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12-4-2012 08:53:56|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前面的文章,我还是能够欣赏楼主的文采、条理,但让我无法接受的是其中大量的教条主义,以及看过回复后才意识到的转弯抹角、人身攻击。
人可以评论别人做的某一件或几件事有何不妥,但在任何一种情况下,批评他人的道德(诸如“你品行就是差”、“我就是看不起你这样的人”),都该被列为人身攻击,而非客观的分析。旁观者总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旁观者也不会理解当事人在做某些事情时面临的艰难抉择——特别是家事、感情,更是无法判断谁对谁错。有些事情本不该发生,但既然已经发生了,过去了,我们总还是要向前看,而不是沉湎于过去的伤痛。
楼主,我不知道你把自己放在这么高的道德高度上,是否也会按照自己制定的教条来行事,做人。目前看来,楼主的行为与自己的话显然是冲突的。楼主可以接受世界上有离婚,有孤儿,却无法接受别人家庭不合,更是以此来发起人身攻击,这是典型的双重标准,麻木不仁。殊不知离婚和孤儿的悲剧和痛苦,往往不是由于感情破裂、无家可归,而是社会的白眼、社会的不包容、社会的缺乏同情、社会的嘲讽、社会的歧视。而楼主现在正在做的,就是这可怕的潮流中的一朵浪,就是在推波助澜,激起无休止的争论。往别人伤口上撒盐,真的那么有虐待的快感吗?
关于教条主义,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楼主在把古人的话拿出来当衡量他人道德的准绳。这样做并不能说不对,但引用古典的局限就在于,楼主不过是引用了一些对他的道德高度有利的古典,还想让听众以此为做人的标准。古典本身并没有对错,错的是今人对于古典的片面理解,以及对于古典没有说的部分选择性无视的态度。例如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曾子没有直接说“我们只能反省自己的错误,不能帮别人反省别人的错误,那是人身攻击”,并不代表儒家思想里就没有这方面的内容。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但要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这也是儒家的教诲。所以,随意评判别人的为人、道德,很明显是不被提倡的——你都不敢肯定你了解别人,怎么就能随便说别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对于做老师的准则,楼主的解释也是不全面的。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一段理解起来可能比较难,翻译是这样的: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也就是说,学生没有求知的欲望,没有认真学习的态度,心思又不在学习上,不去思考学业上的问题,不能举一反三,那他学不好,就不是老师的过错了。楼主的意思大概是,老师要以身作则,老师要关心学生,却忽视了学生本身的问题——不肯学。这就是学生素质低下的表现,而不是老师教得不好。老师又怎么会希望自己教的学生考得不好、学不到东西呢?就算是从功利的角度上,一个老师想要赚钱,也还是要想着怎样教好学生。所以当错在学生的时候,请不要指责老师。孔子曾经说过有教无类,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而《论语·述而》中这一句之后紧接着就是我上文提到的那句话,由此可见这一句是对于教师准则的补充说明——学生实在不肯学,那就干脆不要教了。
确实,另一方指责学生素质差,家长素质差,就算本来有好的出发点,这种做法也是有问题的,就更别说只是在网上发牢骚、表达不满了。但很明显,楼主的观点更加偏激,更加阴暗,更具有攻击性。楼主写这篇文章显然是别有用心的。
我也是最近才重新开始关注陪读版的。难道陪读版就这样沦落为争论的舞台、发泄的平台了吗?陪读版的设立,其初衷难道不是为了让漂洋过海的学子家长们互相交流经验、互相帮助吗?我对于最近陪读版的风气,实在是很失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