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14-11-2004 08:30:41|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title="2004-11-10 04:30:09">8
如果十年前有人对我说,到了21世纪我还得过一段挨饿的日子,就是打死我
,我
也不会信的.即使是在1960年,我也没经历过这考验.那时我家是高知,没有多的粮食,但
是
有钱,经常从自由市场买这买那的,把饥荒对付过去了.如今这一次,我可是没有办法了.
尽管
内蒙餐厅一家对我挺热情,但人家是在做买卖,要按经济规律办事.吃一碗饭收一块钱.我
吃
一碗不够,吃两碗嫌多.眼下实在是浪费不起,一碗就一碗吧.心直口快的老板娘曾经问过
我;
“这位老师傅,一碗能饱吗?要不再来一碗?“我只有打哈哈说:“够够,我这岁数,吃多了
撑
得慌.“老板娘也就再没言语了.
下午三点的时候,比较难熬.地下室里冷,热量消耗大,一到这时就感觉饿.
我耐
不住,就遛达出来逛市场,以分散注意力.
这个市场是北京城区边缘地带比较有特色的地方.周围的松榆里小区好象
都是
拆迁户,消费水平不高,老人又多.市场就是面对这些人的.早上六点就开市,早午和下午
三次
高潮,人头涌涌,甚为壮观.商品主要以食品为主,有北京的老点心,天津的大麻花,山东核
桃
仁和摊煎饼,东北松仁.也有卖蔬菜水果和劣质衣服鞋帽的.小商人们动用了各种宣传手
段,
有小喇叭,录音机,也有扯着嗓子喊的,敲马勺吸引人注意的,不一而足.几个河北来的县
级食
品厂每天都开来大卡车,高高挂起晃眼的横幅,风头甚健.市场选址选得再好不过了,天天
都
有手头钱不多的退休老头老太太在这儿转,踅摸一些便宜的老式点心,回去解谗.因此这
市场
一到高潮时间,是总是沸反盈天,摩肩接踵,永远不用愁有萧条的时候.
我在市场上发现了一个好东西----冰糖葫芦.说起糖葫芦,还要提起我小时
候
的一个情结.糖葫芦是北京特产,别的地方也有,但不如北京的地道.北京的山楂又红又大
,糖
葫芦做出来一串有一尺半长,有的还去了核,切了口,里面夹了山药片.手艺师傅支起大锅
,把
糖稀熬得稠稠的,将葫芦串浸到里面,拿出来就是金黄的一层透明糖衣.往铁錾子上一放,
吱
吱直响.小时有一次,跟母亲到北京去串亲戚,看见金光闪闪的糖葫芦,谗得不行,想让母
亲买
.不知她老人家(其实那年她只有33岁,比我现在可是年轻多了)当时是怎么想的,是节约
还
是嫌不卫生,就是不给我买.那印象可是太深了,刻骨铭心啊!这一晃儿四十多年过去了,
当年
的那种受挫感至今未消.在市场里逛,我次次路过糖葫芦摊,都要垂涎三尺.有一次忍不住
,买
了一个来尝.从此计划经济也不顾了,让位给无理性消费,每天下午三点钟来买一个.也别
说,
糖葫芦的糖分多,也能顶饿,两顿饭中间来一支,还真是解决了一定的问题.做葫芦的师傅
是
个河北乐亭来的汉子,熟了以后,我每次就借他的凳子坐一会儿,慢慢地把糖葫芦吞咽下
去了
,舔舔嘴唇,再心满意足地走回地下.我留意过,满市场没有一个老头儿买糖葫芦吃的,都
是少
妇买给小孩的.我不管那许多了.仓廪足而知荣辱,我这仓廪不足的,还管他什么形象不形
象?
乐亭汉子有点憨厚,不大像是从那地方出来的,我去得多了,知道他也是农村来的,做个小
买
卖养家,主要是供儿子念中学.“什么人什么命啊!像您老人家就好喽,享清福啊.“他老
是这
么念叨着,不胜羡慕之意.
一天,我正品尝得过瘾,有人轻轻拍了我一下肩膀.回头一看,是露露!露露
见我
拿着尺多长的糖葫芦,很惊讶:“老师,您怎么还吃糖葫芦啊?“我尴尬地笑笑:“那个什
么......上年纪了,嘴苦.“露露就找了个凳子坐下来,我示意她要不要也尝一个,露露指
指
她画得很精心的唇线,说:“不成,吃不了.“她看看我,眼神里好象有一种怜惜之意,又说
:
“老师,您闺女咋不把您接去呀?“我笑笑说:“我闺女还没傍上大款哪.“露露就说:
“哎哟
,您可别叫您闺女傍大款.老板哪有一个好的呀!可惜了那么好一个女孩,您可千万不能!
“我
心里深深叹息了一声,一时说不出话来.这时,露露手包里的BP机令令地响了起来,她连忙
掏
出来看,看过后,脸上有欣然之色.我当然知趣,赶忙对她说:“你有工作,快去忙吧.“露
露
见我波澜不惊的样子,脸倒红了,说了声:“那我......上班去啦.“我向她摆摆手:“快
去
吧,小心着点!“露露起身,又叮嘱我一句:“这糖葫芦没去核,您可小心别崩了牙.“说毕
,
飞快地走了.
乐亭汉子忙完了一锅,也凑过来坐下,点了烟来抽.一面就问我:“那女子是
您
学生?“我一怔,吞吞吐吐地说:“是啊......教过她小学.“汉子就慨叹:“瞧您多好啊,
学
生都这么大了.上着班呢,还掂心着您,怕您老把牙咯了.知书达理啊!“我心里苦,嘴上却
附
和着说:“就是,现在这些孩子,不错啊!“
</FON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