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ona2004 发表于 24-5-2013 14:48
A水准会考华文B试卷一 今年起电脑作答取代笔试
陈能端 2013年05月23日
温故而知新馆
高健康 2013年05月26日
新声代 传单上列出博物馆的地址、电话和网址,简明扼要,可惜没注明开放时间,如果能加入这项重要信息,对公众来说将更便利。 知新馆的公关告诉我,很多人将知新馆和科学馆混为一谈。老实说,我就是其中一个。 十多年前中学假期去过一次知新馆,记得里头有很多高科技展览,当时只感觉很科幻,对展出的内容印象模糊,到后来连地址也忘了。2002年至2003年间,我在新加坡武装部队军训学院(SAFTI MI)受训10个月,才发现知新馆原来就坐落在学院的一角。虽然跑步时常经过那一带,但从没进去参观,对它的印象始终停留在中学阶段,直到上星期六才改观。 从上周六起,国家文物局属下八家博物馆和文物机构免费开放给公民和永久居民参观。文化、社区及青年部代部长黄循财当天也宣布,知新馆、陆军博物馆和旧福特车厂资鉴馆三家由其他机构管理的博物馆也免费开放,使总数增加到11家。 为拍摄新加入免费行列的博物馆,我和摄影同事特地赶去位于裕廊路上段的武装部队军训学院。在阔别10年后,我又回到了那里,除了知新馆附近增建了陆军博物馆,其他景物大致依旧。 在公关的带领下,我再次参观知新馆,那些炫目的高科技展区和当年一样科幻,但这回我特别留意展览的内容。它的主题紧扣国民教育,除了国防,也全方位介绍我国的社会、历史和文化。通过高科技和多媒体设备,你可以时光倒流,回到我国一些重要的历史场景当实地记者,也可以在模拟控制室指挥三军作战,或参与构筑未来的城市景观。 公关坦言,馆内的展览丰富有趣,可惜因地点较偏僻,有些国人嫌远不来,所以对它认识不够。但我想,票价可能是让国人裹足不前的另一个原因。在免费开放前,它的成人票10元,儿童票六元,一家四口来参观,单是门票至少要付32元。免费开放后,相信参观人数会增加。 免费的东西确实很有号召力。新闻刊登后,我当天就收到一位读者的电邮,向我询问11家博物馆的开放时间和地址等资料。我没有现成的资料,但又不想让他失望,因此替他上网找。幸好其中八家博物馆由国家文物局管理,在文物局网站就可找到相关资料,但另外三家博物馆由不同机构负责,只能到它们各自的网站找,花了好些时间。 我后来发现,文物局其实已考虑到国人需要这类资料,印制了有关这11家博物馆的传单,放在博物馆让公众免费索取。传单上列出博物馆的地址、电话和网址,简明扼要,可惜没注明开放时间,如果能加入这项重要信息,对公众来说将更便利。 上周六是免费开放的第一天,原以为各博物馆必定大排长龙,拥挤不堪,但出人意料的是它们和平时没两样。根据公众的反应,没大排长龙可能是因为:一、不知道博物馆已免费开放;二、全年免费,不急于一时;三、对参观博物馆没兴趣。不知道和不急于一时倒无所谓,当他们心血来潮自然会去参观。值得关注的是国人为什么对本地博物馆没兴趣?如果是因为展品不吸引人,那么博物馆经营者应利用免费开放的机会,展示最好的文物和艺术作品,让国人知道免费不表示劣质。 黄循财表示,博物馆免费开放后,参观人数的多寡不是关键,重要的是国人获得高素质的博物馆体验。 有公众也认为,免费开放的博物馆会像公园一样成为国人休闲的好去处。这一说法很有意思,因为户外公园提供的是绿意和清新空气,而室内公园提供的是人文和艺术气息,二者相辅相成。博物馆里也有大片开阔的空间,就像公园绿油油的草地,当局可善加利用,例如多举办一些亲家庭活动。 那位向我询问资料的读者感叹,他的幼弟移居加拿大,上回来新探亲,他带幼弟全家去参观土生文化馆,但生活在新加坡的兄姐侄甥们却对这家博物馆一无所知。 这是贵远贱近的心理在作祟吗?已故开国元勋拉惹勒南曾在一篇演讲中提到,有位旅行家一辈子住在一家英国博物馆旁,但直到去世都没到过该博物馆,因为他以为博物馆离家很近,随时都能去,所以一再延后,最终去不成。坦白说,如果不是因为采访,我短期内并没有计划去知新馆参观,这回得以“温故而知新”,是一次意外的收获。由此想到,也许已有不少国人到过那11家博物馆,但何妨趁着免费开放再去参观,通过温故而知新加坡的博物馆呢?
(作者是本报记者 [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