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楼主: liliaoliao

[狮城生活] =好贴固顶= 计划记录的新加坡一年的生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7-2006 18:39:00|来自: | 显示全部楼层
<p>呵呵,难得我能一直坐在这看完楼主的15页帖子,</p><p>把偶下班前的这大半个小时时间都贡献了。</p><p>楼主写的很朴实,但是很容易引起共鸣,想一想一年多前我来到新加坡上学到后来degree毕业,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到现在悠闲的坐在office里面做我的设计师, 还是很多可以写的,想想刚来的时候,还因为回学生公寓的时候走错了小路而跑到了公寓旁边的山顶上。当时我的第一个感觉是:“天呐,童话故事发生在我身上了!怎么一栋大楼就这么消失不见了呢?!”后来才发现那大楼在我脚下,原来我已经不知不觉的跑到小山坡顶上去了,呵呵。。。满搞笑的。</p><p>支持楼主啊,一定要继续写下去,楼主住的应该和我是同一个地方,这边的房子破旧,但是够大,而且这边tiong bahru market也盖好了,楼主的老婆来了不用愁周围没地方吃饭了。我家楼下的鱼头火锅也不错,呵呵。记得带你老婆尝尝。对了,我老爸是四川人,我们也算半个老乡呐,呵呵。</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7-2006 21:41:00|来自: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逍遥居士</i>在2006-6-25 22:11:00的发言:</b><br/><p>楼主好久没有更新了耶,不知是看世界杯太累无暇打理呢?还是老婆大人来新了... ...</p><p>坚持下去不容易哦</p></div><p>&nbsp;&nbsp;&nbsp; 不是我不想更新啊,主要是宿舍的网络实在太差,我已经很多天没有上过网了,而在医院里有没有办法输入中文,所以就只有看见哪天可以上网就哪天更新了。</p><p>&nbsp;&nbsp;&nbsp; 我也知道做一件事情坚持下去非常不容易,我只有尽量了。</p><p>&nbsp;&nbsp;&nbsp;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7-2006 21:44:00|来自: | 显示全部楼层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4pt; LINE-HEIGHT: 150%;"><span><font color="#0909f7">这个月是新加坡的大甩卖活动月,而我的拖鞋又善解人意的坏了,所以就必须买新的,因此我今天就大逛了一圈。其实我本来打算直接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queensway shopping center</font>买双<font face="Times New Roman">nike </font>或者<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didas</font>的就行了,但等车的时候偏偏来的又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0</font>,那干脆就坐到<font face="Times New Roman">orchard</font>去感受一下他们的跳楼甩卖活动。但到了以后才发觉上当了,这里的打折和成都商场的打折完全不一样。虽然同样都写着“<font face="Times New Roman">on sale</font>”,但成都的打折就如同要把商家打得血本无归的样子,我曾经和老婆各买了一双记不清打<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font>折还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4</font>折的皮鞋,一共花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00</font>元人民币,然后就送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00</font>元的代金券,我又用代金券买了一件打<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font>折的毛衣,还剩下<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0</font>元,买了两双袜子和两条舒雅的内裤,最后结算了一下,我们用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00</font>元买了原价<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600</font>多的东西。还有一次<font face="Times New Roman">ports</font>搞特卖,<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00</font>元以下的商品打<font face="Times New Roman">4</font>折,<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00</font>以上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400</font>元封顶,那次我买了两件西服,老婆买了一件大衣,总共<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200</font>元,原价多少我记不清了,只记得我的一件西服原价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999</font>,而且是最便宜的那件,并且那次搞的特卖很搞笑,这边<font face="Times New Roman">400</font>元买了衣服,到对面太平洋去还看见同样的衣服在那里以原价卖。可能是新加坡商场的竞争没有成都激烈吧,这里的东西虽然都写着打折,但大多数是折<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而且像我看上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nike</font>的新款拖鞋还不打折,让我这种只要折扣低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40</font>%就觉得没有打折的人心里很不爽。再看看其他的东西,很多虽然写着原价多少,折后多少,但我从我两个月前刚来的时候曾经关注过的一件<font face="Times New Roman">timberland</font>衬衣的标价发现这件衬衣永远都是原价<font face="Times New Roman">99</font>,打<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font>折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49.5</font>,于是很心灰意冷的随便坐了辆车到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chinatown</font>,打算转<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3</font>路去<font face="Times New Roman">delta</font>游泳。结果在等待的时候<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47</font>路又先来了,才想起今天还没有买拖鞋,然后就坐到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queensway</font>。等我进去了以后才发现我真的该一早就过来,这里才像卖东西的地方,因为我看见<font face="Times New Roman">nike</font>的新款拖鞋这里折扣<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5</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didas</font>的拖鞋折<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font>%<span style="mso-tab-count: 1;"><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40</font>%,我一家一家的看,觉得逛运动用品商店真的比逛那些大商场舒服多了。这里的商家都比较负责,我问他们<font face="Times New Roman">nike</font>的拖鞋能够穿来游泳或者洗澡吗,他们都告诉我说不能确定,如果我主要是游泳或者洗澡的时候穿最好不要买,否则可能很容易坏,然后还给我建议说要买那种全是塑料的,耐水,不容易坏。我最后买的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mizuno</font>的一双,完全是逛得不想动了,看见一家很小的店面,挂了一排鞋子,写着“<font face="Times New Roman">offer</font>”,在那么多运动鞋中只有一双拖鞋,符合商家建议给我的所有要求,我试试也比较舒服,更加关键的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nike</font>和<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didas</font>的普遍都要<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5</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0</font>,而这双却从原价<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6.9 offer</font>成<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5.9</font>,我价都懒得讲,叫他把零头给我去掉,直接<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5</font>得了,然后穿上新拖鞋坐了个<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3</font>路去<font face="Times New Roman">delta</font>游泳了。<p></p></font></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4pt; LINE-HEIGHT: 150%;"><span><font color="#0909f7">好像新加坡这段时间华语比较流行,因为今天我游泳的时候听见很多应该是新加坡本地人互相之间在练习说中文,都是到了辞不达意的时候就用英语。不过他们说中文真的让人觉得比较好像。一次一个<font face="Times New Roman">consultant</font>问我病人是不是很“大只”,我开始没理解,他改用英语问我病人的体重,我才知道他的意思是病人是不是很重。前天另一个<font face="Times New Roman">consultant</font>和我讨论我的一个病人,他问我那个“大大只”的病人是不是我做的,我这次总算知道了他说的是我做的那个<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10</font>多公斤重的病人了,的确很“大大只”,手术床都躺不下,换了另一个型号的床,而做完后把她搬到病房里的床上看见她一瞬间就把床铺满了,真想不出来人可以“大大只”到这种程度。这里有个和我关系比较好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MO</font>,是马来西亚人,中文说得很不错,到中国去的话普通的交流完全没有问题,听不出是外国人,而且他还会马来语,在家和他父母说福州话,再加上他的母语英语,语言天赋真的很好。但说到中文的文字,他就比较搞笑了。那天我在看“联合早报”的运动版,看世界杯的比分,他也过来看,我就问他能够看懂吗,他说可以猜,然后就很自信的指着“巴拉圭”说这篇报道讲的应该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Brazil</font>”的比赛情况吧。我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原来他只认识一个“巴”字,好像韦小宝哦,只认识一个“小”字,“韦”和“宝”必须和“小”连在一起才能够知道是自己的名字,他大概也认为只要有“巴”字的地方就是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Brazil</font>”吧。另外一个也是马来西亚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MO</font>,告诉我说他的名字“<font face="Times New Roman">Yew Ngie</font>”在中文里是“耀毅”,他说也会写自己的名字,我问他是哪两个字,他支吾了一阵说就是笔画很多很复杂的“耀”和笔画很多很复杂的“毅”字,还很聪明的跟我说可以简写成“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最后终于承认其实他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是什么意义,可以和其他什么字组成什么词。我自从发现了和他们交流中文知识很好玩以后,就经常和他们说中文了,他们大部分意思我还是可以猜出来,毕竟是母语嘛,甚至一个<font face="Times New Roman">consultant</font>告诉我他到四川去过,去玩的九寨沟和“黄山”,即使这样我还是猜出来了他玩的是“黄龙”。估计我大部分时候和他们说英语,在遇见我自己不知道怎么表达的时候,但他们也能理解我,可能也是类似的情况吧。<p></p></font></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4pt; LINE-HEIGHT: 150%;"><span><font color="#0909f7"><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font></span>完成时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6</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6</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7<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 </span>22</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1<p></p></font></font></span></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7-2006 21:45:00|来自: | 显示全部楼层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4pt; LINE-HEIGHT: 150%;"><span><font color="#0000ff">老婆的签证终于下来了,明天我就去拿,总算可以把她过来的日子提上议程了。真的很高兴,我和她就可以在这里体验完全没有其他人其他事的干扰,安心的关注于我们两个人的世界,多么幸福啊。住在靠<font face="Times New Roman">pearl hill </font>的房子里,每天吃了晚饭就可以到那座小山上散步,偶尔还可以在周末的下午到山上听听蝉鸣,体会一下那些树散发出的独有的芬芳,每天就我们两个人,从我们认识开始就一直盼望的两个人的日子终于马上就实现了。想象下个月的现在,她应该在我身边了吧。<p></p></font></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4pt; LINE-HEIGHT: 150%;"><span><font color="#0000ff">今天上了个<font face="Times New Roman">da Vinci </font>手术,就是泌尿外科的微创显微手术,用腹腔镜在腹部打好洞后,在显微镜下操作机械手,由机械手来完成手术。今天上的都是前列腺切除,手术时间比开腹手术长,就算这里最熟的主任来做都需要两个多小时,但出血比开腹少很多,而且是微创,病人明天或者后天就可以出院,而开腹起码要<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7 </font>天才能出院。估计这里这种手术也开始不久,因为看起来大家都不算太熟悉,好在麻醉还没有什么特殊的。操作台的显示屏才舒服,三维立体的,完全就是模拟在空间看见的感觉,就如同人的眼睛在腹腔里看见的情况一样,前后左右层次分明,好像打游戏一样的就可以把手术做了。华西现在也成立的泌尿中心,不知道会不会买这个仪器,按照我们医院的发展可能会买吧,毕竟这也代表了世界先进水平。不过价格可太昂了,折算下来需要<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00</font>万人民币一台,而且操作的电凝和电刀各需<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5000</font>,每套只能用最多<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次,还是新加坡有钱啊。<p></p></font></span></p><font color="#0000ff"><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fareast-font-family: 楷体_GB2312;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span><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span></span><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bid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完成时间:</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fareast-font-family: 楷体_GB2312;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2006</span><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bid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fareast-font-family: 楷体_GB2312;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6</span><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bid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fareast-font-family: 楷体_GB2312;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22</span></fon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7-2006 23:18:00|来自: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color="#0000ff">&nbsp;&nbsp;&nbsp; 这边值班真不像人做的活路啊,我前天值我的第一个班,就从早上8点一直不停的做到昨天早上9点,中途就只能断断续续的睡个10多分钟,总睡眠时间不超过1个小时,比我在华西当住院总还累。其实真正的急诊手术并不太多,半夜4点多做的很重的那个病人完全可以白天排成择期手术,不晓得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还有就是这里的排班太不科学了,明明有4个人,完全可以轮流来上手术,非要同时开两个手术间,四个人都一起熬夜,疯了。我打算下一个班就选一个MO和我搭档,说好每人睡两小时再起来换,要不简直不要命了。值班的后果就是我昨天从10点多回家,一直睡到下午快7点了才去吃饭,还没有把精神补够,以至于今天和主任一起上手术都跑到休息室睡了一觉,平时打个盹就只需要10分钟左右,而今天一觉就是将近1个小时,还被主任喊起来,真丢脸。</font></p><p><font color="#0000ff"></font></p><p><font color="#0000ff">&nbsp;&nbsp;&nbsp;&nbsp;老婆16号就过来,我们终于可以在这里团聚了,真的好开心哦。她过来了以后,日子应该过得更加快了吧,看来一年还是不那么难熬嘛。我对自己租的这个房子还比较满意,虽然破旧,但离医院不远,而且屋后面就是山,每天爬山上下班,空气很好的。屋子也不小,摆了张双人床,一个衣柜,两张电脑桌和椅子,还觉得很空。我去洗了几张我们的结婚照片贴在屋子里,电脑桌上也摆了几个经我装饰后的书架,还放了两个我们生活照的相夹,尽量布置得有我的风格,让老婆一来就感觉到是我布置的屋子,让她知道,老公在哪里,家就在哪里。</font></p><p><font color="#0000ff">&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完成时间:2006-7-5&nbsp; 23:17</font></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7-2006 17:04:00|来自: | 显示全部楼层
<p>楼主一想到老婆,就充满了幸福,呵呵!值得所有男孩子学习</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7-2006 14:27:00|来自: | 显示全部楼层
<p>我的妻子是在那一年春节前(新加坡称华人新年)来到新加坡的,当时她还是北大医学部的博士。我们也还是同那两名菲律宾的医生共同住在一个公寓中。妻子是一个很有生活情趣的人,从国内买了很多春节的装饰物。其中有两个红色的灯笼,我们挂在了阳台外,每天下班回来后远远的就看到那两个显眼的灯笼,也会看见她在灯笼下焦急等待我回来。</p><p>在异国他乡,往往有种同命相连的感觉,那时除了我和两个宿友外她也没有交流的对象。于是她就买了各式各样的菜谱,开始学作意大利菜,泰国菜,台湾菜 -----,每天晚饭前我们往往先将晚餐赞美一番,然后将作品留影记念,最后一扫而光,就这样每天的生活虽然单调,但是也不乏情趣。我们也在国立大学,中央医院等研究机构中寻找也可以作研究的机会,这样她就可以在新加坡久留一段时间。有一天我们来到了A star (新加坡一家有名的生物研究所)见到了Hock Su 生前的未婚妻Tina. ,上次见到她还是在医院为Hock Su 等SARS 烈士召开的追忆会上,同那时相比她也憔悴了不少。她在向她的同事介绍我们的时候,说我们是她老公(Hock Su)的朋友,看出来,她对Hock Su还是念念不忘。</p><p>他们是在九月份预定结婚,打算结婚后两人一同回英国,而Hock Su 在 4 月份就献出了生命。据说她在送Hock Su 上路时将那枚结婚戒指亲手戴在了他的手上。我们也谈了一些Hock Su 生前的事情,他们两个都是基督教徒,她后来讲道:知道上帝把他带到天国,我才不会太伤心,不然我真的不知道如何支撑下去。是啊,也许是上帝的偏爱,他才会走的这么早。 Tina 开车将我们送回市内,那是最后一次见到她,不久她就只身一个人去了英国的牛津大学攻博士,以后就再也没有听到她的消息,当然随着时间的消逝也很少有人会提起Hock Su,也很少有人会再想起SARS。</p><p></p><p><table height="10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 style="TABLE-LAYOUT: fixed; WORD-WRAP: break-word;"><tbody><tr><td valign="top"><a href="http://bbs.taisha.org/misc.php?action=viewratings&amp;tid=546439&amp;pid=5710333" name="pid5710333" alt="查看评分记录"></a><span style="FONT-SIZE: 12px;">相关链接:<br/><br/><a href="http://www.dxy.cn/portal/article/6/174/426/338.html"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3366">http://www.dxy.cn/portal/article/6/174/426/338.html</font></a><br/><br/><a href="http://blog.icu.cn/article.asp?id=137"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3366">http://blog.icu.cn/article.asp?id=137</font></a></span>
                                        </td></tr></tbody></table></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10 14:27:18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7-2006 14:23:00|来自: | 显示全部楼层
<span style="FONT-SIZE: 12px;"><font size="4"><font color="#800080">一本好的参考书,就象一个理想的伴侣一样会让人爱不释手,选择正确的参考书籍十分重要,所以我也十分感谢那位印度医生给我的指点。因为这一段的复习使我真正的感觉到好象重新上了一遍美国的医学院。<br/><br/><br/>First Aid 虽然是精华,但是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到是可以在考试的最后阶段,作以突击。这本书将精粹东西提练出来,一个诀窍就是可以将每个知识点当作如同GRE红宝书的单词来记,就会应用自如。 <br/><br/><br/>Kaplan notes 的step 1 我没有看到,而step 2我完全是依靠他,当然kaplan 不愧是美国的大老大,聘请的教师都是一流的,我相信,如果我有机会上大学里教书的话,一定会象他们那样绘声绘色,绝对不会误人子弟。但是我的经验是如果仅是用notes 而不听讲座的话,内容较枯燥。<br/><br/><br/>在美国形形色色的USMLE 书籍很多,都是针对不同的人群。<br/>其中包括Appleton &amp; Lange 系列,High yield 系列,BRS系列,<br/>Lippincot’s illustrated 系列,clinical *** made ridiculously simple 系列。<br/>我选择的书籍: <br/>Physiology, pathology: BRS<br/>Phamacology , Biochemistry : Lippincot’s illustrated<br/>Microbiogly : Appleton &amp; Lange<br/>Behavior Sciences: BRS or High yield <br/>Anatomy ( embryology , Histology , Neuro anatomy ) : Hi Yield , clinical Anatomy made ridiculously simple<br/>Epidemiology : High Yield <br/>Molecule biology : High yield <br/><br/>以上这些书籍每册我大概是用3-4 周时间完成。我感觉看完这些书籍以后对于我来讲是一个质的变化。想当年,我在医大时,就梦想到在学习业务课的同时,都会有一本好的英文医学书籍相对照,那时图书馆中只有教师阅览室可以阅读,于是我经常去那里,可是由于当时年龄看起来太小,被图书馆内的老师看出来是本科生,告诫我以后不许去那里看书,说这里的书只是给教师和研究生阅读,可是据我观察每天只有星星几个人会到这个阅览室看英文原版书籍。 可我还是坚持在那位老师不在的时候去那里看书,终于有一天,我被关在那个阅览室中一个晚上,好在是夏天,天气不是很冷,但是我很兴奋,虽然一个人有些恐惧,但还是趴在桌子上睡到天亮。后来那位教师知道后非常感动,以后再也不阻拦我到那里看书了。 <br/><br/><br/>本科毕业后,由于阴差阳错,我被分到天津一家不是很大的医院,同我一起到那里的两个医大的校友都很沮丧,而我从一开始就认定那里是绝对不是我的终点,虽然病人并不是很多,但是医院的图书馆成了我攫取知识的宝地,没有人教,我也自己学习写综述,每碰到一个临床问题我都会到那里寻找答案,自己学习阅读脑CT 和断层解剖,学习呼吸机。到离医院很远的地方去听有关于科研课题的讲座。我现在回忆起来那里也许是我的第二个医学院。最后图书管的管理员将全院唯一的两本希氏内科学交给我手里保管,另一本在心内科的主任手中。因为她也知道,除了我们两个,全院也不会再有第三个人再看这本书。<br/><br/><br/>如果你是本科生,你很幸运,因为你会知道世界上最好的医学学习资料,不会让你走入误途。如果你现在是一名在职的医生,你也应该欣喜,这些基础书籍,更会指点你作一名好的白衣卫士。<br/><br/><br/>是金子总会闪光的,无论今天你在哪里,只要你从不停止前进!<br/><br/>如果说心脏科的经历是我在适应一个不同体制的过程,自己在普通内科的一年,则是自己在将知识应用于临床,在工作中摄取知识的过程。其中的大部分当然要归功于自己在工作中通过复习考试而强化对知识的理解。<br/><br/><br/>要问我,对新加坡的住院医师如何评价,我是感觉到他们很勤奋,适应能力很快,可能是因为只有高材生才能入医学院的原因吧。他们在住院医师培训(BST basic stage training)阶段,要在不同的医院和科室进行轮转,到一个新的环境时,往往在头两周还手忙脚乱,但是在第三周已经能融入环境,并且互相相处都很融恰。由于住院医的薪水不菲,所以大家生活的还都不错,很多住院医也都是开车来上班。虽然MRCP 的考试对他们来讲很重要,但是很少有人去休长假来准备考试。其实只要努力认真工作;很多考试中的内容是在平时的临床工作,大查房和CME 中都能够学到的。 他们的工作态度都很认真,我很少能够感觉到他们在工作中偷懒,小聪明,也许大家看过“雾锁南洋”,“浮沉”这些新加坡的电视剧,可能是同新加坡的殖民地历史塑造人的个性有关。 <br/>通过我在国内的经历,我也感觉到国内的医学生参差不齐,但是我相信国内出类拔粹的人才更多,在我们当中不乏有人有出色的科研能力,出色的手技,但是这些却是新加坡人所缺少的,也正是他们的教育体制所匮乏的。 <br/><br/><br/>七十年的出生的我们是国内改革的产物,在享受改革所赐予的机遇外,同时也体验着这种产物所带来的迷惑。我们好多人都是利用临床实习的机会去考研,考上研究生后又只是固定在一个科室。真的不知道这种体制真的能否带来一个精通科研的临床医生,一个优秀的专科医生。<br/><br/><br/>一位从国内来Tan Tock Seng 医院内的john Hopkins cancer center来进修的副教授说到:我感觉我们的专业领域一点都不比他们差,但是一涉及到普通内科我们真的感觉的知识贫乏。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作为一个医生,我们不光要治病,更重要的是治人。<br/><br/>医学知识是没有国界的,区别的医学实践和对医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我工作和复习考试的过程中,感受到一定要培养用西方的思维来考试。中国的医学实践是经验医学,而西方则完全是循证医学,虽然我们也在不断的向后者靠近,但是由于我们老祖宗长期的影响,我们在大多数时候还是在凭经验去处理问题。到底经验医学和循证医学两者谁是真正的科学,我想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举一个例子,如果病人是酒精中毒,在我以前的医院他们的经验是给nalaxone ( 纳络酮), 而在考试中一定要回答Thamine。无论前者的效果有多好,必经他只是经验,而并没有经过大规模的实验证实。对于脑出血的病人,我在国内急诊科时每个病人都是要给mannitol (甘露醇),但是这里只是有颅内压增高的依据才会应用,而且应用并不广泛,其中主要的一个因素就是mannitol毕竟不是一个安全的药物。所以在复习考试的过程中如果对内容理解和临床实践有所差异,不要怀疑,因为书本上所讲的就是美国真正的临床实践。 <br/><br/><br/>要普通内科一年的实践我对此深有理会。当然来到普通内科的一个更大的收获就是我的supervisor,说来也巧,当我还在心脏科时,有一次和同事一起打羽毛球,在球场上和一位胃肠科的consultant 打对手,那个人讲着一口流利的华语。 自从那次接触以后,他每次见我面都叫我兄弟,显得十分热情。后来才知道他就是黄医生的supervisor ,那个最后给黄医生修改评语,最终落井下石的人就是他。而在普通内科,居然他也成为了我的supervisor。<br/><br/><br/>有一次他把我叫到办公室,问我对前途有何打算,我坚定的说:我想通过USMLE ,上美国发展。他听了以后很是惊讶,认为我非常ambitious,因为他本身也是从美国的Harvard 大学医学院进修回来,他眼神中透露出的感觉大概觉得我是在痴人说梦。正是那种怀疑的眼神成了每次在我复习准备过程中,碰到困难的时的一种动力:我一定会证实自己,那一天不会太远。 <br/><br/><br/>在普通内科最同我有缘份的就是Leslie, 也就是那个在背后讲了不少黄医生坏话的印度医生。SARS 以后,由于他在ICU病房8周的特殊贡献,那时已经升为consultant。不知什么原因他的名声并不是很好,本地的医生没有谁喜欢在他的组里工作。所以安排到他组里的都是外国人,在普通内科第七个月时,我就有幸四个月被安排到他管辖的病房。他很obsessive, 总是强迫别人照他的思维模式去处理问题,譬如在查房时他总是在口述,然后让下级医生帮他记录。对他的口音我还可以适应,所以被听写记病程记录时我也还算能跟的上。可有他经常说一些生辟的词汇,譬如,他不说swelling 而说Anasarca (全身水肿),他不说bruise 而说echymosis(淤斑) , 弄得我要问他几遍,最后他不耐烦了就会自己再病历上写,有一段时间,他剥夺掉了我写病历的权力,而完全交给了我的下级house officer。<br/><br/><br/>我可以理解那时黄医生的难处,我也同样的面临一样的窘境。但是我从来认为自己不行,他不信任,我还要去作。他有时听不懂,但我还是要自己去汇报病例,直到他听懂为止。当后来的七个月内,当我这个中国医生一次一次在他的组中出现的时候,他似乎明白了什么,我当然也会明白这其中不是偶然。正是这种被特定安排的组合,使我们互相同情。后来他也放心我独立查房,独立作出决定。有一次我为一个精神病的病人作了肌酸肌酶的检查,他问我为什么,我回答说我是为了排除neuroleptic malignancy 。他看了看我说到“I am very impressed” <br/>这段经历让我了解,文化的不同也许是产生思维方式不同的原因,但又何必只是用自己的思维去来评价另外一个的作事方式,其实每个人的行为都是有一定的原则。只是由于他是外国人所以很容易另人产生偏见而已,其实他也并不可恶。有一次一个年轻的印尼华人紧急需要作CT 检查排除急腹症,他的家人都不在身边,而新加坡的规定是,如果病人小于21岁,一定需要家人签字才可以作给造影剂的扫描检查,没有人给他签字,放射科不会给作。别的consultant 也没有人愿意签字,最后Leslie 在知情同意书上签上了他自己的名字----- 在普通内科,每二周就要的一个medical officer 在全院的大查房都要作病历汇报和病历分析,由一个consultant 作为moderator。 我被分配的题目是group G streptococcus septicemia ,刚开始由于当时正在忙于考试,并没有准备太多,我的moderator 看到我的材料以后并不是很满意,甚至带有责备的口吻,并且也看出她对我并没有太多信心,因为多数时候我在普通内科还是很沉默。受到她的指正后,我也看出了这次病例讨论的重要性,于是多花了一些时间将汇报的思路重新整理,决定以带有悬念的方式呈现给大家,让medical officer 和house officer 有分析考虑的余地。果然在大查房那天,不单是普通内科的主任,就连我的supervisor ,以及chairman of medical board 那个Phillips 都在场,我似乎感觉到我要在沉默中爆发了,我用及其清析的思路将病人的病情一步一步的发展介绍给大家,并且总结了和标题相关的一些综述资料。在40 分钟的大查房结束时,大家给了一阵掌声,我也注意到phillips 刚开始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普通内科主任目光中的惊讶。<br/><br/><br/>会后很多medical officer 尤其是一些印度的同事,都纷纷夸赞我的病历汇报很精彩,甚至过了好久还有人提起。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们在我身上看到了他们从来没有注意到的我的自信,读到了以前从没在意的我的思维。一位印度的medical officer ,后来成了我的house mate 他对我讲过,当你被别人误解的时候不要泄气,因为大多数的人只是看到你的表面,而“only intelligent people can read you mind !” </font></font></sp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7-2006 14:21:00|来自: | 显示全部楼层
<span style="FONT-SIZE: 12px;"><font color="#800080"><font size="4">这时对新加坡的医疗组成,和新加坡的医生情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这里作以简单介绍。 新加坡和香港一样都是英殖民地国家,所以实行的是MRCP 考试制度。<br/><br/><br/>MRCP 代表mebership of royal college of medicine,英国皇家医师的意思。有了MRCP 后就可以在英联邦的一些国家行医。 MRCP 分为PART1 ( 基础知识笔试), PART2 A(临床知识笔试), PART 2 B (临床知识实践考核) , 最后一步大多是在英国进行考试,并且难度很高。要求应试都有极强的查体敏锐能力及分析能力。 所以通过率只有30%左右。PART1 的有效期7年,PART 2 A 的有效期只有2 年,如果在通过PART 2 A 的两年内通不过PART2 B 的话就要重新进行考试。MRCP 是从MEDICAL OFFICER 升到RIGISTRAR 的唯一途径。 <br/><br/><br/>MEDICAL OFFICER 的培训期限为3 年,根据所选择专业(内外科,急诊科)的不同在不同的科室及不同的医院进行轮转进行基础阶段的培训(BST basic traning) 多数住院医生在毕业后的3-5 年间通过MRCP 进入第二阶段的培训(AST advanced traning)及主治医师培训,相当于美国的Fellow。 培训的期限是3 年 结束后会有一个EXIT 考试, 通过后便会成为专科医师及ASSOCIATE CONSULTANT , 一年后便会升职为CONSULTANT. 所以顺利的话从MBBS (医学本科毕业)到CONSULTANT 应该是七年的时间。最早的医生在32-33 岁时即可成为CONSULTANT. <br/><br/><br/>这里的男孩子都要服兵役,所以多数都要耽误两年,而女孩子通过考试都比较快。 他们毕业的年龄都在24-25岁,我当时28岁相当于3-4 年的住院医,不少从外国(印度,菲律宾)来的医生,就是借这个机会通过了MRCP 考试而成为这里的REGISTRAR。<br/><br/>确实承认,无论在国内自己觉得自己的英语基础有多好,语言问题还是最大的障碍。刚开始是我们听不懂他们,但是当对他们的口音熟悉后才发现另外一个问题出现了,也就是他们听不懂我们。 尤其是在院内或院外会诊时。会诊时除了要写会诊单(这里称blue letter), 还要请受会诊的医师电话进行联系。由于会诊时需要大量的心脏科外的医学词汇,或者你听不懂他,或者他听不懂你。有时让我们很尴尬。 一次我在给一位国大医院心外科的医生打电话,由于讲得很慢所以他听的很不耐烦,让我 “move on” 而我误以为是“hold on” 所以不再继续下去,他可能由于很忙,对我非常不客气的说了一句:Can you please find someone who can speak English? 当时感觉自己如被羞辱一般,但是我还是很礼貌的说了句 “ Sorry, I will ask my registrar to speak to you “ , 好在当时的Registrar 是那位漂亮的林医生,我才没有感到极度难堪。 <br/><br/><br/>有一次在同一位病人家属在交谈的时候那位病人的儿子说到“DOCTOR, 你是不是觉得讲英文很辛苦,你可以华语” 也许他并不一定是出于坏心,但是这种请求对于我们来讲都是一种刺痛。<br/><br/><br/>在普通病房的第二个月,虽然我的Registra 是林医生,但是consultant 是那位很sarcastic 的从香港来的医生, 他是专门作介入的, 操着一口苏格兰的英语。 有一天早上他page 我,问我和林医生在哪个病房,好过来找我们一起查房make the morining round 我是说在8B,而他过了好一阵子才赶过来,我才知道他是将8B 听为8D, 他很不客气的责备我“every information you give me is wrong, I have been through the whole hospital in looking for you? You waste my whole moring” <br/>就是这样,我对新加坡的那种新鲜感逐渐消散,随知而来的是一种压力,但是我从来没有否定过自己。<br/><br/><br/>院周刊的一名女孩子,让我写一点东西,作为一个新员工表达一下感想,我写到:“------ I felt pround of working in Tan Tock Seng where is so clean and beautiful. ---Language is still a problem for us. Sometime we will make others misunderstand, we need understanding from you, given time , we will definiately improve. “ <br/>我相信早晚有一天,我会很自信的在这里工作,而且那一天并不会很远。<br/><br/>就这样,感觉每天都过的很快,很紧张,但是也很充实。因为遇到困难的时候也是学习的机会。一本英文字典,一本药物手册成为每天身上必备的工具。身边的同事都注意到了我们的存在。一位打扫卫生的护理员在电梯上见到我冲我打招呼,说看到我的photo在院刋上,look very nice. 当时还真的觉得有总明星的感觉。护士们,包括一些印度和马来的护士也不再一味的追着我们完成落下的工作,也会很轻松的同我们开玩笑。 虽然有时候还要求其它的medical officer 帮忙,但是已经很少了。<br/><br/><br/>由于这里的中国医生只有几个,所以总是觉得自己代表的是中国人,如果受到否定简直就是对中国人的否定。但是长时间接触感觉到,虽然新加坡人有自己的优越感,但是他们并不歧视中国人,相反好多新加坡的病人对中国的发展,特别是上海的发展十分关注。所以一个国家发展起来了,在国外就不会受歧视。 不光是在新加坡,我想在其它国家也是一样。<br/><br/>时间很快,转眼间又到了圣诞节。整个Hospital装饰的充满着节日的气氛。各个病房都挂着铃铛,摆放着会唱歌的圣诞老人的圣诞树。 新加坡的宗教民主,华人中的老一代多数信佛教,而年轻一代信基督或天主教,马来人信奉伊斯兰教,印度人信奉印度教及佛教。所以不足为奇的到处可以见到庙宇,教堂。医院中的医生信奉基督教居多,圣诞节对于他们来讲也是比较重要的日子。很快就要到了公历的新年,也即将到了农历的春节。同国内一样各个科室和病房都在开着PARTY. 作为这个医院一个新的成员,我们也被邀请到平时工作的病区参加他们的庆祝活动。所谓的PARTY 很简单,就是一些BUFFET, 护士们互相交换一下礼物。<br/><br/>其实这里的生活真的很简单,回想起来在无论是在东北还是在北京,每次新年的会餐都是无尽的狂欢,当然也是科主任的一个***舞台。我们心脏科的PARTY&nbsp; &nbsp;也是很简单,只是中午时医生们,CCU 的护士们在一起聚聚,发一点小的礼物。玩一点小游戏,难得的是那一天所有的Medical officer 都在,刚好在聚会的多功能厅有一架钢琴,在我们的要求下, 一位consultant 独有兴致的为我们弹起贝多芬的名曲和中国名曲。我们几位medical officer 在钢琴前留了一张和影。但是没有想到,这张照片居然最后会成为一个永久回忆。 因为谁的不会想到在3 个月后, 另世界恐惧的SARS 竟然会从这里爆发。<br/><br/>但是国外的东西并不是一切都是美好的,即使在新加坡也会有掩藏于华丽外表内的虚伪,在民主和公正的旗帜下,更多的是对自我利益的保护。在这里工作的这三年,我深深体会到这一点。如果你问十个新加坡人最担心的是什么,我想大概会有九个人回答怕失去工作。这里医生的路途很单纯,在通过MRCP 考试,完成 REGISTRA 的培训,升上CONSULTANT 几年后,多数人都会选择离开政府医院,到PRIVATE 医院,那里的薪水是政府医院的数倍。 医院的病人有等级之分,分为AB1B2 C CLASS 4 级,只有A 及B1 CLASS有空调。而且A 级的病人往往很挑剔,而据说CONSULTANT 也可以从A CLASS 的病人中获得更高的收入。 C CLASS 是政府补贴的病人,有些病人居然把医院当成自己的家一样,每个月都要住上一段时间。反正也是政府先还钱,所以有些病人欠政府钱多了,反到不急了,到是社会服利人员四处替他筹款还医院债务。 急诊部门也多是不加筛选就将病人收院,增加了很多病房医生的无用功。在病房里你也会看到各个部门之间滥用会诊。护士不会替医生承担任何责任,出了事上下级医生互相推责任。原则大于人情。刚刚到新加坡时并不理解这一点,以为看到的都是美的。<br/><br/>选择当医生,就要承担:压力,成功,失败,风险,疲惫。要有敢于偿试的勇气,去面对困难的挑战。尊重他人的权力,也要保护自己的利益。要有一颗仁爱的心,一双敏锐的眼睛,灵巧的双手,勤奋的双脚, 考虑周全的大脑。我们的心能装下病人的疮伤,我们的眼睛会透视病人的诊断,双手去解除病人的痛苦,勤于观察病情的变化,深思熟虑,防患于未然。原则: 病人的安全胜于医生自身的利益<br/><br/>经过二,三个月的痛苦和压力,正当我和徐医生在心脏科逐渐融入工作也找回自我的时候。我们的另外两位上海的战友,在呼吸科的杨医生和我的室友在普通内科的黄医生的日子却一天天的难过。由于他们接触的都不是他们自身的专业,再加上年龄偏大,两人在国内都是高年资的主治医生,语言关和专业关都成问题。当然还有一个尴尬原问题是由于他们都有house officer ,所有上级医生提出的问题,house officer反应的都比较快,有的时候 consultant 宁愿让house office r去汇报病历。所以长久以来他们难免显得进步并不是很快。有时,看到每天他们沉闷和紧张的脸,我的心里也觉得不是滋味,也预感到什么事情会发生,终于在新年前,在6 个月的试用期前,杨医生有一天告诉我们,人事处通知她第二天不要来上班了。我们都为她难过,但是没有办法,人事处决定的事情是不能够改变的。在我们的请求和她自己的要求下,她在药局作了一段pharmacist assistance , 但是最终还是被辞退了。好在她的先生在新加坡,她不存在VISA 的问题。 可以后的两年间,陆续见到过她几次,由于一直没找到工作,所以几次见面时从她脸上的沧桑中都可以看到当时被辞退时的遗恨。这件事发生以后,我对自己也对其他的几位医生说过“ 今天在她身上发生的事情,明天可能在我们所有人身上都发生” <br/><br/>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到了三月末,医院在新加坡的一个豪华的酒店举办了两年一度的DINNER AND DANCING,就是全院范围内的大型联谊会。印度和马来的职员都穿上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华人和非律宾人也穿上了最艳丽的晚装,让人耳目一新。晚会请到了当地比较有名的印度族主持人,非常幽默诙谐。整个晚会特别显得热闹轻松。CEO 的致辞也十分的简短。当然最高兴的是大家知道能多拿到很多的bonuS . 晚会还评出了最佳服饰奖,最帅先生,最漂亮小姐奖。 平时在医院里那一张张紧张的面孔,一下子,在那天晚上都好像变了一个人。晚会和晚宴后就在狂欢的DISCO, 我和CCU 的护士们在一起,她们跳的很欢,很投入。霓虹灯下是一张张紧闭着双眼陶醉的脸。然而,中国有句俗语叫作乐极生悲,谁又能想到今日是在这里狂欢,而明日无论医院和个人都将面对一个生存和死亡的挑战。<br/><br/>SARS 这个字眼不知不觉得就飘进了我们已经平静的生活,刚开始我并没不注意到它的存在,直到有一天在医院的电梯旁,一位从中国来的护士征求我的意见,她说医院要开放一个病房专门收治SARS病人,从各个病区都调出一些护士,她是被抽出到SARS 病房的护士之一,而且她说抽出来的护士多数大多数都是外国人,很少有新加坡本地人。她也生怕自己被传染上到时人在他乡无人照顾。从此我才留意电视上的一些消息,据说是SARS 在广州已经流行一段时间。可是当时我在互联网上用“ 非典型肺炎” 等关键字搜索,相关信息并无多少。 心里难免觉得他们新加坡人过于PANIC。 一个肺炎能多么可怕。可就在知道我的同事Hok Su 和一些CCU 的护士陆续病倒之后,这种恐慌逐渐的渗入到我们的心里。<br/><br/><br/>Hok Su 是我们心脏科的Medical officer 之一,他的中文名字叫天赐。是一个马来西亚的华人小伙子,当年26 岁。 他来自于一个医生世家,毕业于澳洲的医学院,四个兄弟姐妺都是医生。他长得斯斯文文,戴付眼镜,一笑就会露出两个小虎牙,女孩子们都觉得他很Cute. 他很热心,在我和徐医生工作不是很熟悉的时候,他总是默默的在帮助我们。春节的时候,还邀请我们到他的家里作客。记得有一次搭他的车去参加我们那位女林医生的婚礼时,我们谈了一路,他让我在婚礼上如果见到林医生不要随便打招呼,我感到惊讶,我才知道,原来林医生有一个双胞胎的妹妹,是ENT ( 耳鼻喉科) 的consultant , 他还介绍说,自己9 月份要结婚,邀请我去参加他的婚礼。 她的未婚妻是新加坡有名的研究中心Astar 的研究人员, 在Dinner 与Dancing 的晚会上他把他的女朋友带过来介绍给我们认识,但是没有想到,再一次见到他的时候,就是在我们医院的ICU 病房。<br/><br/><br/>他是最先病倒的,主要是因为为一位在CCU 患肺炎的马来女病人气管插管。陆续病倒的除了CCU 的护士以外,连徐医生,林医生也都病倒了。心脏科马上成为这场战争的先驱,虽然医院还没有正试隔离,已经可以看到consultant 在查房的时候都戴上了N95 的口罩。有一次一位consultant 问我“ Are you scared death” <br/>我知道大家都已经开始恐慌了。 <br/></font></font></sp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7-2006 14:21:00|来自: | 显示全部楼层
<span style="FONT-SIZE: 12px;"><font color="#800080"><font size="4">虽然SARS 带来无限辛酸的回忆,但是那段时间所有人都感觉到了从未有过的清闲和人与人之间感情的默契。在SARS 病房2周后,有4 天的假期,一个人躺在圣淘沙的沙滩上享受着久违的阳光和海岸。在SARS 病房里,每天都有各个公司免费送来的午餐盒饭。Consultant 也不再那么凶。午休时,一群Medical officer 在一起聊天,认识了不少新人,其中有一个女孩子,居然讲一口标准的英语和华语,后来才知道她叫IVA 是印尼的华侨,在上医大读了本科和研究生。毕业后来到新加坡工作,她的哥哥也在SARS 病房,刚刚通过考试马上就到国大医院骨科成为Registrar。<br/><br/><br/>新加坡的住院医有3 年的培训,每在一个科室轮转半年,由于SARS 的关系,当年轮转的时间耽搁了一个月。 当时正好是5 月份,也是 house officer 也升为medical officer 的时候。 大家在一起聊天时,他们也谈一谈MRCP 的考试经验,当时听了心里痒痒的,也觉得自己应该考 MRCP了。<br/><br/><br/>MRCP 是英国皇家内科医生的简称,所有英联邦国家都承认的资格证书,相当于美国的board 考试。与之对应的是MRCS,也就是外科医生考试。但是MRCP 不被美国和澳洲承认。所有的考试信息可在<a href="http://www.mrcpuk.org/"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3366">www.mrcpuk.org</font></a> 上查阅到。 MRCP 分为PART 1 , PART 2 A, PART 2 B。 PART 1 ,PART2 A 都是多选题,以前是true and false, 后来改了题型,都变为best of five。 PART 1 主要是侧重于结合临床的基础知识,PART 2a 也是更侧重临床。每年只有3 次考试,除了在英国,爱尔兰以外,新加坡,香港,马来西亚等都有考试点。对报名的主要要求是,在PART 1 考试前一定要在医院有6 个月的住院医经验。PART 1 没有时间限制,但PART 2 只能保存2 年, 也就是说在通过PART 2A 的2 年内一定要通过难度相当大的PART 2 B, 而且PART 2 B 只有3 次的考试机会。 <br/><br/><br/>PART 1 所用的书籍除了MCQ ( 多选题集) 外,还有必要的书籍,一本是Basic Medical sciences for MRCP PART1 ( by philippa J Easterbrook) 另外一本是essential notes of MRCP 据说这本书是一位考过十次最后终于通过MRCP的人,最后整理了笔记留给后人。 On line 大多数人都申请了<a href="http://www.onexamination.com/"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3366">www.onexamination.com</font></a> 。但是我最终还是没有选择去考MRCP<br/><br/>新加坡的雨天过后,天空也会格外的蓝。 虽然面对的有可能又是一个酷暑。 随着100 天没有SARS 可疑病例,新加坡终于宣布SARS free。 我们也终于脱下口罩,重新面对人生。 心脏科的medical officer 也都结束了轮转,都分配到了其他科室, 只有我和徐医生还留在心脏科。除了Wei song 去当兵 ( 新加坡的所有男性公民都要服二年兵役),其他大部分medical officer还留在陈笃生医院。SARS 过后,新加坡的政府在国家植物园召开了纪念大会,我们也都亲眼看到了吴作栋和李显龙。徐医生等SARS 英雄还同吴作栋等一起吃的晚饭。愈后的林医生成了SARS 特使,不但经常出现在新加坡的媒体,在为医生举办的交响乐晚会后,还亲自向新加坡的总统献上了花束。看来一场SARS 倒是让我有幸在来新加坡半年多的时间就目睹了新加坡的政坛要人。回想在国内生活的20 多 年,看到的最大的要人就是北京医科大学的校长了。<br/><br/><br/>在心脏科的工作也逐渐的熟悉,和英国回来的马来西亚藉的registra 黄医生也成为要好的朋友。有一次,他要在心脏科的CME ( 继续教育)上进行病例讨论,问我有没有兴趣准备。 我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内容是登革热和心肌抑制,那是我第一次用英语作讲课。但是由于我在国内就擅长作幻灯片,再加上我用了一些幽默的语言和图片,大家感觉很有趣,讲课中不时的引起一些笑声和掌声,也激发了大家的讨论。讲课后,雷蒙也向我竖起了大拇指。那时的雷蒙对我们也不是横眉冷对了,他也马上到澳洲去进修一年,回来后也会成为consultant。而我们一年后又后变成什么样子?<br/><br/><br/>那时也是在看书,看MRCP,但是真得觉得很难,好多医学术语都很陌生。好在在网上找到一个会发音的医学字典, Encarta ,不会的词就找到发音,然后把它存起来,日后要复习。 黄医生对我讲,MRCP和USMLE 都很难,消耗时间,而且复习侧重点不同,所以一定要选择好考哪一种。当时只是觉得不会的东西太多了,而且我也感觉自己一定要在下一个posting 到general medicine,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通过考试。<br/><br/><br/>而在普通内科的我的室友上海的黄医生却遇到了麻烦, 这个麻烦是我们大家都想不到的!<br/><br/>我是在他的室友辞职回国后从那个印度人的房子搬来同黄医生一起住的。我们所租的这个房子是在新加坡最大的组屋区大巴窑的购物中心,楼下就是些步行街市场,平时在屋内都会闻到楼下榴连的味道,榴连是新加坡最有代表性的水果,它的味道很臭,起初很不习惯,但渐渐得反而觉得这个味道也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而黄医生则不同,只要是刚开始他不喜欢的他就不会去适应,也许这就是人个性之间的不同吧。 <br/><br/><br/>黄医生是上海医科大学的一个附属医院的主治医师,也是硕士毕业。大概是在国内作主治医师的时间太长,可能在这里作住院医有些不习惯,也可以看到他平时的压力。他每天回来的都很晚,在电视打开后30分钟,他就会踡在沙发的一角中睡着,大概是在电视花屏后,他又会醒来,钻到自己的房间看书。据说他刚开始工作的时候,经常受到consultant 和registrar 的批评,尤其是一个叫Leslie 的印度医生。工作几个月后还没有安排他值班。和我们的经历一样,他也同我讲过,一次由于他为一个印度病人放置留置针,多扎了病人几针,病人很不客气的说道“you should go back to China” 。我确实能体会到他心里和身体上的疲惫。 有几次他也想打退堂鼓,但是最终还是坚持下来。因为他也觉得这里的普通内科和国内的区别很大,可以学到一些知识。 <br/><br/><br/>SARS 的时候,他第一次被安排值班,他很高兴,因为这表示科里的医生已经看到他的进步了。可是就在6 个月的试用期过后,当他感觉自己对工作逐渐适应的时候,当他在SARS期间为新加坡人也作出贡献的时候,他却突然告诉我,他有可能被医院开除。<br/><br/>事情还是起于SARS 末期,那时一些病房还有可疑的病例,所以每天早上,每个病房都要派一名住院医师或registrar 向CMB ( chairman of medical board ,相当中国的医务科)汇报病例。有一天,黄医生下夜班,对病人的情况并不是很了解。而他的上级医师居然派他去医务科那里去汇报病人的情况。由于好多人在场,可能有些紧张,又没有准备,所以表达很不清楚。 这时那个叫Phillips 的chairman 十分气愤。当时就下令调查黄医生,到处在问到黄医生在普通内科的表现,有一些人还在维护他,可是大多数人由于事不关已,所以只是说黄医生语言能力有限,但是对他的努力和进步也是支字不提,当然当中就包括那个叫leslie 的印度Registrar。<br/><br/><br/>更另他感到寒心的是他的supervisor 表面上对他还不错的一个胃肠科的consultant 居然在最后的关头,将他的评语完全降了一格。 因为在新加坡对于外国和本地医师,每6 个月都要由这个医师的supervisor 对其工作作以评定,其评定结果决定年中和年终的花红,还决定外国医师能否拿到下一年的医师注册资格。以前,黄医师所看到的评语各方面是均为fair, 少数为good ,也就是勉强能够拿到注册资格,但是经这个supervisor 一改,已经没有再被注册的可能了,也就是说,医院有理由说是因为黄医生由于没有拿到医师注册资格才被辞退,而于院方没有关系。他们让黄医生在新的评语上签字。黄医生已经预感到要发生的事情。所以找我们几个中国过来的朋到帮忙商量。当天晚上他要值班,由于怕他的心情影响工作,我们都劝他同别人换一个班。负责安排值班的一个medical officer答应了他的请求,可是没有想到这件事情居然也传到了Philips 那里,成了辞退黄医生的另一个理由。 <br/><br/><br/>三个中国来的医生陆续被辞退,我已经再也按耐不住了,我知道今天发生要他们身上的事情,没天也会发生在我们任何人的身上,难道我们这些外国人真的没有保障吗?不要忘了在SARS 的时候都是我们这些外国的医师站在最前线,中国来的护士更是绝大多数。我要他们知道我们来到新加坡并不是为了赚你们的钱,我们也在用我们的劳动来保障新加坡人的健康。最后,我终于提笔写了一封信,发到philips 的信箱,质问院方的行为。第二天还没有消息, 但是在第三天我和徐医生,还有一位在老年科进修的中国医生都陆续接到电话,院领导将在一个周三的下午找我们这些中国医生谈话,当然除了黄医生。<br/><br/>在那个周三的下午,我们终于见到了 Philips , 一个胖胖的中年男人。我在电梯里曾经见过他。SARS 以后,他出了名,从老年科的主任升职到chairman . 他的照片也出现在新加坡的报纸上。在我看来,他就是那种外软内硬的典型。黄医生曾经也感慨过,玩政治,不只是中国人的专利。黄医生在我们来见philips 以前就劝我们,这一切都是他们搞的形式,既然他已经决定要辞退黄医生,就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决定,已让自己下不来台。所谓的找我们谈话实际上就是要安抚一下我们,以免我们将事情闹大。因为在这以前,我们和黄医生已经同国健保的总部进行联系,但是谁知道他们还没有回信前,就将信转到了philips 的信箱。<br/><br/><br/>同我们谈话的还有一个戴眼睛的年龄偏大的女医生,她是associated chairman, 当然还有一秘书在记录会议的经过。看得出来,他们已经决定不会改变决定,但是他们也很紧张,一直在解释对黄医生的决定只是针对他个人,并不是针对所有中国人。而且决定是普通内科的综合意见。他们也一直在说服我们要了解到他们的决定是正确的。<br/><br/><br/>可是他们不会知道,每一个从中国出来的人,都饱含着希望,有的背景离乡,有的舍家弃业, 而他们的一个不经易的决定可能会将一个人一生的梦打碎,留下难以磨灭的裂痕。甚至对新加坡永远的创伤,他们不会知道,对于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普通的中国医生来讲,踏出国门有多么的难 ! 我现在在浏览以前的照片时还会看到我的第一个室友,在刚来新加坡时对前途充满希望的目光,和知道自己查出乙型肝炎将被遣送回国时的沮丧和无奈。脑海里也会浮现出那个载満着生活负担的杨医生,另人心酸的背影 ------- , 黄医生此时的不知所措。 <br/><br/><br/>这些他们永远也不会了解。他们最后说了一句:we need only useful people, who can work for us. We hire you not for teaching , but for working. 我知道,黄医生必须得回国了。 <br/><br/><br/>黄医生回国后,我又被迫搬家了。经另外一个医生介绍,我搬到了一个有个大游泳池和健身房的condominium ( 公寓) , 同另外二个菲律宾的医生住在一起。 <br/><br/><br/>而时间过得很快,马上就要到第二个posting 的结束,我应该选择下个posting 的 科室。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普通内科,因为我知道在我熟悉工作的环境后,就应该向我的理想努力,通过考试。只有选择普通内科才会增加考试通过的机会。 <br/>徐医生问我,普通内科这样对待黄医生,你不怕吗? 我说: 我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font></font></sp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