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楼主: liliaoliao

[狮城生活] =好贴固顶= 计划记录的新加坡一年的生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0-7-2006 14:22: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span style="FONT-SIZE: 12px;"><font size="4"><font color="#800080">在心脏科的第二个Posting 是很轻松,也在享受着新加坡的阳光和晴空。最后在那一段时间,我选择了紧张后的松弛而没有选择去复习考试。也许经过黄医生事情以后,我对考MRCP的感觉也逐渐淡漠。因为考完MRCP 后的道路并不是很宽广,以我们的背景,想到英国和其他英联邦行医基本是不可能的。 澳洲有专门的考试,也不承认MRCP的资历。所以也只有在新加坡继续当registrar。但是有一点我是可以肯定的,就是MRCP 确实是一个水平考试,能通过临床实践考核的那些人,都必须经过专门的训练,要有扎实的临床查体本领,而且有广阔的医疗知识。不但要仅通过查体判断病人的诊断,同时还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对病情进行分析。考官还会问一些刁钻的问题,甚至误导你回答错误,以测试你的自信能力。 英国考试的严格也正说明他们医疗的严谨。这一点真的是国内的临床所缺少的。 <br/><br/><br/>其实我感觉到我周围的这些registrar 的压力也是蛮大的。本地的医生往往按步就班的很本分的作医生。都是新加坡本地最聪明的人才会读医学校,而且医学院的学费很贵,大多数人由于都受有政府的助学金,所以在同政府签订6 年的合同,等6 年合同结束,也只有留在新加坡本地工作了。从马来西亚,印尼等来的华人,往往是毕业于英国和澳洲,因为外国人在新加坡发展有一些限制,他们好多人并不喜欢留在新加坡,想回国,但是马来西亚的华人很受歧视,往往是马来西亚的华人从小就要付出比马来人双倍的努力,才会同他们站在一起,所有教育的机会也都是首先留给马来人,象我的朋友心脏科的registrar那个黄医生能拿到政府奖学金到澳洲读书的人寥寥无几。<br/><br/>他们也不喜欢英国,因为英国华人医生的日子并不好过,而且据他们讲,英国是一个十分不安全的国家。<br/>我感觉到我周围的这些华人医生,他们很优秀,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但是他们有时并不能选择回到自己的国家,被迫留到国外。是华人,但是被歧视的少数民族,想到我们国家有着辽阔的资源,有着蒸蒸日上的实力,对于我们这些人,即使最后在外边走的很累了,我们还可以自豪的选择回去,因为那里是我们的家,我也相信那里也需要我们。<br/><br/>在心脏科一年的posting 终于结束了,我也如愿以偿的即将到普通内科。在心内科的后期,除了临床管病人外,我还学会了心脏超声 ,而且让我心慰的是最终心内科给我的评价是A (心脏科只有1-2 人获得A) ,HOD(head of department 科主任)在评语上写到“adjust well, learning fast, enthusiastic, good at computer ----- ”, 这一年给我的回忆很难在记忆中抹去,有耕耘,汗水,也有收获,有辛酸,遗憾,但也有很多以前在国内所从未经历的快乐和新奇。在十月份我也回国,结了婚,在新婚的第三天就登上了回到新加坡的飞机。虽然国内必竟是我的归宿,但那候,我也感觉对新加坡也充满了一种特殊的感情。 <br/><br/><br/>即使在心脏科有一年的工作经历,可到普通内科刚开始还真确感觉到自己的知识有限,另外平时遇到的医学词汇生辟的也特别多。也难怪,黄医生会极不适应。在国内,象 klebsiella , pseudomonas, cyptococcus , 这些词也许只能在教课书中出现,可在这里的血培养化验单经常 出现这些bugs。 病人如果贫血一定要作anemia work up ( Iron, ferrentin, TIBC B12, Folate stool OB) , 痴呆一定要作 dementia workup ( CT head, T4TSH, folate B12 ), 发烧要作septic workup( blood ,urine culture, FBC, UFEME)退烧药过量要测定Acetaminophen level,过量还要给 acetylcysteine ----- 当时就感觉怎么自己在国内当医生这么多年,连这些基本的知识都不清楚。其实这些都是MRCP 和 USMLE 要考试的内容。<br/><br/><br/>在普通内科值班on call 也是个挑战,各式各样的病人都可以遇到,一般是一个medical officer 和 一个 house officer 在一个组,管8 个病房的病人,除了150 多个住院病人外,一天晚上接诊从ED( 急诊) 收进来的10 多个新病人还算是少的时候,有的时候多达20多个。所有的新病人不但要接诊(clark)写病例,还要抽血化验,作心电图,追踪化验报告。 如果住院病人出现问题,那就更惨了。House officer 经常是整晚都不会睡觉,`Medical officer 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所有入院的新病人都要向当班的registrar 汇报。这里的on call 给的津贴 很多,200 –300 新币每晚,但是由于工作强度太大,大家也都希望on call 不要太频繁,可是由于人手不够,house man 一个月平均有7 个call, 而medical officer每月平均也有5-6个call。 <br/><br/><br/>这里的house man, medical officer 也很迷信,on call 时都不吃包,说是怕给病人包住;也不能喝红色的饮料,怕碰到抢救的病人。也忌讳在on call 还没结束前说今天不忙等----- ,这些倒是和国内很像。 <br/><br/>果然不出所料,在普通内科还不出一个月,就出现了问题,也让我对自己有了新的定位, 同时也对我的同事—新加坡的医生们有了新的认识: 一些表面上友善的新加坡医生,一但出现问题,他们首先把自己保护起来,而且从来不会为同事甚至下级担责任。<br/>Melvin 是一个外表看起来很精明,也很友善的新加坡医生,大概长我一岁,我认识他的时候,他还是精神科的medical officer,当时很友好也很谦虚,而一个月后由于已经通过了MRCP考试,升职为老年科的registrar,在夜班on call时也成了我的上级医生。 可能是我刚到普通内科还不是很适应on call 时的工作强度,也可能是有于普通内科所收的病人过于杂乱,觉得没有头绪,所以自己还是凭以前在国内的经验来处理问题。自己在 on call 时总是因为一些小的问题而受到他的指责,说实话,由于自己在心脏科还没有受到如此待遇,心里也很不服气,我也是坚持自己对的地方。譬如,他的出发点是 on call 的medial officer 要将病人尽量诊断清楚,而我的原则是一个医生每晚要接诊20 几个病人任何事情作的得完美是不可能的,只能尽量保证不漏掉重要的诊断,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而细节方面应该是第二天team Dr 的任务。<br/><br/><br/>可巧的是连续几个call 都是和他在一起,我们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事情终于到了白日化的程度。 一天从急诊入院一个急性精神错乱的印尼女佣,由于急诊给了大量的haloperidol 所以病人收入院时已经昏睡不醒,当时大概是凌晨4:30 分,当时作了神经科的查体,发现病人并没有阳性的神经科体征,所以我认为病人不需要作急诊CT,而是作了其它必要相关的检查和处理,包括toxicology 以及 iv antibiotics。 因为根据医院的规定,所有入院的病人,急诊CT 需要registrar 的同意,可能出于不忍心叫醒他的原因,我一直等到6 点钟才通知他这个病人的情况,结果,他知道后十分气愤,说我延误了病人的诊断,病人就是encephalitis ( 脑炎)。 没由得我争辩,怒气冲冲的上到病房,对我吼叫到” if the pt died , both of us will die” , 并且在病例上写到“ I was called by MO ( medical officer ) only at this hour” 我当时哑口无言,不知道他是什么逻辑,只是感觉自己似乎被推上了断头台。病人作了脑CT,腰穿,并且给了acyclovir。 所有的检验结果回报均为正常。而病人唯一的问题是因为他给了acyclovir 而引起病人一过性的肾脏损害。那件事情对我的影响很大,我当时真的不明白,为什么他们会对一个很常见的问题如此胆小,而且如果一旦事情发生,首先要把自己的责任推卸到,而责备到其他人身上,包括是你的下级。<br/><br/><br/>但是事情没有结束,在大概半年以后,我才从一个consultant 的口中偶然听到,他居然在当时写信给CMB (chair man of medical board), 控诉我” not safe,not qualified” ,听到后,我马上到科主任那里去澄清事实,我才了解到,在一段时间内,我也被列为调查对象,但是好在我在各个consultant 中以及其他同我一起on call 的registrar 眼中还很称职,他的一面之辞没有得到证实,才避免了同黄医生一样的命运。这一切,我都蒙古在鼓里,看来江湖处处险恶,即便是在新加坡。<br/><br/><br/>也许是这些经历,我对留在新加坡继续当registrar 已经不感兴趣,我也就在MRCP 以及USMLE ,选择后者,因为去美国去学习培训一直是我的梦想,我一直觉得可能只有那里的人可能才会更人创造力,也不会如些狭隘。 <br/><br/><br/>USMLE- 我的另一个奋斗里程碑<br/><br/>斗志篇<br/>有了考USMLE 的想法,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这个考试绝对不同于国内的只是几个名词解释和问答题的研究生考试。如果你觉得GRE 有所难度的话,USMLE 的难度是他的数倍。他不但考验你的医学知识,还要测定你的体能。除了复习作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外,单纯考试本身也是一个挑战, step 1 ,2 CK 都要在算机前坐7,8 个小时,而且每个section 50 道题,只有1 个小的时间,题目之长,阅读量之大是GRE所不可以比拟的。<br/><br/><br/>我前面曾经提过,我在上医大时,并不是一个高材生,专业课的成绩十分平常。在复习考USMLE前,我也曾想过这是否这将是我考试的阻碍。但是我从没有失去信心。因为我一直相信只要别人能作到的,我一定也能作到。<br/><br/><br/>我的信心多数是来自于当年在上大学时学习外语的经历,我是在大学二年级时立志要学好外语的,记得在那一年的那个冬天,当时的我英语并不突出,连看范读的文章都要查很多生词,那时我坐在阶梯教室里在想,我到底什么时候能学好外语,而经过一年的魔鬼般训练,转年的同一个时间,我已经能流利的阅读数本英文小说。<br/><br/><br/>记得那时候学英语的材料没有现在来源方便,我都是寻便任何渠道去寻找学习英语的资源,看遍所有的泛读材料,就会自己去买小说。作遍图书馆里的托福题,却买不起书店的书,没办法,我都是常常站在外文书店的书架前,作完一套又一套的托福题。只有一个小随身听,我就是只用两盘空磁带不断反复的在学校的听力室复习听力材料,包括从80年到92 年的托福听力,电影剪辑,小故事,几乎听便了学校里所以可以找到的资料。那时每天早起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收音机去听***,记得那时宿舍里收不到信号,所以我都是在操场上听,即使数九寒天的冬季我也不例外,就是这样,在转年的十月份,我就以630分通过了托福,而且听力是满分。<br/><br/><br/>考完托福我就一股作气,决心向GRE 冲刺,当时在整个长春市买不到GRE的复习资料,我就一个人只身第一次来到北京,也见到了初具雏形的新东方, 94年的北京到处都是丑陋的黄色面的。而新东方还在中关村极不起眼的小胡同里,也并不是很有名气,我在那里买了一些模拟试题,埋头花了3 个月的时间终于以2100的成绩通过了GRE。<br/><br/><br/>那时我还不到二十岁,九三年末,九四年初,我的大多数同学还在忙着四六级,不少人还根本没有听说过什么是GRE。<br/>虽然最终我并没有凭TOFEL 和GRE的成绩如愿到美国就读博士,但是这段经历却奠定了我一生拼搏的基础。所以我坚信,无论你是在校的本科生,研究生,还已经踏入社会的住院医,主治医生,无论你有什么样的英文基础,只要有恒心,你都有可能通过USMLE。当你回首所走过的路的时候,往往并不光是所取得的成绩让你感到自豪,这个过程却更会让你拥有一个新的高度,去选择你的人生。<br/><br/><br/>当我回顾以前自己所写的日记,处处可以找到勉励我自己前进的话语,我坚信,相信你也相信 “ 天生我材必有用” <br/><br/>有了考USMLE的决心,下一步重要的就是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了。大话西游中孙悟空说到“ 如果给一个期限,那就是一万年”,可是我当年已经年近30,再也没有时间,也没有理由在十字路口彷徨。身负养家立业的责任,还要有买房生子的理想,也不允许我再象十年前那样舍弃一切的为自己的目标奋斗。为了赚钱,为了不影响工作经历,我的学习时间仅限于晚上和早起,一天疲惫的工作后当拿起USMLE 的复习书籍时我反而不知疲倦。那时我的妻子从中国来到新加坡,在她刚来的几个月中我们还是同那两个菲律宾的medical officer 共租一处公寓。为了不影响她休息,我都是在露天的阳台上看书,灯光虽暗,还有月光,困睠了,虫子会将我咬清醒,一月份的天气渐凉,但是还是很喜欢每到深夜只属于我自己的游泳池,在冰冷的水中可以舒缓我一天的疲惫,迎接新的一天。就是这样业以继日, 当复习8 个月通过step 1 时,我才发现一些白发爬上了的鬓角,我已经不再轻了! <br/><br/><br/>是啊,如果你有这个理想,又何必不现在去努力。不要因为昂贵的考试费用而却步,5000 多元的考试费在北京,上海无非只是0.5 平方米的房子。而你对自己的知识投资却是无价的。<br/><br/><br/>理论上来讲USMLE 第一遍不通过可以再考第二次,但是由于考试费用昂贵,每一步大概是在700 美元左右,更重要的是在申请职位时,几乎所有的医院都要求第一次通过,所以在考试前就要有一定把握。而且由于最近申请美国的移民逐日增加,所以好的分数是非常重要的。USMLE 的分数分为一个两位数,和一个三位数,三位数大概是指回答对多少题,而2 位数是指同时参加考试的医学生有多少人在你的分数之下。99 分并不罕见,对于我们天生就会考试的中国人,一定要将99 分定为我们的目标。这样才能让欧美人, 印度人,新加坡人看到我们的实力。 但是一个误区就是,99 分决对不会意味着99% 的问题回答正确。我的经验是90 分大概正确率为70% , 而99 分正确率在80% 左右。 <br/><br/><br/>复习时间的长短要由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是通过考试的年龄越小,将来的路越宽。 <br/><br/>Work hard and Smart , 这是黄医生,那位心脏科的registrar 在知道我考试时给我的一句忠告。他那时已经要辞职,由于他是马来西亚人,即使他再优秀,工作再勤恳,陈笃生医院最终还是没有给他继续深造PTCA的机会。而这个机会给了得天独厚的新加坡人林医生。而他则自己申请到中央医院学习PTCA,是无薪水的fellow。事实就是这样,无论在什么国家,外国人多多少少都会受到一些歧视。<br/><br/><br/>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选择正确的复习资料至为关键,好的书籍既要知识全面覆盖考试的内容,而且语言要简洁,便于记忆。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习的乐趣。<br/><br/><br/>还没有准备考试前我就在新加坡的医学书店里买到了几本十分便宜,考USMLE 的书籍,之所以便宜是因为已经出了新的版本,但都是大同小异。 <br/><br/><br/>其中有一本叫作First Aid 是人们传说中的红宝书,当时我只是花了新币3元。另外一本是Anatomy made it ridiculously simple , 由于解剖是我的弱项,大学三年级后一直就没有再摸过解剖的课本。大多数的内容早已还给老师。但这本书已恢谐的语言将枯燥的解剖部位同漫画及一些故事情节联系起来,也使我生平头一次对解剖发生了兴趣。其他的一些一看版面就知道会头痛的书,买来后我再也没有读过。 <br/><br/><br/>正在这时我碰到了一位叫Amoil 的印度医生,他当时已经通过USMLE, 大概是拿到了93,92 分的成绩,我对他的成绩羡慕不已,现在他已经Wisconsin 大学附属医院里,他那时告诉我一些参考的书目,对我的帮助很大。</font></font></sp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7-2006 14:20: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p>让我转贴另外一个医生在新加坡的经历吧</p><p></p><p align="center"><font face="华文中宋"><font size="5">USMLE 绝非高不可攀 --- 我的国外行医和考试经历</font></font><br/><font size="3">转自丁香园<br/>发布日期: 2006-01-22 14:16 <br/>文章作者: believelv <br/>文章来源: <br/><a href="http://www.dxy.cn/bbs/post/page?bid=56&amp;sty=1&amp;age=0&amp;tpg=1"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3366">丁香园飘洋过海版</font></a></font><br/><br/><font size="3">文章编辑: admin</font></p><p><br/><br/><font color="#0000ff">我于2001年读硕士研究生期间打算到美国医院时,一位美国的朋友告诉我一定要通过美国的医师执照考试,即USMLE, 并E –mail 给我网址及模拟试题,那时我真的觉得这个考试高不可攀,没有继续下去。那时的我没有想到,4年后当我居然会以优异的分数,step 1 92, step 2 97 通过这个考试。我只想告诉后人:任何事情对于我们这些勤奋而勇于付出的中国人来说都是可能的,只要你努力和坚持。<br/><br/>回想过去走过的路也充满艰辛,也许只有信念在支撑着我前进的动力,今天我愿把我的经历同大家分享,希望能给那些对前途充满信心的医学生及对前途感觉茫然的年轻医生一点启示。</font><br/><br/>时间:2002 年 5 月<br/><br/>那时,我刚刚从东北的一家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到北京大学的一家附属医院,年轻而富有活力的我对京城的学术气氛有着浓厚的感触,凭着一股新鲜和热情,连下夜班也会参加各处举办的继续教育。我的专业是心血管内科,很幸运的是承蒙主任的栽培,刚工作不到半年就被送到心导管室去学习冠脉。然而看到全国的最顶端的技术,接触到平时只能耳闻的精英反倒让我感到不安。原以为我一生的目标就是成为某某我崇拜名专家的博士生,开始光辉的前途。但是当看到这些博士生在残酷的竞争中贫穷的生活着的时候,我的意念开始动摇,在这种适者生存的环境中,我到底会做怎样的拼搏才能浮出水面。那时我的薪水只有2000 原每月,而最便宜的回龙观经济适用房也要2600元 每平方米,如此看来即使不吃不喝,两年下来的薪水也不过只能买到一个洗手间而已。但是我还在继续着我的博士梦,直到有一天我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新加坡健保集团招收医生,月薪4000 新元,那时我对新元没有概念,后来知道大概在两万元。<br/><br/>正是这则大多数人都不会注意也不会相信的广告改变了我的前进路途。也许吸引我的不只是着可观的收入,而是我一直并不安分的内心。毕竟,我早在1993年就已经以高分通过托福和GRE。<br/><br/>我在西直门的一个电话亭里拨通了所提供的号码,好在我符合所有的应征条件,以后便准备资料,笔试,面试。由于北京区域只有两人通过笔试,面试是6月份在上海的四季酒店,说实话直到面试时,我才感觉到这则消息是真实的。当同三位操新加坡奇怪的英文口音的医生谈完后,我如意料内被入取,而送走了另位北京的同仁。当天下午,所有通过面试的人员在一起开会,除了我以外其它都是上海人,对上海人我一直心有余悸,总觉得他们傲气,自私。但是没想到正是这些陌生的面孔同我一起在新加坡度过了同甘共苦的难忘的日子。<br/><br/>以后的日子便是等待最后的通知和准备医师注册和办理签证的手续。但是事情没有那麽容易,中国的医院不是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的,尤其是向北京大学这样对出国非常敏感的地方。不会轻易出示证明办理出国手续, 除非辞职。我不得不在最后相一直有恩的主任摊派,他没有挽留,但眼神中留露出无奈和失望。我毅然决然的将在医院里辛苦工作一年所赚到的薪水20000 元全部交还给医院作为违约金。在女友的茫然和眼泪中踏上了飞往新加坡的航班。那一年我已经28岁。<br/><br/>时间:2002 年10月14 日<br/><br/>一个人孤零零的坐在后机舱中,望着机窗外的点点灯光,感觉到飞机徐徐降落到新加坡的樟宜国际机场。对于第一次出国,而且面临未知前途的我来讲,无疑心情是复杂的,但是当踏入烜软的地毯,感觉到迎面扑鼻的热息,这种复杂的心情也随之烟消云散。新加坡的接待人员已等在机场外,当另外的8名上海的战友到达后,我们乘着一辆小面包车扑向这个等待着我们的国家城市---新加坡,这里是人们生活中的天堂吗?<br/><br/>我所应聘的国家健保集团是新加坡的两大国立医疗集团之一,他所包括的医院由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陈笃生医院,亚历山大医院等综合性医院,并包括国家脑科及皮肤病中心,John Hopkins 肿瘤中心等专科医院。我所要去的医院是陈笃生医院,也是一家1300 张病床的新加坡第二大医院,我也没有想到正是这家医院在半年后会成为世界闻名的SARS医院,而我也卷入其中,有些记忆至今也未能抹去.<br/><br/>第二天我们便被载到国立大学医院(NUH), 国内的医院我去过很多,但是当面包车穿过林荫路,载我们进入到被树木,操场环绕中的医院时,感到一种别有的清爽。这里没有国内医院挂号的长龙,也见不到医院门口叫卖的小贩,盛到眼前的使随处可见的郁金香和一尘不染的白色地板。当时的心情只可以用兴奋这两个字来形容。也开始庆幸自己的冒险。 <br/><br/>接下来的几天我们都在接受培训,主要是医疗集团的结构介绍以及心肺复苏的初级及高级培训。同时在院方的帮助下,我们也租到了房子。我的基本薪水是2550新元,半年后涨至3000,一年后涨至3500房屋补助是750元,夜班费是200-300元每晚,所以大概每月的收入是在4000-5000之间(人民币20000-30000), 对于当时国内收入只有2000元的我来讲,显然是收入可观了,我也很快就添置了向往已久的数码相机和笔记本电脑。<br/><br/>经过一周的培训,除了办理必要的手续外,我们也进一步的认识了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很小的城市国家,人口的70%是华人,其他主要人口包括马来人及印度人。当地主要的语言是英语和华语还有马来语及印度文,所以无论是在地铁站级医院内所有标牌都有着四种语言。我们也在这两周之内参观了新加坡最美丽的公园,圣陶沙。<br/><br/>正当我们陶醉于对这个美丽的岛国时。一片阴影也向我们悄悄袭来,因为新加坡向来是阴晴不定的。<br/><br/>To be continued <br/><br/>时间:2002 年11月1日<br/><br/>那是我在新加坡陈笃生医院开始工作的第一天,在此以前我们也得到消息,我们中的一位也就是我的新室友即将被送回国,因为它的体检乙肝血清阳性。其实我们在国内也有体检,但是至于什麽原因检查结果有所出入,我们都不得而知。 经过我们的请求,院方终于决定复查。但是最终这位朋友还是逃离不掉离开新加坡的命运。他的出国梦就这样夭折了。也许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对于某个人一个不经意的决定,但却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据说这位朋友回国后一直在家里闭门半年,半年后才出门宣布他从新加坡工作回国。因为他临出国时无论家人还是同事都对他寄以“厚望”。<br/><br/>然而类似命运的不只是他一个,而他只是第一个。<br/><br/>他走后我一个人住在自己租的政府组屋里。房东是个印度人,去了澳大利亚,他的房间的墙壁上挂着他们所信奉的神的头像。瞪着一双充满威严的眼睛,一个人住在里边,有时还真的觉得有点悚然。我有时也在想,住在这个陌生的国度里,如果真出了什莫以外,或者工作上出现什莫问题,又能依赖谁哪?<br/><br/>新的工作环境让我们都感觉到压力。幸运的是我和上海的另外一位徐医生分配到心脏科,好在互相可以交流,回想起来,这种团结比孤军作战真的是有利的多。新加坡的医生和国内职位区分大概相同:从上之下分为:senior consultant , consultant, associate consultant , registra, medical officer, house officer, 各相当于国内的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实习医师。我的职位 medical officer,由于我在国内也是住院医师,并且年龄和这里的第三年的住院医师年龄相当所以并不感觉到自己很特别。但是很多病人一眼就能看出来我们是从中国大陆过来的,大概是我们独特的气质吧。据说普通病房的病人量较大,所以第一个月,科里把我们安排CCU病房,属于适应时期。<br/><br/>和我们一起工作的是一位可爱的华人女孩子,叫志芳,她来至吉隆坡的一个富裕家庭,毕业于英国有名的爱丁堡医学院。虽然她比我们都要小,可在她面前我们有时居然显得拙手拙脚,确感羞愧,但是她也在无私的帮助和鼓励着我们。而与他相比我们的上级,同样来自于马来西亚的华人医生雷蒙却不是那末容易相处,当然最重要的是交流问题,他的带有一点澳大利亚味道的新加坡,马来西亚英文口音,我们根本听不懂。也许他根本就不在乎我们的存在,两周内,他从来没有正眼同我们讲过一句话,他和志芳两人在一起谈论病人病情有声有笑的时候,我和徐医生两人面面相觑。尴尬的是被人忽略的感受,但然承认的是我们确实听不懂他的口音。 <br/><br/>没办法,那一阶段我白天将耳朵竖起来听他讲话,晚上听VOA, BBC, 看英文电视台。终于在第二周的时候,我们终于能听懂雷蒙的英语了,至少一部分。正在这时,他休假三天,我和徐医生都感到高兴,感觉到他不在,我们的压力好像要少一些。但是三天后,当他回来时,我们发现,他的英语我们又听不懂了。 <br/><br/>其实,真正的困难之处又仅仅只是语言。那一段时间,真的觉得自己好象忘记了所有的医学知识。这里的Medical officer 除了和国内住院医一样的工作外,还要抽血,放置静脉留置针。而且第一次应用的静脉用药一定要有医生来给。所有的住院医生都要会气管插管,在监护病房轮转的医生也一定会独立操作中心静脉置管,血液动力学检测等。由于在国内没有抽血置管的经验,常常将病人的手扎成血肿,病人也常常抱怨。有一位倍受我们所扎深感痛苦的病人,“拒绝那两位同中国来的医生再抽他的血”。<br/><br/>早晨,天还没有亮就起床,在等车的路上,还要翻着中英对照的药学字典,一天工作回家后往往身心疲惫,还要打开电视,学听练习英语。<br/><br/>好在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像雷蒙一样对我们置之不理,有一位漂亮的林医生,和一位从英国回来的黄医生从一开始对我们就十分友好。CCU 的 NURSING OFFICER 虽然和国内的所有护士长一样愿意多管闲事,但是对于我们可能是由于同情也十分关心,十一月的新加坡有两个国家的法定假日,分别是印度和马来人的新年,她把我们带到印度和马来护士的家中同她们一起过年,让我们体会到异国的习俗。<br/><br/>心脏科的Consultant 多数都很忙,早上查房后一天都不会再看到他们的踪影。与我们的交流也很少。只是听到护士悄悄告诉我们,一个很Fierce , 另外一个从香港来得很sacarstic, 叫我们多加提防凶猛。<br/><br/>就这样一个月很快就要过去了,在这一个月里我不停的告诫自己,一定要尽快的适应,一个月后马上就要独立工作了。如果到时不能独立的话,这个资本主义社会是不会给弱者同情的。 事实证明我的想法是正确的,而一个月后的普通病房的工作难度确实超出我的想象。 <br/><br/>在普通病房的第一个月确实terrible, 我们心脏科的制度是team base, 也就是说,consultant, registrar , medical officer 在一个TEAM 里。这里的consultant ,registrar&nbsp; &nbsp;都很忙,每天查完房后还要去导管室,超声心动室,门诊。所以早上查房很快,一般是查房时记病程记录,查完房后,所有的住院病人的工作便落在住院医一个人的身上。当consultant 当班时,所有的新病人便归这个team。病床周转也很快,平均4-5 天。最多时一个medical officer 可管30-40 个病人。有时白天当班时会有6-10 个新病人入院, 6-10 个出院, 由于心脏科没有House officer, 所以护士碰到任何问题都要去传呼medical officer. <br/><br/>我的第一天我已经记不得自己在作什么了,只知道自己忙的一塌糊涂。我的CONSULTANT 早上在国立大学医院出门诊,下午4 点钟才回来,而他的team 里偏巧没有REGISTRAR 所以没有一个人可以请示,而那天又赶上他当班,白天就有6 个新病人住院。我的大脑一片空白,只是知道自己的PAGER 在一停的响,甚至没时间回电话,由于光心脏科本身就有四个病房,还有不少OVERFLOW的 CASE 在别的病区,所以自己不停的在病房间穿来穿去,中午饭也没时间吃。 当consultant 下午回来,善意的问我感觉如何,我叹了一口气说: “ I feel myself totally lost “ ,当天我11 点才回到家,才吃上当天的第一口饭。<br/><br/>我的第二天也是如此,没有时间去吃午饭,回到家里也有10 点多了,第三天, 第四天, 终于在第五天时可以吃到午饭了,也能在8 点钟以前回家了----- 我相信我们中每个从中国过来当医生的经历都是一样的,多多少少都会遇到一些困难。 就在第一个月刚刚过去的时候,一个从上海过来的在国家脑神经科工作的罗医生提出辞职。也许对我前室友的离开大家还抱有同情,对于罗医生的辞职大家已经无暇顾及。就这样在他走后不久,我就搬到他的住所同另一名在普通内科工作的黄医生住在一起。<br/><br/></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7-2006 15:16: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color="#1a1ae6">这段经历让我了解,文化的不同也许是产生思维方式不同的原因,但又何必只是用自己的思维去来评价另外一个的作事方式,其实每个人的行为都是有一定的原则。</font></p><p><font color="#000000">以上是引自上述文章里的一段话,可是看完文章却觉得作者不一定真正了解这个道理,支持自己人可以了解,但适者生存却是不变的道理,而且怎么每次中国人写的海外奋斗史就一定会有一种情绪存在,当不能伸级不能留下或别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往往就会被当成是有歧视成分存在,不是说没有这种情形,但能别那么敏感好吗?不然作者去到美国也是一样的,如果他真在美国呆过就会了解了。</font></p><p>原来sar期间紧急病房大多数都是中国医生和护士在工作,只是殉职的都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人,莫非中国人的基因和免疫力就是比较强?</p><p><font color="#bb4444"></font></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7-2006 22:46: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Storey 163,<br/><br/>Good questions!!! A number of the death are Singaporean doctors &amp; nurses but yet these Chinese from China claim they are the majority during that period!! I don't believe them at all!!!! None of them are affected during that period. In fact, I have heard that some of them escape!!!!!!<b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7-2006 15:08: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p>呵呵,成都那位医生老乡,加油哦。。。</p><p>你的日记虽然朴实,不过真的看进去了就觉得有一股莫名的感动。。。</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7-2006 16:58: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p>我女儿刚满13月,5月27日发现血尿,当天晚上到上海浦东儿童医学中心急诊后,第二天作了B超,CT,第三天即29日初步诊断为肾母细胞瘤,立即住院,30 日作了穿刺活检,以及骨检,当天下午冷冻样本确定为恶性肿瘤,只是不能确定哪种细胞肿瘤,7月1日开始按肾母细胞瘤进行化疗。目前化疗的第一个疗程已经结束, 儿童医学中心血液科的医生说要等两个化疗疗程以后,视情况再看可否进行手术。我在网上看到有朋友的小孩患有同样的肿瘤,在新加坡的kk妇幼医院开刀动手术的效果比较好,所以自己也打算来新加坡动手术。我知道费用肯定比较高,但只有这么一个女儿,竭尽全力也要提供最好的医疗条件给她。KK医院给我的电子邮件说一般在新加坡可能需要14天左右就可以回国。因为自己在新加坡没有熟人,所以想求各位给点建议希望能全面一点,比如机票怎么买便宜,去新加坡以后住在哪里?吃饭,洗衣服,日常用品如何处理?打电话回上海怎么合算。等等各方面的信息我都需要,恳请各位帮忙!!对了,打算我夫妻二人带小孩子一起去。<br/></p><p>我知道新加坡的费用会很贵,打算来新加坡是因为我们女儿在上海的主治医生也承认新加坡的手术水平要高于上海。他说如果两个疗程的化疗结束以后,拍片的结果显示上海手术有把握,建议就在上海做,否则让我们自己考虑。而我们想着自己的积蓄加上父母资助差不多能够凑够新加坡手术的费用,如果上海有没有把握,就一定来新加坡做手术。毕竟女儿的性命的是第一位的,钱是慢慢可以赚来的。</p><p>今天KK医院的医生给我回了电子邮件,说如果我们来新加坡估计需要10天时间就可以回国了,医院允许一位家长陪护,这样我就需要到附近找一个住的地方,各位有什么建议?</p><p>还有我自己带电脑过来,在新加坡上网方便吗?一般的小旅馆或医院提供宽带吗?</p><p>LZ是医生,能否求你帮忙了解一下相关的情况,特别是手术的成功率。</p><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13 20:56:59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7-2006 17:02: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我女儿在上海得出院小结

[原创]计划记录的新加坡一年的生活

[原创]计划记录的新加坡一年的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7-2006 20:44: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p>To:xclai,</p><p></p><p>&nbsp;&nbsp;&nbsp; 感谢你贴的那位医生的帖子。我来新加坡以前也看过他写的这个贴,很感动于他的坚持和他的毅力,而且他的文字非常有感染力,看了后让人觉得热血沸腾。我自问我最缺乏的就是他的这种毅力和破釜沉舟的决心,我也缺乏吃苦的精神,更加缺乏冒险的精神。迄今为止,我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我很有把握的事情,而我的发展也就是这样按部就班的一个过程。我非常佩服他,他能够很明确自己要什么,想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做任何事情都非常有激情(这一点从他的帖子里可以看出来)。而我所明确的仅是希望和我最爱的老婆长相厮守,做一个好老公;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做一个好医生,做一个好人,仅此而已。</p><p></p><p>&nbsp;&nbsp;&nbsp; 谢谢你对我帖子的关心,而且帮我丰富了那么多的内容。我很为自己的没有毅力感到羞愧,也对关心我帖子的朋友感到抱歉,但没办法,我从来就没有克服过自己的任何缺点,这样的自己我也只能接受了。</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7-2006 21:02: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p>To:afay,</p><p></p><p>&nbsp;&nbsp;&nbsp; 对于你小孩的病我感到非常难过,她还那样小就要承受这么多的痛苦,而为人父母这想必更加心痛吧。说实话,我不清楚肾母细胞瘤的治疗和预后,毕竟医学上也是隔行如隔山,所以很抱歉,我无法给你提供你想了解的资料。新加坡KK妇女儿童医院集中了新加坡大部分的儿科病人,力量很强,具体情况你可以上他们的网站了解:<a href="http://www.kkh.com.sg/">http://www.kkh.com.sg/</a>。希望你一家一切顺利。</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7-2006 12:21: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p>医生有好多天没有发贴上来了罗,加油啊!</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