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楼主: 雨茜

[财经]林毅夫认为中国能更安然度过危机 10月14日更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8-7-2008 17:37: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nrti">
<h2 id="cont_title">詹姆斯·多恩:中国发展之限 </h2><span id="cont_riqi" _extended="true">詹姆斯·多恩/文 《财经网》 <!--SumPeriods-->  [ 07-25 16:07 ]&nbsp;&nbsp;<a href="http://service.caijing.com.cn/comment/list/article_id/76381/article_title/%25E8%25A9%25B9%25E5%25A7%2586%25E6%2596%25AF%25C2%25B7%25E5%25A4%259A%25E6%2581%25A9%25EF%25BC%259A%25E4%25B8%25AD%25E5%259B%25BD%25E5%258F%2591%25E5%25B1%2595%25E4%25B9%258B%25E9%2599%2590/article_url/aHR0cDovL3d3dy5jYWlqaW5nLmNvbS5jbi9uZXdjbi8yMDA4MDcyNS83NjM4MS5zaHRtbA==">共有 2 条点评</a></span></div>
<div class="nrgn"><img onclick="zoom()" src="http://www.caijing.com.cn/templates/newstemplates/img/v1.gif"/> <img onclick="zoom_()" src="http://www.caijing.com.cn/templates/newstemplates/img/v2.gif"/></div>
<div class="the_content" id="the_content" style="FONT-SIZE: 14px">
<p><strong>决定中国经济发展路径的主要因素,将是中国政府是否能一如既往地坚持经济自由政策<br/></strong><br/>  <strong>【《财经网》专栏·卡托专栏(Cato Column)】</strong>经过30年的经济自由化和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和第四大经济体。在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的一项最新研究中,资深研究员、前美国财政部官员盖保德(Albert Keidel)预测,中国在2035年之前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2050年之前,中国经济总量将是美国的2倍。<br/>  盖保德在他的新书《中国经济崛起的现实与虚构》(China’s Economic Rise: Fact and Fiction)中揭开了中国崛起的神秘面纱,并以有力的证据支持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同时,他还为中美间的合作政策举出有说服力的例证,并淡化了人民币大幅升值的要求。<br/>  盖保德总结道,“北京现在很可能能克服如经济不稳定、污染、不平等、腐败和迟滞的政治改革等种种潜在障碍”,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br/>  笔者大致同意他的分析。但有几点需要指出:<br/>  第一,预测经济的长期走势是很困难的,因为其间可能发生很多无法预料的问题,包括政策转向、自然灾害等。阿根廷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在20世纪初时,它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但在20世纪末期却变成了经济自由化程度最低的国家之一,不再富有。决定中国经济发展路径的主要因素,将是中国政府是否能一如既往地坚持经济自由的政策,而非背道而驰。<br/>  第二,笔者认为,盖保德对中国当前的市场社会主义体制、及其受管制的资本市场过于乐观。他认为“与其说中国的金融体系是一个义务,不如将它当作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乐观的信心来源”。但是,这一肯定的评价忽略了“强制储蓄”的存在,并认可了一个结论,决策者比自由市场的参与者更明白如何最佳配置资源。<br/>  中国有很高的储蓄率,并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分配了大量资金。不过,这些投资决策的政治色彩往往很浓,个人自由在“发展”过程中经常会被侵犯。更重要的是,正如已故的英国经济学家彼得·鲍尔(Peter Bauer)经常说的,“与其说资本积累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不如说资本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br/>  通过吸引外资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可以节约稀缺的资本。正如美国在其发展初期所做的那样。资本市场自由化有助于中国缩小国内储蓄和投资之间的缺口,从而使国际收支正常化。身为资本稀缺国,做一个资本净输出国并不符合中国的利益。中国有1.8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其中大部分投资于美国的政府债券,包括目前备受质疑的房利美、房地美债券。<br/>  中国的资本市场要达到“世界级别”,首先必须结束金融抑制,走向资本自由化、以及广泛的私有产权和配套法律。中国的利率和资本管制、盯住汇率制、个人投资选择的缺乏、对信息自由传播的干涉、较差的会计环境以及政府在配置投资资金过程中的过度干预(及应运而生的腐败问题)都意味着,中国市场要达到香港市场那样的透明、高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br/>  不过,我们也要看到光明的一面。2000年开始的银行体系的改革,以及自2005年6月起,以市场为主导的汇率体系的逐步建立,都包含了中国政府的大量努力。同样,中国政府正逐渐放松对资本和利率的管制。因此,中国的金融抑制在未来10年到20年里有望逐渐消失,上海也可能成为主要的全球金融中心。<br/>  第三,盖保德的预测都基于对美国和中国通货膨胀的良性假设。但是,眼下货币发行许可由政府批准,中央银行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而政治家们仍然相信,轻微的通胀正是实现增长必需的代价。在这样的现实下,盖保德的假设恐难成立。<br/>  事实上,即使是每年2到3个百分点的温和通货膨胀,也可能在较短时间内腐蚀一国的货币价值——如今中美两国的通货膨胀都在加速。更重要的是,大部分经济学家现在意识到,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并不存在一种长期的此消彼长,也就是说,通货膨胀率稍高,也不会带来失业率的永久性下降。其实,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似乎存在一种正相关,正如上世纪70年代发生的滞胀局面。在通货膨胀期间采取价格管制和信贷定额配给,也会伤及经济自由。<br/>  发生通货膨胀的原因,并非能源和食品相对价格的上涨,而是国内的货币与信贷发行量相对于真实产出的过度增长。就中国而言,通胀部分是由人民币被低估引起的。基于中国庞大的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流入,央行为了维持较低的汇率水平,就通过发行人民币,大量买入美元和其他外国货币。而国内特别是来自于国有企业的信贷需求,又刺激了投资,从而给央行带来了更大的压力。许多经济学家现在预测,中国2008年的通胀率将比4.8%的官方目标至少高出2个百分点。 <br/>  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要保证由市场决定价格并使其反映全球需求水平,同时治理通货膨胀。然而,要控制通胀,就需要货币政策更为独立、人民币名义汇率加速升值——这两点在政治上可能都较难实现。<br/>  美国经济放缓与金融市场的动荡如果持续下去,将会减弱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从而拖累中国的经济增长。而中国也需要消化过剩的产能,并放慢货币和信贷增长,以稳定价格,并增强长期发展的预期。<br/>  最后,政治对于中国发展路径的决定性不亚于经济。我同意盖保德的观点:美国和中国作为维护和培育世界经济和谐发展的关键因素,双方的协同合作蔚为重要。而每向保护主义多走一步,都是对相关各方的灾难,也会减少双方的国家财富——也许,其对中国的损害较之于盖保德的假设更甚。<br/>  只要改革者让市场成长,并接受“自发秩序”(spontaneous order)这一观念,那么市场自由主义最终会取代市场社会主义。到那时,中国人民将拥有更为广泛的选择,从而体验到真正意义的发展。<br/>  然而,要增加个人的选择,就需要政治改革。这就会威胁到中国共产党的权力垄断。这一两难如何解决,是中国未来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我希望“和平发展”的目标能够压倒其他因素的影响;也希望到2035年的时候,中国不仅是世界的最大经济体,也跻身最自由经济体之列。■<br/></p></di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7-2008 15:03: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个税,我应该交多少?

小狮租房
<div class="nrti">
<h2 id="cont_title">危机再现 </h2><span id="cont_riqi" _extended="true">谢国忠/文 《财经》杂志 总第216期  [ 07-21 12:54 ]&nbsp;&nbsp;<a href="http://service.caijing.com.cn/comment/list/article_id/75419/article_title/%25E5%258D%25B1%25E6%259C%25BA%25E5%2586%258D%25E7%258E%25B0/article_url/aHR0cDovL3d3dy5jYWlqaW5nLmNvbS5jbi9uZXdjbi8yMDA4MDcxOS83NTQxOS5zaHRtbA==">共有 13 条点评</a></span></div>
<div class="nrgn"><img onclick="zoom()" src="http://www.caijing.com.cn/templates/newstemplates/img/v1.gif"/> <img onclick="zoom_()" src="http://www.caijing.com.cn/templates/newstemplates/img/v2.gif"/></div>
<div class="the_content" id="the_content" style="FONT-SIZE: 14px">
<p><strong>按揭市场的两大支柱快要倒下,信贷危机最糟糕的阶段可能已经来临;中国的国有金融机构过于迫切地与华尔街打交道,可能会重蹈房利美和房地美的覆辙<br/></strong><br/>  信贷危机最糟糕的阶段可能已经来临。美国按揭市场的中流砥柱—— 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正濒临破产边缘。<br/>  两家公司都是政府发起企业(GSE),而且它们规模如此之大,谁也不会想到它们会倒闭。因为一旦倒闭,美国住宅市场的资金流将被切断。两家公司业务合计占据了美国按揭市场的半壁江山。政府不得不对其展开救助。 <br/>&nbsp;<br/><strong>继续救市</strong><br/>  当前危机起源于银行给购房者提供了过度贷款。近年来,人们认为,“金融创新”可以使信贷投资者减少风险,而“金融创新”也让人们购房时背负了较高的财务杠杆。除了传统上购买银行抵押资产并打包成证券化产品,房利美和房地美也购买了信贷衍生品市场的新金融产品。事实已证明,“金融创新”能降低风险的说法只是天方夜谭。随着房利美和房地美深陷危机,信贷泡沫的核心被暴露出来,现在恐怕是危机的最糟糕阶段。 <br/>  危机并不会随着这两家机构濒于破产和政府实施援救而结束,更多诸如地区性银行的金融机构将会倒闭。例如,擅长经营抵押贷款的独立国家房贷公司(IndyMac Bank)曾为住宅市场繁荣贡献过一臂之力。7月11日,它却被美国联邦监管机构接管。它也是美国历史上倒闭的第三大银行。独立国家房贷公司的破产可能会让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花费40亿美元至80亿美元,这可能超过FDIC530亿美元存款保险金10%。事实上,美国联邦政府可能会在近期对FDIC实施资本结构调整。有预测显示,当前信贷危机造成的总体损失将达1万亿美元。到目前为止,包括房利美和房地美估计损失在内,已经确认的损失高达5000亿美元。 <br/>  即便如此,华尔街的麻烦仍远未结束。贝尔斯登的倒闭并没有给其他机构一个“免死金牌”,它们只是在美联储的支持下暂时幸免于难。数家华尔街机构可能已经岌岌可危,就像被判定为死亡的植物人。一年之后,华尔街幸存的机构将更少。 <br/>  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已经宣布,打算采取临时稳定措施,并希望措施能获得国会批准,以拯救房利美和房地美。临时稳定措施,是通过为两家公司提供政府担保来维持其正常运营。投资者可以继续购买房利美和房地美的债券以支持其运作,否则,美国住宅市场上将没有流动性可言。其中一项临时的稳定措施,就是美联储将向两家机构直接提供短期融资服务。而这意味着,美联储将通过印刷钞票来拯救金融系统。最终,房地产价格下跌的损失会被货币化,并被转移。 <br/>  对房利美和房地美的救援行动将弱化美元,推高通胀,提升债券收益率。我相信,援助资金最终将来源于美联储新印的钞票,或部分来自财政部发行的债券。正如我在2007年8月提出的观点,美联储的援救行动将增加货币供应,并通过商品投机导致通胀上扬。由于美元是世界性货币,美国可将金融危机造成的损失通过货币化来转移,而这一举措仅会导致美元贬值而不会出现美元崩盘。由于国际投资者持有16万亿美元金融资产,货币化对美国而言是一个优先考虑的策略。通过通胀和美元贬值的传导效应,外国投资者将分担三分之一的损失。为了避免给他人做嫁衣,后者现在应该出售美国国债,推动债券利率飙升,从而制止美联储印刷钞票的行为。到目前为止,主要由各国央行组成的国际投资者正陷入恐惧之中,不知何去何从。而美国正在利用这个机会将损失向全世界转移。<br/>  正如上期讲到,这场金融危机导致全球滞胀。信贷危机使得房地产泡沫破裂,打压全球需求。与此同时,美联储大量印刷钞票拯救金融系统。当货币流向金融系统时,投机者用其购买石油等商品。因此,货币供给的增加同时转化为全球通胀。由此产生的负利率无助于全球经济增长,因为它使得大量的财富重新分配,转移到石油出口国。这些国家的贸易盈余重返全球金融体系后,引发更为严重的通胀。直到美联储将利率提高至6%,并维持不变时,这一恶性循环才能被打破。 <br/>  我确信,美联储将在11月美国大选之后开始提高利率。由于担心对经济增长造成冲击,利率的提升步伐在初期将是缓慢的,并希望能通过小幅度的利率提升吓退石油投机者。在2009年下半年,美联储将意识到恐吓战术无效,并开始加快利率提升的步伐。预计联邦基金利率在2009年底将提高至约5%的水平,对油价构成打压。然而,为了推动经济增长,美联储将在2010年再次降息,投机者也将卷土重来。美联储与投机者之间的博弈将延续多年,引发通胀出现类似20世纪70年代的波动。最终,美国政府将任命一位类似于保罗·沃尔克(Paul Volker)这样的铁腕人物担任联储主席。新主席将把利率提高至10%,彻底摧毁通胀和投机者。历史将再次重演! <br/>&nbsp;<br/><strong>衰落始末</strong><br/>  让我们重新回到当前危机的讨论中来。房利美和房地美与中国的国有银行相似,它们依赖于政府支持来运作。房利美作为国家经营企业成立于1938年大萧条时期,它主要支持数量众多的地方储蓄与贷款机构(Savings and Loans),后者为当地的城市居民购买住宅提供贷款。<br/>  房利美从这些机构手中购买按揭资产,为其提供流动性,并在它们扩张时提供资金支持。1968年,房利美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这点与近年来中国国有银行的大举上市类似。随着抵押资产证券化的不断发展,房利美的业务不断扩张,也变得更为复杂。它从诸如银行、金融公司、投资银行等各类金融中介机构中买入按揭资产,并在资本市场上将它们证券化。通过资本市场的杠杆作用,房利美成为了按揭市场的龙头老大。为了限制房利美的垄断力量,美国政府在1970年成立了房地美,希望后者能与之抗衡。 <br/>  房利美和房地美自成立以来,在提高自有房产权覆盖率上扮演了重要且积极的角色。拥有自己的房子是“美国梦”的核心,而自有房产权也是市场经济稳定的基石。房子是最重要的消费品,也是最重要的资产。“居者有其屋”将有助于增强社会稳定。对于政府而言,尽可能地降低按揭成本意义重大。为了控制风险,房利美和房地美对于它们要购买的按揭资产的要求很严格。它们常用两个指标考核资产,分别是首付比例和家庭收入/债务比率。直到信贷危机爆发前,它们的业务一直都是盈利的。 <br/>  房利美和房地美濒于破产原因有三。 <br/>  第一,当房地产价格有太多泡沫时,两家公司的风险控制措施不足。在这轮经济周期中,美国房屋价值一度达到了GDP的170%,相比于历史平均水平100%,房价跌幅也要远远高于20%-30%的首付比例。由于根据美国法律,按揭合同是一个有限责任合同,房价的下挫使那些持有负资产的人们倾向违约不还贷款。4月,凯斯-希勒(Case-Schiller)房价指数较去年同期下滑15.3%。直到未来房价结束下跌时,预计该指数还将再跌15%。截至3月底,房利美和房地美宣称拥有合计810亿美元的资本金(占资产总额的1.5%),当房价平均下挫30%时,它们的损失将高于资本金。 <br/>  第二,作为政府发起企业,房利美和房地美必须提供公共服务。2007年8月,次贷危机爆发后,政治家呼吁它们为稳定市场发挥作用。在缺乏其他购买者的情况下,它们成了按揭市场的最后购买人。一季度,两家机构共买入或担保了市场中81%的按揭证券。并且,在这样一个特殊时刻,市场上出售的按揭证券的质量都是可疑的,因为金融机构都试图将他们最糟糕的资产出手。尽管现在评估房利美和房地美提供公共服务的损失仍为时尚早,但毫无疑问,这是拖累两家机构的重要因素。 <br/>  第三,作为政府发起企业,它们无法在复杂的金融市场中有效运作。如同中国的国企,房利美和房地美的雇员类似于公务员,而提供和出售复杂金融产品的华尔街雇员则是高薪顶尖人才。前者可能无法完全理解华尔街提供给他们的复杂金融产品,而后者可能会充分利用前者无知的弱点增加销售。考虑到这一点,房利美和房地美可能成为华尔街制造的这场信贷泡沫中的最大受害者。由于它们是政府发起的企业,政府也陷入到华尔街的圈套中。随着美联储将损失作货币化处理,最终,全球的美元持有者都将是受害人。 <br/>  许多批评家们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对房利美和房地美大肆抨击,认为他们是社会主义的产物。但我并不认为这两家机构从根本上有缺陷或是不该存在。提高“居者有其屋”的覆盖率是对稳定的市场经济的最好支持。 <br/>  在上述三个原因中,最后一个是关键。通过从华尔街购买复杂的金融产品,两家机构为泡沫的膨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政府支持的企业并没有足够的能力理解复杂的金融产品。我很担心,中国的国有金融机构过于迫切地与华尔街打交道,可能会重蹈房利美和房地美的覆辙。 <br/>  目前的金融危机表现为金融系统出现逐渐爆炸的特点,但尚没有出现一个能量相当于核爆炸的事件使得问题彻底暴露,令市场触底。如果房利美和房地美被允许破产,那这将是一个“核爆炸事件”。当然,美国政府正在拯救它们,这场危机还要继续拖延下去。相比之下,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亚洲国家将本国货币贬值50%,而股市也出现腰斩,以美元计价的资产市值大幅缩水75%。这些地区的银行也快速破产。但在一个相对较短时间内,市场恢复信心,危机也触底好转。 <br/>  亚洲与美国的不同之处在于,美国以本国货币——美元借入资金。当外国投资者希望抽回资金时,美联储可以印刷更多的钞票来支付。对于一个普通的国家而言,当预期该国货币出现过量供给时,汇率将大跌,引发高通胀。<br/>  十年前,俄罗斯曾上演过这一幕,当时它试图通过印钞票来偿付巨额债务。然而,美元是一个全球性货币,全球经济对美元均有需求,我们不可能完全摆脱美元。印钞票对美国而言,是一个有效的弥补危机损失的措施。 <br/>  目前,危机发展缓慢的原因主要归结于,复杂的信贷产品掩盖了杠杆的放大效应。尽管爆炸性事件一个接着一个,但许多机构并没有向市场明确披露它们的资产。事实上,它们也可以掩饰会计账务,揭露真相需要时间。这也就是为什么一连串的爆发性事件延续如此之久的原因,并且,这也增加了我们判断危机何时结束的难度。预计六个月后,市场才能意识到危机已经结束。 <br/>  扩大货币供应量将推高油价。美国每天进口1000万桶原油,如果油价上涨10美元,美国每年将损失360亿美元。但只要印钞票弥补危机的好处大于油价上扬的损失,美联储就会继续开动印钞机。 <br/>  只要美联储继续以印刷钞票的办法来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石油、黄金和商品市场将会表现优异,而债市将走熊。■&nbsp;<br/><br/><strong>  作者为《财经》杂志特约经济学家、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strong>&nbsp;</p></di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7-2008 00:41: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nrti">
<h2 id="cont_title">印度央行坚决反通胀 </h2><span id="cont_riqi" _extended="true">《财经》实习记者 张翃&nbsp;&nbsp;<img src="http://img.caijing.com.cn/ico_logo.gif" border="0"/>&nbsp;&nbsp;[07-29 20:58]   &nbsp;&nbsp;<a href="http://service.caijing.com.cn/comment/list/article_id/110001309/article_title/%25E5%258D%25B0%25E5%25BA%25A6%25E5%25A4%25AE%25E8%25A1%258C%25E5%259D%259A%25E5%2586%25B3%25E5%258F%258D%25E9%2580%259A%25E8%2583%2580/article_url/aHR0cDovL3d3dy5jYWlqaW5nLmNvbS5jbi8yMDA4LTA3LTI5LzExMDAwMTMwOS5odG1s">共有 4 条点评</a></span></div>
<div class="nrgn"><img onclick="zoom()" src="http://www.caijing.com.cn/templates/newstemplates/img/v1.gif"/> <img onclick="zoom_()" src="http://www.caijing.com.cn/templates/newstemplates/img/v2.gif"/></div>
<div class="the_content" id="the_content" style="FONT-SIZE: 14px">
<p><strong>上调回购利率50基点、存款准备金率25基点,下调2008-2009财年GDP增长率预测至8.0%</strong></p>
<p><strong>  【《财经网》专稿/实习记者 张翃】</strong>虽然最新通胀数据数月来首现回落,印度央行的反通胀行动并未“浅尝辄止”。<br/>  印度央行7月29日的货币政策会议决定,再次双管齐下,将商业银行从央行借贷的回购利率(repo rate)和存款准备金率(cash reserve ratio)分别提高50个基点和25个基点。目前两项指标均达到了9%的水平。<br/>  截至7月12日的数据,印度的批发价格指数比一年前上涨了11.89%。这对将通胀率目标上限定为5%的印度而言,仍是一个难以容忍的水平。虽然这一数据比一周前的11.91%已略有下落。<br/>  通胀率下降0.02个百分点,不足以额手称庆,但也微显印度央行自今年4月以来紧缩政策的初步成效。特别在6月,印度央行频繁出手,两次共上调回购利率75个基点、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力度之大,少有央行能及。<br/>  而反通胀的代价也赫然在目。印度央行7月28日发布的《2008-2009财年第一季度(4-6月)宏观经济及货币回顾》中显示,2008年4月至5月,印度的工业产出年度化增长率只有5.0%,不到去年同期增幅10.9%的一半。<br/>  其中,放缓趋势最明显的是制造业和电力行业,增长率分别从上一年的11.8%和9.0%,降到了5.3%和1.7%。毫无疑问,以上行业最易受能源价格的影响。<br/>  国际油价飙升,印度国内的能源价格亦水涨船高。印度一篮子原油价格从今年3月的每桶99.4美元升至6月的每桶129.8美元,7月3日上升至每桶141.5美元的顶峰。四个月即涨价40%以上。幸而油价近来有所回落,7月25日报价为每桶121.9美元。<br/>  原油价格上涨压力,已使对国内部分成品油实行限价的印度政府难以承受。2008年4月至5月的总财政赤字(gross fiscal deficit——包括贷出款项在内的财政总支出,减去包括外部拨款在内的财政总收入和非债务资本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近18%。<br/>  在此压力下,印度于6月4日提高了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的零售价,提价幅度在9%-17%之间。即便如此,印度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水平仍有很大差距。同时,对石油产品的关税减让、对化肥的补贴、对农民负债的减免,意味着政府的补贴负担依然不轻。<br/>  此外,印度“第六薪酬委员会(Sixth Pay Commission)”关于提高中央政府400万职员薪资水平28%的提议若能通过,则中央政府将为这些公务员追加1806亿卢比(约合42亿美元)的工资。显然,印度中央财政未来一年的支出压力重重。<br/>  评级机构标准普尔曾表示,若印度通胀继续加快,选举前夕政府的支出继续加大,将导致赤字进一步扩大。标准普尔可能下调印度的主权评级,由目前的投资级中最低的 “BBB-”级降为“垃圾级”。<br/>  印度2009年议会大选已开始预热,值此关头,政府要争取民意,抑制通胀更显“政治”意味。“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就是要全力避免通胀压力的进一步恶化,使通胀预期稳固下来。”印度央行的政策声明语气坚决。<br/>  该声明称,全球经济放缓、美国金融市场动荡的负面影响,是否会蔓延至印度国内,要对此保持“高度警惕”。印度央行会把流动性管理作为下一阶段的首要政策选择,并将根据形势不断做出政策调整。<br/>  印度央行希望,在2009年3月底本财年结束前,将通胀率降到7.0%左右。这离5.0%的通胀目标上限仍有相当差距。<br/>  与此同时,印度央行也将2008-2009财年的GDP增长率预测,从此前的8.0%-8.5%降至8.0%。■<br/></p></di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2008 09:41: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nrti">
<h2 id="cont_title">美国消费者信心持续低迷 </h2><span id="cont_riqi" _extended="true">《财经》实习记者 王楠&nbsp;&nbsp;<img src="http://img.caijing.com.cn/ico_logo.gif" border="0"/>&nbsp;&nbsp;[07-31 18:59]   &nbsp;&nbsp;<a href="http://service.caijing.com.cn/comment/list/article_id/110001778/article_title/%25E7%25BE%258E%25E5%259B%25BD%25E6%25B6%2588%25E8%25B4%25B9%25E8%2580%2585%25E4%25BF%25A1%25E5%25BF%2583%25E6%258C%2581%25E7%25BB%25AD%25E4%25BD%258E%25E8%25BF%25B7/article_url/aHR0cDovL3d3dy5jYWlqaW5nLmNvbS5jbi8yMDA4LTA3LTMxLzExMDAwMTc3OC5odG1s">共有 0 条点评</a></span></div>
<div class="nrgn"><img onclick="zoom()" src="http://www.caijing.com.cn/templates/newstemplates/img/v1.gif"/> <img onclick="zoom_()" src="http://www.caijing.com.cn/templates/newstemplates/img/v2.gif"/></div>
<div class="the_content" id="the_content" style="FONT-SIZE: 14px"><strong>退税计划支出过半,消费增长下滑风险日益增加<br/></strong><br/><strong>  【《财经网》专稿/实习记者 王楠】</strong>通胀高企、房价暴跌、信贷紧缩,美国经济当前压力重重。7月进行的多项消费者信心调查显示,美国消费者信心正面临崩溃式下落的威胁。<br/>  美国咨商会7月29日公布了7月消费者信心指数。该指数在6月创下1992年以来的最低值51.0后,在7月小幅上升至51.9,但没有明显迹象表明即将反弹。<br/>  咨商会报告显示,7月美国消费者对当前经济形势的信心指数基本保持不变,由此前的65.3小幅上升至65.4,但对未来的预期指数由6月的41.4上升至43.0。<br/>  接受调查的消费者最担心的问题,仍旧是劳动力市场的疲软。30.3%的被调查者认为难以找到工作,高于6月的29.7%;而认为工作岗位充足的被调查者,则由6月的14.1%下降至13.5%。<br/>  7月29日同日公布的ABC消费者信心指数显示,截至7月27日当周,消费者信心指数由前周的-41下降至-47,为近九周来的新低,再次趋近-51的历史最低值。<br/>  根据ABC消费者信心调查报告,被调查者中对整体经济、商业环境和个人财力持乐观态度的人数,与前周相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对整体经济持乐观态度的人数,由此前的14%下跌至10%,对商业环境和个人财力保持乐观的被调查者,则分别下降至21%和49%。整体消费者信心水平远低于2007年以来的平均值-20,以及1985年来的平均值-10。<br/>  该报告指出,房地产市场的持续恶化和国内汽油价格的高涨,是导致消费者信心逼近历史最低的推动力量。尽管国际油价在7月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但美国国内的汽油价格仍维持在3.96美元每加仑的高位。<br/>  7月25日公布的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在7月意外出现回升,由6月的56.4升至61.2,高于市场56.3的预期,仍处于衰退区域。<br/>  另外,密歇根大学调查报告显示,消费者对当前经济状况的信心指数为73.1,高于6月的67.6。未来六个月内的经济前景指数,则由6月的49.2上升至53.5。对于通胀,调查显示消费者认为未来一年内,通胀将保持在5.1%的高位不变,而五年内的长期通胀预期则由3.4%下降至3.2%。<br/>  当前房屋市场的持续深度调整、劳动力市场的萎靡不振、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带来的通胀和通胀预期,正不断侵蚀消费者的购买力,严重打击了消费者的信心。<br/>  今年初,美国政府通过了耗资约1680亿美元的财政激励计划,金额超过了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整个计划分为两年实施,预计今年将实现1520亿美元的退税,其余160亿美元退税将会在2009年实现。本次计划主要针对能将退税款项迅速消费掉的中低收入阶层。<br/>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ongress Budget Office)预测,退税款项中的三分之二有望在三个月内用于消费,一季度数据显示,消费支出在GDP中所占比重超过了70%,因此,该政策将会对二三季度的GDP起到明显的拉动作用。<br/>  该计划于4月底提前实施,受其影响,5月的零售销售额达到了3855亿美元,同比增长2.5%,环比增长1%,远超市场预期。但6月的零售销售表现则差强人意,零售额同比增长3%,环比仅增长0.1%,低于市场预期的0.4%,内需疲态依旧。<br/>  根据美国财政部的最新报告,截至7月11日,累计发放的退税款项1.12亿次,金额达918亿美元,超过半数的预算已经支出。<br/>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分析师沈建光认为,退税计划将较为显著地缓解二季度美国私人消费的放缓程度。然而面临房市调整加深,油价屡创新高,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在低位徘徊,显示内需依旧疲软。因此可以预见在退税作用消失之后,消费支出将继续面临下行风险。<br/>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7月15日在国会听证会的证词中表示,随着劳动力市场软化和消费物价持续上升,实际收入一直停滞不前。持续下降的股票和房屋价格大大影响消费者的财政状况,导致消费者信心急剧下降,消费开支在未来几个季度预期继续疲软。但因为提前退税的影响,上半年个人消费支出普遍优于预期。<br/>  美国商务部8月1日将首次公布2008年二季度GDP的预测值,受消费支出增加和出口强劲表现的影响,二季度GDP较一季度可能会出现较大幅度的提高。市场人士预测,二季度GDP环比增幅有望达到2.4%。<br/>  高盛分析师Jan Hatzius指出,6 月零售额低于市场预测,首次表明退税政策对消费支出增长的刺激作用已经消退。在今年秋季前,消费支出增长的放缓,可能会转变为季环比下降(速度约为每月0.5%)。这可能会导致2008年第四季度和2009年第一季度消费开支增幅累计下降4%左右,同时对GDP产生温和但仍较显著的连带影响。■ </di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8-2008 12:02: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nrti">
<h2 id="cont_title">次贷危机深化 凯雷创始人调整预期 </h2><span id="cont_riqi" _extended="true">《财经》记者 王真&nbsp;&nbsp;<img src="http://img.caijing.com.cn/ico_logo.gif" border="0"/>&nbsp;&nbsp;[08-08 17:35]   &nbsp;&nbsp;<a href="http://service.caijing.com.cn/comment/list/article_id/110003754/article_title/%25E6%25AC%25A1%25E8%25B4%25B7%25E5%258D%25B1%25E6%259C%25BA%25E6%25B7%25B1%25E5%258C%2596%2520%25E5%2587%25AF%25E9%259B%25B7%25E5%2588%259B%25E5%25A7%258B%25E4%25BA%25BA%25E8%25B0%2583%25E6%2595%25B4%25E9%25A2%2584%25E6%259C%259F/article_url/aHR0cDovL3d3dy5jYWlqaW5nLmNvbS5jbi8yMDA4LTA4LTA4LzExMDAwMzc1NC5odG1s">共有 0 条点评</a></span></div>
<div class="nrgn"><img onclick="zoom()" src="http://www.caijing.com.cn/templates/newstemplates/img/v1.gif"/> <img onclick="zoom_()" src="http://www.caijing.com.cn/templates/newstemplates/img/v2.gif"/></div>
<div class="the_content" id="the_content" style="FONT-SIZE: 14px">
<p><strong>鲁宾斯坦称“真希望能多呆几天,但是我必须赶快回去赚钱”<br/>  <br/>  【《财经网》专稿/记者 王真】</strong>“我来中国就两到三天,真希望能多呆几天,但是我必须赶快回去赚钱。”凯雷投资集团(Carlyle Group)创始人大卫·鲁宾斯坦(David M. Rubenstein)告诉《财经》记者。<br/>  凯雷是全球最大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即PE),而鲁宾斯坦此次来华是为了参加了奥运会的开幕式。<br/>  鲁宾斯坦认为,全球经济在明年二三季度将好转,而美国的经济衰退则将在美国大选以及新任总统上台后恢复。对于PE投资,他不否认全球范围来看正处于低谷,但称在美国经济恢复之后将重新起飞。<br/>  鲁宾斯坦这种谨慎的说法,与几个月前他对于经济恢复的信心不同。今年5月,鲁宾斯坦在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强调近期凯雷在筹集资金和交易方面都十分活跃,并称次贷危机最糟的时刻已经过去了,预计今年年底美国经济将重拾升势,PE周期也将回归正常状态。“<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99">对于既有资金又有智慧的人来说,这将是以较低价格收购资产的良机。”</font><br/>  同时,前来观看开幕式的麻省理工学院院长David C. Schmittlein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称:“预计美国经济何时恢复比较困难,但是金融机构一定是比房地产领域恢复得快,但是估计也是2009年的事了。”<br/>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全球范围私募股权交易活动并不活跃,这与往常的经验似乎不同。美国一家名为MFS投资管理的分析师表示:“通常,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是PE投资的最佳时机,但是本次次贷危机造成的情况不是这样。”<br/>  根据伦敦的私人股权基金研究机构Private Equity Intelligence的报告,投资银行出售给PE公司的3000亿美元债务融资,在去年夏天次贷发生之时冻结。2008年一季度,PE融资达到1550亿美元,其中大型基金的融资情况较好;而2007年三季度PE基金共融资910亿美元,为最近两年的最差,较前年同期减少了860亿美元。■</p></di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8-2008 16:37: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nrti">
<h2 id="cont_title">雷曼预测PPI或已见顶 </h2><span id="cont_riqi" _extended="true">&nbsp;&nbsp;<img src="http://img.caijing.com.cn/ico_logo.gif" border="0"/>&nbsp;&nbsp;[08-12 10:38]   &nbsp;&nbsp;<a href="http://service.caijing.com.cn/comment/list/article_id/110004637/article_title/%25E9%259B%25B7%25E6%259B%25BC%25E9%25A2%2584%25E6%25B5%258BPPI%25E6%2588%2596%25E5%25B7%25B2%25E8%25A7%2581%25E9%25A1%25B6/article_url/aHR0cDovL3d3dy5jYWlqaW5nLmNvbS5jbi8yMDA4LTA4LTEyLzExMDAwNDYzNy5odG1s">共有 0 条点评</a></span></div>
<div class="nrgn"><img onclick="zoom()" src="http://www.caijing.com.cn/templates/newstemplates/img/v1.gif"/> <img onclick="zoom_()" src="http://www.caijing.com.cn/templates/newstemplates/img/v2.gif"/></div>
<div class="the_content" id="the_content" style="FONT-SIZE: 14px"><strong>认为PPI突增未必会加大CPI的上行压力,但会对企业利润带来影响</strong><br/><br/><strong>  【《财经网》综合报道】</strong>中国7月份的生产者价格指数(消费品和生产物资的出厂价指数,下称PPI)首次达到10%,这是1996年10月开始公布PPI资料以来的最高水平。<br/>  这一数据远高于市场9.1%的预期。在PPI的构成因素中,生产物资7月份的价格通胀从6月份的年同比10.1%上涨至11.7%,而消费品的价格通胀从4.8%降至4.6%。<br/>  雷曼兄弟公司亚洲经济学家孙明春的研究报告称,PPI通胀猛涨的主要推动因素是6月底7月初燃料和电力的管制价格的上调,其中汽油、柴油和航空燃料均上涨了1/5左右,电价也上涨近1/20,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但食品价格下跌帮助降低了PPI中消费品部分的通胀。<br/>  雷曼认为,PPI的上扬未必意味CPI稍后会突增,PPI上涨更多是对企业利润率而不是通胀水平造成了压力。这份报告称,只要中国消费品相关制造行业存在产能过剩问题,企业就很难将上涨的生产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并且在产能过剩问题逐渐显现的环境下,中国的PPI通胀无法很好地预示CPI通胀。事实上PPI在过去几年里都滞后于CPI数据。<br/>  雷曼预期未来几个月随着食品价格的回落,CPI通胀将继续回落。另一方面,近期原油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的回落将开始缓解PPI面临的压力。如果趋势持续,PPI或已在7月份见顶。然而,鉴于PPI数字将在一段时间里继续高于CPI,雷曼预期企业的利润率将在未来数月持续受影响。■<br/><br/><strong>(《财经》实习记者&nbsp; 贲悦)</strong> </di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8-2008 09:56: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ul>
<li>
<div align="left"><font face="Verdana">力拓CEO看好后奥运中国经济 </font></div></li></ul>
<div class="nrti">
<h2 id="cont_title">力拓CEO看好后奥运中国经济 </h2><span id="cont_riqi" _extended="true">《财经》记者 严江宁&nbsp;&nbsp;<img src="http://img.caijing.com.cn/ico_logo.gif" border="0"/>&nbsp;&nbsp;[08-11 21:17]   &nbsp;&nbsp;<a href="http://service.caijing.com.cn/comment/list/article_id/110004516/article_title/%25E5%258A%259B%25E6%258B%2593CEO%25E7%259C%258B%25E5%25A5%25BD%25E5%2590%258E%25E5%25A5%25A5%25E8%25BF%2590%25E4%25B8%25AD%25E5%259B%25BD%25E7%25BB%258F%25E6%25B5%258E/article_url/aHR0cDovL3d3dy5jYWlqaW5nLmNvbS5jbi8yMDA4LTA4LTExLzExMDAwNDUxNi5odG1s">共有 1 条点评</a></span></div>
<div class="nrgn"><img onclick="zoom()" src="http://www.caijing.com.cn/templates/newstemplates/img/v1.gif"/> <img onclick="zoom_()" src="http://www.caijing.com.cn/templates/newstemplates/img/v2.gif"/></div>
<div class="the_content" id="the_content" style="FONT-SIZE: 14px">
<p><strong>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center" border="0">
<tbody>
<tr>
<td align="middle"><img alt="艾博年称,中国市场在力拓的全球市场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位置" src="http://img.caijing.com.cn/2008-08-11/110004517.jpg" align="middle"/></td></tr>
<tr>
<td style="FONT-SIZE: 12px" align="middle">
<p>艾博年称,中国市场在力拓的全球市场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位置&nbsp;&nbsp;&nbsp; <font face="仿宋_GB2312">《财经》摄影记者 陈美群/摄</font></p></td></tr></tbody></table><br/></strong><strong>艾博年表示,对资源的需求仍将强劲,力拓会继续保持投资势头</strong></p>
<p><strong>  【《财经网》专稿/记者 严江宁</strong>】力拓集团(Rio Tinto)首席执行官(CEO)艾博年(Tom Albanese)在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看好奥运会之后的中国经济,世界对矿产资源的强劲需求仍将继续。<br/>  8月9日,艾博年告诉《财经》记者,他在此前几周与公司股东,欧洲、英国的市场人士讨论过“奥运过后中国经济”的问题,部分人认为在奥运过后中国经济将出现放缓。但他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持乐观看法。<br/>  “今年中国经济的增速已经比去年有所减慢,但GDP增速仍有望接近10%,2009年GDP仍将保持9%-9.5%的增长。”艾博年说,“这将会是一个渐进的稳步增长的过程。我认为到九十月的时候,中国市场仍会带给我们惊喜。”<br/>  他表示,“后奥运经济”时代的发展与目前力拓的经济运行计划都是吻合的,力拓并不会放慢投资的脚步。“国际市场对铁矿石、铝、铜等领域资源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中国。我们认为这种强劲的需求仍将继续,因此我们会继续保持投资势头,同时将这些资源更多地推向国际市场,”<br/>  艾博年称,中国市场在力拓的全球市场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位置。自2003年开始,欧洲和日本对金属市场的需求保持着稳定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美国的需求出现下滑,中国市场需求仍保持着强劲的持续增长势头。<br/>  今年6月,力拓和中国宝钢集团就2008年4月1日起的新一年度铁矿石价格达成一致,价格在2007年基础上平均上涨85%,高于巴西铁矿石厂商淡水河谷铁矿石价格涨幅。对此,艾博年认为,基准价格谈判是以买者和卖者的满意作为结束的,是“非常成功”的。<br/>  “必须承认,铁矿石的现货价格(spot price)比协议价格要高很多。这说明协议价格是公平的,充分反映了铁矿石价格的变动走向。”艾博年说。<br/>  同时,他对《财经》记者表示,铁矿石定价应该建立在价值和用途的基础之上,澳大利亚铁矿石的价格应该要高于巴西,因为来自澳大利亚的铁矿石运费更便宜。“这正体现了澳大利亚市场的铁矿石价值正在被得到认同”。他还表示,长期客户会从铁矿石价格谈判中获益。<br/>  对于8月8日晚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艾博年给予高度称赞,称之为“神奇”。“这样的奥运会似乎在告诉全世界,中国的国际领导力在不断增强,既体现在经济上,也体现在文化、政治方面。”■</p></di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8-2008 12:30: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nrti">
<h2 id="cont_title">避免更大损失 </h2><span id="cont_riqi" _extended="true">&nbsp;&nbsp;作者:沈联涛/文   [2008-08-18 21:01:26 ]&nbsp;&nbsp;<a href="http://service.caijing.com.cn/comment/list/article_id/77302/article_title/%25E9%2581%25BF%25E5%2585%258D%25E6%259B%25B4%25E5%25A4%25A7%25E6%258D%259F%25E5%25A4%25B1/article_url/aHR0cDovL3d3dy5jYWlqaW5nLmNvbS5jbi8yMDA4MDgxNi83NzMwMi5zaHRtbA==">共有 0 条点评</a></span> </div>
<div class="nrgn"><img onclick="zoom()" src="http://magazine.caijing.com.cn/viewer/v1.gif"/> <img onclick="zoom_()" src="http://magazine.caijing.com.cn/viewer/v2.gif"/></div>
<div class="the_content" id="the_content" style="FONT-SIZE: 14px">
<p><strong>理性投资系列之三十<br/>从一个下跌的市场中获利的机会很小<br/><br/></strong>  股市有两种类型: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发达市场一般是流动性高、监管良好和波动性小的成熟市场。新兴市场始创于上世纪80年代,那时,成熟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发现,他们可以分散地投资新兴市场,以获得更高的收益,同时也面临波动性大、流动性低的高风险。<br/>  每一个新兴市场都有自己的特点。首先,大多数新兴市场的投资者都是非常本地化的,他们的决策深受当地的政治经济形势、市场情绪、新闻和传言的影响。在这些市场上,最大的公司要么是大型国有企业,要么是家族牢牢控制的上市公司。过去,新兴市场上自由流通的股份很少,所以,少量的交易就能造成股价大幅波动。与此同时,由于职业化的机构投资者群体相对缺乏,典型的新兴市场也往往容易被散户投资者主导。<br/>  当然,小规模的市值总额意味着外国投资者容易推高股价。因此,早期的新兴市场就像当年美国狂野的西部,股价大起大落。在这类市场上,动量交易和泡沫效应相当明显,以至于价值投资也只是理论上成立,实际上未必能赚到钱。只有当股价回归现实,比如股价大跌,投资者才会重新捡起价值投资的逻辑。其中的教训很值得汲取。<br/>  台湾股市就是一个明显的散户投资者驱动的例子。随着台湾的工业化,当地的中产阶级开始对股票投资产生浓厚兴趣。为了遏制投机,防止股价大幅波动,台湾的证券交易所仍然维持着7%涨跌幅的限制,意味着散户投资者一天的最大损失不会超过7%。其他大部分市场都还没有这样的限制。尽管这样,台湾股市和日本股市在20世纪80年代保持了一致的持续增长,并且前者在1989年达到了12495点的顶峰。但是,如同日本股市一样,台湾股市后来又猛跌了很长一段时间,而且遭受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值得注意的是,台湾股市现在的股指,依然没能超过其1989年的高点。<br/>  一般来说,新兴市场有更高的收益率和更大的波动性。在经历2003年3月SARS期间的短暂停滞之后,全球股市开始持续上涨,在这一过程中,新兴市场是最先受益的。平均而言,“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股市市值大概是它们股市最低值的3倍到4倍,其中,巴西表现最好。<br/>  然而,从价值评估的角度来看,新兴市场的市盈率明显高于发达市场,这已经引发了一些国际投资者的担忧。与此同时,石油和食品价格的急剧上涨,加上次贷危机的爆发,已经诱发了对成熟市场衰退的担心,这最终会损害到新兴市场。<br/>  <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99">总体而言,目前全球市场上有两种相反的趋势。一种趋势是资金从发达市场流向新兴市场,因为新兴市场增长更快;而且一些人相信新兴市场国家的币值被低估,所以,投资新兴市场还能从汇率变动中获利。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新兴市场股价在从最高点回落的同时,仍然有国际资金不断流入。另一种趋势是资金从新兴市场抽走,这不仅因为可以套现获利,也是由于预期新兴市场会受成熟市场影响,暂时不看好新兴市场。可以说,全球市场仍处在动荡的状态,稳定的趋势还没有出现。<br/></font>  对于投资者来说,因为通货膨胀和全球股市的调整,似乎没有安全的港湾可以有效地保值资产。下面的数字可以很好地说明问题。从今年年初到6月23日,美国<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99">股市</font>跌了11%,日本股市跌了9.7%,欧洲股市跌了20.9%。新兴市场的股市跌了11.2%,其中,上海A股跌了44.8%。从整体来看,全球MSCI指数跌了10.1%。另外,在加息的压力下,全球<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99">债券</font>指数也跌了10.2%。<br/>  所有增长的市场都是商品市场,用美元衡量,增长31.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60.2%,黄金13.6%,石油102.1%。有趣的是,如果用欧元衡量,商品价格仅仅增长13.6%,说明货币升值的确有助于减缓通货膨胀。<br/>  全球资本市场的现状让人困惑,因为用价值评估的原则,并不容易区分哪些是最有价值的股票。次贷危机之前,金融股都有很高的市盈率和足够吸引人的股息,然而,发达市场的金融股是次贷危机中损失最惨重的,因为金融股都有很高的财务杠杆。<br/>  在这种情况下,短期而言,谁损失最少,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赢家。<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99">当整个市场都在衰退,一个投资者要想扭转市场的趋势而从中获利的可能性不大。惟一可以安慰的就是损失比市场小。这也就是我一直强调的:如果你在试图保护自己免受通货膨胀的损失,你也应该当心不要遭受更大的损失</font>——刚跳出油锅,又跌入火坑。<br/>  但是,这也是很好的时机来考虑下一轮的上升周期何时开始。我将在下一篇文章中探讨这个问题。■<br/>  <strong>作者为《财经》杂志特约经济学家,香港证监会前主席</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pan><span><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ff0000"><span><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ff0000" size="3">点评:</font></span></font></span></span></p>
<p><span><span><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ff0000" size="3"><span>现在的市场情况的确非常艰难:</span></font></span></span></p>
<p><span><span><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ff0000" size="3"><span>股市大幅下挫,债券指数也下跌,高通货膨胀率,油价下跌市场未来走向不明。</span></font></span></span></p>
<p><span><span><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ff0000" size="3"><span>这个时候是考验投资者和财务规划师智慧的时候了。</span></font></span></span></p></div>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20 12:36:50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8-2008 15:49: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EM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8-2008 13:12: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nrti">
<h2 id="cont_title">英国:减息还不到时候 </h2><span id="cont_riqi" _extended="true">《财经》记者 张环宇&nbsp;&nbsp;<img src="http://img.caijing.com.cn/ico_logo.gif" border="0"/>&nbsp;&nbsp;[08-20 22:03]   &nbsp;&nbsp;<a href="http://service.caijing.com.cn/comment/list/article_id/110007086/article_title/%25E8%258B%25B1%25E5%259B%25BD%25EF%25BC%259A%25E5%2587%258F%25E6%2581%25AF%25E8%25BF%2598%25E4%25B8%258D%25E5%2588%25B0%25E6%2597%25B6%25E5%2580%2599/article_url/aHR0cDovL3d3dy5jYWlqaW5nLmNvbS5jbi8yMDA4LTA4LTIwLzExMDAwNzA4Ni5odG1s">共有 0 条点评</a></span></div>
<div class="nrgn"><img onclick="zoom()" src="http://www.caijing.com.cn/templates/newstemplates/img/v1.gif"/> <img onclick="zoom_()" src="http://www.caijing.com.cn/templates/newstemplates/img/v2.gif"/></div>
<div class="the_content" id="the_content" style="FONT-SIZE: 14px">
<p><strong>若国际油价继续回落,英国央行或将下决心减息以促经济</strong></p>
<p><strong>  【《财经网》专稿/记者 张环宇】</strong>在<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99">谁也说服不了谁“是通货膨胀,还是经济衰退的风险更大</font>”的时候,最安全的做法可能就是不作改变。英国央行的决策者正是这么做的。<br/>  8月20日,英国央行公布了8月6日-7日议息会议纪要,透露了本次会议上维持5%的利率水平不变这一决定的决策过程。货币政策委员会九名委员中,七名主张维持利率水平不变,另两人则针锋相对地分别提出升息和降息25个基点。<br/>  盼望着从会议纪要里看出决策者降息倾向蛛丝马迹的人们失望了。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意见构成与一个月前的上次议息会议并无二致。该纪要公布后,英镑兑美元迅速下滑,并失守1.8600的关口。<br/>  但眼下的经济形势显然已比当时更令人皱眉。7月的通胀率比6月的3.8%更上0.6个百分点,然而,经济陷入衰退的可能性却也更为明显。<br/>  第二季度,英国GDP增长继续放缓,6月的工业生产实际表现甚至低于预期,消费者信心也仍在下降,零售销售增长减速的趋势未见转机。<br/>  虽然反通胀——而非保增长——才是央行的“天职”,但正是这种低迷的经济景气,让升息的鹰派观点无法赢得九位委员中八位的同意。<br/>  不过,较之以往的会议纪要,此次讨论还是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不同。<br/>  决策者们提到,油价正在震荡下行,虽趋势未明,但短期内通胀压力有所减轻。</p>
<p></p>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center" border="0">
<tbody>
<tr>
<td align="middle"><img alt="" src="http://img.caijing.com.cn/2008-08-20/110007087.gif" align="middle"/></td></tr>
<tr>
<td style="FONT-SIZE: 12px" align="middle">
<p align="right">资料来源:英国央行</p></td></tr></tbody></table><br/>
<p align="left">  7月以来,国际油价自146美元每桶的历史高点下行,目前降至114美元左右。石油“便宜”一些,对上游环节商品的价格压力也会减轻一些。不过,众多不确定因素之下,国际油价是否能持续走低仍然充满悬念。而且,由于价格刚性的存在,英国央行离2%的中期通胀目标,仍然有相当大的距离。<br/>  纵览该纪要,可以看出,英国央行的大部分决策者对通胀上行风险更为耿耿于怀——而国际油价的未来走势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通胀的走向。如果国际油价能稳定在相对低位,而英国经济放缓的趋势又异常明显,决策者们应该就能暂时放松对通胀的担忧,更多地考虑通过减息来刺激过剩产能的充分利用,从而给经济注入些许活力。<br/>  这种假设实现的可能性很大。路透社近日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对英国2008年经济增长率的估计从上月的1.5%下落至1.4%,对2009年的预测值亦从1.0%降至0.9%。接受调查的59名分析师中,近一半人认为利率水平会在年底前下调至4.75%或更低。■</p>
<p></p>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center" border="0">
<tbody>
<tr>
<td align="middle"><img alt="" src="http://img.caijing.com.cn/2008-08-20/110007088.gif" align="middle"/></td></tr>
<tr>
<td style="FONT-SIZE: 12px" align="middle">
<p align="right">资料来源:英国央行</p></td></tr></tbody></table></di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