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1-9-2011 01:35:14|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kdk 于 1-9-2011 02:22 编辑
很惭愧,姐妹们提到的张爱玲的作品,我一部都还没有机会读过。因此对于张爱玲,我目前无话可说,但是对于陪读妈妈的一些报道,我们都知道。
据统计,2000年以前,本地报章上没有陪读妈妈的报道;之后就不同了,标题很惹眼。如:
2001年11月5日,联合晚报:情场故事 通过介绍所一脚踏多船,“陪读妈妈”大卖爱情,商人上当,人才两失。
2002年,华文报章上共44篇报道,
起初都是一些“陪读妈妈好感动”“陪读妈妈好辛苦”“双语教育国际吸引力”之类的文章;
随后,2002年9月23日,晚报《蝎子的“陪读妈妈”》,
11月10日,晚报推出“中国新地”版,当日有一则报道《为隐瞒离婚事实,陪女儿来新求学》中说陪读妈妈爱做哪一行
1 保健推拿师 2 美容师 3 补习老师 提供保健推拿服务,相信是多数陪读妈妈选择的工作,薪金较高,
酒楼餐馆侍应生及美容师等,也是她们喜欢选择的行业……
11月12日《沈阳陪读妈妈,狮城找第二春》,
12月1日《来新后进退两难,陪读妈妈豁出去决定速捞一笔》
2003年,共291篇。
2003年1月1日,早报、晚报、新明都报道了关于陪读妈妈的消息,标题分别是
《泪洒地铁站》
《陪读妈妈诉遭遇花300元钱学按摩反成为非法劳工》
《宏茂桥致命车祸追踪车祸死里逃生 接受本报专访 中国妈妈哭诉心中事 借8万人民币陪儿来新求学,师范毕业当教师 狮城当洗车女工》,
紧接着联合晚报一篇署名云翔的作者发表了一篇文章《印尼马国学童也无需陪读妈》,他/她说:“带孩子来新加坡念书的中国陪读妈妈,却像是一股盲流,没有做好准备,甚至没有搞清楚状况,就带着孩子来到这里东窜西钻……”
1月12日晚报阿荣在言论街上发表文章《陪读妈妈真的来陪读吗?》
2月5日新明《带300元冒雨匆匆出门 中国陪读妈妈 除夕神秘失踪 》
2月6日晚报《宏茂桥发现女腐尸 失踪陪读妈妈吊死大树下 》
9月1日,早报言论版刊登新明日报记者夏婧《陪读妈妈问题因果相缠》
……
2004年150篇,
2月17日新明《新加坡男人眼里 中国女人是野花? 《路在何方》 陪读妈妈写出身边故事》
5月30日 晚报《陪读妈妈窝里斗为报复互相举报》
8月4日新明《芽笼恐怖车祸追踪 枉死陪读妈妈棺中突流泪 老母灵堂悲泣 惊见女儿掉泪》
8月5日晚报《芽笼车祸追踪 女死者8岁儿立志 留本地念完大学戴方帽完母遗愿 》
9月1日早报《移民,良缘何处寻?》
04年10月3日,新明非常话题王文献老师的文章《为人师表 》,
11月11日新明《国会新闻、通讯及艺术委员会 主席成汉通:黄娜效应不是媒体炒作 》……
2005年104篇,06年265篇,07年113篇,08年至少超过90篇。之后,我们不愿继续数下去,尽管媒体报道的是极少数的事实现象,陆续出现一些命案让人心里难受,压抑,有的妈妈依旧在默默地收集剪报。
我的作品就是在2003年之后开始动笔的,2005年出版发行。起初是不服气,为什么“陪读妈妈”竟然成为一个不好听的名字,想找寻其原因,后来,经亲自了解,接触了许多陪读妈妈,所看到和听到的是我在国内从未接触到的层面,当时我觉得有必要记录一些真实的背景,因为这种现象也是社会的产物,所以在作品取材方面,基本都是来自于当时所接触的陪读妈妈们的生活点滴。
由于我所接触的人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作品中人物的范围并不宽广。请大家都不要去对号入座。
我很希望姐妹们,有更丰富的素材,写出更优秀的作品,树立良好的中国女人形象。
祝你们成功!也祝没来的妈妈们三思而后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