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查看: 9069|回复: 73

[财经]林毅夫认为中国能更安然度过危机 10月14日更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5-2008 18:19: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iv class="nrti">
<h2 id="cont_title">黑岩CEO劳伦斯·芬克谈教训 </h2><span id="cont_riqi" _extended="true">《财经》特派记者 陈竹 《财经网》 <!--SumPeriods-->  [ 04-25 22:35 ]&nbsp;</span></div>
<div class="nrgn">&nbsp;</div>
<div class="the_content" id="the_content" style="FONT-SIZE: 14px">
<p><strong>作为贝尔斯登问题资产的管理者,芬克分析了导致贝尔斯登轰然倒下的主要原因——信用危机和资本债务的错配<br/><br/>  【《财经网》专稿/特派记者 陈竹 发自美国华盛顿】</strong>黑岩(BlackRock)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劳伦斯·芬克是华尔街上最近的红人,美联储没有竞标就直接选定黑岩作为贝尔斯登300亿美元问题资产的管理人。<br/>  这家管理着逾1.35万亿美元资金,却一直低调行事的公司,因为被美联储选中接手贝尔斯登的300亿美元问题资产而被推到镁光灯下,芬克被称为Mr. Fix-it。<br/>  4月23日,芬克在赴华盛顿与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探讨贝尔斯登问题资产的管理事宜间隙,接受了《财经》杂志的专访。<br/>  <br/><strong>强调风险管理<br/></strong>  对于美联储的这一决定,国会议员们在听证会上不依不饶地逼问伯南克:美联储为何不竞标就直接选定黑岩?又是否能够确保黑岩能把纳税人兜着的、作价300亿美元的贝尔斯登资产如数收回来?<br/>  伯南克的回答是:“不能肯定,但这是一家经验丰富的专业公司。”<br/>  芬克透露,黑岩已经接手了贝尔斯登的资产,美联储给的期限是十年。芬克说,在短期内清算这些资产不是不可能,但黑岩的目标是,不仅要收回资产,还要确保不会给其他公司造成压力、不损害资本市场。<br/>  作为贝尔斯登问题资产的管理者,芬克分析了导致贝尔斯登轰然倒下的主要原因——信用危机和资本债务的错配。<br/>  信用危机是因为人们对风险的认识不当。同很多其他华尔街公司一样,贝尔斯登受利润驱动,没有理解顾及到安全因素——他们依赖的不是风险管理部门,而是S&amp;P和Moody’s这样的评级机构。最后,他们是拿到了AAA的评级,是避免了信用风险,但事实证明,这不过是一种假象。<br/>  芬克认为,不少声名显赫的华尔街公司之所以会在这次危机中损失万亿,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正确理解风险,不知道自己投资的产品到底是什么。此外,芬克指出,在很多华尔街公司,风险管理部被纳为贸易平台,缺乏独立性,无法适当地发挥风险评估的功能。<br/>  “贝尔斯登的不幸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芬克说:“一些公司错以为资本很便宜,而且资本会永远便宜下去。一些公司因为资产与债务的错配——即大量的长期资产和大量的短期负债——而陷入流动性挣扎。贝尔斯登就犯了这样的错误。它垮掉的时候,手上其实捏着很多长期债务资产——它过于依赖Repo隔夜拆借市场市场了。倘若贝尔斯登能像雷曼兄弟那样,拥有一定的长期负债,就不至于挺不过难关。”<br/>  在华尔街,一则有关黑岩的传统流传颇广:在周一的例会上,芬克要求从事债券买卖、房地产投资和私募基金等业务单元的负责人一一进行业务汇报。倘若某个负责人大谈业绩却忽略了风险分析,芬克就会重重地靠到沙发椅上,闭目养神,以沉默表示不满。<br/>  在采访中,芬克笑着默认了这个传闻。他说,黑岩刚成立的时候,风险管理部工作的员工就占到员工总数的四分之一,而这个比例在其他公司只有5%到3%。<br/>  “这在20年前是闻所未闻的。别人说,哦,你们公司是规避风险的。我说那是误解,风险管理并非风险规避。倘若你真正理解了风险,就不需要被动规避,而可以主动承担更多的风险,”芬克说。<br/>  黑岩的风险管理部不仅为本公司服务,也为价值7万亿美元的客户资产提供风险分析。<br/>  芬克说,很多公司之所以雇用黑岩做风险分析,是因为风险管理的建立并非一日之功。芬克说他常常警告客户,黑岩解决方案是可以帮你理解风险,但要在你的公司里建立起重视风险管理的文化,可能得花好几年的时间。<br/>  <br/><strong>中国机会</strong><br/>  “在全球其他很多地区预计将遭受信贷危机更多影响之际,中国代表着一个投资机遇。” 芬克说。<br/>  今年2月,黑岩与中行联手创建了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中银基金)。黑岩持有16.5%的股权。<br/>  2006年底,黑岩就得到中国全国社会保障基金(NSSF)的授权,负责一小部分中国养老基金的海外投资。芬克承认,黑岩已与另外好几家国有退休基金管理项目签订了协议,但由于客户尚未公开消息,所以现在不方便透露细节。<br/>  与世界上大多数主权财富基金皆有有合作的黑岩已向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提出申请,要求管理中投公司即将发放的首批300亿美元投资授权的部分资金。<br/> <font color="#ff0000"> </font><strong><font color="#ff0000">芬克说:“我们靠的不是快速回报,而是稳定的,始终如一的发展。”</font><br/></strong>  同索罗斯一样,芬克也十分看好中国的股市。不同的是,索罗斯认为中国股市处于泡沫初启之时,而芬克认为,股市的大涨大跌引起人们对泡沫的担忧,但泡沫并不存在。<br/>  “很多投资者可能初一试水就得到不少回报,人们兴奋地赚了一笔又一笔,却不清楚为什么自己能赚到钱,但那么高的市盈率肯定也没法长久。”芬克说,“随着股市投机逐渐缓和,股价回到基本面,后面迎来的是稳定发展期。市场信心亦会在这个过程中得以重建。”<br/>  <strong><font color="#ff0000">芬克认为,鉴于中国股市已从去年四季度触及的峰值水平下挫近三分之一,重新考虑投资个别中国公司的时机到了。“从市盈率、公司和所在国的基本情况看,在中国做长线投资是十分有利可图的。”芬克说:“所以,我常常和我遍布全球的客户讲,现在是‘增加风险’而不是‘规避风险’的时候。”■</font></strong></p></div>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14 17:08:20编辑过]
发表于 3-5-2008 09:15: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来自国内的宏观财经分析和报道 6月5日更新 标普将招行纳入负面观察名单

小狮租房
<div class="nrti">
<h2 id="cont_title">全球主权财富基金或于七年内超美国GDP </h2><span id="cont_riqi" _extended="true">《财经网》 <!--SumPeriods-->  [ 04-29 17:34 ]&nbsp;&nbsp;<a href="http://service.caijing.com.cn/comment/list/article_id/58861/article_title/%E5%85%A8%E7%90%83%E4%B8%BB%E6%9D%83%E8%B4%A2%E5%AF%8C%E5%9F%BA%E9%87%91%E6%88%96%E4%BA%8E%E4%B8%83%E5%B9%B4%E5%86%85%E8%B6%85%E7%BE%8E%E5%9B%BDGDP/article_url/aHR0cDovL3d3dy5jYWlqaW5nLmNvbS5jbi9uZXdjbi9jamt4eC9maW5hbmNlLzIwMDgtMDQtMjkvNTg4NjEuc2h0bWw=">共有 0 条点评</a></span></div>
<div class="nrgn"><img onclick="zoom()" src="http://www.caijing.com.cn/templates/newstemplates/img/v1.gif"/> <img onclick="zoom_()" src="http://www.caijing.com.cn/templates/newstemplates/img/v2.gif"/></div>
<div class="the_content" id="the_content" style="FONT-SIZE: 14px">
<p><strong>一项研究称,实现这一点的前提是,主权财富基金保持24%的平均增长率</strong></p>
<p>  <strong>【《财经网》即时报道】</strong>经济研究机构Global Insight4月28日公布的最新报告称, 全球的主权财富基金在过去三年中的年增长率达24%,如果保持这一增长速度,这些基金将在七年内超过美国目前的国民总产值。<br/>  报告称,主要得益于资源收入的攀升,全球的主权财富基金近年增长迅速。2007年全球主权财富基金的总价值已达到3.5万亿美元,这一规模已足以匹敌英国、德国或法国等老牌发达国家的国民总产值。而如果保持过去三年平均年增长24%的速度,全球主权财富基金的规模将在2015年超过美国目前的国民总产值,到2016年将超出欧盟目前的总产值。<br/>  该研究报告称,中国、俄罗斯和科威特是目前最大型基金的拥有者,但包括石油资源丰富的非洲国家在内的其他国家也在迅速跟上。<br/>  据路透社报道,Global Insight主权风险主管Jan Randolph认为,目前金融重心正不断地从西方向东方转移,尤其是转向中国、中东国家、其他亚洲国家和其他能源国家。凭借能源和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扬,以及美元走疲,主权财富基金正在重新塑造全球的经济和金融格局。■</p>
<p><strong>(《财经》记者 张卓)</strong></p></div>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6 7:33:40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5-2008 09:35: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nrti">
<h2 id="cont_title">升值可能驶入慢车道 </h2><span id="cont_riqi" _extended="true">黄益平 《财经网》 <!--SumPeriods-->  [ 04-23 08:56 ]&nbsp;&nbsp;<a href="http://service.caijing.com.cn/comment/list/article_id/58041/article_title/%E5%8D%87%E5%80%BC%E5%8F%AF%E8%83%BD%E9%A9%B6%E5%85%A5%E6%85%A2%E8%BD%A6%E9%81%93/article_url/aHR0cDovL3d3dy5jYWlqaW5nLmNvbS5jbi9uZXdjbi9ob21lL2NvbHVtbi9qcmdjLzIwMDgtMDQtMjMvNTgwNDEuc2h0bWw=">共有 0 条点评</a></span></div>
<div class="nrgn"><img onclick="zoom()" src="http://www.caijing.com.cn/templates/newstemplates/img/v1.gif"/> <img onclick="zoom_()" src="http://www.caijing.com.cn/templates/newstemplates/img/v2.gif"/></div>
<div class="the_content" id="the_content" style="FONT-SIZE: 14px">
<p><strong>今年内人民币升值步伐可能放慢。目前市场的升值预期显然过于乐观</strong></p>
<p>  <strong>【《财经网》专栏&#8226;宏观中国/专栏作家 黄益平】</strong>过去几个月人民币升值步伐已经明显加速。2007年头三个季度,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大致平均每月增强约0.4%,但近几个月这一速度已经上升到1%以上。<br/>  导致升值加快的原因既有国内因素,也有外部因素。一方面,国内流动性日益泛滥,通货膨胀接连创11年新高,今年一季度CPI平均上升到8%,远远超过中央银行4.8%的目标。<br/>  另一方面,外部经济不平衡进一步加剧,2007年贸易顺差增长了近50%,达到2620亿美元,经常账户盈余则扩大到当年GDP的10%以上。去年全年外汇储备增加了4000多亿美元,今年一季度再增加1500多亿美元,至今年3月底,外汇储备已经超过1.68万亿美元。<br/>  最近几个月人民币升值的步伐提高了市场对未来升值的预期。1月初,市场预期今年人民币将相对美元升值8%,到4月初,这一预期已经被调高到12%。但我们并不认同这样的预期,我们相信今年人民币升值的幅度不会明显超过8%。<br/>  下面我们提出五个理由来支持我们相对比较保守的预测。所有这些理由的核心,在于动态地分析经济形势的可能变化。<br/>  ——政府的官方文件依然称当前的通货膨胀为结构性的价格上涨,而非全面性的通胀。这对于货币政策包括汇率政策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意味着货币政策的主要目的可能是控制通胀预期和限制通胀蔓延。许多经济学家不赞同“结构性价格上涨”的说法,认为通货膨胀就是通货膨胀,因为价格上升必定是流动性充裕的反映。因此要治理当前的通货膨胀,只有一个办法,即严厉紧缩货币政策,或者大幅度加息,或者大幅度升值。<br/>  我并不特别喜欢“结构性通胀”的这个说法,但我相信,区分导致通胀的不同原因十分必要。目前过高的CPI,基本就是食品价格暴涨的结果,非食品CPI依然保持在2%以下。因此,不能说中国已经形成全面性的通货膨胀。食品价格从来就不太稳定,不能简单化地用货币现象来概括。比如去年,因为食品价格暴涨,CPI就开始上扬,在这个过程中流动性并没有出现结构性的变化。这可能是不少中央银行更关注核心通胀而非标题通胀的原因。<br/>  “通胀就是通胀”的说法,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可能过于简单化。食品市场失衡,很难靠货币政策解决。货币政策紧缩可以调整总体价格水平,但难以改变相对价格。如果我们现在强力紧缩,会否在压低食品价格的同时,将其他产品价格推入通货紧缩的境地呢?有的学者以劳动力工资、能源价格和环境成本上升来佐证全面通货膨胀已经爆发。其实,几年前就有人基于成本上升而断言中国经济将出现“硬着陆”,但“硬着陆”至今尚未出现,原因在于快速的生产力增长消化了成本压力。<br/>  ——今年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既包括控制通货膨胀,也包括防止经济滑坡。这意味着政策倾向已经不再是“一边倒”了。去年12月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防止由经济增长偏快转向过热和防止由结构性的物价上涨转向全面性的通货膨胀。今年4月,国务院公布的2008年经济工作重点又加上了防止经济疲软,这显然是因为过去几个月,美国经济状况日益恶化,其经济衰退已经成为现实。<br/>  毫无疑问,通货膨胀仍然是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风险,因此货币政策紧缩依然会持续下去。上个星期在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季度和3月的经济数据之后,人民银行迅速宣布将存款准备金比例再次上调0.5个百分点。我们相信,只要CPI继续保持在5%以上的水平,货币政策紧缩就会继续。但是,经济滑坡的风险有可能会使得中央银行在实施紧缩措施的时候变得相对谨慎,这一现象在亚洲已经出现。<br/>  我们的模型分析曾经表明,美国经济减速1个百分点可能导致中国经济减速1.3个百分点。其实,中国的经济数据也已经提供了最初步的证据。GDP增长率由去年四季度的11.2%回落到今年一季度的10.6%,主要就是因为外部需求开始疲软,贸易顺差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0%以上。目前,国内需求还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但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如果经济增长存在疲软的迹象,那么现在大幅度加息或升值,岂不是给下一步的经济风险火上加油?<br/>  ——随着最终需求减弱,通货膨胀压力也必定会逐步减轻。有些经济学家担心出现经济滞胀,其实这种可能性并不大。目前看来,价格高涨主要有两个领域:原材料和食品。食品价格也许会在近期内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但相信原材料价格会随着全球经济减速而回落。现在很多原材料价格强劲,主要依赖金融市场投资而非固定资产投资。一旦投资者信心出现波动,就不能完全排除原材料价格暴跌的可能性。<br/>  中国本身的经历也能说明经济活动和价格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在过去十年,中国的出口增长曾经出现两次大滑坡,第一次是1998年东亚金融危机期间,第二次是2001年美国轻度经济衰退期间。两次滑坡后,中国国内都出现了通货紧缩。究其原因,无非是由于出口困难,加剧了国内产能过剩的矛盾。当然,这一次我们并不预期再次出现通货紧缩,但通胀压力下降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去年CPI上升主要始发于年中,因此即使是单纯考虑基数问题,CPI增长率也可能会回落。<br/>  随着通胀压力下降、增长风险上升,中央银行就可能会对货币政策的方向作出调整。即使保守地看,大幅度紧缩包括大幅度升值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br/>  ——国内政治环境的演变在近期内可能不利于大幅度升值的前景。我们知道,中国的汇率政策从来就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美国和欧盟等经济状况恶化,失业率上升,有可能增加对人民币汇率的国际压力。但中国的贸易顺差缩减,似乎又有利于减轻外部压力。<br/>  但归根到底,对于中国的决策者来说,国内政治生态的重要性肯定要超过国际压力。毕竟,最终的决策只能是对中国政治经济最有利的选择,即使是与国际压力妥协,也只能是因为这有利于中国的长期发展。<br/>  中国出口在一季度保持了22%的增长速度,但根据我们的预测,今年全年的出口增长率为15%,也就是说,到年底时增长速度可能下跌到10%左右。出口一旦面临严峻挑战,国内反对货币升值的力量就可能抬头。事实上,可以预料的是,今年GDP增长可能会出现“软着陆”,但企业利润必定会出现“硬着陆”。这对人民币快速升值之路是一个很大的考验。<br/>  最近,由于全球传递奥运火炬而引发一系列事件,导致全国甚至全球华人民族主义情绪高涨。从长远来看,这也许仅仅是中国重新融入世界大家庭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但在短期内,执行任何可能被认为向外国让步的措施,难度均已陡然增加。<br/>  ——美元汇率可能会在今年晚些时候逐步稳定,甚至出现一定反弹。我们应该明白的一点是,人民币在过去几个月相对于美元加速升值的原因之一,是美元空前疲软。比如今年一季度,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超过4%,但相对于一篮子货币却仅仅升值0.5%。<br/>  美元全面贬值,除结构性的因素外,还有一些短期原因,包括增长减速、利率下降和金融市场风险上升。在这一轮周期中,美元可能还将持续疲软一段时期。但如果利率见底、增长稳定、风险下降,美元很可能在三季度开始逐步走出低谷。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形,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度升值的可能性也会随之降低。<br/>  总结起来,我们相信人民币将在相当长的时期保持升值的趋势。但在今年内,升值的步伐可能会放慢。考虑所有潜在的风险和未来的演变,目前市场的升值预期显然是过于乐观了。■<br/>  <br/>  <strong>作者为花旗集团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本文观点不一定代表作者所在机构的意见</strong></p></di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5-2008 09:39: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nrti">
<h2 id="cont_title">最坏阶段或已过去 </h2><span id="cont_riqi" _extended="true">龚方雄/文《财经》杂志 &nbsp; [2008-04-14] &nbsp;&nbsp;<a href="http://service.caijing.com.cn/comment/list/article_id/56408/article_title/%E6%9C%80%E5%9D%8F%E9%98%B6%E6%AE%B5%E6%88%96%E5%B7%B2%E8%BF%87%E5%8E%BB/article_url/aHR0cDovL3d3dy5jYWlqaW5nLmNvbS5jbi9maW5hbmNlY2FwL2hvbmdrb25nLzIwMDgtMDQtMTIvNTY0MDguc2h0bWw=">共有 7 条点评</a></span></div>
<div class="nrgn"><img onclick="zoom()" src="http://www.caijing.com.cn/templates/newstemplates/img/v1.gif"/> <img onclick="zoom_()" src="http://www.caijing.com.cn/templates/newstemplates/img/v2.gif"/></div>
<div class="the_content" id="the_content" style="FONT-SIZE: 14px">
<p><strong>企业盈利稳定增长,有一个更为结构性而非周期性的原因作为支持,即中国生产率的增长</strong><br/><br/>  2008年一季度以来,中国股市大幅调整。这主要是由于全球信贷危机所诱发的市盈率收缩,经济基本面并未出现大问题。&nbsp;<br/>  我们相信中国经济可以从容应对出口增长放缓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威胁。今年1月-2月宏观经济数据中,消费品零售和固定资产投资强劲增长。这充分显示,实际经济活动正在平稳、持续发展。事实上,中国政府现在愈发注重两大政策目标——抑制通货膨胀与实现经济增长——之间的平衡。全球经济衰退山雨欲来之时,政府完全有能力运用财政政策来刺激消费和鼓励固定资产投资,从而缓冲来自外部的威胁。 <br/>  总之,目前中国经济基本面的走向仍然乐观。我们预期,2008年中国经济与企业利润都将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br/>  虽然市场对企业利润恶化趋势忧心忡忡,但我们通过深入对比认为,由于对成本压力的抵抗能力以及定价能力不同,各行业利润率的变化趋势其实差别很大。 <br/>  大体而言,工业企业利润的上升趋势在中期内仍将继续。这一趋势从根本上得益于中国基本面强有力的拉动作用,以及不断改善的经济结构。2008年人民币升值和企业所得税下降(从33%降至25%)等因素,也起到了额外的推动作用。一些上游产业还能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中获益,从而实现可观的利润增长。同时,中国政府目前正力求实现更为高效、均衡及可持续的增长。基于这一总体目标,一些高科技部门和内需部门(即煤炭、电信、银行及建筑相关部门)的利润率可能呈现新一轮增长。 <br/>  当然,并非所有行业皆有如此光明的前景。近期的周期性不确定因素可能导致一些产业的收益率下降。特别是能源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及附加值偏低的出口部门,可能面临较大的利润增长压力。同时,政府对炼油企业和发电企业实行价格管制,使这些企业难以应对国际原油和煤炭价格上涨,从而出现暂时的盈利压力。 <br/>  今年一二月间,炼油行业的巨大亏损和发电企业的利润下降,引发了工业利润增长的暂时减速。相比之下,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MSCI)中国指数企业的净利润率却稳步上升,增速从2002年的10%上升到2009年的预期值15%。分类来看,一方面,对于公用事业、保险、房地产等MSCI指数构成中的小项目,其净利润将有所收缩;另一方面,如银行、电信这样的大项,其净利润在2008年将呈现稳定增长。 <br/>  在我们看来,在MSCI中国指数企业EPS(每股盈利)稳定增长现象的背后,必定有一个更为结构性而非周期性的原因作为支持,那就是中国生产率的增长。在过去五个月中,这一因素并未发生什么变化。 <br/>  现在,对中国经济增长来说,首要风险来自“去杠杆化操作”(de-leveraging)和美国及全球信贷市场的崩溃。但此次信贷危机最严峻的阶段可能已经结束,并且去杠杆化过程可能也正接近尾声。 <br/>  排在第二位的风险来自中国国内通货膨胀,增长前景不确定性,利润受到挤压,以及政策风险等。我们预计,通货膨胀局面将在2008年二季度发生转折,而从紧的货币政策可能也会有所放松,变得更为平衡。 <br/>  就经济增长而言,国内消费和投资的发展势头一直保持良好。而利润受挤压问题与通货膨胀相关。例如,为抑制通货膨胀,政府对炼油企业和发电企业实行价格管制,可能使工业利润增长暂时放缓;而当通胀率下降,价格管制将逐渐停止,市场期待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也有可能适时推出。由于通货膨胀期间发生的价格扭曲、政策扭曲都是暂时现象,因此利润挤压可能也仅为一个暂时性问题。 <br/>  在我们看来,2008年二季度将出现诸多拉动H股市场的利好因素。首先,CPI同比增幅将有所下降,同时,旺盛的消费及固定资产投资会令经济增长依旧保持稳定;其次,宏观调控过度紧缩的忧虑将可能得到缓解;此外,在市场调整后,MSCI中国指数企业的预期市盈率会变得更具吸引力;最后,政府对A股市场采取的刺激措施,也会逐渐重振H股市场的信心。 <br/>  我们对今年二季度MSCI中国指数的前景表示乐观,并建议投资者考虑适时逢低增仓。虽然我们不排除股市再次探底的可能性,但最糟糕的下跌过程可能已经结束。无论如何,中国经济增长最终一定会保持兴旺,中美经济“脱钩”现象确实正在发生。未来6-12个月内,投资者可考虑逐渐提高投资组合的β系数,并增持对中国经济增长较为敏感的股票——易受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影响的股票类型尤佳。■<br/><br/>  <strong>作者为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中国研究部主管兼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br/></strong></p></di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5-2008 16:59: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nrti">
<h2 id="cont_title">格林斯潘称美国经济年内将持续衰退 </h2><span id="cont_riqi" _extended="true">《财经网》 <!--SumPeriods-->  [ 05-06 13:52 ]&nbsp;&nbsp;<a href="http://service.caijing.com.cn/comment/list/article_id/59448/article_title/%E6%A0%BC%E6%9E%97%E6%96%AF%E6%BD%98%E7%A7%B0%E7%BE%8E%E5%9B%BD%E7%BB%8F%E6%B5%8E%E5%B9%B4%E5%86%85%E5%B0%86%E6%8C%81%E7%BB%AD%E8%A1%B0%E9%80%80/article_url/aHR0cDovL3d3dy5jYWlqaW5nLmNvbS5jbi9uZXdjbi9jamt4eC9maW5hbmNlLzIwMDgtMDUtMDYvNTk0NDguc2h0bWw=">共有 0 条点评</a></span></div>
<div class="nrgn"><img onclick="zoom()" src="http://www.caijing.com.cn/templates/newstemplates/img/v1.gif"/> <img onclick="zoom_()" src="http://www.caijing.com.cn/templates/newstemplates/img/v2.gif"/></div>
<div class="the_content" id="the_content" style="FONT-SIZE: 14px">
<p><strong>格林斯潘认为,美国经济正处于一个容易发生通胀的时期<br/>  <br/>  【《财经网》综合报道</strong>】前美联储(FED)主席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5月5日表示,美国已经陷入“微弱的衰退”,并可能在本年余下时间内继续停滞不前。<br/>  格林斯潘在接受彭博新闻社采访时表示,美国经济增长率已经接近零,有明显的衰退迹象,加之货币政策的放松,美国经济正处于一个容易发生通胀的时期,持续滞涨也许是今年余下时间里,有望达到的最好状况了。<br/>  他指出,美国经济衰退的程度非常微弱,就业市场下滑的状况并没有预想的严重。但他同时强调,即便如此,衰退的程度仍超出了大多数经济学家的预期,现在宣布次贷危机已经好转为时尚早。<br/>  根据美国劳工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美国的失业增加人数为2万,远远少于分析人士此前预期的7.5万人。最新的就业数据使人们开始期待美国经济向好的方面发展。但格林斯潘的言论又令人们对美国经济能立即反弹感到怀疑。<br/>  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nstitute for Supply Management,简称ISM)公布的服务业指数虽然意外地表现强劲,但美联储随后公布的调查显示,由于担心日益黯淡的经济前景,美国的银行继续收紧针对企业和消费者的放贷标准和条件。这驱散了先前短暂的利好氛围。<br/>  格林斯潘称,在美国房地产价格回稳,金融机构因次贷危机而遭受的资产减计压力获得释放之前,经济将很难实现复苏。“但我们一定要认识到美国经济是完全有可能走出低谷的”,格林斯潘指出。<br/>  此外,美联储主席伯南克(Ben Shalom Bernanke)昨日也发表言论称,美国2008年的房屋止赎率将可能比2007年更高,由此引发的业主丧失房产的现象也将有可能更加严重。这也显示出他对美国经济进一步衰退的担忧。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著名的美国股权研究公司贝尔德(Robert W. Baird &amp; Co.)首席投资策略师布鲁斯·比特尔斯(Bruce Bittles)日前表示,房价下跌和油价上涨的形势将拖累经济增长。■<br/> <strong> (《财经》实习记者 王悦威)</strong></p></di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5-2008 17:00: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nrti">
<h2 id="cont_title">前IMF主席称信贷危机已接近尾声 </h2><span id="cont_riqi" _extended="true">《财经网》 <!--SumPeriods-->  [ 05-05 13:53 ]&nbsp;&nbsp;<a href="http://service.caijing.com.cn/comment/list/article_id/59320/article_title/%E5%89%8DIMF%E4%B8%BB%E5%B8%AD%E7%A7%B0%E4%BF%A1%E8%B4%B7%E5%8D%B1%E6%9C%BA%E5%B7%B2%E6%8E%A5%E8%BF%91%E5%B0%BE%E5%A3%B0/article_url/aHR0cDovL3d3dy5jYWlqaW5nLmNvbS5jbi9uZXdjbi9jamt4eC9maW5hbmNlLzIwMDgtMDUtMDUvNTkzMjAuc2h0bWw=">共有 0 条点评</a></span></div>
<div class="nrgn"><img onclick="zoom()" src="http://www.caijing.com.cn/templates/newstemplates/img/v1.gif"/> <img onclick="zoom_()" src="http://www.caijing.com.cn/templates/newstemplates/img/v2.gif"/></div>
<div class="the_content" id="the_content" style="FONT-SIZE: 14px">
<p><strong>前一日,“股神”巴菲特也表示,华尔街已经熬过了最艰难的时期</strong></p>
<p><strong>  【《财经网》综合报道</strong>】“目前的市场状况告诉我们,最严重的信贷危机已经过去。”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席拉托(Rodrigo de Rato)表示。<br/>  据彭博报道,拉托是5月4日在被问及信贷危机是否已经接近尾声时说这番话的。就在前一日,“股神”巴菲特(Warren&nbsp; Buffett)也表示,华尔街已经熬过了最艰难的时期,但个人贷款者还有很多痛苦要承受。<br/>  拉托表示,各国中央银行已经吸取了之前的教训,不仅向市场注入了流动性资金,而且采取了一些更有针对性的措施。这也使得银行体系的信心逐渐得到了恢复,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和金融时报100指数也几乎收复了今年一季度的失地。拉托称,要想使经济在短期内得到修复,还必须出台更有效的措施。<br/>  拉托认为,从中期来看,解决信贷危机还需要采取强化信用的措施,而这不仅要求各国央行采取有效的货币政策,更要求欧美的一些监管制度和基础设施,进行结构性的改革。<br/>  美联储于5月2日发表声明称,将进一步向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并扩大与欧洲央行及瑞士央行的货币互换额度。美联储称,从5月5日开始,两周一期的定期拍卖工具(TermAuctionFacility)金额将从500亿美元增加到750亿美元。此举将使美联储5月通过这一工具拍卖的资金规模达到1500亿美元,较4月的1000亿美元增加了50%。<br/>  而就在5月2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通过招标拍卖国债方式,再次向大型投资银行提供了241.2亿美元贷款,以进一步增加市场流动性,缓解信贷危机。这已是美联储第六次通过“定期证券借贷工具”进行国债招标拍卖。从3月27日首次拍卖活动至今,美联储已通过这一途径为,投资银行提供了总计2425.3亿美元的资金。<br/>  在这之前,美联储于4月30日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2.00%,并将贴现率下调25个基点,至2.25%。■<br/> <strong> (《财经》实习记者 王悦威)</strong></p></di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5-2008 20:39: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菲特也是说次贷危机将过去了,是否是呢?拭目以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5-2008 22:23: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老鼠爱小米</i>在2008-5-6 20:39:00的发言:</b><br/>巴菲特也是说次贷危机将过去了,是否是呢?拭目以待。 </div>
<p>&nbsp;</p>
<p>呵呵,也可以理解成次贷癌症扩散而已。</p>
<p>聚拢在一起就会显得非常严重,被稀释了就觉得没有那么严重了。</p>
<p>不过~市场风波虽过,还是要看这个对美国经济的影响。</p>
<p>所以,今天Business Times也是,类似的两篇报道打假。</p>
<p>第一版JP Morgan说次贷风波过去大半,</p>
<p>第13页又专访,格林斯潘对美国经济的担忧。</p>
<p>&nbsp;</p>
<p>不过,总的来说,美国问题不是特别大,全球经济还是在该做什么做什么。</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5-2008 10:28: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次贷即将过去,接下来是通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5-2008 18:15: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咖喱咖喱</i>在2008-5-7 10:28:00的发言:</b><br/>次贷即将过去,接下来是通涨 </div>
<p>[em115]</p>
<p>&nbsp;</p>
<p>让我们一起加油吧!</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