丧失自我价值与尊严。这一点,即使后来在伊拉克最黑暗的日子里,我也没有忘记。</P>
<P>整装待发 3.“班超”,我出发了! <BR><BR>2003年6月底,美国总统小布什宣布战争结束。 <BR>几天后的7月初,我来到了美资的友邦保险公司,想为自己投一份保险——遭到了对方的拒保,理由是伊拉克属于“战争地区”。我当时就和人拍了桌子,还动用了国骂:TMD,战争是你们美国人发动的,也是你们美国总统布什在几天前宣布结束的。打也是你们,和也是你们,怎么现在又算“战争地区”了,你们咋不和你们总统保持一致呢? <BR><BR>最后,保险公司的经理出面解决,我以一年4000多元的保金买下了一个意外伤害加医疗保险,万一牺牲在伊拉克,家人最高可获得的赔款是60万元。 <BR><BR>7月初,我建立的中伊商旅网正式投入使用,中伊商贸咨询有限公司也已顺利注册。尽管那时候,一切业务还都没有展开,但我觉得,已经开始拥有了自己的事业。 <BR><BR>从一个办公室职员变成一个即将踏上战火纷飞的战场上淘金的商人,虽不是真正的军人,也可以说是“投笔从戎”了。如果把我自己设想成班超,那么“投笔从戎”接下来的一场大戏,就应该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了。 <BR><BR>7月7日,约旦对中国解除禁止入境的限制——中国驻约旦大使馆在其官方网站上随即发布消息。消息出来的当天,我就订了机票。 <BR><BR>临行的那天夜里,我把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碟找出来,看了一遍又一遍,“有一种鸟儿是永远也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对庸碌生活的抗拒和自由生活的向往,是不是每个男人发自心底的渴望?不过与安迪不同的是,尽管我们的出走之路同样艰难,但等待他的是阳光海岸、清水细沙。我却没有这么好的运气。我的命运还潜藏在战火刚刚熄灭的无垠沙漠——未来如何,还要自己把握。 <BR><BR>7月12日一早,家里人和同事小帅送我和搭档小何出了罗湖海关,因为“非典”的原因,当天过关的人很少。临检人员很悠闲,当他们看到我的签证居然是跑到伊拉克的邻国约旦,大概是有点不敢相信——还拿到签证技术检验部去检查了一番。 <BR><BR>小小的波折,并未给我的行程带来任何不快。2003年7月12日中午,美军第二次伊拉克战争结束后20天,我登上了香港到安曼的航班——我的目标,和两次海湾战争中美军射出的无数导弹一样,目标只有一个:巴格达 </P>
<P>在路上 1.追日之旅 <BR><BR>7月12日出国之行对我来说,是人生的一场远征。在短短的一天内,我从香港出发,经由泰国曼谷,阿联酋迪拜,卡塔尔首都多哈,最后在巴林首都麦纳麦度过了出国后的第一个夜晚。 <BR>由于时差的原因,尽管第一站抵达曼谷时,已经临近黄昏,远远看见红日西沉,但是随着飞机不断向西追赶着时差,虽然多次转机,辗转于各国的机场之间,时间却好像停止了下来——这是一趟追逐着落日的旅程。古书上说,遥远的大海上,有一群“逐臭之夫”,其实,那不过是每个人的审美和追求不同罢了。我的这趟追日之旅中,目标是财富。 <BR><BR>飞机上,阿拉伯空姐美丽的面孔逐渐把旅客们带入陌生的世界,长途旅行的机舱里,混合着浓烈的香水味和不知是来自非洲还是印度大姐的脚臭(她们登机不久就轻松地换上了拖鞋,丝毫没有出门在外的局促)。我把自己绑在追逐落日的机舱里,努力让自己睡着积攒精力。 <BR><BR>旅途的兴奋和对前途的憧憬很快就被旅途的疲乏消磨殆尽,到达迪拜时,太阳才刚刚落山。迪拜是“中东的香港”,我很早就在网络上知道,世界上惟一一座“七星级”酒店即坐落在此。不过由于行程紧张,我并没有能去参观,但仅仅就是在迪拜机场候机大厅里的匆匆一瞥,那里豪华的装修,和大厅内高高的椰子树,就已经让人印象深刻。从迪拜豪华的候机大厅转机,又经过了两趟短暂的飞行,夜里11点,我在巴林过夜。在那里,我得到了一个有效期只有24小时的临时签证。次日,进入约旦首都安曼。至此,长途旅程告一段落——站在安曼的街头,我似乎已经能感受到最终目标伊拉克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气息就在身边飘动。不过在进驻伊拉克之前,我们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做。</P>
<P>在路上 2.约旦骗子 <BR><BR>从约旦首都安曼机场一出来,顿时感觉空气的味道都不一样——一个星期之后,我们在巴格达高达60℃的气温煎熬之下,才开始深深怀念安曼地区清爽宜人的气候——不过在当时,我们什么都不知道。 <BR>从机场出来,两眼一抹黑,按照事先的计划,我和小何两个身在异乡的游子第一个目标就是娘家——中国驻约旦大使馆,在申请签证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有了接触,这下也许还能遇见熟人呢。 <BR><BR>约旦人口中,约有7成是巴勒斯坦难民,因为这个原因,安曼整个城市风格看起来比较破败,人民生活水平也偏低。尽管如此,我们初来乍到不知深浅,还是不敢贸然直接打车,只是乘坐机场大巴来到市中心——阿布打里汽车站,然后再转乘出租车。 <BR><BR>总体来看,约旦人受教育的情况比较好,10个人中能找出5个用英语和你交流,虽然水平参差不齐,但是加上双手比画和表情,一般的交际也能应付了。就是靠着这样的交流,我们打车来到了位于拉比尔区梅色卢恩大街10号的中国大使馆。 <BR><BR>根据在国内的习惯,我比较相信国营招待所,身在安曼,中国大使馆招待所自然是我们的首选,但是令人意外的是——太贵了。中国大使馆招待所收费高达80美金/夜,这种消费水准根本就不是为我们做小生意的预备的。万般无奈之下,我们只好和大使馆的人草草聊了几句,问了些当地和伊拉克的一些情况,然后匆匆离去,寻找在安曼的落脚点。 <BR><BR>从大使馆出来,我们有一种被娘家抛弃的感觉,我和小何都有点丧气,不愿多说话。加上之前的经验发现约旦打车并不太贵(从市中心到大使馆花了两个J.D——约旦第纳尔,约合人民币24块钱),于是就又拦了辆车,委托司机带我们寻找旅馆。 <BR><BR>这次找的约旦司机,是个皮肤很白的胖子,他为人非常热情,友好,见了我们亲爱的中国人民就热情地招呼“哈比比”(亲爱的),上来和我们拥抱。而且这个老兄不顾自己的英语水平很差的事实,非常热情而又勉为其难地和我们展开了积极的交流——我们真的要感动死了。这样热情健谈的出租车司机,我们以为全世界除了北京就没有了呢,没想到千里之外,小小安曼城里的一个普通巴勒斯坦难民出身的司机竟然扭转了我的偏见,让我认识到真是处处有亲人啊。 <BR><BR>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个老兄的热情其实并非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占主导,而是拜金主义思想在作怪——短短的20分钟路程后,我们感觉还没有市中心到大使馆的两个J.D的路程远,我们寻到了一家还算凑合的旅馆。临下车,我掏出了5个J.D给他,还善意地表示,剩下的就作为帮助寻找旅馆的小费。 <BR><BR>白白胖胖的约旦司机双手捏着我递给他的5个J.D纸币,翻来覆去地看(我们后来才知道这小子在装蒜)。我以为是善良的约旦人民觉得我给多了,还上前和他比画: <BR><BR>“剩下的,给你,小费!” <BR><BR>这下白胖子该是听懂了,面色马上一变,把钱收起来,看着我说不够。我大吃一惊,掏出一把钱来想和他比画:“你要多少?”没想到他一边十分主动地从我手里抽出一张十J.D的纸币,一边比画,这才够了。然后趁着我们愣神,发动汽车,溜了。 <BR><BR>说实话,我和小何两人,当时还未能从和巴勒斯坦兄弟亲热的“哈比比”关系中转换过思维就被抢走了15个J.D——合人民币200元的样子,心里实在憋屈。等到后来住下了,收拾停当,洗完澡后,再想这个事情,越想越不对,越想越憋气。小何提议,晚上反正无聊,不如去找个公道。 <BR><BR>如果当时要换在其他国家,人生地不熟,为了一点点小钱去找人晦气,我们是没有那么大胆子的——不过约旦不同。早在初抵安曼的时候,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就告诉我们,约旦治安非常好,关于治理小偷强盗的法令相当严厉,大概是保留了古老的阿拉伯法律中砍手砍脚的传统,因此约旦基本没有小偷强盗,甚至可以做到夜不闭户。不过挺遗憾的是,大概是阿拉伯法律对骗子没有什么限制。 <BR><BR>我和小何一边在安曼闲逛,一边寻找警察局。安曼的市场,被数量庞大的中国货占领着8成左右的份额——不过令我感到不是那么光荣的是,充斥在约旦市场上的那些中国货技术含量都比较低,质量水平都比较差。我买了一瓶中国造的洗发水,挤出来的东西基本是悬浊液——溶质和溶剂根本就没有混合,像消化不良的稀屎,闻上去一点香味都没有,只有一股塑料的臭味——结果我用也没用就把它扔进了垃圾箱——不知道这种东西,约旦人民是怎么往脑袋上倒的。 <BR><BR>后来,我们历经两家警察局的推诿,终于找到了一个秃头警官(不知道是不是中国劣质洗发水的原因)负责受理我们被骗的案件。多亏了白胖子司机一路的热情,他塞给我们的一张联系名片成了惟一的线索。我们拿出名片请警察帮忙寻找这个无良司机。秃头警察一开始不想管,后来禁不住我们的坚持,拨打了一个电话,用阿拉伯语谎称要车,把司机骗出来,警察设伏在一个商业区。结果没多久那个财迷心窍的小子就出现了,刚一露头就被抓住。他的脸色本来是很白的,这一折腾,给吓得通红。 <BR><BR>到了警察局,秃头警察询问了情况之后开始调解,态度上明显地偏袒他的司机同胞。他向我们解释说,人家替你们找了旅馆,这个服务费就不好说了。多要的这个钱,只有法院有权判给你,这样的小事法院半个月后就可以开庭,如果需要律师的话我有一个亲戚是做这行的。你们考虑一下是法院解决呢,还是和解? <BR><BR>我们出门在外,人生地不熟,壮着胆子来找茬还是大使馆告诉我们约旦人老实才敢干的,哪里禁得住约旦警察这么一吓唬,于是只有同意和解,惟一的要求就是叫那个司机写一封道歉书。这个小子英语勉强能说两句,但是写起来就抓瞎了,不得已,只好再退一步,让他用阿拉伯语写——他写几句话骂我们,我们都不知道。 <BR><BR>道歉信写完了,秃头警察看过觉得没问题,又问我们的意思。我们想着,中国人民来一次不容易,讨个说法就算了,老缠着退钱显得不够大方,于是大度地挥挥手,告诉他们,钱就算了,认识到错误就是个好同志。 <BR><BR>谁能想到,那个骗子司机还真是厚颜无耻,眼看没事了,脸色又由红转白,一脸热情的微笑,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要过来和我拥抱“哈比比”。当时把我都气坏了:“谁他妈和你‘哈比比’!”</P>
<P>在路上 3.渗透 巴格达 <BR><BR>来到约旦的第一天就碰上了个骗子,好在没有引起什么损失,算是个小小的插曲。第二天早上,我就开始想法进入伊拉克了。 <BR>当时伊拉克战争已经结束,边境关卡不复存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不是看得见的困难,而是我们一无所知——这趟旅程,并无任何官方性质的背景,充其量不过是一次商业探险。两眼一抹黑的我们要“渗透”进巴格达,只有两个基本要求:1.少花钱;2.安全。 <BR><BR>我最初的想法是找联合国救援组织,搭乘他们的便车进入伊拉克,主要原因就是有个宏大的官方背景,被匪徒袭击的可能性比较小——没准运气好,还有美军装甲车辆武装护送呢。哈哈!既不花钱,又安全。 <BR><BR>不过在安曼转了一圈我才发现,这里的联合国办公点比深圳的发廊还多,但大多数都是针对巴勒斯坦难民服务的。我们跑去连英文带比画和人沟通一番,才发现人家根本不管伊拉克,只得失望而归。后来是一家服务点的工作人员好心,指点我们找到了一家负责伊拉克救济事务的联合国工作服务点,但是我们走上前去表明来意时,却遭到了严词拒绝——出于安全考虑,车队拒绝外来人加入。大概是怕我们中混有恐怖分子卧底,渗透进车队搞破坏。 <BR><BR>这样连续碰壁直到了第三天,我们还是回头找娘家——中国驻约旦大使馆。大使馆的秘书悄悄告诉我们一个消息,新任大使孙必干先生正筹备去伊拉克考察复馆重建工作,三天之后即可成行。于是,我们作为战后第一批进入伊拉克的中国人,和孙大使一起进入了巴格达。 <BR><BR>落实了这个消息,我和小何心里感觉有了着落,这才有心情观察起周围。约旦的天气十分凉爽,空气干燥、舒服。日后我们多次往返约伊两地,迎来送往,有很多机会在约旦逗留——伊拉克的天气,实在不适合人类居住。 <BR><BR>我们在约旦的短暂逗留期间,也不是没有收获。我们打定主意瞎逛,没想到逛了一天就觉得无聊,问出租车司机,在安曼可有中国人可以介绍给我们认识一下。不知这个司机是否误会了我们的意思,非常狡黠地笑了一笑,给了我们一个中国女子的名片。就这样,我们认识了在安曼的中国女人玛利亚。 <BR><BR>我们按照名片上的号码打电话过去,告诉对方我们是中国来的,这两天比较闲,想找中国人聊天。对方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玛利亚是一个中年妇女,非常高,非常胖,保养得很好。我们一起吃饭,聊天,度过了愉快的两天。 <BR><BR>玛利亚来约旦有一段时间了,人头和当地情况都比较熟悉,她向我们介绍了一些中国人在约旦生活的情况。原来,大多数来到约旦做生意的中国人,景况都不是太好,有些异乡打工的小姐妹,在工业区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没有休息日,如此辛苦劳作大半年,钱才刚刚够给劳务输出之类中介公司的介绍费。还有摆地摊的,挨家挨户做推销的,生意也不好做,还经常被当地警察骚扰(难怪秃头警察耀武扬威地吓唬我们),不久前还有两个摆地摊的同胞被约旦警方拘留——他们拘留不管饭,部分华人只好发动募捐——后来我们才知道,在约旦,只要交钱,什么都比较好办。约旦没有遣返制度,签证超期只罚款,一天1个J.D,合12元人民币。到了后来,我们签证超期,也免得麻烦去办理延期手续,交罚款算了。国家那么穷,罚款也是项不小的收入。 <BR><BR>玛利亚知道我们要去伊拉克,有些吃惊,但更多的是理解——她向我们介绍了一个姓马的上海人。马先生在约旦生活了十几年,刚到的时候没有合适的工作,筹了一点小本钱,在浴缸里做豆腐,卖给保税工业区的中国工厂,竟然也做得发了财,人称“马豆腐”,一个月能有1万美金的收入,成为贫穷的约旦的创业神话。 <BR><BR>虽然初到约旦,但是看到听到的事情却很多。我和小何同时开始意识到,异乡求生的艰难与希望。有时候我在想,万一进不去伊拉克怎么办,能不能在约旦也做成马豆腐这样的事业?还有玛利亚,我一直不知道她是做什么职业的,而当初约旦司机把她的名片给我的时候,那个狡黠而暧昧的笑,更是让我费解了很久。 <BR><BR>在玛利亚的房间里放了很多年轻女孩的照片,有很多是和阿拉伯人的亲昵合影。她介绍说,这些小妹妹是她从东北带来的,但是她并没有向我们引荐。 <BR><BR>到了第五天,我们要出发了,大使馆给我们找的包车是250美元一趟。之前玛利亚替我们找到了150美元的车,我们没敢坐,谢绝了她的好意。 <BR><BR>7月16日,我们的车队,一共4辆车,包括大使和中建等公司的员工在内,当天晚上12点从安曼出发,在约伊国际公路约旦一侧的破旧路面上颠簸了5个小时,于翌日凌晨早上5点顺利抵达约伊边境,等待天亮边境开放。那次是孙大使首次在战后进入伊拉克考察大使馆被破坏情况,也是我怀揣梦想和一点点可怜的本钱,第一次发现伊拉克就在眼前,如此逼近。 <BR><BR>在约旦出发前,我和小何就开始设想路上可能发生的种种意外,最担心的是怕路上遇到抢劫,把本钱都抢走。伊拉克气温很高,浑身上下,短衣短袖,都没有什么藏钱的可能,藏在箱子里又怕连锅端,最后只有在脚上打主意,把运动鞋割开,30张面值一百美金的钞票,分几块塞进鞋面、鞋帮,然后缝好。这样外面看不出来,脚穿在里面却能感受到。不敢全部藏完,我和小何每人留下几百美金,以防遇到最坏情况,总要给别人一些辛苦费。 <BR><BR>几个小时之后,边境开放,我们重新上路。约伊公路,又称“死亡之路”,出人意料的是,从约伊边境到巴格达的路段,是出自德国人之手,和约旦一侧的烂路不可同日而语,多年没维护,却像新的一样。据说这段路可以起降战斗机。在行进中,我们也确实发现某些路段中央的隔栏被取消,并有航道灯,也许就是为了方便飞机起落——这是萨达姆的小算盘,战争爆发,机场势必遭受第一轮打击,那么这条优质的高速公路可以当作备用机场了。 <BR><BR>不知为何,这条可以算作“准军事目标”的路被破坏得很少,只有一处被炸,不得不绕道——倒是路边摆满了很多被炸毁的坦克。仔细辨认,大多数都是苏联出口伊拉克的T72。 <BR><BR>不过此路被称为死亡之路,不是因为战争和路边的坦克残骸,而是因为沙漠的气候和景物的单调,容易使人产生幻觉——地面温度高,空气密度发生变化,光线折射,产生海市蜃楼,加上一路上景致单调,看不到任何参照物。在伊拉克五六十摄氏度的高温环境下,高速行驶在这样的高速公路上是非常危险的,爆胎、撞车都会致命,曾有两位外国大使和好几位外交官在这条路上死于车祸。加上战后的抢劫、枪击事件,使得行驶在路上的汽车不得不搭伴赶路,这条外表平坦豪华的高速公路也就成了“死亡之路”。路边都是被撞坏焚毁的汽车,比被击毁的坦克残骸还多得多。</P>
<P>在路上 4.艰难着陆在火焰山 <BR><BR>2003年7月17日,我作为战后第一批抵达伊拉克的中国人,和中国驻伊拉克大使及另7名人员同批进入巴格达。 <BR>当天,大使一行下榻喜来登酒店,我们和中建等公司的工作人员一行7人住在了距离喜来登不远的安德鲁斯公寓,30美金一夜。 <BR><BR>高昂的旅馆费用很快让我们承受不起,仅仅在安德鲁斯公寓住了一周,我们就搬到了附近的安德鲁斯PALACE——虽然都叫安德鲁斯(感觉怎么这么像《国产007》里的丽晶大酒店),但是差距很大,后者只要6美金一夜,不过没有电——巴格达主要电厂被美军炸毁,有条件的酒店和民居都备有柴油发电机。夜里的黑暗与高温几乎让我和小何无法忍受。 <BR><BR>来伊拉克以前,我什么都想到了,唯独没有想到巴格达的夏天是这样的燥热——后来我在网上查到,“世界热极”巴士拉距离巴格达仅仅只有700公里——和安曼比起来,巴格达简直就是人间地狱。比国内传统意义上的炎热更要命的是,巴格达的高温在夜里也丝毫没有减弱的迹象。我和小何只能轮流泡浴缸,一晚上洗澡十几次,你洗完了我洗。洗到后来,连浴缸里的水都不用换了——洗了十几回,水早被洗干净了。在最热的时候即使凌晨气温还能高达40℃,实在无法忍耐了,干脆就睡在浴缸里。可是发现皮肤开始有溃烂的预兆后,只能披着湿毛巾像和尚般地打坐,口中念念有词:心静自然凉。 <BR><BR>白天的路面温度高达63℃。我和小何为了节约,不敢随便打车,约定3公里内只能步行,国内带来的仁丹一颗接一颗吃,嘴里一直含着不敢停——生怕一停下来人就昏倒在路边了。与此同时,高温也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食欲不佳给我们省了不少伙食费,不到一个月减肥5公斤。 <BR><BR>身上的汗出了一道又一道,领口上是一圈一圈的汗碱。从安曼进入巴格达时,缝在鞋子里的钱已经被取出来了大部分。我把一部分钱放在鞋垫底下随身携带,另一部分藏在房间箱子里——谁也没想到,在一天一天的奔波中,脚上出的汗浸透了鞋底的钞票,加上走路时的不断摩擦,坚挺的美钞不堪重负,在多重折磨下,很快变软,变薄,等我们发现再进行抢救时,已经有200美金变得不能再使用了。 <BR><BR>这个意外的事件使我们白白损失了200美元之后没几天,我们又遭遇了严重的失窃事件——我们藏在安德鲁斯PALACE的酒店房间箱子里的2000美金,又被偷走了300美金!为这个事,我和小何找到了酒店老板告状。不过谁也没抱希望钱能回来。没想到的是,一个月后,就在我要搬走的时候,老板找到我,还给我了300美金,说是服务员打扫房间时捡到的——真是见鬼了,一个月前丢的钱他也能捡到——居然还厚颜无耻地找我要小费,说伊拉克战争后,民不聊生,一份服务员的工作不足以养家户口云云。我真是哭笑不得,给了他10美元了事。 <BR><BR>这是我在巴格达第一次被盗。巴格达小偷只偷零头的鲜明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知道是不是萨达姆时期法律对于小偷有严格的限制,限制了盗窃数额不得大于某个数目(也许是300美金),否则施以砍手之类重罚——因为这种惯性,小偷每次才一点点地光顾我们。 <BR><BR>在初到巴格达的那段日子里,我和小何天天在市场上一圈一圈地转悠,几星期下来毫无收获——同期到巴格达的其他中国同胞也差不多。几个炎黄子孙,不远万里来到高温炙烤下的巴格达,白天在外跑断腿劳而无功,只好在夜里聚在一起,聊天解闷。几个做外贸的同胞眼见前途渺茫,已经动了回国的念头。 <BR><BR>当时,我们的经济情况是这样的:在约旦呆了近一个星期,花掉了大约350美金,从安曼租车到巴格达用了250美金,住安德鲁斯公寓,30美元一天,7天,210美元。藏坏200美金,被盗300美金,再加上几百美金的零花,我同小何一起带来的5000美金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一小半了——要命的问题是,生意一点都没有头绪。但我和小何已无退路,唯有拼命杀出一条血路。 <BR><BR>就这样,在炎热的7月,我们在燥热的巴格达,艰难地留了下来。</P>
<P>在路上 5.王子之死 <BR><BR>初到巴格达,感觉并不美妙,从民族情感上看,这是个刚刚沦陷、充满敌意的城市,人民远没有某些西方媒体宣传得那样欢天喜地。幸运的是,作为中国人,尚有之前的良好友谊垫底,足以安慰一下我们胆怯的心灵。 <BR>在巴格达的大街小巷里,只要有外国人的地方总有伊拉克小孩尾随,这些娃娃嬉皮笑脸地见人就喊“Mr.ONE DOLLAR(1美元,先生)”,语气上虽然嬉笑,但是除了油滑,感觉不出丝毫的友好。我和小何当时应该是巴格达最穷的中国人,每次看见这些小孩都抱歉地走到一边,还赔笑比画——“小朋友,我们比你还穷。”开始我们还为自己的小气给祖国丢了人而感内疚,后来看得多了才知道,英美那些满口仁义道德自由民主的鸟记者,也很少给这些伊拉克娃娃施舍。 <BR><BR>住在安德鲁斯公寓的大概都是有钱的老外,我们曾经屎壳郎卧轨——冒充大铆钉,混迹其中长达一周的时间,被人误认为阔佬遭到打劫。打劫者就是一群伊拉克不良少年。 <BR><BR>也许对于战事刚刚结束的伊拉克人来说,光是乞讨就太没有个性了。在我们住的安德鲁斯公寓门口,有一个不良少年长期带着一群娃娃,看见我们出去就非常专业地呈战术队形将我们围住,领头的半大小子掏出一把刀在手里比画着。我和小何不幸被围过两次,人生地不熟,生怕莫名其妙地埃上一刀——太没面子了,回国人家问你,是被AK47打的还是被M16打的,如果你骄傲地说,我是被M1坦克打的该多有面子,可如果说,我是被伊拉克小孩用刀子捅了,真不知要去哪里找个地缝钻进去。在这种恐惧的折磨下,我和小何两次都稀里糊涂地装可怜跑了出来,经济上没有损失,精神上却遭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吓得我们后来都不敢出门了。回到安德鲁斯公寓,和住在一块的中建公司、港资柴油发电机组企业的同胞一讨论,才知道他们也有相同的经历。 <BR><BR>这还得了!出门在外,自己吃点亏不要紧,让人觉得中国人好欺负给祖国抹黑就不好了。我们几个一合计,大老远跑来淘金,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了,临到头竟然在伊拉克给小孩吓得不敢出门,赚不到钱事小,对不起祖国人民事大。于是到了第二天,大家决定结伙出门,7个中国男人,在7月某个炎热的上午,穿上各自认为最具剽悍派头的服装,袖口高高挽起,有墨镜的把墨镜戴上,背着手捏着半块砖头,以猛龙过江的黑社会扮相,走出了安德鲁斯公寓。 <BR><BR>这招果然奏效,当初打劫我们的伊拉克坏小子看见我们,大概是心里犯了嘀咕,不敢再上前挑衅,远远地躲开了。看见他们躲开,我们也赶紧把袖口放下,恢复良民状——黑社会不是那么好装的,万一巴格达当地的地下武装以为我们是来趁乱抢地盘的外国人,偷偷用火箭筒袭击我们就不妙了。 <BR><BR>被小孩打劫,只是一段小小的插曲,很快就过去了,真正让我们惊心动魄刻骨铭心的,还是乌代与库赛之死。 <BR><BR>在我们来到巴格达的第五天夜里,我和小何正躺在安德鲁斯公寓的床上,享受着空调,一边计算生活费,一边探讨巴格达的淘金之路。就在快要睡着的时候,就听得窗外枪声大作——巴格达白天黑夜听到零星枪声并不奇怪,但是如此密集如此大规模的枪战,还是第一次。我悄悄地拉开窗帘往外看,漆黑的夜空中,漫天飞舞着曳光弹——显然,这是美军的手笔,伊拉克人很少有这个玩意儿的。难道是美军和伊拉克人大规模交火了?难道是战前神秘消失的萨达姆共和国卫队开始反攻了? <BR><BR>想到这点,我和小何都开始感到害怕——万一萨达姆还乡团把美国人打跑了,重新占领巴格达,我们不是白来了吗?鬼知道萨达姆会不会把我们两个抓起来以“通美奸细”论处……真是越想越害怕,这一夜,就在爆豆般的枪声伴奏下,我和小何忐忑不安躲在窗户下的死角(害怕流弹飞进来)无眠而过。 <BR><BR>次日上午,我和小何战战兢兢地下楼来到大厅,一看没有伊拉克军人占领,悬着的心稍稍放下,找到全酒店最高大英俊的服务员穆罕默德,问他昨晚发生了什么。穆罕默德的英语还算凑合,加上比画,我们终于明白了,昨天晚上,发生了一件震惊世界的大事——萨达姆那两个不争气的儿子,乌代和库赛,被美军击毙了。我们听到的枪声,是美国人和伊拉克人同时的庆祝——多年以前,我曾经看过一部电影《开枪为他送行》,没想到而今竟然在千里之外伊拉克看到了现实版。</P>
<P>在路上 6.没有萨达姆的日子 <BR><BR>随着和伊拉克人交流的日渐加深,我们才逐渐了解了伊拉克人民对于萨达姆一家复杂的情感。乌代库赛死了,大快人心,开枪庆祝是事实,但是在战争结束之初,伊拉克人拥护萨达姆,也是不争的事实。 <BR>初到巴格达的时候,我们经常去问人觉得萨达姆怎么样,当然在大街上做这个民意调查比较危险——如果我们在街上遇到一个伊拉克人就乱问,很可能遇到萨达姆政权潜伏下来的特务,听见我们问这种问题,说不定就会从长袍下摸出一支枪给我们回答——一般来说,我们都是和热情的出租车司机和伊拉克朋友一起聊天才这么问,这个时候,10个人中,一般都有9个人说萨达姆好,偶尔会有一个持不同政见者。而在说好的那9个人中,往往有三四个极端的还会生气地反问:“你竟然怀疑萨达姆不是人吗?”态度十分凶恶,仿佛我在侮辱他们的民族英雄。 <BR><BR>但是美军很快就让我们意识到了政治教化的作用,在初到伊拉克的头两个月里,安德鲁斯公寓大厅中的电视机里面清一色是MTV,都是从沙特、阿联酋等发达国家转手过来的,有阿拉伯风情艳舞,还有小甜甜布兰妮之类的欧美风格的节目,总体上看都是穿三点、极具挑逗性的劲歌艳舞。伊拉克“性”息落后,难以买到色情光盘,这些内容基本是压抑的伊拉克人民闻所未闻的,因而十分受欢迎——看来美国人工作到家,希望借此糖衣炮弹使伊拉克人忘记亡国恨。在艳舞、肉体诱惑的同时,还穿插着精神教育片断,萨达姆和其他高官以往的不光彩事迹也在反复播出——要是换在以前萨达姆时期的眼光来看,真是潘金莲遇到了宋江——又色情又反动。 <BR><BR>仅仅过了两个月,我们再问“萨达姆是好人还是坏人”时,就有一半人持否定态度,说萨达姆不好。一年后,我离开伊拉克的时候,没有一个人说萨达姆是好人。你说他是好人,他还跟你急。而且到了后来,已经不是我对伊拉克人做调查了,问这个也没意思了,反过来是他们非常热心地问我们这些外国人觉得萨达姆好不好。一般讲我不喜欢得罪人,不给极端答案,说“一般一般”。这个时候有的伊拉克人就十分愤慨于我们的政治糊涂:萨达姆怎么是一般呢?他是魔鬼的化身!记得有一次在巴格达市中心被精致的阿拉伯地毯吸引,想买一幅带回来做纪念,看着地毯上绣着各种说不上名字的阿拉伯世界的知名人物头像,问店家有没有萨达姆头像的地毯,店家一听立马从地毯下摸出一把手枪,对着我说:“滚!”看到这阵势,我悻悻地走开,从此再也不敢犯这种低级错误。 <BR><BR>除了在精神上蚕食伊拉克人民的抵抗意志外,美国人同时挥舞着美元大棒。在巴格达街上有很多车,经常一堵一两个小时动不了,由于战争原因,交通灯都成了聋子的耳朵。美军很快就雇佣了大量临时人员,负责交通指挥,这些人往往穿着便服指挥交通,类似国内违章的司机被罚站岗,显得非常不正式。我估计,这不是美军不发给他们制服——穿着警察制服的“伊拉克狗腿子”常常遭到袭击,伊拉克临时交警也许是担心警服太扎眼,自愿放弃公务员编制。 <BR><BR>在战争结束之初,伊拉克失业现象很严重,美军为此做了很多工作。大街上垃圾堆积如山,因为扫垃圾没人付工资。但突然一夜之间出现很多扫大街的人。上前一问,才知道是美国人雇的,而且雇佣方式奇特——很多地区,美军发钱是计时而不是计量,换言之,只要你伊拉克人老老实实拿个扫帚在街上晃一天,哪怕你什么都不做,都能拿到工资——惟一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伊拉克人的就业率,减少社会犯罪。 <BR><BR>这都是街上的景象,工厂也是一样的情况,美国人自己掏腰包,雇用伊拉克人做工,其实赚不到什么钱,主要是图个稳定。除此之外,美军还给伊拉克人发放最低生活费用,一个没工作的家庭每月有50美元的收入。通过这样实质性的救济和宣传,伊拉克人确实得到了好处,也渐渐淡漠了对于萨达姆的感情,看着美元也渐渐顺眼了——不过有一点,在伊拉克将近两年的时间里,不管任何时间,任何场合,我去询问任何一个伊拉克人:“你喜欢驻伊美军吗?”没有一个人会说喜欢的。</P>
<P>黎明前的黑暗 1.战地第一家中餐厅 <BR><BR>《寻找他乡的日子》一出里,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只要有一个铁锅和铲子,中国人就能创业”。最初看到这句话,我的第一个感觉是有些刻薄。出国前也曾经豪情万丈地想做大生意,但是到了巴格达,才发现人生地不熟,除了经营餐厅,我们似乎别无选择。 <BR>我们的第一家餐厅选址在安德鲁斯公寓。那时候,安德鲁斯公寓只有阿拉伯餐,我和小何抓住这一点,尝试去说服酒店老板伊斯麦伊。 <BR><BR>伊斯麦伊是个在英国出生的伊拉克人,出身名门,家大业大,受过良好的教育,不论是外表还是性格,都具有鲜明的犹太人特色——我们怀疑他有犹太血统,但是没敢问,谁知道他是不是潜藏的以色列间谍呢?我们向他提起中餐,他很感兴趣的样子,找我们要方案。我们写了一份又一份,中心议题就是,阿拉伯餐厅是以羊肉为主的单一特色,并不适合欧美人士的饮食习惯,如果改做中餐,档次可以提高,竞争力得以加强,钱可以赚得更多。 <BR><BR>当时,我和小何盯准的是安德鲁斯公寓旁巴勒斯坦和喜来登两座5星级酒店的外国记者,准备赚他们的钱。我们得意地计算了记者的流量:两座5星级酒店1000多人的总数,按照10天来一次的频率,一天来100人吃饭,1人消费5美元,日营业额可以达到500美元。按照饮食行业利润对半的规律,我们每天可以赚250美金!这个诱人的前景也成功地煽动了老板伊斯麦伊的热情——不过虽有热情,他也充分地让我们领教了阿拉伯人的稳健风格——区区一个餐馆的合作,我们天天跑,居然用了一个月才谈下来,经常头天说的内容到第二天又重复说,像得了健忘症。好不容易签下合同,我和小何已经对和阿拉伯人谈判产生了深深的恐惧——现在,我们终于可以理解为什么老外对“欧佩克”如此头疼了——那可是一群阿拉伯的谈判专家啊! <BR><BR>当时,按照我们和伊斯麦伊的合作协议,他提供经营场地、水电、服务员、杂工,我们提供管理、厨师,利润六四分成;合作期限为1年,但设定了3个月的试验期,在3个月结束后如果生意不好或合作不愉快,任何一方都可以终止合同。当时订立这项条款的目的就是以安德鲁斯公寓为跳板,不想另有高就之后就玩人口失踪的游戏,给中国人背上没有信义的恶名。 <BR><BR>我们在出国之前,就已经和厨师商量好了,底薪是人民币3000元,另有提成。在战争地区来看,这个工资不算高。当初在国内招聘的时候,根本谈不上什么吸引力,报名的人寥寥无几,而且一听我们没有任何基础就直奔巴格达,几个厨师都吓得落荒而逃。 <BR><BR>后来多亏了我的连襟老梁,他在武汉一冶上班。我在不抱希望的情况下找他帮忙留意,谁能想到,不到一周他就替我找好了人——原来他所在的一冶曾经在伊拉克有建设项目,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那两个厨师就在伊拉克干过,算是熟门熟路的老伊拉克了,所以立马答应下来了。 <BR><BR>惟一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在约旦。8月下旬,餐厅进入前期筹备阶段,我和小何赶赴约旦接厨师。在安曼遇到了一个中国人,她有几家餐厅,准备结业。对我们来说,这真是个好机会——大量调味品,炒菜锅(我们用了1个月时间找遍伊拉克,除了平底锅,找不到一个中式铁锅),还有轧面机,我们可以用比较好的价钱拿下。同是炎黄子孙,异乡相逢,聊天聊得也很愉快,谁也没有想到,她来自台湾,和我们交谈之下,得知我们来自大陆(开始她大概以为我们是香港的),居然犯了脾气,宁愿把东西卖废品也死活不愿卖给我们。气得我大骂:我是抱你们家孩子跳井了啊! <BR><BR>后来在国外呆的时间长了,我们渐渐了解到,在海外很多地区,大陆和台湾人的交流都面临着很多障碍——多数时候,是互不搭理的。</P>
<P>黎明前的黑暗 2. 无冕之王赖账 <BR><BR>2003年8月28日,我们在巴格达的第一家中餐厅借助安德鲁斯公寓的壳资源,历经冗长的酝酿,终于成功开张了。开业之初,我们是瞄准了遍布伊拉克铺天盖地的外国记者的钱包——可是很快就发现,这是个失败的策划。那些老外记者身处战区,基本就是准军事单位。驻伊的新闻单位,至少会有一个记者镇守指挥电话。平日里,他们收买大量伊拉克线人,一有风吹草动,立刻指挥自己手下赶赴现场——宾馆大堂里,满满当当都是各家的外派记者,浑身上下披挂齐全,枕戈待旦,一旦楼上指挥间有电话,马上拎着大炮一样的镜头跑现场——基本上每次爆炸发生后,在美军赶到现场前,记者就已经开始为了抢拍照的地盘吵架了。在这里,我们终于真切地体会到了上个世纪最著名的战地记者罗伯特&#8226;库柏说的:“如果你拍出的照片不够好,那说明你离战火不够近。” <BR>战地记者如此敬业,也给我们造成了巨大损失:我们原定的这群“目标客户”吃饭根本不规律,有时候根本就不吃,天知道是不是厚着脸皮找美军要几个面包在路上匆匆对付,或者干脆就抢伊拉克小孩手里的棒棒糖?一直到两年后的今天,我已经远离伊拉克,我还不知道那些战地记者们当初是怎么吃饭的。 <BR><BR>在与记者的接触中,让我记忆最深的是他们的斤斤计较——在我的印象里,大的新闻单位总应该是财大气粗的。我们曾经遇到FOX新闻频道的一个老板,来餐厅吃了一份炒饭,然后揪住我开始攀谈。记者出身的老板真的很能侃,和我们讲扬州炒饭,告诉我们他很喜欢中餐,在美国的时候几乎一个星期去唐人街吃两次;后来越扯越远,和我们谈起了中国文化。我们还顺便知道了他很欣赏BRUCE LEE(李小龙)和JACK CHAN(成龙)。 <BR><BR>当时正处在创业的艰难期,在伊拉克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碰见这么一个财大气粗又嗦的外籍知音,实在是令人感动——更令人感动的是,这个家伙告诉我说,他在伊拉克,和同事们住在喜来登酒店,“你们一个星期给我们做两次菜。中国菜如此美味,想必手下的喽罗也一定喜欢,按40多人的分量,你们有什么拿手菜都送过来。” <BR><BR>这可真是个大生意,我和小何喜出望外,叫厨师什么贵做什么,做了500多美金的菜送过去。送菜的时候,我满心高兴。到了地方,老外一看菜色丰盛,也挺高兴,招呼人就开吃。我站在一边,等着吃完收账。好在这群记者在伊拉克都给磨炼出来了,吃饭还都算快。不一会儿,那老板摸摸油光光的嘴巴打着饱嗝过来给我算账。我把账单一拿出来,老外一看快500多美金,吓一跳,也不和我谈中国文化了,一脸不高兴地要求我们打折,而且无冕之王的英姿十分强硬,告诉我们不给满意的折扣休想拿钱。 <BR><BR>我本以为,堂堂一个FOX新闻频道,一顿饭应该是可以报销的,所以老板才牛气冲天地叫我们拣拿手的上——谁知道是不是这个老板自己掏腰包,所以变得如此小气!没办法,只好给他们从九折打到八折再到七折。因为生意是和安德鲁斯公寓合作的,他们的利润不能少,只能从我们这边的利润里扣——本来想赚钱,到头来却吃了暗亏。 <BR><BR>随着经验和见闻增多,越到后来我越感到,这世上有一种力量,老人们称之为乾坤,看不见摸不着,但却主宰着天地的运行,它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秩序。所以说,乾为纲坤为纪,不管干什么,纲纪不能乱,小聪明、贪便宜或许能得逞一时,终究要付出代价,做生意还是要讲诚信。到了后来,我会在顾客点大餐时先告诉他们总价格——老外算术很差,自己看承受力来消费,国内很多都是一个劲儿地推荐贵的,这在国外行不通——也许是老外比较不要面子,肯撕破脸和你耍赖皮的原因。 <BR><BR>在那前后,我们还雄心勃勃地想给法新社、CNN做菜,还跑过联合国驻伊服务点,想给联合国驻伊单位做菜,但都没有实现。法新社干脆自己请了一个叙利亚的厨师,把成本降到最低,肥水不流外人田;CNN则是采取放水养鱼的政策,像撒蝗虫一样把记者撒出去,走到哪儿吃到哪儿;联合国驻伊服务点搞得像间谍机关,连大门都不让进。后来好不容易混进去,一问才知道,这些老爷们的粮食都是专机运输的。</P>
<P>黎明前的黑暗 3.爆炸,爆炸,爆炸 <BR><BR>在安德鲁斯公寓开餐馆期间,我深深地理解了安定团结对于商业发展的重要。餐厅生意不好,一方面是由于记者的职业特殊性,但最要命的还是爆炸。几乎在每次爆炸后,美军都会出台一个相关禁令补裤裆——虽然根本挡不住下一次爆炸,但人一疏散,我们的小餐馆还能做谁的生意? <BR>在安德鲁斯餐厅运营的9月到11月间,伊拉克反美武装针对巴勒斯坦和喜来登两座5星级酒店外国人的大爆炸导致的疏散,基本以每月一次的频率发生着——快赶上月经般的准确及时了。 <BR><BR>第一次伟大的爆炸,9月中旬发生在安德鲁斯公寓背后的巴格达宾馆,那里据说被CIA和FBI占用,是扑克牌通缉令的指挥中心,大量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的扑克牌通缉令就是从这里发出的。当时萨达姆还没有被俘,估计是手下喽看他被通缉得辛苦,开了个汽车炸弹去把那楼给炸了。 <BR><BR>爆炸发生当时,我和小何在外面送餐,厨师在房间里睡觉,被爆炸的气浪从床上掀了下来。最倒霉的中国人是卖发电机的公司新来的一名阿拉伯语翻译小丁,爆炸发生时他正好路过巴格达宾馆去上网,不幸赶上了爆炸。好在当时他离爆炸中心还有60米距离,可就是这样,他还是给爆炸声震晕了。据他事后描述,当时看见火球在眼前腾空而起,然后听见声音,接着就被冲击波和声浪震晕了,后来不知怎么自己醒过来了,面色苍白,几乎是爬着回来的。他一个劲地说,早出来3分钟就没命了。可能是这次爆炸把他吓坏了,爆炸发生5天后,他就忙不迭地辞职跑回了约旦。 <BR><BR>在8月28到9月28日这一个月的生意里,因为巴格达酒店的爆炸案,记者被疏散一星期,我们的日平均营业额从每天150美金锐减到50美金。 <BR><BR>第二次爆炸案,发生在伊拉克的母亲河——底格里斯河的河边公路上。刚到伊拉克时,就听得国外记者盛传萨达姆在开战之前,把核设备与化学武器沉到了河底(当时漫长的核查还没结果,全世界都不知道萨达姆有没有什么秘密武器),吓得我们只敢喝可乐和进口的矿泉水。在遥远的伊拉克,这些东西的价钱是国内的几倍,昂贵的价钱很快让我们不堪重负,没多久便和广大伊拉克人民一样共饮母亲河底格里斯河的水。 <BR><BR>我们当时居住的安德鲁斯公寓到底格里斯河只有10分钟路程,空闲的时候(生意不好,就经常空闲),我经常跑到河边去散心。就在我经常走过的那条通往底格里斯河旁边的路上,有美军坦克连的一个检查点,检查进入酒店区的人员及车辆。10月份的某一天,从坦克哨位看不到的死角,跑过来一辆满载炸药的汽车炸弹,径直开向两辆坦克,撞击引爆了炸弹,两名美军士兵殒命。爆炸发生当时,我马上跑上房顶看热闹——没几分钟,现场就站满了密密麻麻的记者。 <BR><BR>这第二次爆炸导致住在巴勒斯坦酒店和喜来登酒店的记者疏散了一周多。疏散期间,我的生意出现了历史最低点——连续有两天,1块钱的生意都没有。当月结算,我个人分得的利润为250美金——如果我留在国内,这个月的收入应该在1000美金以上。 <BR><BR>很快,11月初,第三次爆炸不期而至。一个抵抗组织的勇士,赶着马车,装作给巴勒斯坦酒店送煤气罐,骗过了美军哨所。煤气罐里,混装着炸药,炸药连同煤气罐,在巴勒斯坦酒店门口发生了惊天动地的爆炸,伤了10多个人。 <BR><BR>爆炸发生在清晨7点,巴勒斯坦酒店的外国记者终于赶上了最近距离的爆炸,兴奋得像没头苍蝇一般上前抢新闻。我们住在安德鲁斯公寓,基本就是一墙之隔。爆炸发生后,所有人都被震醒了,以为就在安德鲁斯公寓楼下爆炸,没有一个人敢下去,大家都趴在床上,战战兢兢。 <BR><BR>第三次疏散,生意更是日见萧条,简直可以用一落千丈来形容。月末结算,小何张口就骂:他妈的,居然亏本了。 <BR><BR>恶劣的经营环境影响了餐厅的生意,也打击了我的信心——最倒霉的时候,一天一块钱收入都没有。当时人在异国他乡,而且,此时伊拉克连娘家大使馆都没有恢复,真是断肠人在天涯般凄惨——困境持续了两个月之后,我悲观地分析了前景:这样做下去是没用的,理想是达不到的。在有一千多外国记者的社区,记者收入比士兵多,在这样的地方都维持不了,偌大一个巴格达,到底哪里才能淘金?到了第三个月,我们开始亏钱了。真是人穷志短,这时难免开始动摇,开始寻思是否转行做贸易。浙江人在巴格达做鞋生意,一个货柜可以赚5万,一个月做5个货柜,25万。但是伊拉克老百姓说得好,命苦不能怨政府,点背不能怪社会。人家生意再好也是别人的钱,既然在那里干就得干下去,做餐馆就要坚定。在迷茫中,我犹豫过,但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 <BR></P>
<P>黎明前的黑暗 4.信仰的力量 <BR><BR>初到伊拉克的时候,虽然离底格里斯河很近,但是一直不敢去河边散步——河的对岸就是总统府所在的绿区。大家都风传萨达姆怕美军渡河攻击他的总统府,因此在河两岸芦苇丛中布下了大量地雷。我们被“地雷”吓住了,第一个月里进出安德鲁斯公寓,都是侧着身子,生怕不小心离底格里斯河边的雷区距离近了,引发爆炸。 <BR>但是事情很快变得明朗起来——我们常常能看见美军巡逻队没事总去河边溜达,除了偶尔被河边茂密芦苇丛中里的抵抗组织狙击手打死一两个之外,从来没有一个被地雷炸到的。 <BR><BR>我们好奇地问酒店边检所的美军士兵,河边是否有地雷。他很有把握地晃着脑袋告诉我们——整个巴格达地区没有一颗地雷,但是,河边有狙击手,你不要去。 <BR><BR>不知道是不是诱惑的根源就是来自禁止——越是说有危险,我越感到底格里斯河对我有深深的诱惑。就是这样一条古老的河流,孕育了美索布达米亚平原,孕育出了著名的巴比伦文明。仅仅是10分钟的路程,因为胆怯我竟然没有去到这条河边走走,用它的河水洗洗脸——以后回国,女儿懂事了,问我,爸爸,你去过底格里斯河吗?我如何作答? <BR><BR>底格里斯河畔的夕阳美景成了我致命的诱惑,而且,与地雷相比,狙击手似乎更人性化一些——我们估计,他们主要是针对美军的,和我们中国人无关——中国人在伊拉克人心目中是“阿呼伊”(兄弟,做手势是两个食指并排),于是我们穿上极具中国民族特色的功夫衫,把自己装扮成李小龙模样,就当穿着防弹衣直奔河边去了。 <BR><BR>当我路过美军哨所时,30多岁的美国兵汉斯拦住了我。汉斯是个大块头兵,却拿着和上尉一样多的工资——大约5000美金,这基本上是他同级战友的1倍多,原因就在于他生了很多小孩——在美军服役,小孩多是有补贴的。 <BR><BR>不知道什么原因,汉斯显得非常随和善良,拎着枪就像拎个锄头,没有一点杀气。他看我要去河边,从检查所里远远探出身子,叫阿拉伯雇员拦住我。当时餐厅生意不好,我心里确实被憋得受不了了,碰上汉斯阻拦,还是没领他的情,强烈要求去。 <BR><BR>最后汉斯无奈地耸耸肩膀,同意了,站在坦克上给我打手势比画:我用望远镜看着你,有问题就通知你,你听见枪声就快点撤退! <BR><BR>谢过了汉斯的好意,我来到了底格里斯河边。河面大约有500米宽,两岸是茂密的芦苇,偶尔能看见绿区里的几个雄伟建筑的角落——那也许是萨达姆的宫殿吧,现在已经驻扎了大量的美军。 <BR><BR>河水有一点微微发黄,太阳照着,金光闪闪,波光粼粼,生机无限,一片宁静。真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和巴格达城内的战火纷飞完全是两个世界。在底格里斯河边有成群的鸽子、斑鸠、野鸭,盘旋嬉戏。不管是伊拉克居民还是后来的美军,都没有打鸟的习惯——后来我才知道,阿拉伯语中,巴格达的意思就是鸽子的家。鸽子本意象征和平,在和平鸽的家,却充满了战争,不知道是不是神开的玩笑。 <BR><BR>在河边的芦苇丛里,很多水獭在打洞。它们在芦苇丛中爬来爬去,芦苇丛哗哗作响。刚听见这种声音,我吓得连退十几步,以为是狙击手,可是半天没有人出来。再仔细看看,发现芦苇被拨动的面积要比人小得多,估计多半不是人,伏下身去看,才发现是几只调皮的水獭受到惊吓,在芦苇中匆匆而过。 <BR><BR>比水獭更不老实的东西也有,那就是岸边成群的野狗。它们在河边的土埂上跑来跑去,从体形和毛色上看,都是家狗,也许是给打仗打散的。一只一只,虽然无家可归,但也算精神饱满——河边满地都是鸽子的羽毛和骨头,有一两只贪吃的狗,嘴巴边上还有羽毛残留——估计它们是抓鸽子吃的,只不过,这个任务难度比较高,如果不是无家可归,要自己找吃的,这些狗未必舍得如此卖力。 <BR><BR>渐渐地,我走得有点远了。我踏着泥泞小道,穿过一片芦苇,在河边的一个小滩头,看到一个钓鱼的老者。说是老者,多半也是因为他的外貌显老,年纪估计在50多岁。我走上前去,想看看他钓鱼。他不会说英语,只好和我比画,笑一笑,示意我随便看。 <BR><BR>看着他的悠闲自得,我也忍不住了,也想学他一样钓鱼,于是向他比画了一下,意思是问:“你还有渔具吗?” <BR><BR>他很干脆地给了我一个鱼钩,分出了鱼饵,帮我上好,又折了根树枝,帮我做好钓竿塞到我手里。见他如此热情,我也非常高兴地坐在他旁边,开始一心一意地垂钓。 <BR><BR>可能是以前很少钓鱼,也可能是来到伊拉克以后,诸事不顺,心里不能平静,我坐着钓了1个多小时鱼,却没有任何收获。此时,伊拉克老人已经开始收拾渔具,不一会儿,走过来和我比画着打招呼,说他要走了。 <BR><BR>我掏出3美金递给他,作为他带我钓鱼的酬谢。可是一看到钱,他变得非常不好意思,连连挥舞双手,表示不要。他说的阿拉伯语我听不太懂,还以为是有些伊拉克人不喜欢美元,于是又从另外的口袋里掏出了5000第纳尔给他。他这时做出非常痛苦地双拳抱头动作,似乎是我们不理解他。 <BR><BR>我再笨这个时候也明白了他的意思,不好再勉强,于是把钱收起,比画着和他聊天。老人可能是很久没有和人聊天了,我的阿拉伯语水平尽管仅仅限于常用几个词汇,但加上比画,居然和他交流得很深。 <BR><BR>他告诉我,他一共有4个儿子,都不在了,其中两个儿子死在了两伊战争,一个死在1991年的第一次海湾战争,一个死于这场战争。妻子也病死了。 <BR><BR>后来,随着我认识的伊拉克人越来越多,我渐渐了解到,在伊拉克当年那几场著名的战争中,特别是两伊战争期间,几乎每个普通的伊拉克家庭都在战争中失去过亲人。 <BR><BR>老人说话时像跑了马拉松一样,一边说话,一边大口地喘气,一问之下才知道,他的胸口也曾经在两伊战争期间中弹,腿上也有弹伤。他的一家,在战争的压迫下,可以说是伤痕累累。 <BR><BR>听到这里,我不禁感觉有一丝悲凉,于是问道:“你还爱萨达姆吗?” <BR><BR>当时,美军占领已经有几个月了,对伊拉克的宣传和治理都已经初见成效,很多人对萨达姆的看法开始由好转坏——但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胸部、腿部两次因为战争受伤留下终身残疾,4个儿子全部死于战争,妻子死于战后的贫困——这个伊拉克老人,听懂我的问题后,恬淡的脸上变得肃穆起来,他告诉我:“萨达姆就是我的安拉——我会永远热爱他。” <BR><BR>我惊讶于他的执着,可是也有不理解:“你的4个儿子都死于萨达姆发起的战争,你为何还如此执着地热爱他?” <BR><BR>老人的脸恢复了平静。我至今仍不能确定,当时他的脸上是否挂着笑意。但是我清楚地记得,他把萨达姆比作他的父亲。他告诉我说,他是我的父亲,不论如何,儿子都不能不热爱自己的父亲。我现在没有工作,也没有收入,每天就靠钓鱼到市场上去卖,做一个渔夫。战争让我失去了一切,可是我也并不憎恨美军,我现在最希望的,就是能够拥有一套电鱼的工具,这样,捕鱼的收入会更好一些。 <BR><BR>当时,听见老人这样说,我非常感动,眼泪几乎要夺眶而出——我对萨达姆并没有什么极端的看法,但是我钦佩老人的信仰。也许有很多人觉得他愚昧,但我非常理解他。人就是要有信仰,任何时候,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都不要放弃自己的信仰。 <BR><BR>临近告别的时候,老人看我没钓到鱼,便把他垂钓一天惟一收获的一条大鱼送给了我。我此时已经知道他生活艰难,又不肯要我的钱,说什么也不好意思接受他的馈赠。我告诉他,我来钓鱼就是为了好玩,不一定非要鱼。我想把鱼给他推回去,但是老人很坚决,他的力气很大,用力抓住了我的手腕,手掌温暖。我不好再推脱了。 <BR><BR>他说:“这就算伊拉克人送给中国人的礼物,你不要推辞。” <BR><BR>我心中充满了感动和内疚,但是无以为报。 <BR><BR>我看着那个老人一步一瘸地消失在夕阳下的芦苇丛中,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见过他。但他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伊拉克人。他的信仰,不同于抵抗组织的极端行动,但是同样让我看到了一个被占领民族的希望——坚强,果敢,质朴,宽容。 <BR><BR>我一直在默默祈祷,希望他不幸的人生能有个好的结果,用阿拉伯人的话说:真主不要离他而去。</P>
<P>黎明前的黑暗 5.我的员工们 <BR><BR>在安德鲁斯创业阶段,我的手下骤然多了一帮伊拉克籍的员工,这是我颇感新鲜的。出国几个月来,除了那位底格里斯河畔垂钓老者之外,接触下来印象比较深的阿拉伯人有两位,一个是在约旦遭遇的骗子司机,一个是安德鲁斯的老板伊斯麦伊。前者狡猾无耻,后者拖沓小气,都不同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基于对这两位的恶劣印象,我一直对手下的伊拉克员工提心吊胆。 <BR>在安德鲁斯的众多服务员中,长得最为高大英俊、堪称是安德鲁斯门面招牌的是穆罕默德。厨师评价他是:本来可以当演员,不幸当了服务员。不过比较遗憾的是,这个演员坯子思想境界不高,整天想做“鸭子”,想傍富婆。本来在阿拉伯世界里,妇女的地位比较低,男人们一般是很少想到吃软饭这条捷径的——不过伊拉克的情况比较特殊,美军入侵,大批外国记者进驻,萨达姆藏匿,以记者为代表的西方职业妇女大量涌入,给伊拉克带来了新思潮的同时,也给安德鲁斯的男服务员带来了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据说,在美军攻占巴格达后不久(那时我被“非典”堵在国内),有个安德鲁斯的服务员神通广大,泡到了一个瑞士女记者,然后结婚去了瑞士——你只要稍微回忆一下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内的跨国婚姻热潮就不难理解这桩婚姻的重要性,从伊拉克这个饱经战火蹂躏的不毛之地,一个男人居然通过泡妞混到了永久中立的人间乐土,自然引起了所有服务员同事的羡慕,大家都想学习他的先进经验,其中穆罕默德先天条件最好,心情也最为迫切。根据我的观察,他的工资基本都花在了头发上面,更难得的是,他还知道软件的重要性,总是要求小何教他英语——目的当然是勾搭外国女记者。 <BR><BR>相比穆罕默德每天大谈男女,另一个伊拉克员工卡森看起来则要正直很多,简直是披着神圣的宗教外衣。在安德鲁斯老板伊斯麦伊的引荐下,卡森第一次见我们,就开始漫无边际地吹牛,说:“昨天看见了一个非常美丽的东方的女神(也许他读了点书,知道观音菩萨,也许根本就是胡诌)。女神告诉我,她来自中国,要我为你服务,为你的家族服务。”不知道这是不是阿拉伯人的语言习惯,反正我不适应,感觉一阵阵肉麻。 <BR><BR>卡森还经常和我说,他在战前是伊斯兰教的神职人员,美军打过来了,他才转行做服务员。虽然跳了槽,但是真主还是没有忘了他,经常和他交流——每次这个家伙睡懒觉迟到,就说是遇见了神,和神多聊了两句耽误了上班——后来我们遇见他,叫他活见鬼,大白天遇见鬼。 <BR><BR>活见鬼卡森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出手极其大方,每次见到乞丐就会慷慨解囊,把身上一半的钱都给人家——我看到过几回,一天工资3000第纳尔,出手就给人一半。事后证实,这小子是个伪装大师,当初的施舍是故意做给我看的,以博得好感——不过他大概没想到,中国人一贯节俭,他这样花钱流水的“豪放派”,我反而开始担心我的钱袋,对他敬而远之。 <BR><BR>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活见鬼卡森很会跟人打交道。他的英语不是最好的,但是他有很强的交流沟通欲望,喜欢和食客开玩笑,食客也最喜欢他。其他的服务员要么不跟人说话,要么只对女人热情。相比之下,卡森真是个人能力很出众的了。不过按照定律,但凡这样的家伙多半都不老实。有一回,卡森不知道从哪里找到了一个瑞典冤大头女记者,估计对方已经结了婚,他便放弃了把自己“嫁掉”的尝试,转而诈骗,很热情地邀请女记者到他家做客。女记者哪里知道这个“前神职人员”的阴谋诡计,为了发掘新闻题材,二话不说就去了,结果上了卡森的圈套。他不知从哪里找了一个老盲人冒充他老爸,对人家说自己的老爸得了白内障,没有钱做手术。女记者大概天天跑国际政治,飞机大炮算个啥,没想到伊拉克人民的创伤心灵竟能藏下如此阴谋,一次就给了卡森两千多欧元——当时欧元比美元值钱,在战后的伊拉克,这简直是一笔巨款了。 <BR><BR>果然是“人一阔,脸就变”,“活见鬼”卡森得此巨款,第一步就是把欧元换成了一大包第纳尔,然后写了一封辞职信给安德鲁斯的经理——老子有钱了,老子不干了。他拿着大钱袋四处招摇,结果就在当天晚上,这个未来的富翁一个人坐在大厅里哭,哭声婉转,满腹忧伤。上前一问才知道,他的一大包第纳尔被偷了。不义之财,来得快去得快,中国人说的“现世报”果然不错——当然我没好意思和他说。卡森无人安慰,独自伤心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第一件事就是跑到经理那儿把辞职信收回——没钱了,还得继续当牛做马。此后连续一个月里,卡森都很难过,还一度怀疑是穆罕默德偷了他的钱,跑去警察局报案。穆罕默德被警察局关了3天,因为卡森始终不能提供证据,最后又给放了。不过他去警察局倒是熟门熟路,一看就是经常去串门的老手。我后来找服务员们一打听才知道,在做服务员以前,他坐过7年牢。所谓“神职人员”,最大的可能是他在7年间什么都没做,天天在牢房里念“真主与我同在”。 </P>
<P>黎明前的黑暗 6.寻欢记 <BR><BR>到伊拉克的第二个月期间,两位中国同胞找到了我——请原谅,在这个不光彩的事件中,我真的忘记了两位主角的名字了,如果一定要说,那么请称呼他们一个是胖子,一个是猴子。这两位同胞兄弟初到伊拉克,水土不服,生意也没有进展,于是萌生了找小姐发泄一下郁闷心情的念头。但是伊拉克情况特殊,不比国内,街上可不敢贸然去问。根据穆斯林教义,女人都蒙着脸,万一问错了人,遇到恐龙事小,碰到正义感强烈的伊斯兰教徒被修理就惨了。 <BR>出于种种考虑,这两位有心没胆的同胞找到我和小何,想通过我们向伊拉克本地服务员了解情况。这样的问题,我们也不好意思去问天天和神有交流的卡森,于是偷偷地找到服务员中比较下流的穆罕默德。我问得挺含蓄,你们这里有没有洗澡的地方啊。按说洗澡乃是国内代名词,国际上也应该差不多。果然,穆罕默德面露喜色地和我点头:“有啊有啊,很多。” <BR><BR>于是,一行4人加上向导穆罕默德,我们挑了个晴朗的日子,出发了。穆罕默德熟门熟路,找到了一个洗澡堂,把我们带进去。那个澡堂造型很特别,外面看是一处平房,里面看来居然像一个穹形顶的寺庙,四周是彩色玻璃,有点教堂肃穆的感觉——我当时还想,在这样的地方乱搞对神会不会不尊敬?幸好“活见鬼”卡森没来。 <BR><BR>阿拉伯风格的澡堂是很有特色的,在外间换脱下了衣服,穿着宽大的阿拉伯浴袍进了桑拿房,雾气袅袅,心急火燎地蒸了5分钟,大家各怀鬼胎。穆罕默德率先站起来说:“边上是按摩房。”话音未落,猴子以为是正餐到了,一马当先往里跑。一看就傻眼了——屋子正中间摆着一个1米乘2米的水泥台,很有点国内尸体解剖台的味道。看这架势,小姐估计是不会来了。就在我们面面相觑的时候,一个满身是毛的粗壮的阿拉伯大汉健步如飞,进来站定了,扫了我们一眼,好像要枪毙我们一般,然后一抹胳膊,亮出架势:谁先上? <BR><BR>猴子眼看着找小姐的美梦破灭,又心疼7个美金的花费,很绝望地趴上了水泥台,嘴里一边念叨着“7个美金,享受一下”之类豪言壮语,像是要上刑场一般。大汉不知从哪儿摸出了一副底格里斯河边特有植物编成的洗澡巾,活动了一下手腕,开始给猴子搓背。 <BR><BR>猴子瘦弱的体形,估计也就100斤上下,在体重接近他两倍的阿拉伯大汉手里惨遭蹂躏,前后被搓了10分钟,“哇哇”的惨叫一直不绝于耳。我们坐在一边的冷水池里,看得心惊肉跳。末了,猴子浑身通红像被蜕了层皮一样,精神抖擞地跳下来,对我们说:“爽,你们都上去试试。” <BR><BR>我们都开始怀疑是猴子报复的心理作怪骗人,等阿拉伯大汉再问谁上时,没人敢上了。穆罕默德带头,匆匆溜掉了。 <BR><BR>出了澡堂,猴子开始埋怨,怪我没问清楚。我看他被一个大汉如此蹂躏,心里也过意不去,就对穆罕默德说:“我们不需要大汉按摩,需要漂亮的WOMAN(女人)。”这下穆罕默德才算是听懂了,他很干脆地告诉我们:“巴格达没有WOMAN按摩,很难。” <BR><BR>当初这小子天天吹嘘自己不是处男,说每天都“非克非克阿库”(每天都有性生活),这下被我抓住了把柄。我问他说:“你自己是怎么解决的,要是吹牛就承认了吧,我也不怪你了。” <BR><BR>穆罕默德果然中计,誓死要捍卫自己非处男的尊严,于是带着我们直接去了卡拉德大街的基督教聚集区。据他说,那里不受伊斯兰教义影响,可能还能碰上。 <BR><BR>到了卡拉德大街,穆罕默德马上暴露了他的新手特性——人生地不熟,只好到处问,卖电器的,摆摊小贩,见一个问一个,来来回回问了七八家,最后耸耸肩膀跑过来和我说:以前有的,自从打仗以后,现在就“马库”(没有)了!</P>
<P>黎明前的黑暗 7.非政府组织 <BR><BR>在伊拉克,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群体——他们不远万里,来到战场,自己掏腰包,无偿地提供医疗、儿童救助等工作,他们隶属于不同的组织,却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N.G.O。 <BR>我们在安德鲁斯公寓的网吧里,认识了一位来自日本的N.G.O成员,村岸由纪子。那天我们正在安德鲁斯公寓大堂等待与伊斯麦伊谈合作,伊斯麦伊是个白净的大胖子,却根深蒂固地秉承了阿拉伯人拖沓的传统。我们等得无聊,坐在大堂沙发上左顾右盼,就看见一个女孩裹着头巾走了进来,一进大厅,就摘下了头巾。我和小何一看,就愣住了:这是一个中国女孩啊! <BR><BR>身处遥远的巴格达,看见一张东方人的面孔已属不易——一旦碰到就以为是中国老乡,几乎要两眼泪汪汪地上前招呼这个他乡偶遇的中国姑娘。 <BR><BR>看到小姑娘睁大迷茫的眼睛,我们才知道表错了情。人家不是中国同胞,用英语一问,知道了,日本人,早在战争开始之前,美军磨刀霍霍之际就以N.G.O的身份来到巴格达,目的不是医疗、援助,而是人体盾牌,美军轰炸之时,站在重点袭击目标前,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作为“盾牌”——当然物理上不指望能有什么防护作用,在中国古代,这基本就是“死谏”。 <BR><BR>幸运的是,根据我的了解,伊拉克战争期间,尚未有N.G.O人员因此牺牲——倒是一年以后,一名来自日本的N.G.O被伊拉克反美武装绑架,不分好歹砍了头。日本政府还不承认,说是个人行为,潜台词大概是死了白死。有些闲不住的日本民众还打电话到死者家里,谴责死者私自进入伊拉克进行民间救助的活动,给政府造成了派兵海外的麻烦。 <BR><BR>当时,在深入战区的我们看来,为了理想和信念,进入炮火纷飞的巴格达义务劳动是难以想象的——但是作为同样为了理想奋斗的人,这种行为又是可以理解的。由纪子当初同行的人大都回去了,只留下她和另外两三个同事在医院为战后受伤的孤儿做点服务性的工作,后来遇上了“阿里巴巴”(强盗、小偷),护照、返程机票和钱都被抢走了,所以滞留在伊拉克。 <BR><BR>在她常去的网吧里,我们渐渐熟识,她每次上网一般都在半小时以内,费用大概是一个美金。卫星上网,速度超慢,半小时勉强可以收发一下邮件和国内联系。我们聊起来之后,相互知道了大概的情况,她听说我们做餐厅之后很高兴,想来做事,一分钱工资也不要,管吃管住就行,我们就聘请了她,月底还是给她发了300美金工资。没想到,她真的是死活不要——看得我们厨师大惑不解,用他们的说法,这样不计成本地拼命来到巴格达,做事却不拿一分钱,如果不是有秘密使命的特务简直不可想象。 <BR><BR>在巴格达的时候,我们接触到了很多像村岸由纪子这样的N.G.O,他们不远万里来到战火纷飞的前线,做一些人道主义工作,自己的生活却很清贫。我们在安德鲁斯的餐厅经营期间,经常会有来自日韩的亚裔N.G.O过来改善生活。地处战区,吃喝都是联合国粮油组织救济的米面,阿拉伯地区的饮食习惯又十分奇特,好好的米饭,偏要掺进一半的葡萄干,吃久了这样的“甜饭”和馕饼,亚裔N.G.O们看见炒饭,眼睛都要绿了。 <BR><BR>不过这些可怜的N.G.O随身带来的钱,基本都施舍出去了,变得比伊拉克本地人还要穷。他们来到安德鲁斯餐厅吃饭,常常是四五个人合点一份炒菜,一份炒饭,一份酸辣汤。这基本就是一个人一餐的量,炒饭每个人扒两口就没了。按照欧美的习惯,汤也是一人份的小碗。每次来吃饭,都是四五人鱼贯而入,找个角落坐下(大概是觉得吃得少,不好意思坐中间),点餐,迅速地吃完,然后买单撤离现场。这些来自发达地区的年轻人,竟然能吃得了这样的苦,让我们感到很惊讶,也有几分感动。每次他们来,在价钱不变的基础上,厨师自作主张,给日籍的N.G.O添了两倍的量,韩国的N.G.O待遇要更好一些,分量更多。 <BR><BR>那段日子里,生意比较差,特别是炸弹爆炸记者疏散期间,每天店里要么没人光顾,若是有人,便是潦倒若孔乙己般穷困的N.G.O。不知道是不是都饿得没力气说话了,他们实在不善沟通,默默地吃,默默地走,服务员也不好意思大声说话,整个餐厅里没有一丝生气。我和小何看得这般情景,心里凉透了,想来想去,还是开辟第二战场,就把每天店里的日常业务交给由纪子打理,自己在巴格达城内乱转,看看哪里还能发展业务。 <BR><BR>由纪子工作很认真,银钱往来一丝不苟,在安德鲁斯餐厅尽心尽力地给我们干了两个月,工资分文不取。</P>
<P>黎明前的黑暗 8.遭遇伊拉克 狙击手 <BR><BR>我们在经营安德鲁斯餐厅的最后一个月里,餐厅店里生意每况愈下,几乎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厨师们无所事事,只好靠吹牛打发时间。岳厨师说,在国内的时候,因为工作忙,总没空干点别的。来到伊拉克,算是解放了,没活干的时候,就教店里的伊拉克服务员包饺子,烫春卷皮儿。伊拉克的服务员做事磨蹭,也没啥毅力,把包饺子学会了就兴冲冲地跑去炫耀。烫春卷皮儿技术含量比较高,一直到我们撤离,伊拉克的服务员就没有一个人学会。如果很多年后,您在巴格达能吃上饺子,也许正是我们传下的手艺被发扬光大了——不过您别指望吃春卷,这个技术在伊拉克似乎根本就没人会。 <BR>我们的厨师对几个伊拉克徒弟很不满意,但由于不会英语和阿语,不能和徒弟们吹牛,只能两个中国人互相吹牛。用刘厨师的话说,他是把前几十年在国内积攒的牛皮都在伊拉克用两个月的时间吹完了。好在伊拉克之旅充满了传奇,回国后,他又有了一辈子的牛皮可以吹。我听他这么说,心中暗暗觉得他有些可怜——看来,倒霉的刘厨,人生就剩下这么点追求,这一辈子就要在吹牛中度日了。 <BR><BR>在安德鲁斯经营第三个月期间,我们有幸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了伊拉克狙击手,这,也正是厨师们最喜欢和人说起的经典故事。 <BR><BR>那是在巴勒斯坦酒店煤气罐爆炸发生后一周,记者们都疏散在外未归,酒店区里空空荡荡,只有几个伊拉克保安野鬼般地在楼下游荡。夜里11点,我们还在二楼厨房,我和小何一边结账一边和伊拉克服务员吹牛。就在这时,我们听见楼顶传来一声响亮的枪声——好像有人在我们头顶扔了个“二踢脚”,声音顺着楼板传到二楼,震得大厅里几个人面面相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没过两分钟,楼梯间里就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安德鲁斯的大堂经理大呼小叫地冲了上来,一边用阿拉伯语喊着,一边打手势,叫我们到楼下去。服务员中几个粗通英文的,怕我们听不懂,边跑边给我们翻译:“GO,GO,GO!” <BR><BR>我和厨师们再笨,这个时候也明白肯定是出事了,赶紧跟着跑下楼。这个时候迎面看见四五个美国兵端着枪跑过来。汉斯提着一支粘着胶布的M16(他曾经向我们发牢骚,说这支破枪是越战时留下的),比旁人的M4长出一大截,跑在队伍最后。他们分散了队伍,派几个人上楼搜索,汉斯留在了大厅守卫。我们上前问他发生了什么事,他看了看周围伊拉克服务员迷茫的眼神,告诉我们说,刚才他们有人在哨所被狙击了,有人看见伏击抢手从安德鲁斯6楼楼顶沿着水管爬了下来,搜索小队跑到安德鲁斯,又遇上了酒店区一个伊拉克保安举报,说看见黑影爬进了二楼厨房的阳台。 <BR><BR>听汉斯这么一说,当时我就感觉后脊梁直冒冷汗——刚才吹牛的时候,身后5米的玻璃门外,就趴着一个提着AK47的枪手——如果美国兵来得快的话,完全有可能把他堵在二楼,那样我们来不及撤离,就难免成为他的人质——这个情况可不妙,很难说美国人会给人质面子。更糟糕的是,如果被流弹所伤,如果是美国兵的M16或M4也就算了,万一给枪手的是中国造56式伤了就太不值得了——几个中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伊拉克淘金,美元没挣着,到头来倒给中国枪打了,真他妈的要死不瞑目。 <BR><BR>就在我感到一阵阵后怕的时候,上楼搜索的美国兵一无所获,下楼来了,招呼汉斯一起出了安德鲁斯。大约过了5分钟,我们感觉危机四伏,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酒店后面的民房区发生了激烈的枪战,密集的枪声爆豆似的响起。安德鲁斯公寓的大堂经理也许是见得多了,比较有经验,安慰我们说,枪手大概是在后边被堵住了,我们这边暂时没事了,让我们安心去睡觉。 <BR><BR>果然,到了第二天上午,汉斯专程跑来吃了点饭,告诉我们,昨天夜里,他们在民房区堵住了枪手,二三十个全副武装的兵对付狙击手一个,经过激烈的枪战(我估计,昨晚的枪声,基本都是美国兵这边开的),伊拉克枪手被当场击毙。 <BR><BR>这个事情让我感到非常不安,中午的时候,我和小何去了一趟网吧,处理完和国内联系的信件后,我给中国驻伊大使馆的蒋秘书发了封邮件。此时,大使馆工作人员完成了在巴格达的第一次复馆考察,正在约旦待命。在信中,我汇报了爆炸事件和狙击手事件,建议大使馆下次再来巴格达,不要再住喜来登酒店了。抵抗组织为了制造国际影响,偏爱袭击高级酒店,喜来登和巴勒斯坦酒店是他们的重点目标。另一方面,由于抵抗组织已经开始使用RPG-7袭击酒店较高楼层,出于安全考虑,还是选取中档酒店中4层以下的房间入住,相对比较不容易遭到袭击。 <BR><BR>邮件发出后4个月,2004年3月,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宣布复馆,孙大使携带6名武警进驻伊拉克,一时成为国内新闻的热点。不过很少有人知道,大使馆一行20余人,在巴格达办公住宿地址是曼苏尔酒店3楼。</P>
<P>杀出一片曙光 1.折戟拉希德 <BR><BR>安德鲁斯餐厅经营得半死不活,促使我们只有另谋生路。当时已经有很多外国记者和我们提起了拉希德酒店,说那边有非常多的美军士兵,如果餐厅开到那里,一定可以生意兴隆。 <BR>我和小何为此进行了一番打听,了解到,拉希德酒店乃是萨达姆政府时期的国宾馆,坐落在总统府所在的绿区(以前的萨达姆宫殿),主要接待各国政要,档次很高。战争爆发之后,这里住着美军校级以上军官和美国政府文职人员。如果餐厅能开在这里,生意想必会比较好做。 <BR><BR>可是在一开始,由于没有通行证,我们的行程只能止于检查口——守卫绿区的美军士兵告诉我们,没有通行证不能进去,而办领通行证,就必须进入到绿区里面。 <BR><BR>这是个让人为难的悖论。好在美国兵的原则性不是太强,我和小何拿来了印制精美的中餐菜谱,告诉守门的美国兵说,我们要在绿区开餐厅做“CHINESE FOOD‘中餐’”。美国兵一听,显得非常高兴——大概也是啃汉堡包啃久了受不了——热情地表达了对我们的精神支持,并给予了一定方便:放行。 <BR><BR>可是,当我们拿着菜谱进入绿区以后,才发现,拉希德酒店守卫森严。我们再拿着菜谱去,在其他地方百战百胜的“CHINESE FOOD LIST菜谱”却在拉希德酒店失效了,尽管守门的美国兵看到菜谱馋得直吞口水,但就是不让我们进去。 <BR><BR>10月前后,伊拉克的太阳依然像失火的油田般让人窒息,执勤的美军士兵被太阳晒得蔫头耷脑。我们虽然非常向往安德鲁斯的空调,但是事业没有一点进展,我们也不好意思回去。在拉希德酒店一次次碰壁之后,只好决定放弃。 <BR><BR>最后一次从拉希德出来,强烈的阳光几乎刺得人睁不开眼睛。我正垂头丧气地往回走,突然,在拉希德酒店对面,发现了一幢巨大的建筑——“商务中心”。 <BR><BR>我并不知道这个“商务中心”是干什么的,当时还没从拉希德酒店失败的情绪中解脱出来,昏头昏脑地拿着菜谱,混过了门口的哨兵,进了商务中心的大厅。 <BR><BR>商务中心是一座四层建筑,帝王宫殿,十分豪华,一楼大厅有个商务中心。美军战后为了收拾烂摊子,发展当地资本,在那里发布英美等国大公司的商务合作信息,作为一个免费的交流平台,帮助伊拉克资本家发家致富。 <BR><BR>商务中心有一个美国女职员,是个绰号“母象”的大胖子。她大概以为我们是前来竞标的中国公司代表,悄悄地把我们拉到一边,好心地告诉我们说,在这里,美军招标,向来是把伊拉克本地公司作为优选的第一考虑,这是为了增加就业率,维护社会稳定,省得穷得没饭吃的伊拉克人用RPG(火箭筒)揍他们;其次考虑的是美英和伊拉克当地资本合资的企业,目的也是一样;第三才轮得上美英本土公司。至于中资公司,从来就没有成功地投中过任何一支标。 <BR><BR>当时我们混进商务中心,并不是冲着这个商务平台来的,但是听“母象”一番劝告,顿时让我们心中一冷——中国人在海外开展事业,为什么总是困难重重?</P>
<P>杀出一片曙光 2.第二次握手 <BR><BR>2003年10月,我在伊拉克的第一份事业“安德鲁斯餐厅”陷入了泥潭。我和小何天天往绿区跑,一直锲而不舍地寻找一切机会。记得有一天我们没有去绿区,晚上休息时总觉得不对劲,第二天小何龇着大龅牙笑着对我说:“老兄英语进步不少,说梦话都用英语耶!”我问他哪句英语,他答道:“Keep Moving,Don’t stop(继续前进,不要停下脚步)”。 <BR>这时候,绿区的执勤美军中已经有不少人和我们熟悉了,看见我们就开始催促:“你们的中国餐馆什么时候才能开业?”每到这个时候,我们只有抱歉地笑笑,走开,看着失望的大兵像小孩一样抱住了脑袋。 <BR><BR>有一天中午,我和小何在绿区跑了一上午一无所获,拖着疲惫的脚步走进了商务中心。“母象”经理并不在,我和小何在里面乱转。突然,在一楼大厅不起眼的拐角处,我们发现了自进入巴格达以来,最令我们振奋的场面。 <BR><BR>我们在商务中心的一楼,看见了一个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大餐厅。当时正值午餐时间,二三百号美军在排队进餐,本来我们还以为是美军食堂,仔细一看才发现,餐厅里跑前跑后的工作人员都是伊拉克人,美国兵的盘子里摆的都是粗制滥造的伊拉克汉堡和馕饼。伊拉克汉堡品种单调,里面夹的馅只有鸡腿和牛肉,面包粗糙,吃下去都怀疑会割破喉咙。而就是这样一个破汉堡,在那里竟然卖到三美金一个! <BR><BR>等到中午就餐的美军渐渐散去,我们想最终确定一下,这里到底是美军食堂还是私人经营的餐厅,于是托服务员找来了他们的经理。经理是一个50多岁头发花白的精瘦老头,在阿拉伯民族普遍横向发展的体形里,这样的体形是非常罕见的。他神态里透着无言的骄傲,举止却彬彬有礼,可以看出,是受过良好教育的。 <BR><BR>我们试探性地问道,这里的餐厅是私人的吗?当时我们还怕老头耍心眼,谁想到,他却没有一丝商人的心机,非常骄傲地做了个手势,告诉我们:“这里都是我的。” <BR><BR>我们非常羡慕餐厅的规模和一流的环境。他很骄傲地告诉我们,他叫伊象,战争之前是萨达姆管家之一,这里的餐厅是他自己的,因为他的朋友是一位美军将军,是绿区这里的最高军事指挥官。我想,阿拉伯人爱说大话的老毛病又开始犯了,便调侃他是如何攀上美军将军的。他说他是基督徒,英语顶呱呱,做过将军临时翻译,将军一高兴就把这个场子交给他打理了。这个老爹爹还给了我一个忠告——要给美军干活,说自己是基督徒很管用的。之后我在绿区的餐厅开张后也曾有一位二星将军来光顾,我想起了他的忠告,冒充基督徒想高攀这位将军,以便获取某些好处,但还没有近身就被他的保镖拎了一边去。天知道这位伊拉克老爹爹为何如此神通广大。 <BR><BR>他见我们不信,从收银台的抽屉里拿出一份文件,指着文件末尾签名处一栏说道:“看见这个签名没有,这就是那个将军的授权签名。”小何英文比较好,凑上去看了半天,然后转过头来和我悄悄嘀咕:“这是份餐厅授权经营合同,但上面说所有权属于伊拉克政府,另外没有注明经营期限,但应该是一份真的合同。”关于合同经营期限,我们向他提出了疑问,但他骄傲地笑了,告诉我,没有经营期限,意味着合同是无限期有效的。想到他有美国将军的保护伞,我和小何也会心地笑了一笑。 <BR><BR>我至今还不明白当初伊象为什么会向初次见面的我们亮出如此重要的文件,也许是他十分想证明自己的祖上曾经阔过,或本人曾经中过举人,甘心当一回阿Q的心态;也许是因为萨达姆的专制统治把他们的商业智慧也一并压榨光了。 <BR><BR>看见伊拉克老爹爹伊象如此坦荡的胸怀,我和小何也不再遮遮掩掩,开门见山地告诉他,希望双方合作,我们做中餐,一份套餐可以卖到7个美金,而成本和你一个汉堡一瓶汽水的成本差不多。这样合作之后,我们不改变你的餐厅定位,只是增加一个供应点,并给你分成,你收入只多不少却又减少了劳动力,还丰富了品种,增强了竞争力。 <BR><BR>伊象并不了解中餐,担心价钱过高销售会出现问题,不大愿意和我们合作。谈判进入僵局。当时我们三人就在收银台边说话,伊象手里拿着我们的中餐菜谱,心不在焉地翻着,这时,旁边的一个美国兵打破了僵局。 <BR><BR>这个美国兵大概是吃饭吃得慢的,正晃晃悠悠过来算账,看到伊象手里的中餐菜谱,顿时来了精神,抢过来盯着图片看,眼睛里都要滴出口水来。不等我们有反应,又呼朋唤友叫来十来个战友。一群大兵围着菜谱看,非常兴奋,后来几乎是要卡着我的脖子问:“Where is chinese food?(哪里有中餐)”我高兴地指着伊象,告诉他们:“只要这位老板同意,很快就会有的!” <BR><BR>伊象大概没想到美国兵这么喜欢中餐,眼见为实,立马同意做中餐了。但是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伊象却没有跳出阿拉伯人惯有的拖沓共性,合作的计划一拖再拖。我们隔天催一次,每次看见伊象餐厅宾客满堂,联想起自己那边安德鲁斯餐厅的冷冷清清,心里都在期盼着和阿拉伯人的第二次合作能有一个好前景。</P>
发表于 1-4-2006 08:44: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P>本文是转贴,原文出自铁血论坛。</P>
<P>在国内很少看到的故事,中国人就是该这样,大胆地闯出去,打拼出自己的一番天地。</P>
<P>看到有的朋友在这边整天唉声叹气,给新加坡弄得挺郁闷的,心想要是中国人都有作者这样的勇气与胆识那会是什么景象。</P>
<P>中国是世界级的大国,作为国民应该有世界级的表现才对得起中国人这名字,难道不是吗?</P>
<P>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些鼓励。</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2006 09:19: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P>故事.</P>
<P>万不可做创业指南.<IMG src="http://bbs.sgchinese.com/Skins/Default/emot/em03.gif"></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4-2006 08:20: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P>没有人看?</P>
<P>自己来顶了</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4-2006 08:25: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P>3.慢性子遇上了阿里巴巴 <BR><BR>和伊象的谈判已经持续了两周,谈判的内容也不断地重复,大概是老头每天生意兴隆,也不着急立即和我们合作,谈判一度进入畅想阶段:一方面,伊象透露出了越来越强的合作欲望,他甚至向我们打听如何从中国进口冰淇淋机,烤面包机,爆米花机;但在另一方面,谈判却没有实质性的进展,我们还不知道要等多久才能开始我们的中餐业务。时间拖得越久,情况对我们越不利,我和小何越来越着急。 <BR>11月初,有一天,我和小何心急火燎地去找伊象,他还是慢吞吞地,找了个地方和我们打口头太极拳。临近中午,商务中心的伊方女经理来到餐厅找他,有事商谈。老头彬彬有礼地向我们告辞,请我们等他办完这件事后继续谈判。 <BR><BR>谁知,这一等就是两个小时。其间,我和小何饥肠辘辘,眼见他们的谈判遥遥无期,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去了,忍不住就要告辞,到一旁找到伊象。这个老头脸上没有了骄傲,面色非常难看地请我们再等上一等。 <BR><BR>等到两个小时的谈话结束,伊象又召集了他的四个儿女和儿子,开了半小时的家庭会议,然后非常沮丧地走过来告诉我和小何:“经理刚才告诉我,我的合同被中止了。” <BR><BR>小何鼻子都要气歪了,反问道:“你的合同不是无限有效吗?” <BR><BR>伊象非常沮丧,几乎快要哭出来:“我遇到了一个女阿里巴巴,她要把餐厅交给她侄儿经营。” <BR><BR>我和小何一听就明白了,伊方女经理大概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于是我责怪伊象,这么好的一个项目,你没有孝敬女经理吗? <BR><BR>伊象一阵长吁短叹:“我不是没有给她好处,每月我都给她烧5000美金的香,可是人心不足啊!” <BR><BR>事发突然,我和小何面对变故,都有些不知所措。眼看着几个星期天天的奔波和口舌就要白费,心里都不好受。这个时候,伊象还算镇定,可能也是刚刚开过的家庭会议统一了思想,他告诉我们:“虽然现在餐厅被女强盗夺走了,但是你不要着急,美方经理,特别是绿区的将军是我朋友,我的餐厅,迟早会夺回来的!” <BR><BR>大概是为了让我们放心,也是为了自己的面子,伊象主动要我们拿出合同,干净利落地签了下来。我和小何相视苦笑:跑了半个月,合同跑下来,却变得一无所有。 <BR><BR>后来的日子里,我们再去商务中心,发现里面忙碌的服务员已经全部都换上了新面孔。伊象大概是闲了下来,反而隔三差五去安德鲁斯餐厅找我们,商量从中国买冰淇淋机什么的——鬼才相信他的话,这个时候,他连餐厅都没有了。 <BR><BR>有时候,我们打断伊象的白日梦,直接问他,你什么时候可以把餐厅夺回来?他就变得非常不好意思,一张老脸憋得通红,磨磨蹭蹭地告诉我们,他已经给将军发了电子邮件求援,想必将军也已经批示给商务中心美方经理发了邮件督办此事,请你们等等,事情一定能够解决。 <BR><BR>这样过了一周,伊象仍然是同样的话对付我们,我们开始对他不抱希望了——我甚至怀疑,他有没有将军朋友,别是编出一个幌子来糊弄我们保持面子。 <BR><BR>但是事实很快就告诉我们,伊象也许是真的能在美国人面前说上话的。就在我们对他不抱希望,准备直接和商务中心的伊方女经理合作时,有一天,女经理也万分沮丧地跑出来,告诉我们说,她也被赶出来了。美方经理说:“你和伊象,我谁也不帮。” <BR><BR>商务中心原来的餐厅改成了美军宿舍,500平方米豪华的大堂打满了地铺。看到这个情景,我们简直要气得晕倒。好不容易走回安德鲁斯公寓,又迎头碰见伊象,他非常得意地跑来告诉我们,伊方女经理被赶出来了,我得不到,她也得不到! <BR><BR>倒霉的我两头落空,看着伊象的笑脸,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P>
<P>4.打入大不列颠使馆 <BR><BR>伊象和我们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合作,是我们合作给英国使馆开派对。那时他已经被商务中心扫地出门,也许是以前的名声还在,还接到了一单英国使馆的生意。伊象大概是为了提供更高的附加值,他主动提出,可以找到中国厨师。英国大使馆的人可能也是中餐的FANS,很高兴地同意了。 <BR>有伊象提供这么好的机会,我和小何决定把安德鲁斯餐厅的生意歇上一天,去英国使馆见见世面——伊斯麦伊可不高兴了,我们和厨师一合计,英国使馆给的200美金酬劳我们也不要了,全给你伊斯麦伊,我们花钱请假! <BR><BR>在伊象的带领下,我和小何领着两位厨师,一起来到了绿区检查口等着排队搜身。伊象拿出电话说了一通,不到10分钟,我们见到了英国使馆的第一个人——管家。 <BR><BR>英国管家是世界闻名的,而这个管家就好像是从电影里走出来的一样——瘦瘦长长,马脸始终骄傲地昂着,身上穿着贴身的小马甲,白色的衬衣,袖口风骚地扎着复杂的花。 <BR><BR>在他的带领下,伊象开着面包车,领着我们一起免检进入。我们第一次看见了英国管家走路——天哪,不知道他是不是演电影的,走路时上身竟然丝毫不打弯。 <BR><BR>这座英国大使馆的前身是乌代的别墅——这个前伊拉克太子活着的时候就以穷奢极欲闻名于世,所住宫殿金碧辉煌,门口两根大理石柱,尽显巴洛克风格,厚重的大门用橡木制成。没等我们感叹完,就走进了金碧辉煌的大厅——大厅顶的一个水晶吊灯吊了近10米,虽没有亮起,却已经开始晃眼。 <BR><BR>英国管家带着伊象直奔后堂,把我和小何撂在了大厅。我们仰着头,盯着吊灯边看边退,不知不觉就坐在了大厅墙边的沙发上,低头一看,再一次被豪华所震惊——整个沙发,是上等的檀木雕刻而成——边角都做了厚厚的包金处理,沙发表面蒙着一层精致的丝绸,表面透出光泽,上面用金线绣着阿拉伯风格的花纹。我愣愣地看了半天,发现四下没有外人,招呼小何狠狠地坐了几下,一直到屁股觉得疼。 <BR><BR>正在我们玩得开心时,侧厅过来了一个印度人,他很小心地指指英国管家离去的方向,示意我们不要给他看见坐了沙发。我和小何一看,赶紧站了起来,和他退到一边,比画着聊天,等待管家回来。 <BR><BR>不久,英国管家板着马脸回来了,拉着我们去了厨房。厨房和大厅只有一门之隔——我们刚一进去,管家就在身后把大门拉上了,小眼睛朝天一瞥,一字一顿地说:“没有我的允许,谁也不准进入大厅!” <BR><BR>我和小何不愿再看他的这副嘴脸,溜到了一边的保安室里,和两个尼泊尔籍保安聊起了天——一聊还聊出了缘分。知道我们是中国人后,一个家伙竟然用粤语和我打招呼:“你好吗?” <BR><BR>我十分惊奇——原来,这家保安公司的老板是个香港人,这个尼泊尔籍保安在香港干了7年,因为会些英语,这次被选派到伊拉克执行任务,月薪是1600美金。 <BR><BR>这个尼泊尔兄弟一边向我吹嘘他在香港的工作,一边告诉我他十分满意现在的薪水。看他十分陶醉的样子,我实在不忍心告诉他“你是我在伊拉克见到的最便宜的外籍保安人员”。话说到高兴处他从床下拉出了一个大纸箱,里面塞满了各种水果——“吃吧,都是大使馆的,免费的。”尼泊尔兄弟告诉我,这些东西都是从科威特和沙特空运而来,个个精致饱满,经过无菌处理后用保鲜膜细致地包好,和当地产的歪瓜劣枣不可同日而语——伊拉克菜场上卖的黄瓜,都只有小指头粗细,而且干瘪弯曲,让人毫无食欲。 <BR><BR>我们在安德鲁斯公寓的餐厅一直在赔钱,基本就没敞开吃过,这下逮着免费的,正在大快朵颐,厨师跑了过来:“刘磊刘磊,快来看厕所!” <BR><BR>如果没有看见乌代别墅的豪华厕所,你永远不会理解厨师为什么那么激动地打断我们的水果餐——官邸的一楼厕所是佣人用的,但里面仍是光滑的大理石地面,雕花瓷砖,马桶盖、镜子、挂件,全部包着闪亮的金件——纯纯粹粹,这就是一个超级豪华的厕所。我在里面溜了两圈,突然冒出一个阴暗的念头:“小何,你先出去一下,好不容易来一次,我要在这里留个纪念!” <BR><BR>小何笑着跑了出去。我在里面坐了10分钟,看着30平方米空旷的厕所,感觉像在空旷的大街上拉屎——浑身上下都不自在,像是被一百个人盯着。终于,这个纪念没有完成,我狼狈地提上裤子出来了。小何见我出来,赶紧也进去留念——5分钟后,他也哭丧着脸出来了。看来,我们还没来得及学会享受。 <BR><BR>我们回到了厨房——这时,厨师已经开始油炸春卷了,滚滚油烟腾空而起——英国管家大概从没见过美味中餐的如此制作背景,皱紧了眉头;可是主子点的餐,也不敢多说什么,皱着眉头板着脸跑到一边,拿起酒杯,一个个对着灯光看,还从马甲里掏出一条白手绢,不停地擦来擦去;一转身,尖声命令一边的印度人:“擦地!” <BR><BR>这个时候,派对已经快要开始了,伊象和他的儿子进入了大厅,穿着西服打着领结,开始在大厅中央摆桌子——这个干瘦的小老头不愧是萨达姆的前管家,做这些事显得非常专业,酒杯、餐巾、折花,样样齐全,程序复杂。我和小何穿着T恤,想借着帮忙的名义见识见识,却被英国管家阻在厨房。 <BR><BR>没过一会儿,伊象开始倒酒了,琥珀色的香槟从金字塔形的杯阵顶倾斜而下,逐层流落,一滴也没有洒出来。我和小何趴在门缝上,看得眼珠都要掉出来了。这时候,中餐的菜品依次准备完毕,小何合计着自己英语不错,从厨师手里接过盘子,想客串一把服务员,去大厅里送一趟菜,体验体验大厅里的奢华。 <BR><BR>可他刚走到门口,再次被英国管家伸手给拦住了,大概是嫌他衣服不正式,或者是不懂礼节,叫来了穿着黑色西装的伊象,把菜送了上去。 <BR><BR>我和小何再次退回厨房。看着大厅里的人谈笑穿梭,男人们端着酒杯,风度翩翩地围着女士讲笑话,我们心里再也没有兴致,和管家说了一声,拉上厨师,从官邸的偏门离开了。走出官邸的时候,我回头看了一眼那豪华的大门,大声说:“如果有下次,我要做他的嘉宾,而不是佣人!” </P>
<P>5.人 蛇 <BR><BR>就在我们为理想为命运而抗争的时候,安德鲁斯餐厅迎来了一批中国同胞,他们是一群同样做着淘金梦的国际盲流,也可以把他们叫做偷渡客。严格来讲,这些人并非非法“偷渡”,两个月前,中国和约旦刚刚缔结了中国公民赴约旦自费旅游的协议,中国人到约旦可以落地签证,再进入没有政府管理的伊拉克,从渠道上看,也算合理合法,但实际上与偷渡客没有二样。 <BR>那是在11月份中旬,我每天往返底格里斯河两岸,出入绿区为新餐厅选址而奔波。一天,我和小何刚从绿区回来,不顾一天的奔波劳累,又在安德鲁斯餐厅忙活开来。大约在下午5点多,伊拉克经理跑上楼,一边笑一边告诉我,楼下来了几个中国人,你去看看吧。 <BR><BR>我不知道伊拉克经理为什么发笑,下了楼,走到大厅,看到7个人正襟危坐,大热天穿着非常劣质的条纹西装,打着领带,凌乱的头发好像很长时间没有洗澡,处处透着别扭——伊拉克经理大概就是在嘲笑他们的土气。我看到自己的同胞被人嘲笑,心中愤慨,回头瞪了伊拉克经理一眼。 <BR><BR>这个时候,领头的一个人穿着皮夹克,已经迎了上来,热情地和我招呼握手,介绍说他们是来伊拉克做生意的,又从包里掏出两条三五烟塞给我。 <BR><BR>领头的皮夹克告诉我说他是建筑承包商,帮忙看看有没有建筑工地可以做工,我还以为遇到了淘金同志。到了晚上,我把他们安排到附近每人3美金一晚的廉价旅馆住下。全部收拾停当后,皮夹克让6个西装客在房间里休息,把我拉到楼下大厅,神秘兮兮地要和我谈事情。我摸不清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气氛变得有些尴尬。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废话,他终于和我交底:他从国内以3万块钱的介绍费,把这6个人以“伊拉克重建”为名骗出来,现在安排不了工作,如果我能帮这些人安排工作,他就给我利润的一半,大概12000元人民币。并说,这些人好打发,只要有吃有住,400美金每月,保证3个月内有工作就可以了。 <BR><BR>蛇头狡诈地笑笑,告诉我说,如果工作安排好了,这些福建人会打电话回国内,把表哥表弟之类亲戚一起叫来,为“伊拉克重建”添砖加瓦,到时我们就会财源滚滚,还开什么鸟餐厅,既累来钱也没这行快! <BR><BR>原来如此,知道了底细,我有些生气:“在巴格达,当地人一个月才60多美金,失业率高达70%,况且他们语言不通,怎么能挣到400美金呢?” <BR><BR>蛇头被我一说,显得有点尴尬,只好点头称是,说这也是没办法,在国内不了解伊拉克局势云云。我突然想到,万一这小子把人甩在我这里,说我是他的下家,我该怎么办啊。想到这里,心中一紧,心说坑害同胞的黑锅,老子万万背不得——回到国内,家人朋友都会看不起我的。 <BR><BR>我于是赶紧拉着他上了楼,和另6个偷渡客见了面,告诉他们说,大家都是中国人,千里迢迢跑到伊拉克捡子弹壳,遇上也是缘分,帮你们不是因为其他的,就是因为是同胞。我和你们都是第一次见面,帮你们找旅馆也是纯粹帮忙,不收任何好处费的。工作在这里基本上是找不到的,要回去趁早,免得人财两空。不知道偷渡客是不是听懂了我的话,反正皮夹克脸色极其难看。 <BR><BR>本以为,人蛇的事情就这样可以撇清了,没想到,10天之后,他们又找到了我。这个时候,蛇头已经跑到约旦了,临走前说伊拉克工作难找,到约旦探探路,看如何从死海游到以色列,然后软硬兼施,将众偷渡客身上仅剩不多的钱再次搜刮去了大半。偷渡客们人生地不熟,不敢反抗,任由蛇头拿了钱跑路。2004年8月,我去了一趟地处约旦与以色列之间的死海,当地阿拉伯人想说一件事情不可能成功,会用这样一句谚语:跳死海自杀。 <BR><BR>走投无路之际,他们找到我。当时我在安德鲁斯餐厅的生意一天不如一天,新的业务还没有眉目,没有能力帮助他们,只好给在约旦的孙大使发E-MAIL求助,当时使馆工作人员刚刚撤回约旦。不久大使馆回信说,现在人员不在伊拉克境内,鞭长莫及,请你们尽力帮帮他们。 <BR><BR>这样,我和小何成了他们的救命稻草,他们每天来餐厅里坐着,也没有钱吃饭。有时其他客人吃剩下了什么,趁服务员没来得及收碗,他们就迅速地把碗拿过去,把盘子吃干净。当时我和小何奔波在外,安德鲁斯的老板看着6个光棍坐在店里,拣客人的剩饭吃,十分恼火,说我专门招惹不三不四的人,影响生意,要我限期把他们赶走。从此之后我又多了一项任务,就是每天把收集到的剩饭剩菜,利用夜幕做掩护,给这些福建人送去,遇到不知情的伊拉克服务员的询问,美其名曰:送给外面那些没爹没妈的伊拉克流浪儿童。以获得对方崇高的注目礼。 <BR><BR>人在他乡,深知出门在外不易,看着同胞落难,真是又可气又可怜,但是也不能见死不救。为了他们,我专门抽出两天时间,帮他们找到了可能是巴格达最便宜的房子,租金70美金一个月,这要比他们现在每人3美金一晚的旅馆要省出一大笔开支。但他们还觉得贵,不住——可能是他们认为搬到离我们餐厅较远的地方去住,怕失去我们这根救命稻草。听到这句话,我当时气不打一处来。有什么办法呢?看来这个包袱只好一直背着了。 <BR><BR>在安德鲁斯餐厅3个月合同实验期满前,我在海法区租了一套房子,原本打算是安德鲁斯生意关门后以此为落脚点,再寻出路的,没想到,第一批来住的人,竟然是6个来自福建的偷渡客。</P>
<P>6.落脚海法区--我的盒饭生涯 <BR><BR>巴格达的海法区,是市中心的高尚住宅区,战前该地区的住客多是政府官员和高级知识分子。这里治安情况相对比较好一些,离绿区也较近,所以我准备把窝挪到这里。 <BR>为了节省中介费,我逐栋逐屋搜索房源,好在中国人在伊拉克算是最受欢迎的外国人,得到了广大伊拉克朋友的热情帮助。根据得到的信息,敲开一户人家的房门,房东一看见我们就十分亲热——他曾经是萨达姆时期政府单位的工程师,上世纪80年代初期,曾在中国接受培训,参观过某工程,下榻过钓鱼台国宾馆——他向我炫耀已经珍藏N年的钓鱼台国宾馆的火柴盒。谈了一会儿,这个老外一直奉承我们:“中国人最好!” <BR><BR>不知道是不是上世纪80年代参观中国的后遗症,房东家里的布置,充满了中国特色,客厅被中式屏风分成两半,门口摆着的居然是两个景泰蓝大花瓶——在我的印象里,中国人家的门口一般是摆石头狮子,也许是阿拉伯房东不够力气把石狮扛回国,才学会了中国宾馆门口摆花瓶的习惯。客厅墙上挂着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中国古典仕女图。根据穆斯林的习惯,家庭里的女性一般不能抛头露面,都藏得严严实实,于是就让中国古代仕女给他挡着。不久,屏风后面传出一声女声,男主人跑去端出一盘阿拉伯特色的红茶。我一边喝着甜得腻人的红茶,一边谈租房合同细节,月租金250美金,租期3个月,一次性付清租金。就是在这样一个充满了中国情调的房子里,我和房东顺利地谈好了一切,出门的时候回头一看,差点要笑出来——门口两个花瓶上方,居然还挂着两个宫灯,看来是这个房东对我们的天安门充满了美好回忆。 <BR><BR>解决了落脚点之后,我就开始筹划继安德鲁斯餐厅之后的第二笔生意了。那时,商务中心仍是我们惟一的希望。天天在里面跑进跑出,渐渐发现,美国兵个人素质极高。以往的美国大片中,从将军到士兵,一个个都飞扬跋扈,但现实中的美国兵却非常礼貌,不管是欧洲人、阿拉伯人、亚洲人,站岗的大兵见人就问好。最热的时候,巴格达地面温度高达60℃,站岗的哨兵全副武装,一丝不苟地搜查、问好,到了最后,身上的防弹衣都湿透了。把我在国内时对狗娘养的美军老爷兵的印象完全给破坏了,这简直是一群绅士兵! <BR><BR>商务中心总负责人是个身高1米9的美军黑人上校戴克,大概是行伍出身,做事风风火火。在我们与伊象合作的计划泡汤后,没有退路的我们总算找到了这位负责人。他告诉我们说,他非常喜欢中餐,在美国,黑人比白人更喜欢中餐,因为黑人兄弟更喜欢咸、辣等强烈的味觉刺激。 <BR><BR>小何的英文较好,嘀嘀咕咕把我们在商务中心的失败经历讲给戴克听了。他看了伊象和我们签的合同,遗憾地告诉我们,虽然他和伊象是朋友,但是部队的决定已经不能再更改了,作为对我们的弥补,他允许我们在他管辖的商务中心(四层楼的建筑物)以及前后两条街内随便找个地方卖快餐。 <BR><BR>那时,我们安德鲁斯餐厅已经开了两个半月,第三个月的生意虽然没有结束,但按照前两个月的趋势来看,亏损已经注定了。当时,受到爆炸的影响,日营业额平均只有70美金。戴克上校的默许,给了我们一个方向,我投入了我全部资产的三分之二,采购了原料和必要的设备,备下了40份快餐。每份快餐有一份扬州炒饭、一罐汽水和一个菜——酸甜鸡、青椒牛肉、蚝油蘑菇牛肉、将军鸡、宫保鸡丁,也算种类丰富,价钱定在了7美金。 <BR><BR>第二天,我们用15美金租了一辆半新的面包车,车门上贴着CHINESE FOOD,算是广告。车进商务中心之时,正是中午最热的时候,我送给了站岗美国大兵两份套餐作为见面礼。 <BR><BR>我们在商务中心后面的大街找了个树阴,停车开张。街上没几个人晃,偶有行人,也是匆匆而过。我们的小车趴在树下毫不起眼,一小时没能开张。这时,我开始着急了——如果错过午餐时间,只有拿回去给福建人吃了。 <BR><BR>于是我们抬着盒饭,进了大楼。大楼执勤的美国兵看见了,跑过来问:“谁让你们卖的?”我们说:“是戴克上校允许的。”这个兵大概也不是存心盘问,见我们说出了主官的名字,也就不再纠缠,向我们要了一份。我看他是管事的,想贿赂一下,就没收他的钱。 <BR><BR>我们的生意渐渐好了起来,有一个兵看见了中餐,大为高兴,打电话一下叫来了三个人。就在这时,又来了一个恶狠狠的上尉,还是问我们老问题:“谁允许你们卖的?” <BR><BR>我们有了第一次的经验,不再慌张,镇静地说戴克上校允许的。上尉大概不相信,摸出了手机给戴克上校打了电话,打完小报告,斜着眼看了我们一眼,转身就走。我估计他是被戴克上校教训了,颇为得意:小子,多管闲事,被骂了吧? <BR><BR>没想到,10分钟过后,戴克上校居然带着副官怒气冲冲地过来了,非常生气地指着我的胸口厉声质问:“谁允许你这样的?” <BR><BR>我没想到他居然能这样翻脸不认人,但也不敢反驳,招呼小何,搬着盒饭悄悄撤退了。这批盒饭拿回去便宜了我们的福建同胞,这大概是他们在巴格达吃的最好的一餐。他们放开肚皮,一个人吃了两份。我们生意受挫,没心思吃,厨师也吃不下,剩下的10多份没人吃。福建同胞一边打着饱嗝,一边惋惜地感慨,倒掉了</P>
<P>7.为了告别的聚会 <BR><BR>初到巴格达的两个月,是我们生意的低潮,其他中国同胞也不顺利——工程没跑下,发电机也没卖出去。 <BR>10月1日是中国的国庆节,对于我们这些身处异乡的中国人来说,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当时,中国驻伊大使馆已经完成了第一次考察工作,准备回约旦进行进一步筹备,临行前,把在巴格达的中国人召集在一起,搞了一次聚餐。 <BR><BR>国庆,我们在巴格达聚餐,是在伊拉克最好的餐厅WHITE PALACE。难得参加这种聚餐,我们餐馆倾巢出动。当天到会的,有5个公司及团体,约17人左右。 <BR><BR>那天,我们吃了阿拉伯特色烤鱼,大鲤鱼切开,用木片撑开,篝火烧烤。边上还有很多小碟子,橄榄、色拉、芸豆泥、酱萝卜、酸辣粉丝、茴香菜,还有好多叫不上来的东东——虽然种类繁多,但是却非常不好吃。 <BR><BR>吃完饭,大使馆向我们详细交待了注意事项,叮嘱我们每天打电话报平安,如果发现其他中国人来巴格达,一定要和他们取得联系,要顾及到每一个来伊拉克的中国人的安全。 <BR><BR>当天,大家都很高兴。过去,我们身处国内,并不了解我国的外交情况——现在通过亲身接触,我们亲眼看到了大使馆以人为本的工作方针。半年后,中国人质第一次遭到绑架,通过大使馆卓有成效的工作,危机顺利解决,也让我们深深感到了作为中国公民的光荣。</P>
<P>“绿区”艳阳  <BR><BR><BR>1.“特别”通行证 <BR><BR>在商务中心寻找项目的时候,我就已经开始在绿区寻找其他机会了。当时,安德鲁斯餐厅的生意已经交给日本女孩村岸由纪子打理。我和小何完全甩手,一天到晚考虑如何进一步发展。 <BR>考虑要在绿区进一步的发展,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找人办下绿区的出入证件——毕竟,不能每次都拿着中国菜谱过关卡,一旦遇到非常情况,这种“民间护照”就会失效。 <BR><BR>直接负责颁发绿区通行证签发工作的是美军骑1师315连的格里菲斯上尉——之前,一个美国大兵教我如何通过军装看部队番号。我和小何打听到他的办公室,跑去堵了3次,都没找到——看来这个上尉是个喜欢到处跑的混混。后来才知道,他一共有5个办公室,还真是狡兔三窟。 <BR><BR>一直到了第四次,我们才在办公室堵到了他——当时楼下停着4辆悍马车,大概是和手下的小兵们玩得累了,回办公室歇歇。 <BR><BR>格里菲斯上尉是个职业军人,大概是非常崇拜巴顿将军,把他的气派学了个十足——我们一进门,就看见他伸手,伊拉克翻译点头哈腰地给他递上雪茄,然后擦一根长火柴点着。 <BR><BR>我们告诉他,我们想在绿区开中餐厅。格里菲斯漫不经心地吐着烟圈点点头,说他也喜欢中餐,在美国的时候,常带着小孩去吃。他问我们能做什么,我们满怀希望,也像伊拉克翻译那样点头哈腰地拿着菜谱上前,给他看书中菜谱图片,并一一指点。 <BR><BR>格里菲斯说话也是典型的巴顿风格,爱憎分明,看见酸甜鸡,“很好!”再翻两页,看见了虾和牛肉,大概是不喜欢,眉头一皱:“Fuck beef!(鸟牛肉)”,“Fuck shrimp!(球虾子)” <BR><BR>一旁的阿拉伯翻译凑了过来,看见虾仁的图片,眼睛开始放光——在巴格达,虾都是从巴士拉运来的,价钱很贵,伊拉克战事初停,经济和交通都陷入瘫痪,一般伊拉克人很难吃到这些高级菜。 <BR><BR>格里菲斯匆匆翻过菜谱,对我们说:“你们给我送一份酸甜鸡吧,要多少钱?” <BR><BR>傻子也知道,这是个小人情,我们连说不用了。没想到格里菲斯倒不客气,狡猾地笑了:“也对,如果我给你们办了通行证,你们会赚到许多钱。”然后,他派翻译把门口悍马车里八九个小兵全部叫进来点餐,自作主张地告诉他们:“今天这位中国人请客,不要客气。”——典型的你请客,我掏钱。 <BR><BR>小兵果然没客气,一人点了一份。伊拉克翻译也趁火打劫,点了一份糖醋大虾——这个二鬼子点最贵的一道菜。两个半月之后,我们在绿区落下脚来。我的伊拉克邻居告诉我一个消息,当初这个点我们糖醋大虾的家伙,开着一辆新买的宝马车在绿区里威风,结果撞上了墙,腰给撞断了,成了终生残废。 <BR><BR>那天,格里菲斯手下点的菜,大概要了我们100多美元——按照成本,只要30美金就够了,但当时我们和安德鲁斯老板伊斯麦伊正在合作经营,我们不能直接叫厨师做,只好说是日本大使馆订餐——等于是我花100多美金从我的餐厅买下,然后送给了格里菲斯和他的手下。有什么办法呢?英雄打掉牙只好往肚子里咽。 <BR><BR>中国人说:“得人钱财,替人消灾。”次日,我赶到了和格里菲斯约好的地方,把菜给他送去了,明确提出,我们希望您能帮我们办通行证,最好还能在绿区里替我们占个房子。格里菲斯当时把手下都轰出去了,一个人在办公室里狼吞虎咽。 <BR><BR>其时,巴格达战事已停,只是偶有零星的爆炸声从远处传来。11月的阳光温煦地撒在绿区格里菲斯的办公室里——我看着格里菲斯狼吞虎咽,心里极想趁热打铁把这事谈成——9个月以后,当我回到国内,我还能清晰地记得这次会面,这是我在伊拉克淘金生涯的一次重要转折。 <BR><BR>看格里菲斯摇头晃脑地给我打美国哈哈,我和小何都有些摸不着头脑。按照国内行情,我们估摸着他是想要我们孝敬,于是我凑上前去,悄悄和他说,如果我们餐厅在绿区开起来了,我们会给你20%的股份。 <BR><BR>格里菲斯看我们这么说,一下变得非常严肃,盘子也撂下了。他整了整衣领,好像美国人民都在看着他一般,很正经地告诉我说:“我是职业军人,纪律是不允许我们从事商业活动的。我的收入很丰厚(后来我打听到上尉一月能有6000美金的工资),也不必贪图你的股份。颁发通行证是我的工作,我可以考虑,但是开餐厅的房子,要你自己去找。” <BR><BR>随后,格里菲斯脸色变得不再好看,又坐下来开始吃,不再搭理我们。我看着没趣,自己走掉了。一连很多天,通行证一点消息也没有。后来碰到一个伊拉克人也在办通行证,他给我们指点迷津,办通行证绿区里的伊拉克警察有时也能说上话,你没有孝敬他们,他们一定会说你坏话,诸如经常在绿区里看到你们可疑行踪,可能是中国间谍等等。格里菲斯自然会犹豫了——后来卡森也证实了这一点,一个和他熟识的绿区伊拉克警察也说了,两个中国人不懂规矩。 <BR><BR>就这样,在顶着大太阳来来回回走了20多趟冤枉路后,我们终于知道了要孝敬伊拉克警察——不过这些二鬼子实在讨厌,我和小何一商量,也不愿意给他们钱,拉了两箱汽水过去,笑嘻嘻地和他们说:“喝吧喝吧,喝到拉稀最好。” <BR><BR>又过了几天,我们再次把狡兔三窟的格里菲斯堵到了。这回估计是伊拉克警察没有使坏,格里菲斯终于松口:“你明天来拿通行证吧,但是不要忘记你的礼物,我又开始思念中国菜了……” <BR><BR>这时我们已经把安德鲁斯的生意停了下来,搬到海法,厨师做饭全由自己做主,不必再高价买自己炒的菜,于是痛痛快快地请格里菲斯和他的一干手下大吃了一顿。 <BR><BR>果然吃人嘴短,格里菲斯一边擦着油腻的大嘴,一边把翻译叫来给我们拍照,现场制作了通行证。虽然我拿到的是八个等级中最低一级的通行证,但内心还是忍不住一阵狂喜:这就是金山的钥匙,我来巴格达3个多月梦寐以求的就是这个东西!</P>2.初入“绿区”--咖啡和松鼠 <BR><BR>在我和小何缠着格里菲斯办通行证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开始在绿区里考察。那会儿我们对生意开张挺有信心,但经营方式上还没有摆脱在安德鲁斯时期与人合作的小农意识——我们很快发现有个“绿区咖啡”的餐厅生意很好,于是就过去打听情况。 <BR>一开始,我和小何点了很多食物,冒充记者采访这家餐厅的老板。小何告诉他,我们是中国记者,想写一篇《美军军营里的伊拉克人》。结果这个胖子十分自豪地告诉我们,这餐厅房子是祖传的,后来被萨达姆霸占了——萨达姆时期,整个绿区的一切,地皮、房产、动植物都是他的私有财产——他之所以能在战后重新夺回祖业,开办这家餐厅,因为他有一个亲戚,是个美军上校…… <BR><BR>这个消息显然在暗示我们独立开店的艰难。我们没有房产没有背景,只好考虑和他合作。阿拉伯人的效率是我们已经见识到了的,对于漫长的谈判期,我们已经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同时,我和小何开始了后备路线的选择——找地方,独立开店。 <BR><BR>其实,早在通行证下发之前,我们凭着两本印制精美的中国菜谱,已经可以忽悠大多数哨兵,让他们给我们放行了。很多热爱中国菜的美国兵对我们迟迟没有结果的效率还非常恼火,威胁我们:“你们要是还拖拖拉拉,下次不给你们放行了。”对这种过激行为,我们一点也不生气。也有温和派的中餐FANS,很热心。如,一个少校带我们跑了很多地方,帮我们找开餐厅的地方,找管事的人,最后这个哥们总算找到了一位管事的上校,洋洋自得地说:“你们欠我一个人情,餐厅开业一定要请我大吃一顿。”我心里想,你一个少校,顶多是个团长,真能开业就是你一个团都来也没有问题。 <BR><BR>上校做事果然比较稳健,听我们说完来意,就痛快地一挥手:“OK,我们去‘绿区咖啡’坐坐。” <BR><BR>到了“绿区咖啡”,一听介绍,我们才知道,这个上校竟然就是“绿区咖啡”老板念念不忘的亲戚。这个上校觉得中餐很有前途,鼓励我们和“绿区咖啡”合作——他哪里知道,我们已经开始了漫长的谈判,找他是想多找个希望,说得不好听,叫脚踩两只船…… <BR><BR>事情发展到这地步就很尴尬了,我们和绿区咖啡的合作也就没法再谈下去。我还记得那天刚喝完第一杯伊拉克甜茶,我就拉上小何匆匆告别,落荒而逃。 <BR><BR>这桩生意虽然失败了,但我们都知道毛主席的一句诗:“风物常宜放眼量”,不到一年,2004年10月14日,“绿区咖啡”发生人肉炸弹爆炸事件,5死6伤。 <BR><BR>当时整个伊拉克最高权力机构是美英临时管委会——简称CPA(Coalition Provisional Authority),所在地正是萨达姆当政时期的总统府,伊拉克人民习惯叫做萨达姆宫殿。 <BR><BR>经历了“绿区咖啡”失败经历后,我们对美军的分工也有了点初步的了解,当时瞄准了CPA,天天跑去看,拿中国菜谱诱惑哨兵给我们放行。大概是安全级别最高的原因,菜谱变得不好使了,哨兵换了一班又一班的,没有一个给我们通融的。 <BR><BR>后来大概是去得次数多了,一个哨兵已经摸清了我们的情况,好心地提供了帮助:“我真不能放你进去。但是我有个朋友,有一级通行证,我可以叫他接你进去,这是合法的。” <BR><BR>就这样,在哨兵和他朋友的帮助下,我们顺利进入了CPA总部大楼。萨达姆的皇宫规模宏大,装修精致,我们楼上楼下整整找了两个小时,问了无数美国人,终于找到了管理餐饮后勤的松鼠上尉——他的英文名直译就是松鼠。 <BR><BR>松鼠上尉是个20多岁的年轻人,斯文白净,但是精神奕奕,充满了活力。他听我们说完了目的,非常高兴地把我们带去了CPA总部食堂,那个大厅可以容纳1000人就餐,是美军官方食堂,菜品种类丰富,每餐多达20多种,平时很少能看到的高档水果这里也是随意取用的——而且个个饱满美观,一看就是美军空运来的。这些菜码就连国内5星级宾馆西餐厅也只能望其项背,最关键的是,这里的一切,对CPA工作人员是完全免费的。 <BR><BR>松鼠上尉自豪地指着CPA餐厅,告诉我说:“可以给你们两个档口,你可以在里面卖中国菜。” <BR><BR>看到美军总部奢华的生活,看到豪华宽敞的用餐环境,看到整洁卫生的流水线式厨房,看到忙进忙出几十名印巴籍厨师,我不禁倒吸凉气,心想,我们有什么优势能让这些大爷出来花钱吃中餐。想到这,我一下子从兴奋变得有些失落忧郁。 <BR><BR>惟一高兴的是,如果真能在CPA落下脚,经营场所解决了不说,一级通行证、合同自然也就能一并解决了,也算有了努力的方向。 <BR><BR>松鼠上尉并没有注意到我们喜忧参半,临别时,他握住我的手,满怀希望地告诉我说:“进CPA总部大楼很困难,你们等我E-mail吧。” <BR><BR>于是,我们出了绿区,一天一封E-mail催促松鼠上尉。一周以后,松鼠上尉悲哀地回信了,说:“长官不允许这样做。但我还会帮助你们的,只要你们找到适合开餐厅的房子,我可以给你发许可证。”
<P>3.分手在胜利的前夜 <BR><BR>2003年11月的第四周,经过了数次失败的打击,我们对绿区里情况日渐明了,无尽的黑暗中仿佛已经露出了一丝胜利的曙光,就在这胜利的前夜,我和搭档小何分手了。 <BR>那是在我们等待松鼠上尉回信的日子里,一天,小何借口申请免费手机去了绿区——从2003年10月开始,美国M.C.I公司面向各国N.G.O免费发放600部电话——使用的是美军军用卫星网络,通话免费。 <BR><BR>这天,小何回来之后神情明显不对了——有种喜上眉梢的感觉。我以为是电话申请下来了,问他,他支支吾吾地敷衍了过去。后来我才知道,就在这天,小何在绿区里选好了一幢房子,签了租房合同。 <BR><BR>第二天晚上,岳厨师来对我说:“小何找我谈话,但我听不太懂,他说:‘如果那边收入比这边高,你们去不去?这个事情你也别和刘磊说,我们就是聊天’。” <BR><BR>我觉得不对劲,赶紧回房检查笔记本电脑,发现很多英文合同资料都被删除了。我知道,小何没有笔记本电脑和U盘,他的资料一定存在外面,就跑去以前我们经常上网的网吧。小小的网吧只有4台电脑,我很快就在电脑里找到了他的房屋租赁合同以及其他一些文档。 <BR><BR>我把合同打印了出来,带回去给小何看。小何看事情被我知道了,只好尴尬地笑笑。我问他:“你这是什么意思?这节骨眼上我们散伙?”小何犹豫了一下,说:“餐厅我们可以继续合作,但我租的房子很大,还可以做网吧、洗衣店等。不过那就是我自己的经营项目了。” <BR><BR>我当时心里不大好受,胜利的前夜,我与伙伴的合作出现了不可弥合的裂痕——既然如此,怎么能再继续合作呢?不如现在就分手好了。当晚我与小何把这几个月来的账目清理了一遍。家产一分,他就搬出去住了。大家就这样散了伙。 <BR><BR>当晚彻夜难眠,满脑子想着如何应对突然变故。好容易熬到天边露出一丝光亮,我匆匆赶往绿区,按照小何租房合同上的地址,找到了那栋房子。“真是个好地方!”对面是澳大利亚大使馆和联军总医院,紧临通往CPA的大道,大道上军车、坦克不断,步行的士兵三五成群。只是这栋房子太残破了,即使一个游方的和尚也不会住进去的,要改建成餐厅投资太大。 <BR><BR>以前我与小何天天来绿区找开餐厅的房子,旁边的大道也不知走过N回了,原来直通CPA总部的大道两侧是两米多高的隔离墙,就在前几天有一处隔离墙被砸开了15米的大口子。站在缺口处向里看去,里面豁然开朗,并排立着5栋伊拉克民居,而小何所租的房子就是紧靠缺口处的。我在附近转了又转,发现了另外一栋空房,虽然地段不如小何租的好,但是有胜于无。我四下打听房东是谁,由于不会阿语没有得到任何信息。 <BR><BR>当天晚上回来后,我找到卡森,问他:“卡森,你希望在安德鲁斯端一辈子盘子吗?如果不,现在有一个机会给你,想与我合作吗?” <BR><BR>卡森露出他一贯的微笑:“这是我的梦想,是神叫我来帮助你以及你的家族的。” <BR><BR>当时我的心情不好,没心思搭理他的讨好。我告诉他:“我和小何的合作已经中止,现在我希望你帮我找房子。绿区里的房子我已经看好了,希望你帮我谈妥。” <BR><BR>次日7点,我们早早去了绿区,找到头天我看好的房子。连敲了几次门都没人答应,显然,这里没有房东。 <BR><BR>这时卡森显示出了他的机智,他迅速敲开了邻居家的门。邻居是个30多岁的中年人,穿着睡衣,睡眼惺忪,听卡森说明来意,连连挥手说不愿帮忙,他8点要上班。 <BR><BR>卡森非常果断地打断他的话:“我给你20美元,你今天请假帮我的忙。” <BR><BR>那人听说有20美金的好处,立刻换了表情,满脸堆笑道:“等一下,我这就洗脸换衣服,一会儿开车带你去找房东。” <BR><BR>房东住在绿区外面,15分钟的车程就到了。我们掏出了20美金酬劳给带路人,他迅速掉转车头走了,临走不忘说明:如果介绍成功了,还要100美金中介费。 <BR><BR>房东是一个50多岁妇女阿卜杜勒,我原想一次性买下房子,以免身在异乡,等生意好起来,又因为房子的问题被人卡着欺负。阿卜杜勒开价5000美金,这基本就是我和小何当初两个人带到伊拉克来的全部本钱,我当然付不起。一番还价之后,房价降到了3000美金。 <BR><BR>可就是3000美金,也不是我能一次付清的。我告诉房东说,3个月后,我买下房子,租金130美金一个月,我先一次给你390美金租3个月。期满后,我再一次性给她3000美金,房子就归我了——我期待着3个月后赚到钱买下房子,赚不到钱的话也就没有必要再买了。直到现在我都一直比较得意这桩期货买卖。 <BR><BR>房东阿卜杜勒想着可以白收3个月房租,觉得还挺划算,点头同意了。 <BR><BR>没想到,3月以后,绿区房价开始飞涨,保安公司、跨国公司、新闻单位都奔着整个巴格达最安全的地方,纷纷进驻,和3个月前相比,房价飞涨了10倍以上。</P>
<P>4.我的餐厅 开张了 <BR><BR>在支付完阿卜杜勒老太太的房租后,清点全身上下,我还剩下1400美金多一点。用这点钱,我开始了长达一周的筹备。因为钱少,只能把能调动的人全部叫来帮忙了。我把住在海法的6个福建人和两个厨师全部叫进了绿区,组成了我的装修大军。 <BR>当时我的通行证已经下来了,但是按照规定,这个等级的通行证只能带1个人进绿区,守门的哨兵给了我们特殊的照顾:“看在你开中餐馆的份儿上,允许你带8个人进去。” <BR><BR>进门有人照顾,但是房子的情况就没人帮忙了——我们租下的这间房子不知是不是主人为了躲避萨达姆的暴政,40年没人住过。房间里到处都是蜘蛛网,墙面处处剥落,没有一个巴掌大的完整地方,电线、水管全部被人撬走,排水管道也没有,更不用说有门窗之类的东西。我开始怀疑租房子的人是不是真房东。再找房东老太太要房产证明看看,她一脸痛苦的表情告诉我,房产证明被战争时的大火烧毁了——事隔不久便得知,整个绿区的房子都是姓萨达姆的,只是在旧政权垮台后被无产阶级共产了,而共产了我所租房子这片区域的是一个叫舍米尔的家族,这个家族现在主要收入来源是靠给在绿区的美军士兵洗衣服。 <BR><BR>整理房间的任务交给了福建人和厨师,我和卡森开始了艰难的采购——碗筷桌椅就用了400美金,搭建灶台用了300美金,装修用了200美金,几个煤气罐用了200美金——这时候,卡森趁火打劫做了一件很不厚道的事情:他把他们家里用了10年的二手破冰箱用200美金的价格卖给了我——后来我知道,在巴格达,新的冰箱才270美金。 <BR><BR>最离谱的是,在我们装修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房东老太太带着他的几个儿子浩浩荡荡地杀了过来——外人看着他们扛着工具干劲十足的样子,还以为是来帮忙的,谁知道他们竟然是来拆门框和铁制窗框的。按房东老太太的说法:“你们租了房子,可是门框还是我的。” <BR><BR>国内从没见过这样赖皮的房东,我顿时没了脾气,问他们:“不拆门框成吗?给你们钱。”房东老太太狡猾地笑了,“也可以,一个门框50美金。” <BR><BR>“你抢钱啊?”我说,“你拆吧,我不要了。” <BR><BR>就这样,我手里最后的一点钱像流水一样花了出去,到了开业前一天,我因为前期筹备,已经不得不找岳厨师借钱买菜了。他知道我的难处,没多说什么,当时大家心很齐,如果干不出一点事业,怎么有脸回家! <BR><BR>那时候,我的鞋子里还缝着最后500美金救命钱——万一没了出路,我指望着这点钱能渡过难关,所以这笔钱是绝对不能动的。当时的我万万没有想到,8个月后,餐厅生意红火,这装载着500美金的鞋子,被扔在角落遗忘,差点给打杂的当垃圾扔掉。 <BR><BR>2003年12月4日夜,我们把安德鲁斯公寓的“中国龙”招牌取来,原样挂在了我们在绿区的餐厅。在安德鲁斯公寓的时候,它始终笼罩在“安德鲁斯公寓”的牌子之下,人们说起,都是“安德鲁斯公寓”中餐厅,很少有人知道“中国龙”,现在我们在绿区的“中国龙”虽然简陋,但毕竟是在我们的努力下开张了。作为战后第一家中餐厅,“中国龙”的名字,是我们初到巴格达时,由新华社记者王波取的。孙必干大使亲笔题写,为了它,大使写了十几份草稿,十分认真。</P>
<P>5.卫生检查--门刚开就关了 <BR><BR>我们在绿区的“中国龙”餐厅开办之初,条件十分简陋,一个厨房,居然连自来水管都没有。当时我们是从邻居家借的塑料管,从隔壁引水到厨房的。 <BR>至于洗碗和洗菜,根本就没有专门的设备——临时从市场上买回两个made in china的大塑料盆,洗菜和洗碗就可以有个交代了。 <BR><BR>锅灶没有完工,为了赶着开业,我们是用几根钢筋匆匆焊了个铁架子凑合的。整个餐厅的条件,我们自己看了都惭愧。开业前一天晚上,厨师问我,备料多少?我根据在安德鲁斯公寓的经验,一天大概能卖10份,估计这边生意会好些,便说:“按照三倍的料准备吧,我们看看第一天能否卖出30份。” <BR><BR>开张了!我们把之前准备好的横幅Chinese Dragon Restaurant(中国龙餐厅)挂在大路边,然后到邻居家召集小孩每人发一罐汽水的酬劳,让他们到街上发传单拉客。没多久,激动人心的场面出现了,头一天备下30份的料,不到一个小时就全部卖完了。我激动地看着厨师,热烈地拥抱,然后,兴冲冲地挂出了暂停营业的牌子——厨房里,一个菜叶皮都没剩下,再营业,我们只能请美国大兵喝底格里斯河里的自来水。 <BR><BR>下午,我一狠心,把当天的200美金营业额全部买了菜。厨师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工作着。第二天,我们顺利完成了800美金的销售。 <BR><BR>就在我们以为幸运的女神终于开始眷顾我们这群奋斗不息的中国人时,第三天中午,我们遇到了大麻烦。那天,我正在前面跑堂,突然冲进来了一个穿着迷彩服的少校,他拿着摄像机开始检查卫生——看见哪里脏就凑上去拍一通。他每拍一个特写,我的心脏就狠狠地收缩一次。 <BR><BR>当他来到厨房的时候,两个厨师还在得意地备料做菜,一个还在哼着愉快的小曲,根本就没发现进来一个眉头紧蹙的美国兵。我跟在后面,紧张得脸色发白。 <BR><BR>厨房里的冻鸡,一般是晚上化冻,早上切块、上浆,用油炸到7成熟,作为半成品先摆在一边,然后按照客人的需要,再进一步加热,做成酸甜鸡、菠萝鸡等等。检查卫生的少校看见我们把炸好的鸡块和生蔬菜放在一起,眉毛当时就皱起来了,指着炸鸡块告诉我们说:“生菜熟菜放在一起,这是不卫生的。” <BR><BR>但是这个少校很快就看到了更不卫生的东西:蔬菜放在地上(我们没钱买货架),剩饭菜就扔在塑料袋里(没钱买垃圾桶),洗碗盆上漂着厚厚一层油——这对于老外比较少见。 <BR><BR>少校看到这些无语了,他又拍了几张照片,然后一句话没说,扔下我们愣在厨房,自顾自走了。 <BR><BR>好不容易缓过劲来,我才发现自己腿软了。看这架势,估计是明天就要贴封条了。再看厨师,刚才还在哼小曲,一下变得有气无力。卡森是半路跑过来的,情景不用我们说,也看明白了一半,检查卫生的少校一走,他就瘫在米袋上,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BR><BR>检查卫生的第二天,我们战战兢兢地继续开业,一边卖一边等着贴封条,结果居然一天下来没动静,我们又做了700美金。当天收工盘点发现菜用完了,厨师忐忑不安地问我,还要不要再买一些菜?我说买,能做一天是一天。 <BR><BR>卡森又去买菜了,这次不敢买太多,只进了100多美金,正好是一天的量——万一被封门,损失会小些。 <BR><BR>就这样过了一周,我们一直在战战兢兢地营业,从最初的如履薄冰,到了后来发现几天没人管,胆子又开始大起来——可没等我们猖狂两天,检查卫生的少校又来了——这次他带了两个人,转了一圈,发现我们没有任何改变,脸色一下就沉了下来。根据一段时间以来和美国人的接触,我渐渐摸清了他们的性格,如果第一次卫生检查不合格,还可以原谅的话,时隔一周仍没有任何整改,那就是存心忽视卫生,在美国人看来,就是存心和他过不去。 <BR><BR>我极力解释。少校非常严厉地告诉我,小心点,再这样,一定会封门。 <BR><BR>这次,少校一走,我就把生意歇了,把厨师和卡森召集起来开了个会。这时,我们开业已有10多天,手头上有将近8000美金的现金,完全可以用于餐厅的装修。于是决定,与其让你来封我的门,不如我自己封。于是,大家集体通过:停业整顿,关门装修,把厨房和卫生间搞好后再复业,大厅可以慢慢来,预计顶多一个星期就可以了。</P>
<P>6.他乡遇 亲人 <BR><BR>一个人最怕的是精神孤独,在国内从来就没有体会到这种强压式的孤独。自从与小何分道扬镳成为竞争对手之后,这种孤独与自闭与日俱增,加之残酷的生存环境,使人窒息。 <BR>而最难让人忍受的是:遇到问题没人商量,遇到困难没人分忧,遇到痛苦没人倾诉,一切的一切只能自己默默地承受。我只能报喜不报忧,我不能让家人因为我的痛苦而痛苦;也不能让厨师知道我的困难而动摇军心。尤其在那一段黑暗的日子里根本无喜可报,自己还要违心地编造一些美丽的谎言,然后忐忑不安地看着厨师,生怕被他们识穿。甚至有时我妒忌那6个福建人,至少他们之间还能有说有笑、互相扶持。 <BR><BR>这时多么希望身边能有一个共进退的搭档。我弟弟一直很想来伊拉克和我一起闯荡,多次在电子邮件中提起。我父母也希望我能有个好帮手,因为他的英语要比我好许多。我内心里是多么希望他来帮我,但最后还是悲壮地回邮件说:如果由于意外一下失去两个儿子,父母将没有子女送终。 <BR><BR>在我去伊拉克之前,曾经把我淘金计划详细地告诉了连襟梁毅斌。不过我这位连襟兄弟根本不相信我真有去的那一天,我这个兄弟在武汉安安稳稳工作了19年,连跳槽的经验都没有,接到他要来伊拉克帮我的电话时,颇感意外。 <BR><BR>他告诉我,他在单位改制小组,负责企业人事改革,不知革掉多少人的饭碗,狡兔死走狗烹,飞鸟绝良弓藏。看到了太多的人生悲喜剧,多少人,就在一夜之间,失去了几十年赖以谋生的工作,手里仅仅剩下一把计算到毛票的工龄买断钱。工作多年,老老实实做着领导分配给自己的任务,从没有想过自己的事业,现在人事改革已经到尾声了,改革再深入下去就是针对他们那一群正科级干部了。对于一个35岁的男人,再没有多少时间可折腾了,国企的惰性和复杂的人际关系耗尽了他所有的热情。他现在已经辞职了,单位补偿了3万元人民币,这是19年工龄的全部折抵。他已经把这些钱兑换成了美金作为来伊拉克的资本。 <BR><BR>见他来意已决,我也再没说什么,只是详细告诉他一些出国注意事项和需要从国内带的调味品清单。由于我现在是孤军奋战,不能去约旦首都安曼接机,他语言不通加上安曼到巴格达死亡公路的危险,一直非常让我担忧。他似乎察觉到我的担心,安慰我说:我也是经历过风雨的人,不怕!好在当时绑架中国人的人质事件没有发生,也许即使发生我这位连襟兄弟也会义无反顾地过来。 <BR><BR>由于我已经多次往返于约伊死亡公路了,对这条道路上的交通状况比较了解,我反复叮嘱他坐最便宜而又最安全的大巴(10美金),不是省钱,因为所有绑架或抢劫都是针对GMC下手的(GMC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一款越野车,非常适合沙漠环境,当地几乎所有豪华包车都是这个品牌,也被当地人泛指豪华包车),因为能坐得起GMC的人不是外国人就是有钱人,太招摇了。 <BR><BR>2003年12月8日,早上8点半,我们准时出门准备到绿区的餐厅上班,这时我总有一种预感,不自觉地双眼在大街上扫荡,我知道老梁兄弟12月5日已经从香港机场登机前来,由于巴格达连普通电话都还没通,更别说手机了。自从他上了飞机之后,我们的联系也就中断了,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到巴格达,也不知道他现在是否安全,天天去网吧上网希望他能在约旦给我发一封邮件。大约走了5分钟,突然发现前面50米处一栋大楼的墙角下隐约站着两个东方人,身旁大包小包的。“一定是他们”。我的直觉告诉我,我一边喊他的名字一边跑了过去。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当我看清他的面孔,激动得半天无语。 <BR><BR>从激动中缓过劲后,问他们这一路的行程,也是坎坎坷坷。早上6点他们就到了长途车站,下车后立即叫了一辆破旧的奔驰车,直奔海法,没想到司机往前开了500米后就说已经到了海法。由于语言不通,没法交流,只能下车,付了1美金的车费(妈的,又给宰了,在巴格达外国人坐车的起步价是500第纳尔,合不到半美金,本地人250第纳尔)。没想到海法挺大,有几十栋大楼,大楼的门牌有的有,有的没有,加上那么多行李,他们只能傻乎乎地站在这里守株待兔。 <BR><BR>6点多钟空荡荡的海法大街,偶尔有稀稀落落的行人路过,每个来往的伊拉克人都会好奇地盯着他们看一会儿,然后说上几句听不懂的话。每次有人从他们面前走过都会引起他们的不安。在这个陌生的国家里,不知道战火下的人民是否友善? <BR><BR>站在这里仅等不是办法,容易成为绑架目标,老梁计划开始在一栋栋大楼前叫我的名字。当刚叫没几声,便引来了更多的人围观,也许这些伊拉克人从来没有见过有老外在大清早,在空荡荡的大街上叫人。看来这个办法也行不通。好在上天保佑,在等了两小时之后终于见到我了,否则后果真难以想象。 <BR><BR>我打发厨师先去餐厅工作,然后带着老梁和小彭(与老梁同来的厨师)到住所落脚。我想安排他们先休息一下,不知是兴奋过度还是刚才惊吓过度,他们没有一点倦意,洗漱完毕就匆匆随我赶去了绿区餐厅。 <BR><BR>从此我再也不那么孤独了。老梁的到来对我最大的帮助就是精神上的支持。</P>
<P>7.装修记 <BR><BR>在国内经历过装修的人,大凡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惨痛经历,那么请您把这种痛苦和煎熬放大10倍,那就是我们在伊拉克进行装修所经受的痛苦和煎熬。 <BR>为了买装修的材料,我让活见鬼卡森领我去了位于肖甲的建材市场。当着卖瓷砖的伊拉克人的面,卡森指着我说“stupid”——他大概以为我不懂阿拉伯语,却忘了“笨蛋”这个词的英文发音和阿拉伯语发音差不多——看这个架势,卡森是准备狠吃回扣了。 <BR><BR>就在卡森和伊拉克建材商讨价还价(谁知道是不是在商量回扣)的时候,我站在一边不知道干什么好。突然听到四面八方枪声大作。 <BR><BR>肖甲的建材市场基本位于巴格达商业区中心,是最繁华的地方,可眼下却枪声爆豆般响起,所有的店老板都跳了出来,拿着AK47冲天打枪——如果没有之前乌代库赛被击毙时亲眼看见伊拉克人欢呼的经历,一个外国人在巴格达突然看见满街跳出的这些阿里巴巴——阿语指小偷、强盗。一定会给吓死。 <BR><BR>活见鬼卡森找了个开枪的家伙一问,果然,发生了一件震惊世界的大事——萨达姆被活捉了。 <BR><BR>大概是为了庆祝萨达姆被捕,活见鬼卡森找人铺瓷砖时,狠狠地吃了回扣,施工队价钱高得吓人。当时我就一口回绝了,自己找去原来买瓷砖的地方,和老板比画了半天,请他帮忙找了一支施工队——虽然价钱还是高得吓人,但是比活见鬼卡森找的要便宜多了。 <BR><BR>在漫长的装修期间,我深刻地领教了伊拉克人喜欢吹牛又拖沓的工作习惯。仅仅一个厨房、厕所的瓷砖,工期竟然一拖再拖,前后整整干了25天。而他们,张口就是:“1 minute(1分钟),5 minutes(5分钟)”的托词。经过屡次上当,我们终于理解了阿拉伯人的时间观念,并得到了一张阿拉伯人心理时间和实际时间的换算表: <BR><BR>   <BR><BR>1分钟=1小时 <BR><BR>5分钟=早上到晚上,8小时 <BR><BR>1 hour(1小时)=tomorrow(明天) <BR><BR>tomorrow=nothing(永远没有) <BR><BR>到了后来,我们在伊拉克装修队的拖沓之下,终于不堪忍受,再听见任何托词,哪怕是一分钟,都会疯狂地喊出:“no 1 minute,no 5 minutes!”“Now! Now(现在)!” <BR><BR>伊拉克施工队速度奇慢不说,工艺也实在是落后。那些日子,总有美国兵来问:什么时候恢复经营?更有甚者是从其他军营冒着吃枪子的风险赶来捧场的,每每我都会被他们要吃不要命的精神所感动。我们问这些阿拉伯兄弟,他们拍胸脯许诺:三天。于是我们把三天翻译成英语告诉美国兵——可是三天复三天,阿拉伯兄弟的胸脯都拍肿了,美国兵还是没吃到东西,我们自然也没法挣到钱——着急上火,终于和施工队爆发了激烈的冲突——这些阿拉伯兄弟在平地上砌砖头,砌出来的居然是波浪形的,搁谁不生气? <BR><BR>为了留住客源,为了避免中餐馆封门的谣言,我们必须要毫不留情地督促装修进度。可就是我们像资本家监工一样督促,伊拉克人的效率还是上不去。我一计算,工期每拖一天,我的餐厅不能开业就等于亏损500多美金。7天的工期拖到第20天时,实在受不了了,只有给施工队许愿:只要你们每快一天,我就多给你100美金! <BR><BR>整个伊拉克期间,最令我不能相信的事情就在这时发生了。以往接触的伊拉克人,多是见钱眼开之辈,可是这次装修不知道遇见了什么鬼,领头的伊拉克人居然和我说,我们4点必须回家,5点要做礼拜——你的奖励,不要也罢。看来以后再找人装修一定得找基督徒。 <BR><BR>到了后期,矛盾激化,看到他们这样的质量与进度,气不打一处来。觉得花8000美金的装修费太不值得。我指着他们的“豆腐渣”工程告诉他们:“这样的活,在中国根本不会给钱!”活见鬼卡森给翻译过去,阿拉伯兄弟勃然大怒,觉得自己的手艺给人羞辱了,要和我拼命。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最后,我只能非常屈辱地给豆腐渣工程付了钱。 <BR><BR>2003年的年尾,我是在和伊拉克民工的装修大战中度过的,原本预定圣诞节开业,狠狠赚上一笔的计划,被拖拖拉拉的阿拉伯老爷们彻底打破了。12月24日,平安夜的绿区一片冷清,阿拉伯装修工人下午早早跑回家做礼拜去了——此间正逢他们斋月,饿了一天大概正在家里猛吃。绿区里的美军身处充满敌意的他乡,不愿出门狂欢,都龟缩在营房里搞些小小的庆祝。整个绿区,除了几队来往的巡逻兵,只有联军总医院门口的一棵圣诞树和一个圣诞老人。与他们做伴的,是成行的金属巨物——M1坦克,悍马吉普车。 <BR><BR>由于资金与时间的原因,我的装修计划只能分阶段进行,厨房和卫生间搞定后,能勉强开业了。3个月后就不得不进行第三轮的装修——用餐大厅,当时我们只能在花园里放餐桌,一遇到下雨和沙尘暴,生意就没法做;并且我对伊拉克的夏天有着极其深刻的恐惧症,户外的高温不适合就餐。当时以为我在伊拉克当地的朋友越来越多,餐厅也走向了正轨,装修应该没有前两次那么辛苦了吧,事实再次证明我错了。第三轮的装修,又花了我10000美金。前前后后我总共花了近两万美金,在国内用这样价钱盖一个相同面积的新房也绰绰有余</P>
<P>8.开业的大礼花 <BR><BR>2003年12月8日,我的亲戚老梁顺利抵达巴格达,陪我度过了装修大战最后的几天。在他对伊拉克装修队不断的叫骂声中,我们的“中国龙”餐厅终于赶在元旦开业了。 <BR>12月31日晚,我们正在准备第二天开业所需的食物原材料,想早点搞完好回海法区的住宅睡个好觉,以便第二天精精神神地来赚美国人的钱。大家正忙着,厨师小彭(亲戚老梁带来的第三名厨师)突然惊叫起来,只见他炸鸡肉的油锅在简易灶台上抖个不停;没多久,碗架也开始晃。我赶紧跑上前去把碗筷一股脑儿全撤了下来。另外两名厨师也停下手中切菜的活,生怕一刀砍掉自己的手指。刚来没多久的老梁反应最快,一边往外跑,一边说可能有地震。经验丰富的我立即控制住了混乱的场面,告诉大家一定是门口来了很多坦克。正想到外面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还没有跨出厨房门,就被黑压压一大群坦克兵给围住了。领头穿着迷彩服的少校拍着我的肩膀说:“Happy new year, chinese guys.(新年快乐,中国人。)给我们准备了什么新年大餐?”看着他们六七十人我面露难色,我们明天才开业,今天连料还没有备好。 <BR><BR>少校打了一个响指,只见一个小喽冲上一辆坦克,转动炮塔把炮管对准我们的厨房。少校得意地笑着说:“你们一定能给我们做点什么可以吃的东西,你想想。” <BR><BR>我第一次见到这种非吃不可的架势,同时也为这些大兵的执着所感动,跑进厨房赶紧让厨师做了60多份扬州炒饭,打好包给他们送了出去。看着这一群像大孩子般的美国兵钻进坦克离去,我对这场战争又多了一分不解。 <BR><BR>就这样,我在2003年的最后一天晚上,做成了餐厅第二次开业的第一笔生意,60多份扬州炒饭收了300多美金。当天晚上,我和厨师都吃了馕饼——本来准备吃炒牛肉庆祝一下,但厨师不干——这牛肉要卖钱的,舍不得吃。 <BR><BR>次日清晨,是2004年的第一天,为了能在这个特殊的日子睡个懒觉,我们已经在头天夜里把菜全部准备好了。如果不是偷懒,我们就该赶早去餐厅洗菜淘米了——不过,这天清晨,在绿区第一检查口,发生了巴格达沦陷以来数一数二的大爆炸——我们因为睡懒觉,躲过了劫难。 <BR><BR>当天早上8点,我们还在海法,就隐约听见巨大的爆炸声从远处传来。这次的感觉十分劲爆,能同时体会到爆炸的遥远和震撼两种感觉。我睡在床上,都感到20多层的大楼在晃动。而此时,爆炸的中心,我们天天路过的绿区检查口离我们有3公里之遥。 <BR><BR>当时正逢绿区检查口繁忙的高峰时期,打工的伊拉克人排着队等待通过检查口进入绿区(如果前几天替我们装修的阿拉伯装修队还没完工的话,这次一定要倒霉),满装炸药的汽车顺着排队人群缓缓开向检查口。在离检查口还有几米的地方,执勤美军拦住了它,驾驶员引爆了炸弹,当场死亡79人,受伤人数高达200人以上。除了少数执勤美军之外,多是给美军打工的“伊奸”。 <BR><BR>从这次爆炸之后,美军加强了对检查口汽车炸弹的防范。普通士兵更是精神高度紧张,50米内,基本是看见汽车就端枪,如果汽车不停,就开始射击。1年以后,意大利负责解救本国被绑架女人质的特工卡利帕里因为忽略了美军检查口停车检查的信号,被误伤致死。 <BR><BR>2004年1月1日,恐怖分子送给美国人的新年贺礼,造成所有检查口都封闭了,大家在外面急得团团转。最着急的是厨师,他惦记头天夜里化冻的鸡放上一天肯定坏了,对天高呼:“我的鸡怎么办!” <BR><BR>这天,一直到晚上7点,绿区检查口才开始放行。我们匆匆做了几笔生意,又把菜放进冰箱里,一行人垂头丧气地赶回海法。我临走时,看了一眼美军检查哨,暗自下了决心:“为了安全、为了生意,一定要搬进来住!” <BR><BR>也就是在这天,我回到海法之后,根据检查卫生的少校留下的E-mail,给他发去了一封邮件,请他再次检查卫生——8000美金不能白花。收到邮件的第二天,他果然就来了,看到厨房厕所的瓷砖墙面,进水下水管道也大有改善,他脸色好转了很多,说了句“Ok, it’s good(不错,可以)。”这样,我们的店就算是有了卫生许可了。</P>
<P>波折 <BR><BR> 1.同胞,同志 <BR><BR>元旦大爆炸发生后,生意进展颇为顺利,搬进绿区住成了我们的首要任务——我们把绿区餐厅楼上的房间整理出来准备搬进去——40年没人住,地上都是坚硬如石的鸟鼠粪便,门窗都被小气的房东拆走,要收拾起来还真不容易。 <BR>等收拾得差不多了,我找到海法区的房东,提前退房。房子租期还未满,房租却收齐了,房东心里也挺高兴——等他推开房门一看,发现竟然住了12个人,立刻开始高叫真主,显得非常惊讶,“没想到你们竟然住了这么多人,我要把房租翻一倍!” <BR><BR>我赶紧向他解释说:“有一部分中国人来到伊拉克,走投无路,我是帮他们。大家出门都不容易,你也体谅一下我。”房东可不干,他发挥了阿拉伯式狡猾的联想,冲我神秘地一笑,说:“不可能的,你一定是收了他们好处,我找你多收钱,你还有赚。我们大家一起赚。” <BR><BR>我反问他:“如果你在外国看见你的伊拉克同胞没有地方住,你会帮他们吗?”他又笑了,说:“我会,可是我会收他们钱。所以你肯定收了钱,我们一人一半。收你500美金,不贵。” <BR><BR>我当时非常生气,为了这6个福建同胞,我一直被安德鲁斯老板教训,一个多月以来,也一直在为他们的出路跑前跑后,一分钱好处没拿,还净往里贴钱,可眼下,竟被这个伊拉克人说我拿了多大好处。想到这里,心头的火一下蹿起来了,上前一把将这个“对中国人民颇有好感的前伊拉克工程师”房东推倒在地:“趁火打劫同胞,只有你们伊拉克人才做得出来这种事!” <BR><BR>房东显然没有料到我会如此生气,他缓缓地爬起来,虽然身躯胖大,但顾忌我是BRUCE LEE(李小龙)的老乡,没敢还手,只是非常仇恨地看着我:“你死定了!”一边说着,一边退了出去。 <BR><BR>事情一下子闹僵,大家都愣住了。卡森在一旁目睹了一切,跑来对我说:“你太不理智了,不应该和他发生冲突,现在伊拉克战后正乱,杀人像杀一条狗一样容易。”听他这么一说,我也有几分后怕了,初来乍到,也不愿意把事情搞僵,于是告诉卡森:“你和房东谈谈,我最多只能给他100美金。”此事就这样了结了。 <BR><BR>从海法区的房子一出来,福建同胞知道不可能跟我们进入绿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呆呆地坐在了地上,绝望地看着我。 <BR><BR>我看着他们,心中不忍,留下了两个人,想办法在餐馆里为他们安排了位置,剩下的,送了他们一些被子,给了他们50美金和其他在巴格达有实力的同胞的地址。 <BR><BR>后来,我们断断续续地了解到一些消息,剩下4个福建人从我这里离开后,投奔了陈先生。陈先生收留了其中的两位,余下两位实在没地方住,只有继续住着非常廉价的房子。到了后来,山穷水尽生活难以为继的时候,蛇头不知从哪里又跑了出来,巧舌如簧煽动一番。这两位傻老乡甚至听信蛇头的“提成”,把电话打回家里,大肆吹嘘伊拉克生意好做,钱好赚,以招工的名义,配合蛇头,将自己的表兄表弟老乡骗出来。结果这批倒霉的表兄表弟经约旦入境,还未到达巴格达,就在经过费卢杰时,遇上了第一次中国人质绑架案,美元没挣到,全部沦为阿里巴巴的肉票。后经我国政府多方斡旋,方平安脱险——可怜那两个为了“提成”撒谎骗亲戚的家伙,提成一分钱没拿到,再也没脸见老乡了。</P>
<P>2.“财路”被封 <BR><BR>早在第二次装修期间,我们就隐约听说美军在加强防御,预备把通往CPA大道所炸开的隔离墙上装扇铁门。当时我们已经充分体会到了伊拉克民工的效率,算计着他们为美国大兵干活,心里肯定是一百个不愿意,等这群消极不合作的伊拉克兄弟们把浩大的封路工程完工,至少得个一年半载。 <BR>谁想到,在我们餐厅二次开业后仅仅10天,通向我们餐馆的马路就被加装了大铁门,餐厅前的马路彻底被封锁了——天知道这次伊拉克兄弟怎么这么高效,难道是美军用枪逼着他们加快进度不成? <BR><BR>眼见餐厅门口马路被封,生意锐减——“完了!”老梁不禁发出哀叹。这是我自少校检查卫生以来第二次绝望,8000美金的装修,这下彻底打了水漂。 <BR><BR>可就在大门被封的第二天,我们还零零星星接了些生意,晚上结账,竟然也有300美金营业额。过来的路彻底被封死,也不知道这些美国兵是从哪里钻出来的?我和老梁开玩笑,莫不是美国的伞兵坐飞机空降过来照顾我们的生意? <BR><BR>到了第二天,再来生意时,我和老梁就跑出门看,这才发现是有美国兵翻越铁门过来吃饭。铁门高约有3米,美国兵多是20岁上下的小孩子,浑身披挂,翻越起来也并不利索,往往是一个人先翻越过来,然后在这边接住那边兄弟递过来的枪——后来老梁总结出,只要数清楚有几条枪,就知道有几个人来吃饭了,可以提前预备,不必看他们一个个都翻越完。 <BR><BR>半个月后,小何位于前面的餐厅也开始了装修。因为临街,他并没有受到封路的限制——倒是翻墙的美国兵发现可以通过他家装修的后门,不翻墙就可以来到“中国龙餐厅”时,变得异常兴奋,常常三五成群从小何的餐厅穿堂过户来到我们这边。 <BR><BR>后来小何在后门安了一个小铁门,可没两天,铁门就被绕后院图方便的美国大兵扯掉了——修复后再装,当天又被扯掉。这个现象一方面暴露了美国大兵行为野蛮力气大,到处破坏老百姓的铁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伊拉克人安装的铁门安全系数太低。 <BR><BR>不过老是这样靠美国兵对中国菜的自发热情可不是个好办法——等到小何餐厅开业,他们穿堂过户和翻铁门的热情就很难保证了。为此,我又找到了检查卫生的少校,和他死缠滥打:“是你要我们装修的,现在装修好了,生意却给封了,不找你,找谁?” <BR><BR>少校是个文职兵,比较讲道理,觉得我们也挺辛苦,于是告诉我:“我现在没办法帮你,但是条件合适的时候,我一定会帮你的。” <BR><BR>后来他果然给我们找了一个负责医院安全事务的上尉,上尉给我看了他的蓝图,用一堵1米5高的水泥墩把路分开,给了我们两米宽的小路——最后,这个上尉高兴地看着我:“我们已经去申请了水泥墩了,如果批下来,我们就能开工了!” <BR><BR>在对上尉许诺的水泥墩漫长的等待过程中,我们结束了餐厅第一个月的生意。日营业额平均300美金。在这个月里,我们攒下了近4000美金。</P>
<P> 3.老梁被盗了 <BR><BR>当时我们没有地方存钱,往来的钱都放在挎包里。老梁初到伊拉克,随身带着他的4000美金(那是他辞职时单位买断他工龄的补偿)。这笔钱被他藏在挎包里,平时塞枕头底下,没事了,还拿出来数一数。 <BR>有一天晚上结算,我捏着一把零票子数当天的营业额。老梁看着笑了,说:“数毛票不过瘾,还是我的好,全是100的大票,数了多来劲。” <BR><BR>说着,老梁到枕头下的挎包里摸出他的40张美钞,乐滋滋地数了起来。数了一遍,有点懵,再数一遍,脸色开始泛白:“糟了!刘磊,怎么少了7张?你赶紧帮我数数。” <BR><BR>当时餐厅二楼还没有通上电,我们点着蜡烛数票子。我看老梁脸色不对,接过他的钱,数了一遍,告诉他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BR><BR>好消息:“老梁,你钱没数错,基本可以排除突发老年痴呆症的可能。” <BR><BR>坏消息:“你真的丢了700美金。” <BR><BR>老梁一听,烛光下的脸色一下变得惨白,随即出现不可理解的表情:小偷为什么不一锅端了?还把大头给我留下? <BR><BR>我苦笑一声,告诉他,这个问题也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我初到巴格达在安德鲁斯PALACE落脚,被盗时也是只被抽走几张票子,这大概是伊拉克小偷的习惯。 <BR><BR>第二天大早,我把餐厅所有员工叫到一起,告诉他们:“老梁被盗了,我得去报警。”说完,我跑出去转了一圈——我可没有去警察局,一点用没有不说,天知道这些二鬼子皇协军会找些什么麻烦! <BR><BR>等到临近中午,我回到餐厅,把洗碗的阿拉维、活见鬼卡森、女服务员小穆莎全部叫到一处,告诉他们,伊拉克警察需要提取餐厅工作人员的指纹,现在,需要你们配合我用透明胶采一下指纹。 <BR><BR>我让他们一一在透明胶上摁了指头印,想把小偷吓唬出来,“大家在一起干活,出了盗窃案都不好。如果明天早上我在餐厅门口的垃圾桶里,发现了钱,我就不报警了。如果没有,我就去找格里菲斯上尉报告!小偷必将受到严惩!” <BR><BR>晚上,我告诉老梁,明天你去垃圾桶翻翻,兴许钱能回来呢!老梁抱有一点希望:“那好,我明早早点起来。”我说:“你也别去太早了,人家还没来上班呢,9点吧。” <BR><BR>次日上午9点半,我还在睡觉,朦胧间看见老梁进了屋,赶紧起身问:“找到了吗?” <BR><BR>老梁一脸丧气:“妈的,翻了半个小时垃圾桶,一分钱没有!”</P>
<P>4.成了“萨达姆”的连襟 <BR><BR>自老梁来伊拉克之后,我就把一些讨厌琐碎的餐厅内务管理的活交给了他,虽然他英语不行,但完成这方面的工作可就轻车熟路,积极负责。其中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检查核对账目,我早就知道活见鬼卡森在买菜这项经常性大开支项目上浑水摸鱼、雁过拔毛,有时甚至是公然抢劫。但出于合作者的角度我不想与他言辞过激,往往只能睁只眼,闭只眼。 <BR>老梁同志可是眼睛里揉不得沙子的人,虽然他从来没有出去买过菜,不知道外面市场上的价格,但看到每日采购清单上的菜价如同处于大牛市的股票价格一样,心里哪里能爽起来,总不能把我们冒着生命风险辛苦赚来的钱被这条蛀虫掏空吧。 <BR><BR>他建议我每周至少出去一次与活见鬼卡森一起到市场上采购。这招果然奏效。当天的菜价果然狂跌,但随后几天他独自去采购,菜价又开始强劲反弹。我与他出去采购的日子成了股票中的术语“黑色星期一”。处于安全考虑,我总不能天天出去采购,即使一周出去一次,活见鬼卡森也是诸多阻挠,说:我和一个外国人走在一起,抵抗组织会把我当成狗腿子把我干了,我还有老婆孩子。说这话的时候又充分地展示了他表演的天赋,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 <BR><BR>事情发展到后来活见鬼卡森最害怕的就是与老梁对账,因为每次对账前他需要编造好菜价飞涨的理由,时间长了,就这几条理由也重复用滥了,他自己也觉得没有什么说服力,索性就装糊涂。逼急了,他就以再也不出去采购作为要挟。 <BR><BR>出于报复,活见鬼卡森居然非常险恶地给老梁取了个阿拉伯名字叫萨达姆,以表示老梁的严厉、苛刻。当别人问起老梁的名字时,这个小子往往抢先喊道:“萨达姆!” <BR><BR>由于这个名字知名度太高,于是就很快传开了。 <BR><BR>之后伊拉克战后重建的高潮时期,美英公司大举进入绿区,开始出现大量壮汉挎着枪在绿区里晃来晃去的壮观情景。他们一个个胳膊比我们的大腿还粗,多是前特种部队退役的老兵,被保安公司返聘处理一些美国政府不方便直接出面干预的事务,俗称“雇佣军”的干活。这批人刀尖舐血,日薪可达1000美金,警惕性也不是盖的——有几次在餐厅喝酒,别人高叫“萨达姆”时,保安公司的壮汉们听见“萨达姆”就是一激灵,放下手中的酒瓶,腾地就站起来。</P>
<P>5.矛盾 激化 <BR><BR>早在和房东阿卜杜勒签署完租房合同之后,卡森就提醒我说:“我们是否需要一份合同?”我觉得这也是合理合法的,于是和他签下了合同:我聘请他做餐厅的经理,他的报酬情况是一天5美金的工资,加上10%利润的提成——如果违约,我赔偿他10万美金。活见鬼卡森非要加上这一条,他是一个足球爱好者,平时对球员转会感兴趣,居然对违约金的手段现学现卖。他还劝我说:“你不违约就行了啊。”当时小何已经与我分手,环顾周围除他之外没有人能帮助我,所以也没有犹豫就签了字。 <BR>为了稳妥起见,他还保留了一份阿拉伯文合同,对此,他的说法是,他会说英文,但是不认识英文,一旦有纠纷,以阿语合同为准——后来我才知道,这里是有伏笔的,在阿语合同中,卡森写的是营业额的10%提成,而不是英文合同中利润的10%提成——活见鬼卡森在这点花样上,整整骗取了几倍的好处。 <BR><BR>矛盾很快就爆发了,到了第一个月末,生意还算顺利,结账前,我算了下账,告诉卡森干得不错,可以分到大约900美金。当时卡森正在床上休息,听我一说,一骨碌就从床上爬起来,连声说:“不对不对,我算的是1500美金。” <BR><BR>合同的纠纷由此爆发,因为事前卡森有阿语合同在先,加上我不愿意刚开业就出乱子,只好吃了个哑巴亏——当时刚进绿区,语言不通,没人能帮得上我,只好继续用他。 <BR><BR>到了第二个月,他就开始变本加厉。除了在装修上猛吃回扣之外,他开始变得越来越懒,成天游手好闲。买菜本来是吃回扣的好机会,现在他也不愿意去了,交给他的堂兄来做。结果这个堂兄比起他来有过之而无不及,经常是按照菜价的两倍黑我的钱。 <BR><BR>为了交通方便,我买了一辆车。登记车主姓名的时候,车行老板告诉我,车主必须登记本国居民姓名。为了免除麻烦,我没有考虑卡森,我用了车行老板的名字——卡森知道这个事情之后,非常不舒服,有事没事就和我唠叨,说我不信任他:“我是你的经理,你居然不写我的名字。”我当即反驳说:“你拿的是营业额的10%,我拿剩下的钱买的,你没有资格提这个要求。” <BR><BR>于是,我们开始几天不说话,冷战。终于有一天,这个哥们儿彻底撂挑子了:“我以后不买菜了,你会开车,你去吧。” <BR><BR>当时伊拉克局势非常混乱。2004年的2月,日本向伊拉克派驻军队,东方面孔不再成为“免死金牌”。我一个中国人在菜场乱跑,给反美武装当成日本人打死就不妙了——大丈夫马革裹尸,人死事小,给人当成日本人,替小泉政府海外派兵背黑锅可是死得比鸿毛还要轻啊! <BR><BR>想到这里,我坚决地告诉卡森:“现在太不安全,我是外国人,不能出去买菜。你要是再不买菜,明天就不能开张了。” <BR><BR>卡森笑嘻嘻地开始耍赖,和我比画说:“我拿1成,你拿9成,开不开张,你自己考虑吧。” <BR><BR>无奈之下,我只好强忍怒火,自己独自去绿区外的市场买菜。经历了这次风波,我彻底感到卡森不可以再相信,于是开始物色新的伊拉克经理。邻居祖拜为人胆小忠厚,是我的首选目标,我曾经私下登门拜访祖拜,想请他来工作,被他拒绝了——原来卡森已经提前找过他,威胁说,你要是为中国人工作,就是抢了我的饭碗,我不会放过你的。 <BR><BR>无奈之下,我只好找了一个服务员先救一下急。卡森知道了,勃然大怒:“我是经理,找人应该由我负责!” <BR><BR>听他这么一说,我也生气了:“我是老板,难道没有权力找一个服务员吗?” <BR><BR>卡森见我态度强硬,也丝毫不让步,说:“我们只有散伙了,把账结了吧。” <BR><BR>那天和卡森吵完到他拂袖而去,已经是晚上6点了。我害怕他可能会和房东结成同盟,在房子上下手敲诈我,就连夜找到祖拜帮忙,告诉他:“卡森和我分手了,请你和我合作。”祖拜人品忠厚,但是胆子很小,禁不住我一再劝说,犹豫着答应了。 <BR><BR>次日清晨,我和祖拜一起登门拜访了房东阿卜杜勒,拿出事先约定的3000美金想买下房子。此时绿区房价已经开始飞涨,老太太阿卜杜勒觉得自己吃了亏,不干,说要3万美金才卖。虽然我事先也有心理准备,但听到10倍的涨价,也绝对不是什么意外的惊喜,只好拿出合同来说话。在合同面前,老太太感觉理亏三分,最后终于妥协。双方各退一步,房子以8000美金成交。 <BR><BR>这次买房,我用的是老梁的名义,以免和卡森合同中的10万美金违约金问题发生关系。</P>
<P>6.“啊,朋友再见” <BR><BR>房子的产权解决后,我没了后顾之忧,轻松地等了几天。三天之后,卡森再次出现在餐厅,要和我和解。 <BR>按照他的估计,他本以为在三天内,我会打电话求他回来,结果却没有,于是他耐不住了,来“讲道理”,要求和谈。我说:“你要回来工作,可以,但是你必须认错。工作懒惰,自动旷工,都必须做书面道歉。” <BR><BR>其时,祖拜已经就任,卡森再回来已无多大意义。我这么说,也是有些害怕合同中的违约罚款,不愿做违约的一方。 <BR><BR>这时候,卡森的阿拉伯民族自尊心起了作用,坚决不同意道歉,反复说他是对的。事情陷入了僵局。我转身忙自己的事了,不再搭理他。 <BR><BR>卡森大怒,把书包狠狠砸在我头上,冲上前和我扭打在一起。我的员工一拥而上,把我们拉开。和谈不欢而散,临走时,活见鬼卡森恶狠狠地说:“我和你没完,我们法庭上见。” <BR><BR>又过了3天,卡森带着警察来了。这次是送达警察局的通知书,叫我去警察局。看着警察局的单子,我心想,伊拉克警察很黑,绝对不能贸然前去。 <BR><BR>于是,我向那个随行的伊拉克警察摇摇头,把通知书给他塞回去了,告诉他:“我不去!” <BR><BR>这个矮小的伊拉克警察以为中国人好欺负,板着脸,把手枪拿出来,放在凳子上,一言不发看着我,意思大概是你去还是不去? <BR><BR>我看着他的9毫米手枪,心里暗暗觉得好笑。虽说国内真家伙见得少,但是来伊拉克已经半年了,顾客都是揣着手榴弹来吃饭的,阿里巴巴拦路要是没有重武器都会给人笑话,这个小手枪怎么能吓住我?我打出手势说你等等,转身去找了一个美国兵,说伊拉克警察拿枪找我麻烦—— <BR><BR>这一招是从国内抗战影片里学的,对付二鬼子最好就是找他们的主子。那个胖大的美国兵听我一说,很爽快地转个身,提着长枪就过来了。卡森见状不妙,赶紧藏在了伊拉克警察身后。伊拉克警察呆呆地看着美国兵,吓得不敢动弹——4个月后,伊拉克国民自卫队成立,校官看见美国大头兵都得点头哈腰,何况这个小警察? <BR><BR>美国兵盯着他,把M16放在桌子上,鼻子一哼哼,看着两支枪一大一小摆在桌上,意思是:怎么?你小子要比大小吗? <BR><BR>看着这边情况紧张,美国兵的几个战友也盯着这边看,两个身高体壮的还站了起来。卡森平日一副笑脸,这时吓得快要哭出来了。伊拉克警察终于狼狈地拎着枪,弯腰说了声“Sorry”(对不起),落荒而逃。</P>
<P>7.被卡森告上法庭 <BR><BR>与卡森的纠纷,并未因为美国兵的恐吓而最终了结。在我随后两进两出伊拉克的日子里,这个倒霉的官司一直伴随着我长达7个月。2004年4月,当法院的通知书送达时,我决定应诉了。 <BR>为了找律师,祖拜带我来到了巴格达最繁华的地段,找了一家装修最高级的律师事务所。那里的律师一看老外打官司,都很惊奇。等我把和卡森的合同拿出来,并说明原委之后,负责我案件的律师非常自信地拍拍我的肩膀,告诉我,他是巴格达著名的律师,认识几乎全部的法官,这个“简单的案子”有四扇大门通向胜利,我们赢定了。 <BR><BR>看到这个家伙豪华的办公室和他使用的“IBM”笔记本电脑——在伊拉克能使用品牌笔记本电脑的人我之前还没有见过,我没有过多怀疑他的能力。可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赢定了”的案子,律师却要我10000美金——讨价还价之后降到了三千。当时,我的生意极端红火,这笔钱只相当于餐厅一天的营利。 <BR><BR>收了1000美金定金后,律师就开始了奔忙,我也开始了应诉前的漫长的准备工作。在应诉的前夜,律师给我带来了一个好消息:负责此案的法官是他的同学。 <BR><BR>2004年5月12日,我们早早开车来到了巴格达新城区的民事法庭。一进大楼我就惊呆了:国内从没见过如此大规模的大厅。大概是战后天下大乱,巴格达法院生意比较好,大厅里密密麻麻有1000多个打官司的伊拉克人,等待楼上一个个小房间里法官的叫号。他们三五成群,互相讨论各自的案情,有的原告与被告说得红眼,几乎要大打出手——整个大厅,就像是一个混乱的菜市场,找不到一处安静的地方。 <BR><BR>我和祖拜坐了两小时冷板凳,终于轮到了我们。上到楼上的小房间,推开门就觉得一阵闷热。里边坐着的法官看见是老外打官司,马上站起来,不好意思地告诉我们:“今天实在抱歉,让你们久等了,不巧空调也坏掉了——条件差,你们多包涵,希望不要对伊拉克法庭留下差劲的印象。” <BR><BR>伊拉克法官的礼貌让我有点不适应。这时,他开始叫我宣誓了,问我信仰哪路神仙。我告诉他,我既不是伊斯兰教徒,也不信耶稣。 <BR><BR>法官犯难了,后来大概是想起了佛教,问我信佛吗?我摇摇头——这时候,法官挠头了。不过也亏得他是见多识广,最后竟然想起来,问我,你信毛主席吗? <BR><BR>我吃了一惊,不晓得再问下去是什么结果,只好宣誓,告诉他,我信毛主席,我不会在信仰面前说谎。 <BR><BR>法官陆陆续续问了几个问题,然后就休庭了。两个月后重新开庭——法院依旧是菜场那样一片混乱,这次在楼道里遇见原告卡森了。卡森大概是觉得打赢官司不容易,提出给他2000美金就庭外和解——这时我觉得胜券在握,根本没理他。 <BR><BR>2004年9月底,法院通知书送到餐厅,每一个人都惊呆了——法院裁定卡森胜诉,我应该赔偿他10万美金!!! <BR><BR>这个结果让律师很没面子,他再也没有联系我,而随后绿区内的几次安全事件也导致美军加强了守备——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卡森再也没来过。我们的餐厅继续经营着,风平浪静。</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4-2006 13:26: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wf433</I>在2006-4-1 8:44:00的发言:</B><BR>
<P>本文是转贴,原文出自铁血论坛。</P>
<P>在国内很少看到的故事,中国人就是该这样,大胆地闯出去,打拼出自己的一番天地。</P>
<P>看到有的朋友在这边整天唉声叹气,给新加坡弄得挺郁闷的,心想要是中国人都有作者这样的勇气与胆识那会是什么景象。</P>
<P>中国是世界级的大国,作为国民应该有世界级的表现才对得起中国人这名字,难道不是吗?</P>
<P>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些鼓励。</P><BR><BR></DIV>
<P>
<P>说得好</P>
<P>帮你顶了</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4-2006 13:27: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wf433</I>在2006-4-3 8:20:00的发言:</B><BR>
<P>没有人看?</P>
<P>自己来顶了</P></DIV>
<p>我全看完了,就在等你下文,只是不好意思来水这个贴而已。[em04][em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4-2006 14:47: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em01][em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4-2006 08:25: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黎明前的黑暗 6.寻欢记 <BR>到伊拉克的第二个月期间,两位中国同胞找到了我——请原谅,在这个不光彩的事件中,我真的忘记了两位主角的名字了,如果一定要说,那么请称呼他们一个是胖子,一个是猴子。这两位同胞兄弟初到伊拉克,水土不服,生意也没有进展,于是萌生了找小姐发泄一下郁闷心情的念头。但是伊拉克情况特殊,不比国内,街上可不敢贸然去问。根据穆斯林教义,女人都蒙着脸,万一问错了人,遇到恐龙事小,碰到正义感强烈的伊斯兰教徒被修理就惨了。 <BR>出于种种考虑,这两位有心没胆的同胞找到我和小何,想通过我们向伊拉克本地服务员了解情况。这样的问题,我们也不好意思去问天天和神有交流的卡森,于是偷偷地找到服务员中比较下流的穆罕默德。我问得挺含蓄,你们这里有没有洗澡的地方啊。按说洗澡乃是国内代名词,国际上也应该差不多。果然,穆罕默德面露喜色地和我点头:“有啊有啊,很多。” <BR><BR>于是,一行4人加上向导穆罕默德,我们挑了个晴朗的日子,出发了。穆罕默德熟门熟路,找到了一个洗澡堂,把我们带进去。那个澡堂造型很特别,外面看是一处平房,里面看来居然像一个穹形顶的寺庙,四周是彩色玻璃,有点教堂肃穆的感觉——我当时还想,在这样的地方乱搞对神会不会不尊敬?幸好“活见鬼”卡森没来。 <BR><BR>阿拉伯风格的澡堂是很有特色的,在外间换脱下了衣服,穿着宽大的阿拉伯浴袍进了桑拿房,雾气袅袅,心急火燎地蒸了5分钟,大家各怀鬼胎。穆罕默德率先站起来说:“边上是按摩房。”话音未落,猴子以为是正餐到了,一马当先往里跑。一看就傻眼了——屋子正中间摆着一个1米乘2米的水泥台,很有点国内尸体解剖台的味道。看这架势,小姐估计是不会来了。就在我们面面相觑的时候,一个满身是毛的粗壮的阿拉伯大汉健步如飞,进来站定了,扫了我们一眼,好像要枪毙我们一般,然后一抹胳膊,亮出架势:谁先上? <BR><BR>猴子眼看着找小姐的美梦破灭,又心疼7个美金的花费,很绝望地趴上了水泥台,嘴里一边念叨着“7个美金,享受一下”之类豪言壮语,像是要上刑场一般。大汉不知从哪儿摸出了一副底格里斯河边特有植物编成的洗澡巾,活动了一下手腕,开始给猴子搓背。 <BR><BR>猴子瘦弱的体形,估计也就100斤上下,在体重接近他两倍的阿拉伯大汉手里惨遭蹂躏,前后被搓了10分钟,“哇哇”的惨叫一直不绝于耳。我们坐在一边的冷水池里,看得心惊肉跳。末了,猴子浑身通红像被蜕了层皮一样,精神抖擞地跳下来,对我们说:“爽,你们都上去试试。” <BR><BR>我们都开始怀疑是猴子报复的心理作怪骗人,等阿拉伯大汉再问谁上时,没人敢上了。穆罕默德带头,匆匆溜掉了。 <BR><BR>出了澡堂,猴子开始埋怨,怪我没问清楚。我看他被一个大汉如此蹂躏,心里也过意不去,就对穆罕默德说:“我们不需要大汉按摩,需要漂亮的WOMAN(女人)。”这下穆罕默德才算是听懂了,他很干脆地告诉我们:“巴格达没有WOMAN按摩,很难。” <BR><BR>当初这小子天天吹嘘自己不是处男,说每天都“非克非克阿库”(每天都有性生活),这下被我抓住了把柄。我问他说:“你自己是怎么解决的,要是吹牛就承认了吧,我也不怪你了。” <BR><BR>穆罕默德果然中计,誓死要捍卫自己非处男的尊严,于是带着我们直接去了卡拉德大街的基督教聚集区。据他说,那里不受伊斯兰教义影响,可能还能碰上。 <BR><BR>到了卡拉德大街,穆罕默德马上暴露了他的新手特性——人生地不熟,只好到处问,卖电器的,摆摊小贩,见一个问一个,来来回回问了七八家,最后耸耸肩膀跑过来和我说:以前有的,自从打仗以后,现在就“马库”(没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4-2006 08:25: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8.买菜记 <BR><BR>自从卡森撂挑子偷懒后,我就不得不冒着枪林弹雨到巴格达的大小集市上去采购餐厅所需的一切。一个老外浪迹于人蛇混杂的巴格达集市,无所顾忌、横冲直撞,立马引来一片欢呼:“BRUCE LEE(李小龙),JACK CHAN(成龙)!”为了让伊拉克人能一眼认出我是他们的中国朋友,我每次外出采购必穿功夫衫。同时也引来一群看稀奇的混混过来要与我过招。此时我已对巴格达各种情况见多识广,对那些看热闹的混混们能见招拆招。当我不胜其烦或他们玩得过火时,总有好心的穆斯林长者出来教训这帮混混。 <BR>出来买菜的次数多了,总结出巴格达集市几大现象: <BR><BR>现象一:大米、食油跳楼价大甩卖;汽油、煤气白送 <BR><BR>说白送有些夸张,但价格比较国内便宜得离谱,美国产5公升罐装的大豆油(加维生素A、D)折合人民币12元;越南产50公斤装的大米折合人民币80元。要知道,伊拉克是农产品严重依赖进口的国家。我还当老板算错账,买回去一看,米袋和油桶上赫然印着联合国粮油组织的标记,并严重申明只能用于救援,不得进行商业行为!天知道这些救援物资是怎么落入到不法商贩手上的。 <BR><BR>之后有些好奇心极强的美国大兵参观我们厨房,看到这些米袋和油桶后很不爽,向我们反复解释印在上面的英文意思。我也能理解这些大兵的不爽,要知道我们拿这几乎免费的大米和油,加上一个伊拉克本地鸡蛋做出来的炒饭要卖5个美元。老梁同志还更加阴恶,一直念念不忘要囤积几个集装箱的食油,好运回国内,美其名曰:救济中国贫困儿童。 <BR><BR>如果以上价钱还不足以给你惊喜,那么伊拉克的燃料价格会让你不相信自己的双眼。我在巴格达从来都是在黑市上加油的,黑市汽油价格仅仅合人民币两角钱1升。我们餐厅煤气是消耗大户,生意好的时候每天要烧掉4罐气,而每罐煤气集市上的价钱只要人民币1元5角。 <BR><BR>感谢美国人的大方,我们在绿区军营的餐厅用美国人的水电不用交一个子儿,伊拉克税务局又不敢到太上皇的地盘收税。这一切使我餐厅的生意好做多了。 <BR><BR>现象二:不宰生客,宰熟客 <BR><BR>在世界上切不可向两种人耍小聪明,一种是中国人,一种是犹太人。每当我把货车停在集市门口,就会拥来很多店老板。对他们而言我可能是他们最大的主顾,每次我都会采购200多公斤的鸡肉、50多公斤的牛肉,蔬菜水果就更不用提了。这些店老板很会使用你想象不到的热情,把你拥抱到他的店子里,并给你一个惊喜的价格;甚至为了讨好你,指着一袋袋冷藏鸡肉说是从中国进口的。不是我不爱国货,要知道那时国内正处在禽流感时期。 <BR><BR>按照中国人的逻辑思维,下次再到他的店买东西时,即使出于国际友谊,我不还你的价,总应该给我上次的价格吧。他不,总找诸多涨价理由,越到后来价格越高,从来只有涨价的份儿。自从摸清这些“奸商”的套路后,我采购从来不盯住一家,搞轮换制,让他们也学会国内的压价倾销手段。现在,阿拉维集市(我经常去采购的集市)的大多数店老板都知道中国人的钱不那么好赚。 <BR><BR>现象三:不可理喻的小费 <BR><BR>在国内,店家遇到大主顾,总是笑迎热送。伊拉克小商人在笑迎八方客方面,的确做得比国内的店家要出色许多,但在送客的方式方法上却不敢恭维。 <BR><BR>第一次到集市上采购,要店家帮忙把货装车,完了却要收我一笔不小的小费给他的店小二。不给不行,我当时气得吐血,只当自己进了黑店。后来出来买东西次数多了,才知道这是伊拉克的商业惯例。更有甚者,我有一次去买冰箱,要求店老板插电试试,老板叫了一个人给试了一下,结果我付了双份小费,试电的1美金,装车的1美金。真他妈的什么世道! <BR><BR>最让我付得不爽的一次小费是,我买完东西,想省搬运小费,不顾店老板和店小二难看的脸色,自己把货装了车,心里得意这下没有要我付小费的理由了吧?真佩服店老板,他居然堂而皇之地说:“这些货是从仓库搬到店面的,这段路你需要给我的店小二付小费。”这事是我在巴格达气得最严重的吐血事件。 <BR><BR>现象四:注意你的车屁股 <BR><BR>隔三差五我总要开着有醒目标记(车厢上印有中国餐厅)的货车去集市采购,而集市又往往是反美武装的据点。小心紧张自然不用说,最闹心的是,下车之前要把所有的美军证件藏好(进出绿区要查通行证)。采购完所有东西之后,人已经累散架了,但你还不得不钻到车底下,看看有没有被人放了定时炸弹,因为我醒目的车经常往返于绿区军营和集市之间,生怕被某个地下组织利用,把无辜的我充当了汽车炸弹。 <BR><BR>总算可以返回绿区,但在检查口遇到熟人还好,不然必须排长队等候验证查车,一般情况下都需要排两小时左右。检查口是反美武装最喜欢的猎物,因为这里混乱嘈杂,防备松懈,美军士兵和伊拉克警察又多。 <BR><BR>每次需要排队时心里总不免紧张,太多的汽车炸弹和迫击炮弹在这里爆炸,要想活着回国,必须尽量减少在检查口排队的时间。所以我不得不经常贿赂检查口的美国大兵,给他们一些中餐、啤酒之类的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