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楼主: lydia1972

[陪读话题] 陪读娘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5-2011 18:04:52|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话西游15集
唐僧独步官场情场的一门绝技





西游记中描述的神仙佛道、人间帝国,实际上是一个官场的众生态,也是一个职场的众生态。如何在人人如履薄冰的“气场”中,漫步闲庭,唐僧这个老江湖,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你可别小瞧唐僧啊,取经没有他的话,靠孙大圣、猪八戒还是沙和尚,是没办法得到的。虽然几兄弟神通广大,但是唐师父有一点,是他们不具备的。这是唐僧纵横江湖并如鱼得水的“绝招”。

这个绝招,没有那么复杂,只是一个字:“谢”,就是“谢谢你”的意思。一个懂得“感谢”的唐僧,拥有用之不尽的资源。

看似简单一个字,做好它并不容易。如果你能跟唐僧一样,通晓人情世故,你就拥有了这个“绝招”。请看看唐僧是如何“感谢”的?

背后答谢,极为虔诚。唐僧跟孙大圣来到黑风山下“观音禅院”,一听说是“大老板”的道场,唐僧“大喜”,“弟子屡感菩萨圣恩,未及叩谢。今遇禅院,就如见菩萨一般,甚好拜谢。”他“展背舒身,铺胸纳地,望金象叩头。”一边敲鼓,一边撞钟,“三藏俯伏台前,倾心祷祝。”我想观音菩萨知道情况后,一定是很开心的。

当面道谢,言语真切。唐僧被黄袍怪变成老虎,后来孙大圣为他解难,唐僧“谢之不尽道:‘贤徒,亏了你也,亏了你也!这一去,早诣西方,径回东土,奏唐王,你的功劳第一。’”打败了金兜洞的青牛怪,还是多亏的孙徒弟,唐僧说,“徒弟,万分亏你!言谢不尽!”

委托言谢,毫不吝啬。请来灵吉菩萨降妖降伏了黄风怪,克服了西行又一难,唐僧获悉后,“谢之不尽。”请来木叉行者,渡过了流沙河,“三藏拜谢了木叉,顶礼了菩萨。”木叉回去观音复命时,肯定会高度恭维唐僧“顶礼了”。

可能有人会说,讲几句客套话有什么难的。可别小看了,唐僧答谢的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很有创意的,效果也是不错的。

有条件的,形式一定到位。观音帮助夺回锦襕袈裟,“三藏闻言,遂设香案,朝南礼拜。”这种形式菩萨是比较受用的。在高老庄收下猪八戒为徒弟,“三藏大喜,便叫:‘高太公,取个香案用用。’”“三藏净了手焚香,望南礼拜道:‘多蒙菩萨圣恩!’”

形式到位外,还要端庄肃穆,表达自己的诚意。火焰山动员了众神佛,唐僧“换了毗卢帽,穿了袈裟,与悟净拜迎众圣”,称谢道:“我弟子有何德能,敢劳列位尊圣临凡也!”

没有条件的,尽量创造条件。孙大圣在狮驼岭,好久没有回来,唐师父很着急,“正在那里撮土为香,望空祷祝,“祈请云霞众位仙,六丁六甲与诸天。愿保贤徒孙行者,神通广大法无边。”大圣无意中听到后,感动得差点哭了。你想想,有这样的“老板”,没有条件,还用“土块”为香做供品,你会不会给他拼命工作?

即使没有任何条件,也要尽一切努力做到位。观音菩萨收伏红孩儿,“三藏听得,即忙跪下,朝南礼拜。”一听到信息,第一反应是“跪拜”,难得啊!其他帮忙干活的,唐僧要不是“称谢不已”, “谢之不尽”, 要不是“一一拜谢”。

唐僧言传身教,三个徒弟都学得不错。孙大圣即使人家送个大人情,原来只会“唱个喏”,后来也懂用上“多谢了”,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学得最好的,却是猪八戒。

八戒答谢人家,也用上师父的“撮土焚香”,望空礼拜。这怪不得他,因为他确实没什么资源。在南山大战老虎精时,以为师父被吃了,八戒不顾污秽,将那个“假人头”埋了,还折了几根大柳枝、捡了几块鹅卵石,“回至坟前,把柳枝儿插在左右,鹅卵石堆在面前。”

孙大圣不明白问他是什么?八戒说,柳枝当松柏,石头做供品,“表表生人意,权为孝道心。”多么有情有义、让人感动的老猪啊!

由于老猪进步很快,天上的老同事奇怪地问他,“你好啊,进步这么飞快?”八戒“谦虚”地说, “因做了这几年和尚,也略学得些儿。”看来唐僧的教导没有白费。

唐僧善于“感谢”,是他取经中的一个“亮点”,说明他做事是认真的,至少形式上是做到位的。其背后的原因,说明他是一个“有心人”。我们日常也在感谢别人,只是停留在表面上,不是停留在心坎里。

唐僧善于“感谢”的背后,就是有一颗善于“感恩”的心,这才是“绝招”背后的“绝招”。

说到感恩,唐僧在乌鸡国点化那位太子时,就较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唐僧问,“殿下,为人生在天地之间,能有几恩?”太子说,“有四恩。”“感天地盖载之恩,日月照临之恩,国王水土之恩,父母养育之恩。”

不管是“四恩”还是“五恩”,“感恩”两字始终是唐僧修身处世的座右铭,并为之鼎力躬行,并落实到取经行动中,才真正赢得了各界各方的帮助。

美国有个古老的节日,就是每年11月份第四个星期四的感恩节。最初是一些到美洲的冒险者和新移民,因为得到印第安人的帮助得以战胜困难,他们便以节日的形式以示感激。现在这个节日的影响,已经超越了原来的范畴。

据资料介绍,“感恩”是个“舶来品”,其意义是对别人的帮助心存感激。感激要发自内心,而不是存活在口头上。我国传统文化是“施恩不望报,但受赐者却不应该忘记。”因此,才有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理念。尤其是在官场上,也存在独特的感恩文化。每个人的成长和进步,对组织要感恩,对帮助的师长要感恩等。

感恩发自于心,感恩的形式不是要“涌泉”,而是发自内心的回馈。在这里,恐怕有时候连“沙子”也是最佳的“回馈”。

佛经有一个故事,印度有一位有名的阿育王,其前世小时候和另一个小朋友在玩泥巴,这时佛托钵化缘经过。小朋友见到了佛,非常恭敬,手抓了一把沙子说,“这个供养你。”佛很受感动,并预言说,“善哉,善哉,百年之后,以此功德,当是治世的帝王。”后来果报,成为一代明王。沙子只是形式,但是其发自内心的真诚,就像金子一样珍贵,这叫做不住相布施,也是感恩的最基本要求。

《说文解字》中说,恩是惠的意思,简单来说就是给别人以利益或好处。同样,给了别人好处不能心里惦记着,希望别人回报,这样就变味了,即不能称为“施恩”,是“住相”了。

古代有很多传递感恩的美好故事,最出名的是“结草衔环”。“结草”和“衔环”是两个报恩的故事。

公元前594年,秦桓公出兵伐晋,两军在晋地交战,秦将杜回勇力超群,晋将魏颗抵挡不住。正在这时,突然一位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使这位超级牛气的勇士摔倒被擒,晋军因此大败秦师。当夜,魏颗梦见白天相助的老人,说他是魏颗父亲爱妾祖姬的父亲。魏父生前相当宠爱祖姬,曾交代儿子,老子百年后要将祖姬嫁人。后来父亲临终前,又交代儿子将祖姬殉葬。魏颗认为父亲临终前神志迷糊,胡言乱语,没有照办,而是将祖姬另嫁别人。因此,祖姬九泉之下的父亲,为报答活女之恩,“结草”帮助魏颗成就了功业。

“衔环”的故事也富有传奇色彩。总之,真诚施恩,真诚感恩,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魔幻世界中,都具有圆满的福德。

在现代职场中,无论是企业还是其他工作机构,既面临黄金的发展时期,也会遇到很多危机,承受各种各样的挑战。面对这个局面,需要用人单位和员工之间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互相感恩。单位要感恩员工,没有他们的勤劳付出,就很难实现发展;员工要感恩单位,没有这个平台,就很难找到大展拳脚的机会。

因此,在单位中,要营造一种“感恩文化”,使相互之间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感恩,就能实现“拧成一股绳”、战而不胜的精神力。

唐僧善于感恩的背后,成就了取经大业,培育出坚强的团队,取得了崇高荣誉。这就是值得后人学习和深思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5-2011 18:10:53|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大话西游十六集
西游记中的最牛法术大PK



看过武侠小说的朋友,会对其中的玄妙武功痴醉不已,郭靖的降龙十八掌,梅超风的九阴白骨爪,段誉的六脉神剑,张无忌的九阳神功等,无不充满神奇的想象力和冲击力。

在西游记中,最引人入胜的则是神仙佛道变化无穷的法术。佛家有佛家的一套,道家有道家的活法。假如将其中的主要角色拎出来,做一个法术大PK,谁会是最后的胜利者呢?

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法术?最初的“法术”并不是指那些能呼风唤雨的东西,是“法”与“术”的合称。在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变法所倡导的是“法”;申不害在韩国为相治国强兵,所提倡的是“术”。韩非子认为,无论是“法”还是“术”,都有所欠缺,因此他主张“法术”并用,后人就将“法术”专指法家之学。

随着时代的变迁,法术被披上神秘的外衣,尤其是一些方术之士采用画符念咒等迷信手段,呼风唤雨,除病驱邪。一般分为三大类:一是道家正法,或者是佛家正法,主要是修炼内功的法术,“内用成丹,外用成法”,由于处于秘密修炼的状态,人们就给这种正功披上神秘的外衣。二是民间巫术,某些巫婆神棍利用人们的迷信心理,冒充神仙佛道,灵魂附体,指挥神兵天将,帮助信徒降福迎祥等。三是江湖旁门,一般而言,民间巫术的地域性较强,江湖旁门更具流动性,他们比较注重师承关系,例如一些请神附体、画符念咒、移山搬运等法术。

综上所述,在西游记,这些表现形式都能够得到印证。

道家或佛家正法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一个是如来佛祖,一个是太上老君。

如来佛祖稳坐钓鱼台,基本不出手,一出手是“稳准狠”,绝不留情。他老人家一共出手三次,比较有特色:

第一次是著名的“手心赌”。那时候孙猴子不知天高地厚,在佛祖手心中翻筋斗,就是逃不出如来手掌心,我佛慈悲,让他免费住上了“五行山宾馆”。第二次是亲手制伏大鹏鸟。那妖精好不厉害,“轮利爪刁他一下,被佛爷把手往上一指,那妖翅膊上就了筋。”这次佛祖使用的是“一指禅”,“指到擒来”。第三次是消灭六耳猴。这次佛祖更牛,只是说说笑笑,妖猴就被吓跑了,“哪里走”!佛祖用个“饭碗”,便将他抓住了。

与如来佛祖的劳心动气不同,太上老君更加潇洒。他的一举一动充分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以及尊崇自然的和谐作风。即使需要出马,也不过是弄个什么宝贝,“潇洒地走一回”。我们知道老君是个“铁匠”、“药剂师”,善于打造兵器,善于冶炼丹药,浑身上下都是“宝贝”,连根勒袍的丝带也是那么厉害。至于他有什么法术,却不知道。他鼎力赞助变成妖怪的几位家奴和坐骑,想召回就随时召回,不需花费气力,更不需使用法术。

佛道两大掌门人外,还有几位一顶一的高手。

当然,佛家要首推观音菩萨。观音是取经工作的具体策划者,同时也成为著名的“救火队员”。孙猴子哪处火旺得不得了时,心灵感应,菩萨必去救苦救难。如果问,观音哪些法术最厉害?其实小说也没有说清楚。大家请看,“菩萨没法,只得也点点头儿。行者笑道:‘如何?’尔时菩萨乃以广大慈悲,无边法力,亿万化身,以心会意,以意会身,恍惚之间,变作凌虚仙子。”我想最高的法术就在这里了,“没法”就是“无法”,加上“无边法力”,足够了!不过,菩萨虽然法力无边,还是存在没法辨别六耳猴的瑕疵。

同样,道家也有一位高人,他是五庄观的镇元子大仙。此仁兄是地仙之祖,外号“与世同君”,无论是资历还是手段,颇受各方豪杰的尊敬。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孙大圣与镇元子斗起法来。这叫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法术高强的孙大圣,始终无法逃脱大仙的“袖里乾坤”。说来也真是丢人,“袖里乾坤”是啥?就是穿的衣服的“衣袖”罢了。人家穿的衣服都这么厉害,你孙猴子的法术该往哪里摆呢?

说到这里,竟然将孙大圣撇在一边了,真是可惜啊,对不起,孙仁兄!

这些都是“正道”的人物,还有一些沦落“江湖”的“郎中”,即是那些法术高超的妖怪。其中,也可以分为佛道两界来PK。概括起来,分为“九头”的和“大字辈”的,分别是文殊菩萨的坐骑九头狮子和乱石山碧波潭的九头虫,鉴于九头虫属于妖神系列,并入道家范围。一组是佛家的大鹏金翅鸟和道家的大力牛魔王。

九头怪物是孙大圣比较头疼的,因为与他们较量中,从来都是处于下风的,并且两位“九头先生”都有击败老孙的辉煌经历。如果说哪位“九头”更厉害,九头狮子更具有王者风范,堪称西游中的第一妖!九头虫的江湖习气更浓,有点像地痞流氓,至少是一名“盗窃犯”,最后落得被二郎神的哮天犬咬掉一个脑袋,狼狈逃到北海的不光彩经历。

“大字辈”的名不虚传,大力牛魔王严格上讲不能算是妖怪,应列为“妖仙”。孙大圣与两位“大”哥交手,也没讨到什么便宜。与大鹏鸟交火,眼看支撑不住,赶快施展最牛的筋斗云法术溜之乎也,却没有料到大鹏鸟比他飞得更快,两个翅膀一扇就将他抓住了。这是孙大圣唯一一次在运动战中被妖怪生擒的战例。

大战牛魔王一节,是继大闹天宫后最热闹的一场戏。这一次,是天上地下,神仙佛道一起出手,共同围剿牛魔王,其场面比大闹天宫有过而无不及。

这些非正道的妖邪中,也有类似民间巫术的东西,如斗法灭三仙中的虎力、鹿力、羊力三兄弟,驱符念咒的法术很高明,能够指挥天上神仙,如果不作弊的话,孙大圣念咒的本事是比不上的。那位小朋友红孩儿的三昧真火也不赖,至少老孙并没有应对的好办法。

无论是神仙佛道,还是妖怪邪神,基本上我们都能看到他们的法术。唯一一位貌似无能却能独霸大位的是玉皇大帝,此仁兄即使到了最紧要的关头,也不会自己出手,依然借用外力,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问,玉帝有什么法术?答案是不知道。玉帝有什么宝贝?答案是,全都是宝贝,全部是宝贝。说是宝贝,其实不是宝贝,所以才叫宝贝。因此说,玉帝或许是法力最为强大的。

强不强大并不重要,佛祖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些都是有为法,都是虚幻的。什么是有为法,简单来说,就是做什么事情都是有目的、有追求,甚至是考虑到利益的。

每个人都是有追求的,有追求并没有错,这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阶梯。在追求过程中,每个人都会迷恋所谓的法术或者利益,并为之而执着,为之而烦恼。在芸芸众生看来,法术是什么?难道是呼风唤雨吗?难道是筋斗云还是七十二变吗?世人都希望自己有这些高超的法术,能够朝苍梧而暮北海,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按照佛家的说法,每个人都是佛,由于自身自性未能明了,所以才成为众生中的一员。高超的法术不是心外求得的,需要自己不断修炼,多行善举,从内心求得,最终达到无我超然的境界,这才是佛的境界、神仙的境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5-2011 18:14:22|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话西游十七集
孙悟空一个重大的性格缺陷





猪八戒与沙和尚谁的本领大?很多都会答猪老二。在高老庄时,孙大圣一个人轻轻松松便抓住了老猪;在流沙河时,老大老二联手,却拿沙和尚没办法,这是什么原因呢?

话说唐僧一行来到“鹅毛也沉底”的流沙河,遇到了不屈不挠的“水鬼”沙和尚。孙大圣自称不擅长水战,老是支使老实听话的猪八戒下水与妖怪搏斗。如此往来三次,力气出不少,效果却极差,连妖怪一根毛都没有捞到。最后老孙没办法,跑去南海观音处烧香。

相对别的妖怪,菩萨还要费点功夫,如收伏黑熊精时,菩萨要变成妖怪,大圣要变成金丹,还要用上金箍儿等,多费事。这一次,原来那么简单!菩萨告诉大圣,你只要“自报家门”,就能轻轻松松地将妖怪收编,因为早就给你安排好了,妖怪也是取经团队的战士啊!

菩萨派出手下慧岸行者,来到流沙河上空高声呼叫,妖怪闻讯后乖乖地举手投降。一场轰轰烈烈的水战,竟然以最简单的方式收场了。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孙大圣犯了几个明显的错误:

第一,自我主义严重。这是老孙一贯的做派,始终认为老子天下第一。他一见到妖怪,第一反应就是打,第二反应还是打,难道打是第一选择吗?见到白龙马、猪八戒、沙和尚这些同类,只要说一声我们是取经团,什么困难都解决了。

第二,不相信同事的力量。说到底是不注重合作。既然让猪八戒去独战妖怪,就要相信老猪的能量,尤其是坚决执行兄弟俩定下的行动方案,即老猪去佯攻,引蛇出洞,老孙背后埋伏,切断妖怪后路。本来计划很好,每一次都因为老孙性格暴躁,急于动手而失去了剿灭妖怪的好时机,气得老猪吐血。

第三,不相信领导的号召力。老孙没有将师父放在眼里,经常挑战领导的权威,幸亏师父肚量大,否则他会经常头痛的。沿途中,类似这种无所谓的战斗,只要说出“领导”的名字,困难就跨过去了。但老孙从不相信“领导”的力量,平添了很多灾难。

第四,不讲究方法技巧。抓妖怪要重智慧,哪能猴头猴脑不动脑筋?老猪给猴师兄说得好好的,我将妖怪引到陆地,你在背后捞上一棍,什么事情都解决了。但是每一次,妖怪刚刚露出脑袋,他便急不可耐,“打个唿哨,跳到前边”,什么妖怪都给惊跑了。

第五,不应该推卸责任。老猪大战流沙河,出尽了全力,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可是,老孙到南海珞珈山汇报工作时,观音问他,你有没有说明取经人的身份呀?老孙红着脸,把脏水都泼到老猪身上了。他说,“水里事,我又弄不得精细,只是悟能寻着他窝巢,与他打话,想是不曾说出取经的勾当。”

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孙大圣,好在取经途中慢慢地克服了,也就见到了佛祖。

相对于高老庄生擒猪八戒来说,流沙河是比较棘手的。但你可知道,孙大圣真的能轻松打败猪八戒吗?其实也不是。虽然老猪本事略微逊色,也不是不堪一击。如果不是告诉老猪自己是取经人时,还不知要斗到何时?老猪一听说是取经人,马上缩手就擒,说明什么道理呢?

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职场案例,说明了注重沟通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形成较好的沟通方式,人与人之间就会形成不可逾越的“流沙河”。也就是说,“心理障碍”是一条难以逾越的“流沙河”,要跨过这条河,“沟通”就是一艘船、一座桥。

老孙及时与猪八戒沟通了,不费吹灰之力解决了“心理障碍”;同样,观音菩萨也是如此,她教会了老孙待人处世的方式。菩萨批评说,“你这猴子,又逞自满,不肯说出保唐僧的话来么?”

因此,菩萨叫慧岸行者拿着一个葫芦,来到流沙河收伏了沙和尚。“葫芦”有什么象征呢?

葫芦是分为两头的,一头肚子大,一头肚子小,中间好像是断层的,其实它“并没有断层”,存在一气的“沟通”,所以能装很多水。菩萨要求老孙,你别以为你是葫芦的底部,看似很大,能装的水比上头多,如果没有上头加上中间的“一气”——“沟通”,你是装不了水的,也成不了气候!

现代职场上,大家都知道了“沟通”的重要性,要克服人与人、团队与团队的“心理障碍”,唯一的办法就是沟通。即使你是“葫芦”的底部,肚子大得很,如果没有中间“一气”,你是装不了水的。

松下幸之助说,“企业管理过去是沟通,现在是沟通,未来还是沟通。”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说,“假如人际沟通能力也是同糖或咖啡一样的商品的话,我愿意付出比太阳底下任何东西都珍贵的价格购买这种能力。”

这些商业大腕可不是随便说的,是经过多少磨难得出来的正确结论,可见沟通的重要性。不管什么时候,管理者的真正工作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工作也是沟通。

在《圣经·旧约》中有一则故事。人类最初的祖先只是讲一种语言,同声同气,共同劳动,互相关爱,日子过得非常滋润。

有一次,为了显示团结的力量,大家决定建造一座可以通天的铁塔。由于大家沟通顺畅,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彰显了团结的力量,没多久铁塔便高耸入云。

上帝获悉此事后非常害怕,觉得人类这么团结,还有什么事情干不了?难道还不爬上云梯,将天庭占了?因此决定搞破坏!

上帝发现,人类力量大的原因,就是讲一种语言。因此,他便将人类的语言变成好多种,又在好多种里面再变出好多种,成为千千万万种不同的语言。这样,大家语言不通,沟通不畅,造塔的事情就耽搁了,造不成了。不仅如此,由于语言的隔阂,逐步产生了矛盾,发生了争斗。可见,缺乏沟通的问题,是上帝造出的。

喜欢观察的人发现,小猫和小狗生下来就是仇家,一见面必然打架。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是它们的沟通出了问题。小狗表示友好的方式是“摇尾摆臀”,也即“狗家族”表示友好的方式。这种“友好”的“肢体语言”,在小猫看来是一种严重的“挑衅”。相反,猫儿类“示好”时就会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这种声音反映到狗的大脑里,就变成“想打架”的信息。本来大家都是好意,结果好心都变成了驴肝肺!

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从小生活在一起的猫和狗,就不会出现这样不愉快的对立,因为它们之间熟悉对方“行为语言”的正确含义,不会发生不友好的冲突。

沟通是管理的灵魂。但是,沟通本身并不是目的,每个人不是为了沟通而沟通。只有与人良好地沟通,才能正确理解他人并为他人所理解;只有能够与人良好沟通的人,才能获得别人的鼎力相助。

因此,一个人熟悉沟通的人,使自己在事业上左右逢源、如虎添翼;一个团队沟通顺畅,所爆发出来的力量是上帝都害怕的。沃尔玛公司总裁沃尔顿说,“如果你必须将沃尔玛管理体制浓缩成一种思想,那就能就是沟通。因为它是我们成功的真正关键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5-2011 18:18:53|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话西游十八集
西游记中一个最神奇的地方





西游记中描述了很多洞,既有仙山洞府,也有妖魅巢穴。在人们的印象中,洞是一个神秘的地方,有可能是世外桃源,也有可能是藏污纳垢的地方。在西游记那么多洞中,有一个绝对是最神奇的地方,它是不是一块乐土呢?



孙大圣也没有见过的地方



孙大圣是一只见过世面的猴子,这是毫无疑问的。他当过“流浪猴”,飘过洋,出过国,留过学,当过学徒,当过官吏,大闹过天宫,大闹过地府……什么东西没见过?

确实,孙大圣也没有见过这么神奇的地方!

大圣师兄弟追寻被掳走的师父足迹,来到“陷空山无底洞”。这个山洞上面,架着一个非常精巧的牌楼,那个洞口却匪夷所思。

这是一块十几里方圆的石头,在正中间有缸口大小的洞口,被爬得光溜溜的,这就是无底洞的洞口。西游记中,描述了那么多的洞,这里的风光别具一格。

这是一个让人捉摸不透的洞,具体一点,就是你无法摸清它的底。

假如说,这是一个洞而已,就有些小看它了。

这个洞最要紧的,是洞里藏有乾坤。能够在洞里藏乾坤的,恐怕在西游记中独一无二,这也是它神奇的地方。

孙大圣跳进洞里,马上彩云万道,瑞气千层,这样的景观好像在天上才能见到。

经过一定时间的探索,大圣来到洞里一个地方,那里“明明朗朗,一般的有日色,有风声,又有花草果木。”我看到这里,便想起了“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的句子,壶中藏日月,是个什么境界;一个妖洞,也藏有日月,也是个什么境界?

难怪见多识广的孙大圣也发出感叹,虽说我的花果山水帘洞是洞天福地,这里也不差啊!

大家知道,水帘洞是天赐给石猴的;那么,这个无底洞,也是天赐给那位妖怪的?



西游记中的一组“陷空山”



这里叫陷空山无底洞,首先,我对这个“陷空山”很感兴趣。究竟是什么意义?是陷谁的“空”呢?好在小说中也提供了一些素材,让我们能弄清它的基本含义。

在这个系列中,吴承恩老爷安排了一出“陷空”的连续剧。

在陷空山之前,唐僧师徒来到比丘国。这里的国王是个昏君。他的国丈是老寿星的坐骑梅花鹿,鹿国丈不知从哪里引诱来一只狐狸精,将国王搞得神魂颠倒,最后病得奄奄一息。

国丈乘机献出药方,需要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的心肝做药引,服后有千年不老之功。在这里,陷空是陷了一千多个婴儿的“空”。

无底洞之后,是鼎鼎有名的灭法国。这个国王更绝,坐在佛家的地盘,竟然要杀掉一万名僧人来坐圆满,并且已经杀掉九千九百九十六名(不知是真是假?)在这里,陷空是陷了一万名和尚的“空”。

瞻前顾后,前后是陷空,加上陷空山,总共是三个陷空。在陷空山,表面上来说,是陷了唐僧师徒的“空”。再深入分析一下,里面还有很多奥妙。

比丘国是“灭婴儿”,婴儿是什么?老子在《道德经》中,经常提到婴儿。如“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赤子”也是婴儿。

说白了,归于婴儿的状态,便是修道的最佳状态,即人通过一定方式的修炼,回归到婴儿的状态。这个状态有什么好处呢?就是人要达到无知无欲,保持一颗自然之心,完全无拘无束的超自由状态,从生理、心理、精神上保持阴阳和合、天真无邪、无忧无虑。从佛家来说,便是消除烦恼。从道家来说,这便是“道”。

因此,第一个陷空,是陷“道”。从灭法国灭僧事件来分析,是陷“佛”。

前后陷空,一个是道,一个是佛。无底洞的陷空,难道是“儒”吗?

这里,我倒想起《三国演义》中的落凤坡。庞统号称“凤雏”,落凤坡便是他的葬身之地。难道,陷空山是孙大圣的“落凤坡”?

我发现,真的有点像。因为,通过无底洞这出戏,孙大圣确实被“陷”了。

此话怎讲?说起来有点牵强,但也有些道理。孙大圣从五行山走出磨难,一路陪伴唐僧西行,一直没有找到自己的灵魂。

他从无底洞中,第一次找到了妖怪金鼻白毛鼠的主人公——托塔李天王,从而兵不血刃,将妖怪擒获。这是孙大圣在歼灭妖怪中,自己主动去寻找妖怪“主人公”的。主人公找到了,心魔便降伏了。

无底洞中,妖怪不小心供奉的一块牌位,让自己“露了底”,找到了主人公。

孙大圣在这里,也真正解放了,成为自己的主人公。



无底洞中有多少“空”



世上究竟有没有无底洞?据说还真有。不过,国内传说的不多,并且是老黄历。《列子·汤问》中记载,“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谁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回归墟。”就是说,古代有一个叫归墟的无底洞。

在西游记中,究竟有多少无底洞呢?我认为,在无底洞这个故事中,便反映出人世间很多的无底洞,我随手找几个。

情欲是个无底洞。唐僧在路上遇到老鼠精,妖怪的目的是跟唐僧拜夫妻,这算情欲吧。他们一行住进镇海禅林寺,仅过了三天,就有六个小和尚被妖怪吃了,原来小和尚被美女引诱,想破戒偷情,最后搭上性命,成为“助妖为乐”者。

病痛是个无底洞。唐僧取经途中,唯一一次生病,便是在这里。因为他生了三天病,害死了六个和尚。为什么是六个和尚呢?无非是我们自身的“六贼”,也叫六根,因为有欲望,六根不净,被妖怪消灭理所应当。

善良是个无底洞。善良是一个很难把握的尺度。唐僧信奉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理念,不管是人是妖,一律都要搭救。这也没有错。佛说众生皆能成佛,舍身度人,是我佛崇高境界。但是,有时候善良也会开倒车。唐僧取经途中,所表发的善心,很多只是带来灾难而已。

贪欲是个无底洞。所有烦恼皆由贪欲引起,因此为“三毒心”之首。妖怪想长生不老没有错,不过,他们的心态是有问题的,总想通过捷径尽快达到目的。捷径当然有很多办法,吃唐僧肉是最佳的途径,难怪妖怪们前赴后继,死也不怕。

亲情是个无底洞。妖怪拜托塔李天王为父,哪吒三太子为兄,倚仗父兄的关系为所欲为。西游记中,因各种关系胡作非为的实例很多。

总之,你可以说这个是无底洞,说那个是无底洞。要花钱,是个无底洞。要投入,是个无底洞,人心本身就是个无底洞。

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有很多无底洞。这些无底洞,都是烦恼的因。

既然是无底洞,就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一旦像妖怪露了底,末日也就到了。



善待人生的无底洞



无论是陷空山,还是无底洞,实质上是一组对立的关系。因为无底,所以必须陷空。

在这个故事中,猪八戒师兄的问路记录非常有趣。

他第一次问路不成功,被妖怪妹妹打了几下杠子。在孙猴哥的指点下,“人要礼乐为先”。

于是,猪八戒变成一个黑胖和尚,恭恭敬敬向妖怪妹妹行个大礼。妹妹很开心问:“长老,哪里来的?”八戒回答:“哪里来的。”又问:“哪里去的?”回答:“哪里去的。”又问:“你叫做什么名字?”又答:“我叫做什么名字。”那怪笑了:“这和尚好便好,只是没来历,会说顺口话儿。”

这段话非常经典,可能不注意就溜过了。

这里面,实际上隐含一个大道理,“无所从来,无所从去”,假如达到这种境界,是一个什么样的境界?便是真如境界,说到底,成佛了。

我想,这就是作者给出的答案,给出的玄机。

人生的无底洞很多,经常考验每一个人的心境。

要消除人生的无底洞,便要“无所从来,无所从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5-2011 18:19:24|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就这些谢谢大家的眼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5-2011 14:18:23|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姐姐经过几天的炎热我终于病了,连吃饭放屁的力气都没了,没空给你弄大话西游了如果你喜欢好了我就继续,电视剧里的每一集都有分解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5-2011 14:53:46|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wan0433 发表于 21-5-2011 14:18
姐姐经过几天的炎热我终于病了,连吃饭放屁的力气都没了,没空给你弄大话西游了如果你喜欢好了我就继续,电 ...

都说傻瓜是不会生病的,看来你不是傻瓜了,恭喜。。。哈哈哈。。。

这大话西游。。。其实挺有点意思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5-2011 15:04:33|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幸亏我的电脑安装了手写笔我躺着都能聊天,你喜欢看啊我要一点点整理很多的我突然闲了好像空虚了,你知道么一点预兆都没有突然就晕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5-2011 15:16:51|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话西游19集
唐僧师徒面对[关键词屏蔽]的两次重大考验





唐僧一路上,走了六次桃花运。这些“好运”,基本是考验唐僧“一个人”的。不过,也有两次是考验整个团队“战斗力”的,你说奇不奇怪?

话说唐僧有了“活宝”——幽默猪——猪八戒随从上路后,日子过得很惬意。刚刚出道的八戒同志,“公猪下山”,开局猛地不得了,至少,连续干了三件让悟空师兄眼红的事情。

第一件,是“浮屠山玄奘受心经”。唐僧由于八戒的引荐,遇到了乌巢禅师,帮助解决了心中的困惑,传授了极为重要的一个理念,即“路途遥远终须有到之日”。另外,还传授了著名的《心经》。正是此经,解开唐僧心结,渡过灾厄,顺利来到灵山。

第二、第三件,分别是“半山中八戒争先”和“八戒大战流沙河”。在这两次灾难中,八戒表现出高度的团结和意志力,成为悟空师兄不可或缺的左右手。有诗为证:“木母金公原自合,黄婆赤子本无差。咬开铁弹真消息,般若波罗到彼家。”

正当“革命事业”形势一片大好之际,观音菩萨上演了第一出好戏,美名叫“四圣试禅心”。那我们要问了,试谁的“禅心”呢?

毫无疑问,唐僧首当其冲,同时也顺便考察一下其他人的“立场”。面对一位半老“徐娘”和她的几位如花似玉的女儿,取经团队是如何表现的呢?

装聋作哑型。唐僧历史上第一次面对美女,饶是修道有成,也是意马心猿!那位“徐娘”的筹码,一是以色诱人,“三藏闻言,推聋妆哑,瞑目宁心,寂然不答。”二是以财动人,“那三藏也只是如痴如蠢,默默无言。”三是以情撩人,“三藏坐在上面,好便似雷惊的孩子,雨淋的虾蟆,只是呆呆挣挣,翻白眼儿打仰。”

幸灾乐祸型。孙大圣早就看出是哪位神圣“设的局”,一路看热闹不说,还猛推“战友”进火坑,实在不太地道。当唐僧说要他留下当猴女婿时,他说,“我从小儿不晓得干那般事,教八戒在这里罢。”至少是晓得“那件事”,还在栽赃八戒呢。

心急火燎型。八戒同志那股热情一下子被烧出来了,他是成过家立过业的人,知道家庭是温暖的港湾,不会扭扭捏捏,希望能有幸被留下来。他说了几句很经典的话,如“兄弟,不要栽人。从长计较。”“胡说,胡说!大家都有此心,独拿老猪出丑。常言道:和尚是色中饿鬼。那个不要如此?”从“猪坚强”变成了“猪老实”。

尚未开窍型。沙和尚虽是天神下凡,毕竟还不懂得“人事”,当师父要他留下来时,他慷慨激昂地表态,“自蒙师父收了我,又承教诲,跟着师父还不上两月,更不曾进得半分功果,怎敢图此富贵!宁死也要往西天去,决不干此欺心之事。”

不用说,大家都知道观音菩萨的考核结果了:八戒同志不合格,其他的记个小过,评语是,“圣僧有德还无俗,八戒无禅更有凡。从此静心须改过,若生怠慢路途难!”

其实,在这里表现最差的,并不是八戒。因为八戒是真实的,也就是说他是有欲望的,没有欲望就不成为猪八戒了。这是可以看出来的。看不出来的,倒是更为可怕,如唐僧、孙大圣,通过这场测试,他们的“心理素质”都不行,这是观音最为担心的问题。

第二出考验取经团队的“[关键词屏蔽]”好戏,是在美丽的“盘丝洞”。这一次,饶是唐僧战战兢兢,也是吃尽了苦头。经过上次的教训后,师徒四人表现出新的风格和面貌。

一尘不染型。这回,唐僧进入“盘丝洞”,好像是进入“宾馆酒楼”一样,想吃个饭就走人,那些美女蜘蛛精不干了,将他像“仙人指路”一样吊起来。家庭这个东西,真的很难说,进去容易脱身难。

孤星冷火型。幸灾乐祸的孙猴子,真真切切看到女孩子的“隐秘处”,不仅岿然不动,还做了一次恶作剧,将她们的衣服全部偷走了。

游戏风尘型。这一次老猪可开心了,进退自如,不仅脱光衣服,跳下去跟女孩子一起“泡温泉”,还变成鲇鱼精在女孩子的腿档处乱钻,占尽了便宜。“游戏”结束,一味粗夯,举钯乱筑,想斩草除根,饶是美女求饶,也是风云不变色。“曾着卖糖君子哄,到今不信口甜人”,看来,他被观音骗了一次,这一次绝对是报复了。

门外观望型。沙和尚连见美女的机会都没有,只有看马的份。当然了,围墙里好热闹,进去的人想出来。围城外也很热闹,没进去的人想进去。老沙只能当钻石王老五,可能不吃亏,也没有得到什么好处。

这一次,面对“[关键词屏蔽]”考验,取经团队取得了重大胜利。谁也没有越轨,像老猪还捞到了一点好处,虽然也吃了一点小亏。这一次,取经团队是团结一致,没有分心,没有内讧,克服了取经途中又一个灾难。

透过两次“[关键词屏蔽]”大考验来看,作为总策划观音菩萨是怎样考虑的呢?

我认为,考验他们的“色心”是一个基本策略,更重要的是,“挑拨离间”取经团队,这才是“四圣试禅心”的主要目的。

为什么要怎样做呢?唐僧取经是我佛亲自策划的一次重大行动,必须增加取经的难度,将真经“高价”推销出去,“若将容易得,便将等闲看”。但是,唐僧刚刚收了两个徒弟,马上出现了一片大好形势,仅“猪坚强”一人,力量已非常强大,如果让他们师兄弟团结一心,什么困难都是小菜一碟!因此,必须通过有效的办法,扰乱取经团队的心神,破坏他们的团结,才能达到实现其磨难的目的。

“四圣试禅心”之后,取经团队出现了几个新的变化:

第一,唐僧本来差点落水,幸亏老猪英雄献身(这是老猪的隐性贡献),使师父逃过一劫。老猪名虽为自己,何曾不是为“领导”而挺身而出,勇于“排雷”?即使犯了错误,唐僧从不计较,说明了什么问题?而没有问题的老孙,则给师父留下了不佳的印象。

第二,队伍出现了不和谐。尤其是唐僧从此对老孙怀有成见,在接下来的“三打白骨精”中,便故意将孙猴子开除“公职”。从此之后,老猪始终与大师兄尿不到一壶,终日磕磕碰碰,成为取经途中真正的灾难——因不团结而引起的灾难!

团队内部不和谐由此开始,通过漫漫的长路,大家重新投入熔炉中,在火红的年代中奉献青春,才慢慢从多心到一心、一心到无心,锻炼成团结的团队,灵山也就到达了。

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内和外顺”的重要性。“敌人”的挑破离间招数再多,关键是团队内部必须“和顺”,个人身心必须“和顺”,这才是观音考验的目的。

内和外顺的核心是“和”,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的和合文化,也是绵延数千年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经验结晶。它要求我们在职场上要“内和外顺”,在家庭上要“和睦相处”,面对困难时要“和衷共济”,待人接物要“和颜悦色”,经商办事业要“和气生财”,个人修炼要“中和达道”。《中庸》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和”也是人类文明共同追求的理想。佛家讲求中道圆融,《心经》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道家讲“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和”是天下之最大道。儒家倡导“天人合一”,追求社会和谐,尤其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各个门派教义各别,但目标的是一致的,即“和而不同”。

“和”的理念,在现实生活中,体现出来的是“团结”两字。毛主席把团结称作“无价之宝”。他指出:“一种是党内团结,一种是党与人民的团结,这些就是战胜艰难环境的无价之宝。”如果丢弃“团结”这个法宝,一切事业必将以失败告终。

因此,在职场中,“会团结”是一种特别的能力,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需要不断地修炼和提高。“二人同心,其利断金”,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团结合作的巨大能量。

毛主席有一句经典,“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取经团队团结了,战胜了法力高强、诡计多端的各路妖邪;我们在职场道路上团结了,就能实现自己的高远目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5-2011 15:23:35|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话西游20集
西游记中危害最大的妖怪



孙悟空刚踏上取经路,便遇到两股“怪风”,一股是黑风山的“黑风”,一股是黄风岭的“黄风”。“黑风”依靠观音菩萨化解,“黄风”比“黑风”更加厉害,老孙是怎样化解的呢?

唐僧有了孙徒弟保驾护航后,一直感觉真棒。没想到,脚步刚迈出高老庄,在黄风岭第一次被妖怪抓走了,第一次品尝到住“免费宾馆”的味道。

孙大圣为救师父,与黄风怪大打出手。双方相持不下,大圣抓下一把毫毛,变成身外身法,成千上百的小行者将妖怪团团围住。妖怪一见势头不对,也使出本事,张口一吹,便刮起一阵黄风,一时天昏地暗,日月无光。这一刮,刮出了西游路上无穷的烦恼!一大堆妖怪乘着这阵怪风,纷纷粉墨登场,成为取经路上的重重障碍。

西游记中“有诗为证”,这个黄风怪是西游路上危害最大的妖怪!

碧天振动斗牛宫,争些刮倒森罗殿——太上老君在三十三天的兜率宫摇摇欲坠,牛棚中的那头青牛怪乘机溜走,跑到金兜山金兜洞当起了牛魔王。

文殊走了青毛狮,普贤白象难寻见——两大菩萨的坐骑青毛狮子和大白象结伴,来到狮驼岭当起了山大王。

老君难顾炼丹炉,寿星收了龙须扇——太上老君最倒霉了,牛棚丢了青牛,烧火的两个童子也跑了,来到莲花山自封为金角、银角大王,还顺手偷走他装丹的葫芦,盛水的净瓶,扇火的芭蕉扇,勒袍的腰带,弄得鸡飞蛋打,丹炉歇火,金丹不熟。

雷音宝阙倒三层,赵州石桥崩两断——佛祖的灵山也不太平,什么大鹏鸟、蝎子精之流,纷纷到人世间寻找世外桃源。大鹏鸟还与青毛狮子、白象精建立了“热爱唐僧肉统一战线”。

一轮红日荡无光,满天星斗皆昏乱——这阵风将玉帝吹感冒了,以至于天宫的星宿官员下凡“炒更”,几天没有上班赚外快都不知道。

南山鸟往北山飞,东湖水向西湖漫——海里的鱼龙也不安分了,跑出来透透气,晒太阳,顺便当回妖怪,捞点好处。

这风吹倒普陀山,卷起观音经一卷——南海观音的道场风雨飘摇,莲花池中的金鲤鱼偷偷开溜,来到通天河当灵感大王,赚了几个童男童女的“外快”。

白莲花卸海边飞,吹倒菩萨十二院——观音后院的坐骑金毛犼此时不走,更待何时?腾云驾雾来到朱紫国,摄走了金圣宫娘娘搞速配。

真的不得了,这阵风——“盘古至今曾见风,不似这风来不善。唿喇喇乾坤险不炸崩开,万里江山都是颤!”

可怜的唐僧,可怜的大圣,怎么会去惹这个“马蜂窝”?不小心一捅,弄出了一群妖怪来。更要命的是,孙大圣的眼睛差点“失明”,他被这阵黄风一吹,害上了严重的“黄风眼”。

这里,产生几个很重要的问题。

第一,这阵风是谁刮的?是黄风怪吹的没错,但是他有那么大的功夫吗?能将整个神仙、佛道世界刮得神魂颠倒吗?

我认为,表面是黄风怪刮的,其实背后是如来佛祖助的力。观音菩萨到东土寻访取经人时,就在路上考察了地形地貌,哪些地方可以制造麻烦,增加取经的难度,包括亲自到老君家中,钦点了两个童子,委以重任!这些妖怪好像心有灵犀,总要找一个合适机会开溜啊。因此,我佛借着黄风怪这阵风,将这些“肩负神圣使命”的干将送到各自的位置,一举多得,省了很多麻烦。

第二,孙大圣的眼睛为何又患病?

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老孙炼就了“火眼金睛”,大家恭维他“视力好”,能一眼辨认出妖怪。其实老孙自己心中明白,自己是患上了“红眼病”。能够看出妖怪是真的,但看不出他的主人公,看不到本质,以至于视力越来越差。

在通天河时,老孙还闹了个笑话。唐师父问那条大河有多宽,老孙竟然说看不清。这时,他看到不远的河岸貌似站着一个人,说让我过去问一问,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块石碑,真是“羞杀猴也”。

“红眼病”是太上老君赠送的,属于道家的功夫。这次,佛祖也免费赠送他一双“黄风眼”,类似当今的“青光眼”,也叫“黄风内障”。

佛道两家为何要整蛊老孙“可爱”的眼睛呢?

其实,佛道两家都想通过孙大圣,达到各自普法的目的。太上老君亲自为他打造了兵器金箍棒,成为西游中的第一兵器;帮他修炼出火眼金睛,能够看清事物的表象。只要是妖怪杂物,都能通过火眼金睛,一眼看穿。

但是,光靠火眼金睛还是不行的,因为没法看到妖怪的“本相”,找不到主人公。找不到心的主人,修炼就是走邪道,证不了正果。因此,如来佛祖又帮老孙武装了眼睛,名虽叫“黄风眼”,实际上,佛祖是假别人之手,帮助他医治眼病。这里妙就在这个眼药上,叫“三花九子膏”。

“三花”是道家极为厉害的内丹修炼术,人花炼精化气,地花炼气化神,天花炼神还虚。道教以修至三花聚顶、五气朝元为最高境界,成为金仙。金仙即是无极金仙,不生不灭、永不轮回。做到“三花聚顶”,便能“九转丹成”。

鉴于西游记中佛道同源的思想,佛祖也传授老孙道家的武功。通过这项修炼,大圣虽然视力受到限制,但是心里却越来越明。

第三,得道的老鼠为何要偷油?

黄风怪是灵山脚下一只得道的黄毛貂鼠,偷吃了供养佛祖的玻璃盏中的灯油,害怕佛祖追究“刑事责任”,偷偷跑到黄风岭作怪。

我佛慧眼,金针度人,委托镇守此地的灵吉菩萨,好好看管妖怪,让其做好自我批评工作,顺便给取经团队设置障碍。

在这里,吴承恩老爷给世人开了一个玩笑,“得道”的老鼠也“偷油”。得道者,心无旁骛、心中无物也,心中不再有欲望。如果有欲望,还能说是得道吗?

可是,老鼠的本性就是要偷油吃,要不有谁光明正大去供养老鼠吗?难道让老鼠也持斋念素吗?那还不让老鼠涅槃、死了算了。

由此看出,该宝贝老鼠得的不是“金丹大道”,得的是“羊肠小道”!好在答案吴承恩老爷已经给出了。

孙大圣斗不过妖怪,被刮成了“黄风眼”。眼病虽用“三花九子膏”治疗,但毕竟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眼为心之门户,眼病即是心病。医治心病,需要用心药,作为心药的“灵吉菩萨”就非出场不可了。心中“不灵”,肯定“不吉”。

因此,老孙只得放下齐天大圣的架子去问路。太白金星化身为老爷爷,为大圣指明了方向,“老者用手向南指道:‘这条羊肠路就是了’。”

走过“羊肠小道”,就能找到心中药物——灵吉菩萨。

现代职场中,也有金丹大道,也有羊肠小道;既有三花九子膏,也有灵吉菩萨;既有得道的老鼠,也有降妖的心药。一切时中,都面临着人生的选择,是走金丹大道,还是走羊肠小道,要靠各人的修为、去辨别。

既然在职场中能取得成就,修成得道者,那么就要有道骨仙风,心无旁骛。哪能像黄风怪一样,依然本性难改,依旧要去“偷油”,最终是得不偿失。这就是吴承恩深刻的隐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