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睡觉教主</I>在2006-4-2 15:08:00的发言:</B><br>
<P>其实正方说的是施琅的功,反方说的是施琅的过,两方都没有错。所以我觉得应该这样评价施琅:</P>
<P>施琅在保卫国家领土完整,维护国家统一方面有卓越的功劳,但由于历史局限性,他在维护祖国统一这一过程中,以汉族人的身份背叛了当时的汉民族,给汉民族带来了灾难性的打击。因此,施琅对于国家来说是功臣,对汉民族来说是汉奸。功不能抵其过,过不可掩其功。所以施琅不是民族英雄,只能算是有争议的国家英雄。(把国家和民族分开比较容易看清)</P></DIV>
<P>
<P>老猫很欣赏教主能从不同层次去分析。有时评价历史人物,必须从他们所处的历史时空去分析,施琅毕竟是与吴三桂之流有别。如果换成大家处于他的位置,你们又会怎么做?</P>
<P>施琅先是效忠郑成功之父郑芝龙成为部属,后随郑芝龙降清,背叛明室主要还是郑父的问题。后来因为郑芝龙及其幼子被清廷扣留软禁,转而支持其子郑成功反清复明。但以后却因为与郑成功政见不和,其父兄和家人遭郑成功杀害,愤而又重新降清复仇。这时清朝已经是康熙即位,政清民安,所以便助明主平定台澎列岛。而且施琅及其子在收复台湾后,他们的政绩也不俗,体恤民情,因此当时民间对施琅还有“施青天”之称,而且他独排众议,说服清廷不要听信一些对台湾战略地位不是很了解的满汉大臣们弃台的意见,此后一百多年成为中国基本国策,一直到清末甲午战败后才割让台湾给日本,这不能不算是施个人的历史贡献。</P>
<P>如果大家将施与春秋时的伍子胥相比,两人的遭遇都有共同点。伍子胥原是楚国人,父兄是楚国忠臣却因为楚王听信奸臣的话所杀害,因此伍子胥偷渡萧关,为家仇悲愤,因此头发一夜全变白。他最后逃到楚国东南方的对头吴国,帮助吴王阖闾,攻下父母之邦的楚国郢都,几乎灭了楚国使吴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当时如果不是伍的好友申包胥在秦廷连哭七天,借来秦国十万精兵来复楚国,楚国早就要亡国了。(因为伍逃难前,申对伍说:“君之才能,必能灭楚,但君能灭之,吾能复之。”)。伍攻下楚都后,楚王已经去世多年,便掘其坟而鞭其尸骨。比之伍子胥,施琅与郑成功的仇恨也几乎相同,但却以国家为重,不为个人私怨而掘郑坟鞭郑尸,而且礼遇郑氏后人,否则朝廷统治台澎列岛将永无宁日。</P>
<P>老猫同意教主看法,对一历史人物的功过应是多方面去客观评价,即使郑成功本人当时要不要随父降清也在观望,如果当年清延不失策,奸杀郑母和操其家,他会不会尾随其父投降清廷,恐怕今天谁也不知道答案呢?</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3 11:59:51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