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楼主: jjrchome

[小学] 最近几则关于教育的新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8-5-2013 10:28:43|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时语:从考试作弊看美国精英社会竞争


于时语
2013年05月28日

于时语专栏

《纽约时报》5月上旬报道:纽约的巴纳德(Barnard)学院新近暴露学生在英语阅读课程课堂测验中的作弊现象,迫使校方引

进严格的大考,并且加派多名老师监考,以杜绝作弊行为。

巴纳德学院是老牌女校,原来属于“七姐妹”名校(其中包括宋美龄的母校威尔斯利学院),后来如同被哈佛大学兼并的拉德

克利夫女子学院(Radcliffe College),正式隶属于哥伦比亚大学,所以也是常春藤盟校的一部分。巴纳德学院的学生作弊行

为,因此马上被《纽约时报》类比为年前哈佛大学本科生在一门大课的开卷考试中大肆作弊的丑闻。

按照我的看法,常春藤名牌大学里连续发生此类考试作弊事件,显示美国社会竞争的加剧,特别是进入和保持上层精英阶层地

位的竞争,越来越遵循严格的“唯才原则”(meritocracy)。

常春藤名校不仅代表了“限量供应”的美国上层社会入场券,也是精英阶层维护世袭特权的传统通道,表现在这些学校“特

招”的大批“校友子弟”和世家权贵子女。由于学业成绩欠佳,所谓“绅士的丙等”曾经是常春藤校园中富家子弟得以自豪的

“酷”行,最典型的例子是小布什总统,直到2001年回耶鲁大学演讲时还在沾沾自喜地宣扬他当年的丙等成绩。

但是时过境迁,有直接体验的学生和家长都知道,今天常春藤校园里学业竞争异常激烈,“绅士的丙等”不仅不再光彩,也难

以凭此进入华尔街和其他“上层建筑”领域。常春藤名校应对的“潜规则”,是开设若干要求不高的选修课程,以便学业平平

的“特招生”也有获得优等来改善成绩单的机会。


据局内人透露,去年出现多达125名学生作弊的哈佛本科课程“美国国会通介”,便是这样一门“轻松”课程,几乎一半学生

可望获得优等。但是2012年春季班上,执教的年轻教授突然改变了若干考试内容,使得许多学生措手不及,导致大规模作弊

案。校方后来做出强迫停学处罚后,哈佛的各体育校队是“重灾区”,无形中披露作弊者多为“特招生”的事实。


从正反两方面角度,这些作弊现象反映美国的精英教育竞争越来越凭真本实事,而难以靠社会关系和特权蒙混过关,因此导致

了在激烈竞争中的不择手段,并且向精英教育的“下游”蔓延。后者最出名的例子,无过于去年与哈佛学生作弊案先后暴露的

纽约史岱文森(Stuyvesant)高中学生的考试作弊案。

以科学教育著称的史岱文森高中称得上是世界名校,校友中已经有四名诺贝尔奖得主。入学全凭严格考试,录取的是大纽约区

最出色的学业尖子,导致亚裔和犹太裔云集,而黑人和拉美裔很低的比例。据《华尔街日报》统计,史岱文森高中近一成毕业

生进入美国顶尖名牌大学,成为美国公立中学的翘楚。

正是因此,史岱文森高中的学业竞争异常激烈,去年夏季终于传出近百名学生在并非紧要的公共课程考试中利用手机短信作弊

的丑闻。作为有百年以上历史的名牌中学,这一大规模作弊案震动美国教育界,也展示了美国精英教育“割脖子”竞争的低龄

化。

令人惊异的是这种考试作弊竟然发展到学龄前阶段。作为美国知识精英最集中的纽约,为了以后进入哈佛耶鲁的精英教育竞争

早就提前到幼儿时代。若干学费高昂的名牌私立学校幼儿部,成为精英家长们竞相争取的目标。这些名牌幼儿园入学名额非常

有限,招生普遍基于一种名叫“教育记录局测试”(ERB)的早期智力甄别测试。激烈竞争之下,出现了专门辅导三四岁幼儿

应付这种智力试验的“备考班”,精英家长们趋之若鹜。据《纽约时报》报道,这实在称得上是最低龄的考试作弊,若干私立

学校因此被迫取消采用这一甄别测试。


一叶知秋,考试作弊的精英化潮流,反映的是美国社会竞争的强化,和两极分化的加剧。

作者在北美从事科研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5-2013 10:48:17|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提炼一下:
显示美国社会竞争的加剧,特别是进入和保持上层精英阶层地位的竞争,越来越遵循严格的“唯才原则”(meritocracy)。
反映美国的精英教育竞争越来越凭真本实事,而难以靠社会关系和特权蒙混过关
为了竞争,所以作弊. 因此:
考试作弊的精英化潮流,反映的是美国社会竞争的强化,和两极分化的加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5-2013 10:48:52|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薛涌:中国富二代留美的拍案惊奇


薛涌
2013年05月28日

对于中国人来说,富二代早就不新鲜了。富二代留美,也算不上新闻。但是,大多数美国人显然没有见过这番世面。《纽约时

报》5月13日刊出一篇报道《为寻求上大学的优势,中国学生来得早了》,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富二代到纽约上私立高中的情

况。对于熟悉中国的人来说,里面的一切并没有什么超出想象的地方。但是,留学能够走到如此离谱的程度,即使是意料之

中,也还是让你击节惊叹!

根据国土安全部的签证信息,2012年纽约市有638位读高中的中国学生,五年前则仅有114位。《纽约时报》的报道,则集中

于一所学校——莱芒曼哈顿预科学校(Léman Manhattan Preparatory School)。这所学校,两年前还叫克莱蒙德预科学校

(Claremont Preparatory Academy),后来被国际连锁寄宿学校梅里塔斯(Meitas)收购。一般而言,你不会把孩子交给那些

被卖来卖去的学校。看看常青藤,看看美国一流的寄宿学校,你什么时候听说这些学校被转卖过?

被世人追捧的美国私立学校,不管是大学还是寄宿高中,都是非赢利性的:大量依靠校友捐赠,学生的学费往往难以支付培养

成本。赢利性的学校,顾名思义,其终极目标是赚钱,不是教育。最近几年,赢利学校在美国名声不佳,被国会调查。更何

况,学校频频在市场上交易,往往意味着其经营上的问题。这本身就不是个好兆头。

然而,在这所莱芒,目前中国学生人数达27位,占据学生总数的五分之一,另有10位从其他国家来的国际学生。也就是说,外

国学生的比例接近30%。这就是这些国际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纽约时报》特地指出,如今一些招生不足、财政困难的学

校,特别积极寻求国际学生,乃至为了谋取人家的全额学费而网开一面,接受英语程度过低的学生。在莱芒寄宿,一年的标价

高达6.8万美元。


一个如此昂贵的学校,何以能受中国家长的青睐?因为这所学校有着富贵的包装。学生们住的地方是曼哈顿中心,在Tiffany &

Company的楼上,过马路就是Trump办公楼。孩子们的宿舍属于豪宅型的公寓,配有大理石的卫生间,并且有在住的服务人员

提供24小时的服务。到华尔街去购买正品名牌时装、修指甲、吃美食,都极其方便,必要时还有人专门陪同。中国学生的来

源,主要是上海等沿海城市的大款。


教学怎么样呢?在一个11年级的班上,老师讲美国一本小说,两个中国女孩马上拿着手中的移动式媒体寻找翻译网站。另外许

多也在网上跟着中译本读。要知道,11年级的孩子,第二年就该毕业读大学了。老师承认,在班上她几乎从来不对不举手的孩

子提问。录取的学生只需要最低的英语程度。我们无从知道最低能低到什么程度。但是,入校后,这些学生中有许多被分派和

美国学生不同的考试、作业,用更简单的阅读材料。


美国大学面临强大社会压力


然而,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满意度似乎都相当高。学生们说,在这里不必对付中国式的繁重功课,能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发

现了万圣节、学校舞会、戏剧,更不用说一流的购物机会。有一位母亲在女儿回上海度寒假时,发现了她身上惊人的变化:这

位18岁的女孩,不仅加入了田径队,还在学习游泳,而最难能可贵的是:她已经不需要每天把早饭送到她的床头了!

《纽约时报》的笔调,表面上客观中立,实则不乏春秋笔法,充满了讽刺和漫画。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富人心疼自己的孩子,

望子成龙,至少想保障孩子像自己一样成功,能保住家业。为此,他们挖空心思为孩子设计一条精英教育之路。看到位于曼哈

顿中心,以炫耀性的豪华气派和管理包装的莱芒学校,他们眼睛顿时亮了,以为这样就是有档次的。世界金融之心脏最气派的

地方,总不会住错人吧?


然而,在这样档次的学校镀金后,他们的孩子真能在申请大学时先声夺人吗?恰恰相反。《纽约时报》这篇没有夹杂什么评论

的报道,等于让这些孩子上了大学录取办公室的“黑名单”。我不能想象,哪个像样的大学办公室,在读了这篇报道后,会接

受这样的孩子。


目前,美国的大学面临着强大的社会压力,大力招揽弱势阶层的学生。常青藤的问题最为突出。美国不仅是贫富分化过大,而

且通过学区制,在教育上造成了贫富的隔离,使得中高产子弟在义务教育阶段占尽优势,穷孩子很难在申请大学时与之平等竞

争。常青藤的学生家庭背景,有越来越富的趋势,招致各方的批判。所以,大学录取办公室,在申请人成绩相当的情况下,大

多把机会给那些弱势学生。有时在SAT上会给出几百分的“照顾”。

《纽约时报》最近还刚刚发表了一篇报道,讲申请大学的作文,并举出几篇范文。在美国,越是精英的大学,越注重申请者的

作文。录取办公室希望直接倾听你内心的声音、判断你的素质。其中,一位18岁的女孩申请普林斯顿,被要求谈一谈对普林斯

顿在国家服务以及为所有国家的服务方面的意见。这种题目出自普林斯顿也不足怪。毕竟,普林斯顿以强调公共服务著称,有

着大名鼎鼎的威尔逊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而这位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劈头一句就说:“我一直在想:普林斯顿是否应该

穷一些。”她整篇文章,是批判普林斯顿这样的象牙塔成了西方文化的精英泡泡,高高在上,脱离了真实的世界,为富家子弟

主宰。


最终,她并没有被普林斯顿录取,去了另一所常青藤盟校康奈尔。她承认,自己的分数不够高,大概达不到普林斯顿的标准。

但她的作文则被《纽约时报》追捧,记者还逼问普林斯顿录取办公室为何不录取她。普林斯顿坚守无可奉告的原则。《纽约时

报》最后引述专家意见,称放走这样的学生乃普林斯顿之失。这一出“小戏剧”,从一个侧面揭示出整个美国精英教育正在面

临的压力:怎么包容更广泛的社会阶层,特别是弱势阶层。


美国教育体制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强调社会责任和社会服务。申请好大学,不仅要看你的成绩,还要看你从事了多少义务工

作。富家子弟为了克服养尊处优的不良形象,在社会服务上更要不遗余力,乃至小小年纪就会跑到第三世界为爱之病患者建立

医院。有时,这种竞争过分激烈,反而招致批评:只有富裕家庭出得起钱让孩子去非洲服务一年。


这岂不是让他们在申请大学中占了更大的优势?这里面的是非,可另当别论,但至少体现了一个价值:富家子弟不该比穷人的

孩子占有更多的机会。不仅如此,对富家子弟必须有更高的标准,他们必须有更大的使命感,特别是要显示出突破自己狭隘优

裕的生活圈子,为下层社会服务的热情和能力。


将孩子送去只认学费的学校?


什么样的学校会录取那些反其道而行之,躲在富人世界里挥金如土,到18岁时最大的人生成就是不必让人把早饭送到床头的孩

子?恐怕只有那些只认学费不管教育的学校。其实许多赢利学校,只要市场价值合适,连学校本身都可以卖掉。中国的大款们

即使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至少应该有点基本常识,但如今他们无意中让孩子登上《纽约时报》招摇,等于上了败家子的“黑

名单”。这是在帮忙让孩子上好大学吗?天下还有这么大的笑话!


这种情况之所以发生,恐怕在于在当今世界上已经难得一见的价值颠倒。看看中国到处都是的大款班、淑女班就知道:拼爹不

是耻辱,财富是要拿来炫耀的。但美国的精英教育,则建立在相反的原则上。比如,19世纪末,恩迪葛·皮博迪(Endicott

Peabody)模仿英国的公学,建立了格罗顿学校(Groton School)。这是一所坐落在波士顿以西50多公里外荒郊处的寄宿学

校,旨在为当时的盎格鲁萨克逊白人清教徒上流社会培养子弟。

这最终成为美国最顶尖的寄宿学校之一,也是罗斯福总统的母校。一大批上流社会的巨室大族,纷纷把子弟托付到这里。而格

罗顿的环境,是“斯巴达式的困乏”:学生宿舍是一间间简易的小格子,几乎没有隐私;淋浴是冷水;每周的零花钱是25美

分,其中5美分必须捐给星期天的教堂服务。如今的格罗顿,早已从白人上流社会的男孩儿俱乐部转化为多种族、多国家的男

女合校。但是,学生的宿舍,还是那种斯巴达式的小格子。美国的许多一流大学,学生宿舍照样没有空调,甚至学生们把豪华

生活设施当作“二流”的风格来讥讽。

不过,即使是格罗顿那种斯巴达式的困乏环境,也很难不惯坏孩子,并不足以保证统治阶层的素质。最好的办法,还是让上流

社会的子弟和下层的穷孩子有同等的竞争机会。这就导致了常青藤等一流大学的不断开放,使美国的高等教育长期雄踞于世。

洛克菲勒、肯尼迪等一系列大家族,也能历久不衰,通过不断地服务于社会,不断地赢得在公众中的地位。

素有“富不过三代”的中国大款们,居然想不明白:中国的教育再不好,至少还能让自己的孩子和普通工薪阶层的子弟共处、

竞争,帮助他们认识一下真实的生活。这比把他们送到曼哈顿中心的豪宅中关起来是好得多的教育。如今,这些孩子和他们的

父母们,如同被关在金丝笼里的丑角,被展览来给全世界逗乐,居然还不自知。

作者是美国萨福克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5-2013 11:05:07|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位母亲在女儿回上海度寒假时,发现了她身上惊人的变化:这位18岁的女孩,不仅加入了田径队,还在学习游泳,而最难能可贵的是:她已经不需要每天把早饭送到她的床头了!

其实我怎么感觉来新加坡的中国有钱人也很多呢? 只是还没到富豪级别吧.

点评

最富的算是Jet Li了,但他的女儿可是接受非常正规的教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8-5-2013 11: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5-2013 11:44:13|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薛涌教授是替古人担忧了。

国内很多送去美国读私立高中的孩子,如果在国内会更惨。因为他们的父母会通过关系把孩子送进名牌学校,而这些学校大部分的孩子都是通过考试进入的。通过关系进入的孩子们成绩基本是倒数前几名,而学校又非常注重学业,体育、艺术等培养综合素质的活动开展不够,这些孩子呆在学校是无所适从。

去美国至少学业解脱了,还有大批大批的CCA等着他们,对于他们来说,要的是美国的经历,将来随便读个大学只要拿个文凭就好。回国后父母会为他们安排出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5-2013 18:37:56|来自:新加坡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男人如树 发表于 28-5-2013 11:05
有一位母亲在女儿回上海度寒假时,发现了她身上惊人的变化:这位18岁的女孩,不仅加入了田径队,还在学习游 ...

我认为新加坡适合小学至JC的双语教育,罗杰斯和李连杰都把女儿送过来接受双语的熏陶。至于高等教育,除非孩子以后确定在本地发展,要不然,还是在更广阔的地方接受更好的教育适合一些。当然不能和本文中的中国的富二代在一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5-2013 11:58:58|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到东马为穷人建屋 中学生突心脏衰竭逝世


苏文琪 报道
[email protected]

前红牌股票经纪罗金江的一个儿子,参加学校义工团到东马哥打京那峇鲁为贫困人家搭建房子时,突然心脏衰竭逝世。

死者罗英修(17岁),英华国际学校五年级生,是胜捷企业(Centurion Corporation)大股东罗金江的大儿子。尽管他是领养

的孩子,正如四个弟妹一样,罗金江非常疼爱他,视如己出。

死者家属昨午发表声明说,罗英修是参加学校义工计划到哥打京那峇鲁时出事,“他富有同情心,热切地参加这次义务行。”

英华国际学校受询时证实,学校义工团此行参加的,是基督教非营利组织仁人家园(Habitat for Humanity)在当地的建屋计

划。

据了解,此行前后约八天,选择搭建房子之地,是哥打毛律一个乡村。这是英华国际自2011年以来,第四次组织义工团前往搭

建房子。

死者家属昨天在本报刊登整版讣告时,声明所收到的帛金全额捐给仁人家园。

罗英修是在上星期天(26日)跟12名同学及三名老师一起出发前往东马。抵达隔天,组员就着手准备。不料工作进行到一半,

罗英修突因心脏严重衰竭而昏迷倒下。在场老师赶紧施救,并立即将他送往医院,可是已回魂乏术。

据知,罗英修活跃、开朗,家人对于他突然离世,深感哀伤。

英华国际学校代校长凯瑟琳·曼利(Kathleen Manley)说,参加义务工作的师生都已回国。“英修的逝世让我们深感悲痛,全

校师生永远会怀

念他。”

她说,校方安排了辅导员,给情绪受影响的师生实质和教牧方面的支援。

凯瑟琳说,罗英修聪明幽默,脸上总带着微笑,同学和老师都喜欢他。他热爱踢足球,也是学校乐队的队员。

罗金江和表兄韩成元,曾是大华继显的两名红牌股票经纪。两人在2009年转换跑道,从金融业转向投资和房地产管理,是胜捷

企业大股东,在香港、中国、新加坡和东南亚都有业务。

罗金江和家人住在植物园附近的古鲁尼山豪华住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5-2013 13:48:01|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Fiona2004 发表于 30-5-2013 11:58
到东马为穷人建屋 中学生突心脏衰竭逝世

看到这则新闻时,突然有一种命由天定的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5-2013 13:52:11|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JUNZIZI 发表于 30-5-2013 13:48
看到这则新闻时,突然有一种命由天定的感觉!!

是啊!被富豪领养的孩子,原以为从此可以幸运地过上快乐富贵的生活,怎奈就这样活生生的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5-2013 14:04:29|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Fiona2004 发表于 30-5-2013 13:52
是啊!被富豪领养的孩子,原以为从此可以幸运地过上快乐富贵的生活,怎奈就这样活生生的没了! ...

可见人生在世,所享有的命数是一定的,突然因为某些原因你提前享有你原本不该拥有的, 就只有用命来偿还了。。

所以天将横财,有很多结局并不美满,反而悲伤的更多。。

可我还是买大彩,盼望突然发财的一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